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339部分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33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辖3个步兵团及师直属的师部连、特务连、搜索连(由乘马骑兵及乘坐自行车、摩托车的便衣侦察排组成)、炮兵指挥组(由指挥连和1个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骡马驮载的75毫米山炮营组成)、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军械保养连、卫生队和野战医院。
    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的团部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2毫米轻迫击炮12门)、战防炮连(37毫米反坦克炮8门、57毫米反坦克炮4门)、通信连、汽车连、兽力输送连、卫生队。
    步兵营辖营部连、战防排、通信排及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
    全师编制官兵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千余匹;拥有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门、82毫米轻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焰喷射器85具、携带式火箭发射筒108具、冲锋枪和卡宾枪400余枝。师的火力、通信能力和机动性,比较第一次在缅甸作战时都有明显的增强。
    中国驻印军的直属部队有教导第3团,独立步兵第1团,炮兵第4、第5、第12团,重炮第11团,工兵第10、第12团,辎重汽车第6团,兽力辎重团,特务营,独立宪兵第2营,独立通信兵第3营,独立工兵第1营,高射机枪营及战车指挥组(战车第1、第2营,每营装备轻战车84辆、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战车训练班(战车第3、第4、第5、第6、第7营)等。
    这样的编制,从部队的人数还有装备的火力上来看,已经和当时美国陆军的轻步兵师基本上一致,比起已经是日暮西山的倭国军队来说,从火力上来看要强得多了。
    史迪威请已先期入缅的新38师师长孙仲伦介绍了前线情况。两个月前,新38师为掩护中印公路的修建,已派出第112团进入缅甸境内。当时,日军第18师团主力尚在密支那及其以东地区,印缅边境仅有日军少数守备部队。10月24日,第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占领新平洋。11月上旬,该团进至于邦地区时,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前进受阻。
    日军第18师团发现中国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4联队留守密支那,以第55联队和第56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亦向前开进。12月中旬,第56联队主力到达于邦地区,向中国军队发动反扑,被我军击退。目前,战场呈胶着状态。
    史迪威认为,必须乘日军主力立足未稳,迅速发起进攻,占领于邦,掩护后续部队入缅。第二天,他便赶到新平洋,建立了指挥部。23日,召集新38师各师、团长开会,部署对于邦的进攻战斗。此时,新38师第113团和第114团已到达前线。史迪威决定,以第113团担任正面进攻,第112团和114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向日军侧后攻击。
    24日清晨,史迪威离开新平洋徒步赶往前沿阵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在战斗开始前20分钟到达了担任正面进攻的第113团第3营指挥所。军官们惊呆了,一位60岁开外的中将、战区副统帅,竟跑到第一线的营级指挥所来视察战斗,这他们在中国军队里从未见过。
    在整个反攻缅北的进程中,凡到战斗激烈之时,史迪威总会出现在第一线的团或营指挥所里,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督促官兵们进攻,鼓舞部队的士气。一位曾在新38师任营长的王先生回忆说:“总指挥史迪威……常亲临前线督战,方法很特别。如果一个敌人阵地久攻不下,他就独自开着小吉普车到前线团部蹲着不走,他表面上从容不迫,说是到前方来看你们打仗。团长当然心中明白,只好让副团长陪着他不让他乱跑,自己到前线去指挥作战。如果等了一两天还不见攻下来,他又到前线蹲着不走,弄得人们为他提心吊胆,师长也不得不到前线来陪着他。等到敌阵地攻下来了,他讲几句奖励的话才高高兴兴离去。”
    上午9点,于邦战斗打响,炮兵部队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急袭,370多发炮弹在敌人阵地上开花。10点零5分,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部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史迪威看着驻印军官兵一个个地夺占敌人的据点,心中感到十分喜悦和快慰。“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那天晚上,史迪威回到司令部,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观感。
    12月29日,新38师经过6天的激战,全部夺占了于邦的日军阵地。日军第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皇向后退却。
    于邦战斗初战告捷,充分显示了中国军队经过兰姆加尔整训之后,战斗力特别是攻击能力的明显提高,大大鼓舞了驻印军官兵打败日军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给日军以巨大的震撼。据日军战史记载:“过去,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对付中国一个师绰绰有余。尤其是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有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按此情报后,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斗结束后,史迪威于12月31日飞往新德里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本来,史迪威把缅北作战当成了躲开蒙巴顿和最高统帅的“避难所”,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的他对这两个人搞外交场合上推三挡四、讨价还价的那一套,实在厌烦透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带领部队亲自在前线作战。可是,重庆和新德里方面还是不断地用各种电报来纠缠他,尤其是蒙巴顿,在他刚刚开始作战的时候,就一再提出所谓的“指挥权”问题。史迪威只好利用作战间隙飞往新德里,与蒙巴顿了断此事。
    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东南亚战区序列中称为“北方作战司令部”,与英帕尔的英军第4集团军处于同等地位。蒙巴顿要求史迪威和第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统一服从战区地面部队司令乔治·吉法德爵士的指挥。吉法德爵士将军在驻印英军中一贯以消极、保守、无能而著称,在到印度以前,他一直是在伦敦的英军总参谋部里混资历熬资格的,靠这位英国国王陛下连续服务超过30年,才获得了爵士的封号。蒙巴顿把他找到自己的手下,其实也就是看重此人的无能庸碌,不会因为意见不和与自己发生什么争执。包括驻扎在印度的英军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吉法德爵士的唯一本事就是“可以确保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不发生任何战斗”。史迪威极为厌恶此人,把他称为缅甸的“何总长”。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吉法德爵士的指挥。
    但是,蒙巴顿一再坚持,不肯退让。他“说个没完,说他指挥不了啦,他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啦”,等等。为了打破僵局,史迪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提出:“在我的部队到达加迈之前,我打算接受斯利姆将军的指挥。”事前,中英双方已达成协议,驻印军在进入加迈以前,归英国方面指挥;到达加迈以后,即归还中国指挥。斯利姆将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就曾与史迪威并肩作战,在他看来是一位战斗精神很强的军人,至少不会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管区里平安无事。尽管他的职务比作为战区副统帅的史迪威低一些,但史迪威表示:“我可以在一个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让我上战场就行。”
    虽然蒙巴顿不得不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心中耿耿于怀,他写信给史迪威的上司,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对史迪威提出指责。作为史迪威的老朋友,马歇尔将军复信说:“假如你能作一些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他只是想毫不拖延地干几件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旨在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建议和作战行动,他都会为之贡献出最大的精力和勇气,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的缺点是对于一些人的保守观念和行动缓慢缺乏可心——在当前紧急的形势下,这实在是个非常可爱的缺点。”
    史迪威新德里之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把美军的加拉哈德部队从英国人手里又要了回来。这支部队在美军中的正式番号是第5307暂编团,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派往中缅印战区。全团3个营,共3000多人,系由南太平洋战区和加勒比地区的美军中抽调人员组成,多数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最初,这支部队由英军将领奥德·温格特准将指挥。温格特准将早先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对驻扎在当地的意大利军队作战时候,创造了一种远距离渗透战术,成为名噪一时的远程突击战术专家。加拉哈德部队到达印度后,根据温格特准将的指导,接受了这种新战术的训练,向敌后进行渗透和突击作战的能力大为提高。能得到这支部队参加战斗,史迪威更增强了击败日军王牌师团的信心。
    史迪威在新德里只停留了一天,便匆匆赶回缅北前线。1月2日上午,飞机直接降落在新平洋刚刚建成的机场上。史迪威立即召集驻印军将领,部署下一阶段的战斗。
    此时,日军第55、56联队已退守达罗至太白加一线。这里是胡康河谷中一块少有的平缓地带,塔奈河曲折婉蜒横贯其间,日军在河对岸凭借突起的山地和热带丛林构筑阵地,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其主力部署在太白加一带,企图乘驻印军发动攻击、兵力分散之机,从右翼实施反击。
    驻印军新38师正从于邦地区向太白加攻击前进,廖建楚新22师的先头部队第65团已进至新平洋。史迪威决定,以新38师第113团向太白加日军第56联队之左翼攻击;第114团为主要突击方向,进攻太白加敌之右翼,并切断日军第55联队与第56联队之间的联系;以第112团为穿插部队,翻越太白加以北山地,插向日军左侧后,阻断日军退路;另以新22师第65团攻击达罗之敌。
    至1月中旬,新38师已夺占日军各外围阵地,开始攻击太白加之前沿。日军急忙抽调达罗第55联队主力向大白加方向增援,遂造成左翼空虚。新22师第65团,乘势迅速包围达罗之敌一个大队,经过激战将该敌大部歼灭,于1月31日占领达罗。新38师亦于1月28日,向太白加发起总攻。担负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任务的美军第10航空队出动了30余架飞机,对日军阵地轮番实施几乎不间断的空中打击,日军第18师团主力不得不突围后撤。2月1日,新38师占领太白加。
    达罗一太白加战斗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同时打乱了日军的部署,使敌人陷入被动地位。
    战斗的胜利,使史迪威感到欣喜和快慰;可蒙巴顿的纠缠,仍然让他难以摆脱。1月五日,史迪威再次飞往新德里,去领教蒙巴顿一项新的“战役计划”。
    “上午10点开会,只听他大声地哇啦哇啦。英国佬只要还能推脱,就不会去打仗。大谈他们所谓‘全球战略专家’提出的计划:漂亮的图表,虚假的数字,肮脏的意图。”蒙巴顿认为,最高统帅已拒绝派出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因此,夺取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他提出了一项“公理战役计划”,要求放弃缅甸作战,实行以夺取马来亚、苏门答腊和香港为目标的海上战略。
    英国佬的“肮脏意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