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辞职之后,通过他的推荐和临时参议院选举,宣布由袁世凯接替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向北京地袁世凯送进京就任总统的电文的同时,南方各媒体报刊上均以头版头条新闻登出。
在南京临时参议院向袁世凯出至南京就任总统的同时,孙中山先生也立即致电袁世凯: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只有华盛顿一人,袁公为再现。同人深幸袁公为世界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第一华盛顿……
:
此时此刻的袁世凯,是既担心又恐慌,既兴奋又激动。
他之所以担心和恐慌,是因为他害怕夜长梦多,害怕以孙中山为的南京政府承诺他做总统只是个骗人的幌子,在清室退位之后,便把他给悬在这儿,前不能做总统,后不能做大清的内阁总理……
他之所以兴奋激动,是因为如果真地可以当总统了,那自己可是一国之主了。一国之主呀!这与皇帝有什么区别吗!不就是换换名称而已吗!不就是不能传位于子孙后代吗!那有什么关系呢!事在人为,车在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呗!
正在袁世凯既担心又兴奋的翘之际,接到了南京临时参院给他的总统任职书,和孙中山的恭贺电文。
可袁世凯何等的聪明,不可欺的他在看到电文之后,立即傻眼了。他真没想到,他袁世凯已经够聪明了,可孙中
还聪明,如此一来,既不失承诺让他袁世凯总统,世凯起程去南京上任。
立时,袁世凯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内心深处汹涌着一股勃然大怒的浪潮,心中暗想:我袁某就是玩心眼地,你们也班门弄斧,给我袁某玩起了心眼;我早就预料到们不会顺顺当当地让我当这个总统的,可不知道你们竟然来这一套,让我离开北京,到南京就任大总统,这不是把他袁世凯给架空吗!
袁世凯想到这里,恨不得立即回绝了南方政府和孙中山,他袁世凯拼着不做这个大总统,也决不会离开北京半步的。可是,他袁世凯知道,如果自己态度生硬,一口回绝去南京就任总统,那不正好趁了南方政府和孙中山的意吗?说不定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正是他们迫使自己主动放弃总统之位地策略,那自己的逼宫岂不是成了千古笑柄?再说了,如果自己稍一迟缓,这向往多天地总梦破灭了怎么办?那我袁世凯可就真的骑虎难下、被凉到这里了。如果这样地话,那退位的清室上下,可就要看我袁世凯地笑话了:你袁世凯不是聪明一世吗?你袁世凯在清室是统领整个朝野,可仍然不满足,仍然与南方革命乱军在暗中勾结,把我们清室给逼下位,可逼下位又如何,你袁世凯不照样被南方革命乱军给耍了吗!
袁世凯犹豫了,在带兵和统领朝臣之方面,他是长袖善舞,他是于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之中,拨弄朝臣如拨弄棋子一样轻松自如,只是谈笑风生之间,便快而稳地将各方面摆平。可现在,面对南方政府的总统任职书,从不知道做难的他,也禁不住双眉紧皱,额头深锁。心想:难道说为了一个被架空的总统,我袁世凯真的要离开北京吗!可一旦离开北京,那我老袁不就等于猛虎离开了山岗,威龙离开了深渊吗!再说了,这仍然避免不了退位的清室上下看我袁世凯的大笑话呀:人家虽说同意你任总统,可这是个什么总统呢,比我们还不如呢,我们还呆在自己的老营里,还有自己的禁卫军,你袁世凯可什么都没有了……
袁世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利弊,便有了坚定的主意:只管向后拖时间,周旋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拼着不做这个总统,也决不离开北京半步!
袁世凯主意已,便立即致电南京政府:凯之私愿,始终以国利民福为目的,当兹危急存亡之际,国以既以公义相责难,凯敢不勉尽公仆义务?只是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如,须加布置……
袁世凯如此致电孙中山,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模棱两可之中,即不拒绝总统之职,又没有说明什么时候起程。他之所以这样做,在名义上是推迟去南京就任地时间,而实际上是为了试探孙中山,看孙中山对他不去南京就任总统的反应。但是,他虽说是试探,已从孙中山的辞职书里所列举的条款上,预感到了孙中山绝不会让他袁世凯如意而就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于是,为了一防万一,他立即开始提前在暗中操练军队,为紧要关头做准备。
四:
南京政府一到袁世凯地电文,立即哗然,议论纷纷:
“凯果然狡猾!”
“这一个巨大的民国,不能一日无有主持之人,他袁世凯不肯来南京就任,这拖到何时呢!”
“不就是国政府的办公地点吗!现在:交通如此达,坐上火车,北京到南京,即日可达,设在哪里都一样!”
“他袁世凯是意图,不来南京就任总统,可他也没有拒绝不做这个总统呀!”
“稍有思想的人,也能看出让他袁世凯到南京就任总统的背后利害,这袁世凯老谋深算,家里又养了一帮烂谋士,岂能看不出来我们的动机,说定他们早就有了对付我们的良策妙招了!”
……
众人的议论纷纷,却没有让孙中为之所动摇丝毫,他仍坚持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让袁世凯离开他多年经营的老巢,让他到南京就任总统。于是,他便用不软硬兼使地口气,致电袁世凯:袁公一日不到南京就职,我孙文就继续主持民国大局,以袁公来南京任新总统之职为解职之日……。
孙中山的不客气致电,让袁世凯大为恼火。
常言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孙中山给我袁世凯个初一,我袁世凯就回给你个十五。于是,袁世凯也给孙中山回了一封不客气的电文:北方军民,尚多分岐,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走,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像环集,大局危……
袁世凯的电文到这里,便突然笔锋一转,于不软不硬的语气中,略带讽刺要挟之意: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我袁世凯退居……
袁世凯毕竟是袁世凯,如果没有两下子,他能把新式陆军给训练成清朝主力军队北洋军吗!他能于谈笑风生之中调兵遣将吗!他能轻松自如地统领清室朝野吗!所以说,他的每一封电文,总能让南京临时政府哗然:
“退居?怕是要续交战吧!”
“袁世凯这是在威胁我们!”
“干脆就趁了他袁世凯的心,让他在北京就职得了!”
“是呀!在哪任总统不是任呀!都在在中国的土地上!”
“袁世凯真要退居地话,我中国可真的混乱了,那如狼似虎的北洋军,可就成缰的野马,祸害天下了,这我们的共民国,还有什么意义!”
……
可众人只管议论纷纷,那知孙中山先生地复杂心情呢!世人皆有尘心,谁能免乎,谁能
孙中山先生也是有尘心的世人呀!人未握有权力地时道权力的好处、及权力给自己带来地好心情;可人一旦握有权力,这放开力的时候,是多么地心痛不舍呀!当初承诺袁世凯做总统,可是是迫不得已的,可是被外内交困所逼呀!
于是,在孙中山先生的坚持下,临时参议院也不好改变决定,仍然跟着孙中山坚持。为了逼迫袁世凯南上就任总统,临时参议院便育总长蔡元培为迎袁专使,偕同宋教仁、汪精卫等迎袁团,亲赴北京专迎袁世凯的大驾,敦促袁世凯南下。
五:
蔡元培一行人到达北京,见到袁世凯之后,就像至高无上的君主见到了臣子一样,就像高高在上的施舍给迫不及待的穷人施舍食物一样,向袁世凯递交了参议院举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地通告和孙中山至袁手书,并口口声声强调:“袁公当莅南京就临时大总统,为法理上不可破之件。盖以立法行政之机关与被选大总统之个人比较,机关为主机,而个人为客休。故以个人就机关则可,是以机关就个人则大不可,且当**共和过渡时代,当事芶轻法理,有以个人凌机关之行动,则涉**时代朕即国家之嫌疑,而足以激起热心共和之反对……”
面对迎驾团的突然到来,面对迎驾团那咄咄逼人的态度,袁世凯立时蒙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南方政府又给自己来这一招。他又一次感到了骑虎难下,他又一次傻眼了,他又一次感到了进退维谷,他又一次眉额深锁了。不过,这一次,他的眉额深锁没有在上,而是在心里。
在众位革命代地强大攻势和众目睽睽之下,袁世凯一改电文中那强硬的态度,是一脸的诚心诚意,立即可怜兮兮地表示说:“好好,既然各位亲来迎袁,待我袁袁世凯将军事、民政及北京地新政府布置妥定后,即刻南行。”
袁世凯嘴上说答应着,心却想:哼!任你们用尽三十六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坚决不离开北京半步。
袁世凯毕竟袁世凯,说到做到,在与迎驾团的接风宴会上,即开始专心致志的与蔡元培等人讨论南下的路程,准备先到武汉,慰问一下武汉起义军代表之后,再起程南京。
在袁世凯准备起程南下之前,夜里的北京城,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饷为由,突然生了兵变。立时,枪声、爆炸声、哭喊声,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宛如兵荒马乱一样,混乱到了极点。一连几天,兵变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保定和天津地区:驻保定的北洋陆军第二镇也突然起兵,将城门烧毁后,到处抢放火,附近地州县均未幸免,城内百姓纷纷出城逃避。同时,北京兵变的乱兵陆续潜入天津,烧抢打砸,又把兵变蔓适到了天津。
立,袁世凯便夜不息、日不遑食、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他一面调兵遣将平息判乱,一面又安抚外国驻北京城的公使,一面又向纷纷要求他不要南下的商民们赔礼道歉,同时,又愧疚不安地给南京的迎驾团解释:“我袁某好愧疚哟,这南下赴任之举,暂难办到……”
看到袁世凯尚未离开北京,北京便开大乱,以蔡元培为的迎袁团,立即致电南京的孙中山:“培等睹北京之兵乱,集议以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要问题。余尽可适就,以定大局北京兵变,扰及津、保。连日来,袁内抚各处军民,外应各国驻使,忙碌于恢复秩序,镇定人心,其不能速离北京,不特北声呼吁,即南方闻之,亦当具有同情,吾民国临时参议院应立即命袁于北京就任总统……”
蔡元培地电,责备语气浓重。
接到蔡元培的电文,闻知北京、保定和天津的兵变,南京政府对孙中山坚持逼迫袁世凯南下任职,纷纷责怪于他。
面对众人的责怪,孙中山立时被动,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于是,阳历1912年的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C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毕竟是袁世凯,在不动声色地较量中,在无数个回合的较量中,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实现了寸步不离北京、坚决踞守北京地目的。
论计谋和心机,论调兵和遣将,孙中山先生终不是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