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军部对空军部的这个提议非常赞同,陆军需要空军在执行轰炸任务时,从天空拍下那个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它的布防;要塞、防空、兵力密度、以及详细的地形。
而就在此时,曼施坦因也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他现实请示布劳希奇然后才站起来,“各位尊贵的将军……”
曼施坦因成功的将所有人的视线拉到自己身上来,他缓步向汇报台走去,走的十分稳重。
他刚刚建议把主攻方向转到阿登山脉,将领军们就开始出现奇怪的脸色了。
在曼施坦因看来,阿登山脉绝对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英法联军不会相信德军会选择这个难走的路线。
将领们是因为无法置信而出现奇怪的脸色。原因是阿登山脉易守难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步兵尚且难以通过,眼下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此险地发起主攻了。他们很想问曼施坦因这么建议的依据。
曼施坦因其基本设想是:利用强大的坦克部队经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直抵色当,突破该区内的马其诺延长防线,直插大西洋海岸而将法国一分为二。
在事前,曼施坦因分别请教了坦克专家古德里安以及装甲理论新星卡恩-冯-斯达克、装甲突破专家龙德施泰特,这三人皆确定大规模的坦克集群能够顺利通过阿登山口。这让曼施坦因有了提出建议的依据,他相信只要说明帝国三位装甲专家确定装甲部队能从阿登山口顺利通过,那么将领们将不会再有反对的理由。
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正在成形,与此同时;在波兰的南路集团军群、北路集团军群已经做好最后的总攻准备。
第四十九章:我们的使命是征服!(一)
时间暂时回到9月13日清晨9时的华沙。
收到德军劝降公告的华沙守军司令,经过12个小时的漫长思考,考虑到德军的威胁,终于下定决心向德意志第15集团军司令卡恩-冯-斯达克少将宣布投降。并在第三装甲师的师部正式签署了投降书,至此华沙正式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占领区。
考虑到华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在接受华沙守军投降之后,德意志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并没有马上进驻,而是向国内请示进驻的部队番号。
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的过程绝对不能马虎,这个过程有很多含义,首先代表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征服了一个军力强盛的独立国,再来就是向世界宣告德意志打败了自己的一个宿敌,德意志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意凌辱的三流弱国,以前那个有国无防的耻辱国家已经死去,在铁与火中屹立而起的将是一个足以令世界感到恐惧的强盛帝国!
世界对华沙的沦陷没有太大的意外,他们的神经也似乎被挑动了。首先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发出友好信息的是,在波兰战役之前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的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的传统强国,军力极其鼎盛,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德、意两国曾经商讨过共同向波兰宣战的可能性。可是由于英法的最后通牒,意大利突然单方面终止协商,并拒绝加入战争。
现在,领导意大利的贝尼托-墨索里尼似乎后悔了,他眼睁睁的看着德意志第三帝国只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攻陷了波兰的首都华沙,眼看就要完成对波兰的占领,并实施了军事管理。墨索里尼悔恨交加的看着德意志在重新分配波兰的资源,对波兰的工业区进行军事管制,简单的说;就是德意志征服了波兰,独家获得了波兰的所有利益管理权。
墨索里尼在知道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越过边界逃往到罗马尼亚时,非常悔恨的对自己的第一秘书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下次,我不会再让机会跑掉!
这说明什么?说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政治影响力正在增加,已经可以到了可以左右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思考,尽管这种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这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志上的重大胜利!
9月15日,莫德林要塞投降。
9月17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
德意志第三帝国仅用了18天的时间就完全征服了波兰,这绝对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军事入侵行动。德意志国防军可以非常骄傲的向世界说:我们就是如此的强悍!
在德、波战争中,国防军以阵亡5006人,伤4。6万人,失踪2400人的代价就征服了波兰。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国土大半沦陷。
就在9月17日凌晨,那个国土辽阔的东方大国的军事行动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
这下世界有点明白德意志国防军为什么没有进军波兰东部了,原来这两个国家欺骗了全世界,在暗地里进行龌龊的交易,她们早就已经商量好瓜分波兰!
世界哗然,指责的声音开始蔓延。在指责的同时,各国政府开始加大国防军费预算,特别是与苏联有国土连接的国家,她们恐惧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开始想尽一切方法想要武装自己的牙齿。
从波兰被德意志军事占领的过程中,世界得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国、法国殖民王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强大。法国在世界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然而她却在德意志对波兰入侵时没有任何的行动,国内甚至还为了该不该发动军事行动而在争吵。法国和英国在德意志边境陈兵百万,但是各国看到的是什么?是;那些士兵根本没有进入状态!
各国的前往前线视察的顾问看见的是英法联军在无聊的晒太阳、看报纸、踢足球,反正一切可以看到的娱乐活动在英法军营绝对可以看见。这些前来参观的顾问寻问正在玩乐的士兵,得到的大案是;军官命令他们休息,并且严令禁止向德军进行挑衅。
顾问们晕倒,他们真难想象这到底在发生什么事,甚至觉得百万士兵在这里是在度假、而不是在备战。从军官那里,顾问们总算明白为何英法联军为何会这么镇定,原因来自英法的军人相信马奇诺防线无人可以攻破!
马奇诺防线: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德国1934年分别吞并了萨尔区和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到目前还在继续进行。
可以说,马奇诺防线绝对是一个恐怖的防御工事,使得英法联军肆无忌惮的继续进行所谓的‘奇怪的战争’。在德意志入侵波兰的这段期间,英法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她们从后方运来大量的军事物资,其中包括粮食、军服、弹药、各型大炮、各型坦克、装甲车……
英法为驻守防线的士兵准备了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的军服,其意思明显不过,她们是想依据马奇诺防线和德国进行一场时间漫长的战争。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法国、英国本来就有良好的外交关系,在1939年9月12日波兰沦陷之后,她们快速进行磋商并达成外交协议,五个国家组成一个架构庞大的远征军集团。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士兵开始向马奇诺防线附近集结,并随时等待命令展开军事行动。
然而可笑的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虽然在军队数量上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差不多持平,但是战斗力却是那么的令人无法信赖
多国盟军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们制定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联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联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持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德意志国防军的宗旨一直在强调比敌人犯更少的错误就是胜利的保证,严谨的作战思想足以保证在有足够后勤以及兵源的支持下,绝对会让德意志雄狮战无不胜。
帝国心脏柏林在制定进攻法兰西计划的同时,统帅部的高层被一个问题给难住了。这个问题在于要不要给予第15集团军‘斯达克’这个番号。他们已经对这个问题商讨了很多次,每次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小斯达克还没有达到可以用自己名字命名集团军番号的程度,他需要建立更多的功勋。
最后,统帅部发去电报,允许第三装甲师拥有‘斯达克师’的番号,第15集团军的番号暂时搁置,并命令徐阳的部队进入华沙,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给予波兰人足够的震撼,让波兰人害怕德意志的武力,用武力迫使波兰人屈服在日尔曼帝国的意志之下;发抖、恐惧,让波兰人不敢反抗德意志的统治!
徐阳收到统帅部的电报时,非常开心的笑了,他的同僚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被统帅部拒绝之后,徐阳为什么还能笑出来。
“听说过金字塔吗?它的根基非常稳固,号称永远不倒。”
徐阳那些年轻的支持者们有点懂了,统帅部命令第15集团军进入华沙是在为自己的领袖创造足够稳固的根基。
第一个进入莱茵的军官、第一个以征服者姿态进入敌国首都的将军……
以后还会有多少个第一?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徐阳不笑了,他严肃命令:“我们是首批进入华沙的集团军,擦亮你们的靴子,备好你们的武器。让波兰人在我们的军步的踏动下身体发抖、神情畏惧、让他们看见我们就害怕得大声尖叫!”
第五十章:我们的使命是征服!(二)
华沙的波兰籍居民的态度是耐人寻味的。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波兰民族概况。波兰一半以上为‘土著’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波兰人,他们从波兰建国之后一直以波兰人自称,并有骄傲的民族意识。另一半则是后来迁移来的外国人,这些人获得了波兰国籍之后,当然也是以波兰人自称,但是前面或者后面会加上本来民族的称呼,比如;波兰犹太人、波兰乌克兰人、波兰白俄罗斯人……很多很多。
欧洲人一直习惯着一个法则。战败者没有资格要求太多,他们能等待的只是战胜国对本国提出各种要求。我们可以把欧洲人的这种思想称呼为‘理智’,这么做的原因是不想增加伤亡人数,绝对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