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回明-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干扰对方敌将的思路,懂吗?不然打草惊蛇,反而不美!”
“懂了——”金报国听了,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同时看向张麟麒的眼光更加敬佩了,心道,二人的岁数差不多,可是这见解怎么就差得这么多呢!
不说金报国在想什么,再说张麟麒,看着远处清军大营那星星点点的灯火。也很是感慨,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此时的今天,辫子兵不应该是在城外扎营,而是已经攻破了宁远城,大肆屠城了,而随着宁远城的被破,不光是损失了一个金国凤这样的老将,更恶劣的是直接打破了辽东的僵持局面,形势变得对于鞑子越发的有利,鞑子处于进一步的战略机动,想打哪一座城池就打哪一座城池!而大明却是进一步处于被动,每座城池只能坚守不出,只有招架之功,并无反手之力!于是乎,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不可避免的松山大战,
这一战,可以说是决定大明国运的一战,只是可惜,随着鞑子步步经营,气势已成,松山大战,不可避免的大败,经此一战,数十万大明帝国最后能战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大明帝国也就迎来了他的最后时刻!而现在,这一切随着他的到来,都改变了,都变得对大明有利了……
……………………………
此后连续三天,鳌拜依旧不停的攻城,可是,明眼人已经能看出来了,鳌拜每次攻城的力度,都在不断的减弱。毕竟鳌拜就带了这么多人马,死一个少一个啊!
而经过几天的较量下来,鳌拜也感觉到了,城里面那位看不见的对手实在是非同一般啊!就像是像皮筋一样,十分的有韧性!
就像前天吧,明明快要得手了,可是最后攻上城头的八旗勇士还是被赶鸭子似的赶了下去,令鳌拜望城兴叹!不过,鳌拜也并未就此灰心,因为他还有一招后手,在宁远城里,有不少八旗安排的奸细,其中一个还已经和守城的明军联系上了,正在加紧策反工作,据说大有起色。鳌拜相信,只要策反成了,到时候只要里应外合,还是很有希望拿下宁远城的,只是最近宁远城管得很紧,一时得不到最新进展的消息罢了……
而反观宁远城一方,却是信心越来越足。因为每个人都能感觉到,鞑子的攻势正在慢慢减弱,而明军虽然伤亡不小,可是,五千镇国军还有一大半完好无损呢!所以说,众人都是对于这场战事充满了信心!甚至于有些说书先生已经开始编词,准备把这场战斗以后就作为重点曲目,因为连他们都看出来了,这将是一场不亚于济南大捷,涿州大捷那样的大胜仗!值得大书特书,普天同庆啊……
在攻城的第三天,张麟麒正在检查防务,却是突然刘大棒槌急匆匆的跑来道:“报告镇国将军,今天西厂的兄弟们在城里抓到一伙鞑子的奸细——正在策反北门的守城边军半夜给鞑子开门呢!”
“什么——还有这等事情?赶快把他们带来见我,我要亲自审查一番!”张麟麒十分严肃地道。因为在鞑子和大明作战的历史中,有很多坚固的城池就是被鞑子以这种方式拿下的。
很快的,方威就带着人过来了(方威也是一起穿越的兄弟,因为他擅长侦察,张麟麒就让他做了西厂的大档头,负责侦破工作。)
这次随同张麟麒一起过来的西厂人手也有不少,大约有一百多人,毕竟镇国军是明的,暗的也需要人手。到了宁远城之后,这些人就融入到宁远城的各个层面之中,暗中打听情报,查访隐患。
要说这些番子在方威的调教之下,还真是不错,这些天来陆续挖出了几个鞑子的奸细,不过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像今天这样直接能和守军发生联系的那还是头一回,所以张麟麒也是十分重视。
方威是个棒小伙,身材魁梧,一双眼睛还特别有神,一看就是个能干的角色。他见了张麟麒之后,因为都是熟人,所以直接开门见山的道:“启禀厂督大人(在其他人面前,方威还是管张麟麒叫做正式称呼的,只有在一起穿越的自己人聚会时,才称呼为队长。)抓住了一个奸细。要策反守军开城门呢!幸好被手下的兄弟们打探知道了,这才押了过来。”
此时那个奸细正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张麟麒一看,三十多岁的一个中年人,长得细皮嫩肉的,穿着一身锦袍,看上去像是一个商人,而且最近人感到惊讶的是,看此人的面貌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一个汉人会甘心替鞑子卖命!
“你叫什么名字,看你是个汉人,为什么要替鞑子卖命——”张麟麒不解地问道。
“哼,什么汉人不汉人的,咱不知道。咱只知道有奶便是娘,主子对咱好,咱就为主子卖命!”
李有贵事到如今也不指望还能落个好下场了,所以一点都不给张麟麒好脸色,说话很冲。
“你他妈给我老实点,狗日的做了汉奸还这么横——”方威一脚就踢在了李有贵的身上。疼的李有贵哇哇大叫!就这样方威还不解气,又是踢了他几脚后,这才对着张麟麒气鼓鼓的道:“启禀厂督大人,这个人叫做李有贵,虽然是个汉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杆汉奸。
从他的爷爷开始,就是给正红旗掠去关外,做了奴才,可是他们一家做奴才还做上瘾了,正红旗的主子看着他们也做得不错,还让他们做了包衣奴才。身份比其他奴才高上一等。所以到了李有贵这一代,已经是完全认贼作父了,李有贵明面的身份是宁远城里的皮毛商人,收购皮毛进出关外,实则是借着这个身份为鞑子传递情报。这次能抓住他也是碰巧。”
说着方威打大致说了下李有贵落网的经过,原来李有贵本来是潜伏在宁远城替满洲主子传递情报的,可是随着鳌拜率军前来攻城,他这情报就送不出去了,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在李有贵看来,依照满洲主子的实力,拿下宁远城那是毫不费力的事情。
可是随着战局的不利,李有贵也焦躁起来,他也从其他渠道知道了,宁远城内多来了一只神秘的大军的事情,作为一个称职的情报人员,李有贵知道,这条消息对于正在攻城的正红旗十分的重要,于是李有贵就冒险出城,其实就现在来说,一般是不能在进出城门了,不过李有贵既然是身负重要使命,那些守城的明军很有几个已经被他买通了,所以在其他人不能办到的事情,难不倒李有贵,所以李有贵在花了五两银子之后,顺利的出了城。
也见到了他的满洲主子,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以往和他联系的只是满洲主子的小头目,这次却是正红旗的甲喇额真,鳌拜,亲自召见他。鳌拜见了他之后,李有贵自然是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都告诉了鳌拜,只是李有贵时间仓促,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来了一支部队,至于多少人,来自哪里还完全一无所知。所以鳌拜在了解这个情况之后,又派他回去,并且交给了他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策反守军献城。
李有贵也自信满满的答应了这个任务,在他看来,要策反守军献城那是花不了多少力气,那些大兵的军饷一直拖欠,他们早就怨声载道了,自己只要过去稍稍的来点煽风点火,再给点好处,不信他们不配合……
只是等到李有贵回到宁远城,开始做起策反工作时,才发现事情有变,原本那些对于朝廷怨声载道的守军们,却一下子都转了口风了,对于朝廷也不那么憎恨了,等到李有贵问明原因后,这才知道,原来不知怎么搞的,原来的金国凤只是一个虚职的总兵,现在却不知怎么搞的掌握了实权,而且这几天大战下来,也不克扣边军的犒赏,不说那些奋勇杀敌的边军,就是他们这些守城门的边军都得了每人十两银子的犒赏。
这人就这样,朝廷对他坏就记得朝廷的坏,现在拿到赏银了,却又记起朝廷的好了。所以李有贵隐晦的提出让他们去暗投明的时候,那些原本口口声声答应的守军都变卦了,(毕竟这些守军也不傻,原本看着宁远城守不住,又拿不到军饷,自然是人心思变,可是现在宁远城兵精粮足,鞑子反而是连连吃败仗。而且金国凤上台后,对他们也不错,不仅补发了饷银,甚至还有犒赏。如此一来,这些守军的心思也就淡了,毕竟献城那是掉脑袋的事情,不到最后一步,谁愿意干啊……)
不过这些守军也算义气,因为平时拿了不少李有贵的好处,所以虽然不愿意干,也没出卖李有贵,只是让他走了了事。可李有贵回家之后,却是发愁起来,在鳌拜面前他可是打了保票的,说是一定能马到成功,却没想到如今竟然出了这种事情,李有贵在宁远城也生活了十来年,在他看来,出了金国凤这样一个不贪财的大官,简直是异数,比癞蛤蟆长了三条腿还要稀罕。可这么稀罕的事情还就让他给遇上了,那怎么办呢?
李有贵犯愁之下就借酒浇愁,喝了点酒后就去院子里嫖女人。不过等到李有贵到了满香园之后,却被告知,今天姑娘们都不接外客,统一招待打了大胜仗的兵爷,于是乎李有贵再换一家,没想到再换一家,也是这般说法,并不管他是不是熟客。
第八十四章 将计就计
于是乎,李有贵就怒了,借着酒劲说了一句,妈的,你们瞧不起老子,给老子脸色看,等到主子带着大军打进来时,看你们还有没有这副嘴脸。俗话说的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有贵这么说了一句,在平常人看来,都不会当真,再说他这会也明显是有些醉了,醉汉的话能当真吗?所以满香园的龟公,老鸦什么的听了也没在意,可是他们不在意,也有人在意,谁?就是张麟麒手下的一众番子。
前面说了,张麟麒率军进驻宁远城,一众番子也就一起跟进,镇国军的是明的力量,他们则是暗的力量。
负责一些暗地里的查访,稽查等勾当。可这些暗地里的勾当还就以茶坊,妓院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消息来得快,所以说,李有贵这无意间的一句,正好被一个安排在满香园的西厂番子听见了,西厂番子那是干什么吃的,那就是专门负责这种事情的!再加上又是这种非常时期,西厂番子秉着张麟麒交代的,宁杀错,莫放过。抓的对的,那就是一件功劳,抓错了,最多事后补偿一下罢了……于是乎,李有贵悲剧了,一开始他还不承认,可在西厂番子审问一番后,就已经认定他有重大嫌疑,西厂拿人,那一向是不需要说法的。所以西厂番子禀报方威后,然后再去他家检查一番,很快就找出了他和鞑子来往的书信,于是乎,证据确凿,一条潜伏了十年的大鱼就这样被带了出来!
“厂督大人,您看怎么办?”方威说完之后,等候张麟麒示下。
张麟麒眼睛看了看这个李有贵,心道还好,不然若是被他的手的话,就算是因为有镇国军在,宁远城不失,可是一场恶斗那是免不了的。不过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能将计就计呢?
反正身边只带了五千镇国军,还有那一万五千的镇国军正没事干呢?很快的,张麟麒有了主意,他看了眼方威,故意叹了口气道:“哎,也是怪我太过急躁,只率领五千镇国军过来宣旨,本以为边关无战事,这些兵马足够用了,没想到偏偏遇到鞑子前来攻城,这下可好,物资准备不足,将士们又是大多水土不服,哎,现在只剩下二千多镇国军了,看来守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