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第1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炸得稀巴烂,以防止敌军通过这些交通途经快速调动兵力。
当然,在地面部队突进的过程中,德国空军的航空兵力将会把作战重心转到保障突击集团的展开特别是该集团炮兵的展开上,同时还会相当重视在突击集群进行移动时,在相应地区上空掌握绝对制空权,或者务必保证敌空中力量无法影响到地面部队,更不能对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产生破坏效果。
而纳粹德国自打开战以来,也似乎从未在争夺制空权方面受挫严重,也就只有在苏联空军得到了共和国大力支持以来,双方才用难分伯仲航空武器的在天空中纠缠,但往往数量占据优势,飞行员素质优秀不少的德国空军会赶走捣乱的苏联空军。
所以分析到了这一步,崔可夫就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强化防空部署,密切注意德国空军打击行动与战果的话,他需要知道德国空军到底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在什么地方上空强化行动,这样很有助于推测德国陆军的装甲集群是否要蠢蠢欲动了。
而至此,崔可夫又很快回到了原先的那个问题上,他又不是上帝,明显是不清楚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究竟是否会把萨兰斯克作为重点务必拿下后才继续进攻,还是会完成围困后便组织兵力从容绕过。一举切断苏军下诺夫哥罗德和萨拉托夫之间的兵力联系,因而他现在只能对德国人的进攻持续时间和纵深进行分析推测。
考虑到苏军的顽强防守,战争的节奏会像以前双方就曾反复折腾过的城市争夺战那样。反反复复的冲击与防守,不同于遭遇战,都需要将不对进行梯次布置的双方,作为进攻一方的德军。光是从后方调集一个团的兵力开赴一线就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计算考虑到德**人素质优秀,那么一个炮兵团的纵队长径达二十公里左右,展开速度可达每公里12分钟,可这也得用上四个小时左右。要是素质差一些甚至更差,那就耗时更长了。
而且,考虑战斗部队在与敌接触之前在较远距离之外就进行展开,然后徐徐接近并展开交火,那长达十余公里的进军耗时也得用上很长时间,而这也是为什么德国陆军喜欢在大半夜就开始调集炮兵和参战部队向敌前沿机动,炮兵优先展开之后对敌实施火力突袭或者火力准备,所持续的时间长短往往除了取决于对方防御强度和纵深之外。事实上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在为战斗部队争取接敌时间。万一火力准备不足,敌人突然给予战斗部队实施火力打击,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所以,德军也是人,而不是钢铁,他们大半夜的需要调动兵力、补充物资。白天才组织进攻,再强悍的人也会出现体力劳累的时候。因而往往一个白昼的作战安排里,顶多会有三个小时且不超过五个小时的进攻时间。若是再长一些,显然进攻的部队就不止一支了,是多支部队交替在完成进攻组织。
而同样的是,对于机动能力较差的部队而言,兵力的调动和进攻的组织则更为缓慢,高强度的轮番出击看似简单的背后其实需要很繁复的精确调度与组织安排,这也是崔可夫最为担心的一点,由于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可谓是“兵多将广”,他们完全有能力呈链条式的持续进攻,一波接着一波,强度可能不会太高,但胜在持续性,这对于防守部队而言,那才是真正的艰难考验,除了积极组织梯次防御和轮换防守之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主动打破德军的这种进攻战术节奏,可这可能吗?
崔可夫倒是做梦都想自己能够有一支甚至更多的装甲力量,能够通过实时的适度局部反冲击来威胁到德军的攻势防守,打乱德军的进攻节奏并破坏其进攻梯次安排,如果突击力度足够,甚至有可能给德军纵队式进攻部署带来多米诺骨牌似的坍塌效应,因为德军的部队是按照预定计划编排好的,贸然打乱节奏,排队在后的部队显然难以及时有效的展开形成防守,被穿插打乱的部队更加难以及时收拢组织反击和反穿插,更为难办的就是节奏一旦被打乱,前后方乱得一塌糊涂,不仅可让航空兵难以支援,更让自己的大口径炮兵部队眼巴巴的看着。
可惜的是,崔可夫的梦醒来之后就没了,而且德军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战争考验依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溃败,而是一次次的取得了较好的战绩,原因就在于他们考虑到了自己的弱点,进攻的梯次安排既考虑到了进攻的节奏性,又照顾到了防守之时的快速反应,再加上德军的机动优势较大,往往反击的部队没有形成强大的反击效果,反倒被德军迂回分割的部队给彻底围住,一通狂轰滥炸和轮番冲击之后,反击部队就活活被绞死当中。
所以,手里根本没有强大反击力量的崔可夫只能暂时将美梦搁置,他必须要审时度势的分析清楚当前的形势是苏军的严重不利,占据较大主动的德军完全可以在其他方向上组织一系列的大纵深连续突击行动,给苏军防守部队带来重大而又致命的重创,所以崔可夫开始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上来,他必须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防御战役纵深配置是否合理,单纯的依靠城镇作为防御要点构成整体防御战线的被动防守策略,显然需要进一步修缮才能适应德军的高节奏进行战法,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空中力量方面得到加强,崔可夫越发的觉得被动防御已经相当难受,如果再让德国人彻底掌握了制空权,那么坚守的希望就会更加渺茫。(未完待续。。)
第二五一章 不可能的事?
当崔可夫还在担忧自己的部队缺乏防空掩护,让纳粹德国夺去了战区制空权而无法实现预期的防守时间,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在共和国中亚战区司令部内,战区作战参谋长胡广少将已经就联席会议参谋部发来的最新命令展开最后的战前讨论会议,列席会议的主要成员基本是清一色的空军将领,只因此次在世界反法西斯多国首脑会议召开期间展开的军事行动,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均十分重大,然想要达成足够的突然性和毁灭性,唯有借助强而有力的空袭,单纯的地面军事行动显然在此阶段意义不大,准备时间也太长。{http:
。。
友上传更新}。
“目前,第二集团军第八机械化步兵师已经全装全要素抵达了乌拉尔待命,第二集团军其余各部也已经陆续向前线机动,从时间上来讲,最靠近战场的第八师参加苏联西南方面军防守萨马拉地区的战斗也需要至少两天左右的准备与展开时间,和苏联方面的接洽工作也才刚刚开始……”
胡广很快就当前的形势做了一下简单的介绍,当然这些情况自然也是空军乐于见到的,毕竟中亚战区本来就是陆空军的天下,陆军来不及干的事儿,自然得让空军来帮衬着做,更何况还是这么一个分量极大的任务,空军的部分将领已经是喜上眉梢了,所以胡广很快就不再罗嗦,而是将资料全数分发下来,让每一支参战部队的军事主官都能以最快的时间熟悉整个行动的背緒ww⒓苹肽康牡取?
此次空袭行动并非谋求较大战果,接到命令后。中亚战区作战参谋长胡广第一时间就与战区司令薛殿川就行动规模大小、主要目的等展开了讨论,两人都非常同意将行动与支援苏联西南方面军联系在一起,即对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一次范围有限,但胜在目标明确的空袭行动。以最有效的方式起到迟滞德军进攻速度和减弱其对苏攻势的目的。
不仅仅是崔可夫,胡广也自然很清楚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伎俩如何,此次德军对萨马拉地区、喀山地区发起的攻势很类似于一次大纵深的连续突击式作战,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战役初始阶段就对苏军造成极大的重创,使其能够从容的进攻苏军的其他正面而毫无后顾之忧,因而在这样一种行动思想下,德军的各种突击组合方式便始终围绕着夹击、合围、俘虏、消灭等而展开。不管是轮廓弯曲的正面进行,还是呈直线的正面进行,德军的行动都简单明了,而且声势浩大且力度不小。
胡广让助手将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役配置纵深形势图投影出来。很快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德军对正面的迂回、包围纵深相当之大,而且还有防御的战役配置纵深,纵深长度竟达到了30余公里,如此一看。就不难发现,德军的预定大规模实施的迂回,似乎不仅要直接席卷苏军的防御地带,而且要席卷崔可夫的整个预备队的整个正面。真要是如此,那么崔可夫的部队也就基本上一口气被包饺子了。所以在德军的两翼兵力配置中也很容易发现,他们集结了大部分的摩托化集团军和部分装甲集群兵力。在正面倒是集中了较多的步兵和炮兵。
德军的装甲兵力攻坚能力和突破能力都毋庸置疑,一直以来,德军在实施大纵深战役的时候,其迂回包抄部队、穿插分割部队等都尽量会避免与敌发生纠缠冲突,极力避免因为战斗而降低了自己的速度,然而敌人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高速突破快速机动,所以战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德军的两翼部队往往都很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机动能力,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等武器装备配置也可看出他们并不害怕与敌人交火接触,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借助炮兵、航空兵乃至不需要额外帮助就能顺利摆脱纠缠,围绕战役目的而继续实施机动。(1_1)
当然,不管是德军的装甲部队也好,其步兵部队也罢,大量装配自动化武器的德军,结合其较高的战斗素质和纪律性,德军的高强度战斗持续时间很长,相比其他们已经战胜的西欧各**队乃至正在竭力厮杀中的苏军,德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明显高出一筹,不过不可忽略的是,德军的战役每每都是建立在长久消耗单兵体力和装备性能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德军的战斗攻势往往像海水那样,一波接着一波,每一波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资源及各种战斗物资、供应品,因而会特别的旺盛与强大,但是随着攻击波结束之后,在下一波到来之前,德军基本是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毕竟士兵需要休息、装备需要维护保养、物资需要补给、下一波作战计划需要拟定与完善等等。
德军的强大也就在于他们每一波的进攻攻势都超乎寻常的强大,如果抵抗部队脆弱,德军甚至只需要一波不太强大的攻势作战就能摧枯拉朽的赢得胜利,波兰就是在德国对其闪击之战中,第一波就倒下的例子,而苏联则因为地大物博和人力资源丰富,所以只能一波接着一波的硬抗住德军的进攻,直到丢掉了首都还要继续沦陷更多的土地,这才能依靠空间上的距离拉大,拉长了德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德军的攻势波次之间准备时间更长、单次进攻力度更弱,这才能够勉强坚持更长的时间。
而且,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绕过莫斯科地区向萨马拉地区展开进攻,从后勤运输角度来讲,兵力雄厚的该集团军群的物资补给困难,也随着其不断往东推进而越发严峻起来。以往的铁路线早就被苏军破坏得连铁轨、路基都看不到一根,路肩和桥梁隧洞等也都被严重破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触发苏军留下来的地雷陷阱,而单纯的依靠修建野战公路。利用越野军卡来输送物资,那显然问题就异常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