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封禅-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我再举两个很相似的例子。
南宋的文武全才辛弃疾,就是那个有名的词人。年轻时曾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作战十分勇敢,当时有一个义军同僚将领叛变投降金国。辛弃疾大怒,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长驱直入冲进金国万军大营,硬是把这个叛徒活生生地从万人军营里擒拿住了,然后把叛徒绑在马上,面对上万金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个人照样全身而退。
以下这个例子我在以前的帖子里说过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了解救被万人清军围困的父亲吴湘,自己只带了20个骑兵冲进敌阵,依然好端端地将父亲救出。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虽然这两个人都有10人以上的帮手,但做的事情也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们是救人和劫人,不是云长的杀人,某些方面难度更大。所以尽管有帮手,应该说可以与云长扯平。这些都是一般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奇迹,却都在历史上真实出现了。
以上是在下的第三个理由。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我之前提出的第二个小问题,就是颜良是不是有招降关羽的可能?是不是因为颜良想招降关羽,所以才放关羽安然进来?或者更是关羽打着投奔的幌子,骗取颜良的信任,然后趁其不备暗杀之?
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帖子《义愤填膺说云长》里论述过。这个问题比较特殊,与羽黑们反对演义中颜良被云长斩杀的理由相同。就是颜良想要招降云长才放云长安然进来,所以云长才轻易得手。我在《义愤》一文中论述的时候,很多朋友因此认为我将演义与正史混为一谈,有些羽黑还就此讽刺我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实际上并非我思维混乱,而是这些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好了,现在来分析上面的问题,究竟有无可能发生。
如果以上可能会发生,必须全部满足下面2个前提。
1)颜良必须绝对信任云长,才能没有防备,才有可能被云长在一旁暗杀。
2)云长对刘备已经没有感情,即使知道刘备如今就在袁绍帐下从事,对于他暗杀颜良以后,完全可能会发生袁绍迁怒到刘备头上并杀之的严重后果,云长根本无所谓。
这2个前提,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我们来看看这2个前提究竟能不能全部成立呢?
第一个前提实在难以成立。因为——首先,颜良不认识云长,不了解云长是什么样的为人。两军就要开仗的前夕,颜良突然看到对面有个陌生人跑过来,说自己现在特地来投奔,颜良会轻易相信这个陌生人吗?要他轻易放松戒备是不可能的!他不会轻易地让陌生人近身,给对方刺杀自己的机会。他更加不可能对一个陌生人绝对信任。阵前的士兵也肯定会挡住云长。即使颜良要接见云长,起码也要远远地喊话,问“来者何人”之类的。起码也要要求云长下马,解下身上的所有武器才能允许进见,甚至会让士兵严格地搜身,防止夹带藏匿。否则颜良岂不是傻瓜?
第二个前提也不能成立,因为云长后来又脱离了曹操,冒着被曹操怒而追杀的危险,千里走单骑投奔了刘备。云长的忠心其实是不需要论证的,他对刘备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他杀颜良肯定是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干的。如果颜良在这个时候告诉他刘备的处境,云长就更加不可能杀了颜良,否则置兄长刘备于何种境地?
所以,颜良因为想要招降才让云长得手的说法,实在难以成立。
(在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上次有人发帖子讽刺我说“千里走单骑”中的“千里”是在吹捧云长,从许都到古城根本没有千里,还要我在地图上量量看。对此我想说,这里的“千里”实际上是一种四舍五入的概数。就象千里马一定要日行千里才算得上千里马吗?万里长城是不是一定要不多不少刚好一万里?其实就是个说法,何必斤斤计较呢?)
看到现在,大家对关羽单枪匹马刺颜良还有异议吗?
在这里我不得不批评一部分羽黑。通过吧里的帖子我发现,这部分羽黑都是铁杆的云迷,因为演义中赵云单骑救阿斗的神勇表现在正史上破产,而云长斩颜良却是铁一般的史实。于是这些云迷容不得有人比偶像更强,便千方百计地诋毁云长,造一些“不可能”之类的谣言,企图混淆视听,以此维护赵云的光辉形象。此刻在看文的你们这部分羽黑,在下说的对不对?
好了,关于云长单枪匹马斩颜良的论证到此结束。下面再来说一说别的。
第二个、为什么正史上记载的云长战绩,看上去是败多胜少?
老是有羽黑攻击云长是个“常败将军”,与曹魏的五子良将比起来差远了,五子良将就很少打败仗,甚至有云迷说云长还比不上赵云,因为正史上记载的赵云就是个常胜将军。除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战时失利,其余都是以胜利收场。
对于这部分羽黑的说法,我只能说其实你们读书还不够认真,不够仔细,思维还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曹魏的五子良将投奔曹操的时候,他们的主帅曹操已经是个势力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军阀了。而曹操本人又是个军事天才,指挥是非常英明的。
相比之下,关羽的主帅刘备虽然在知人善任的眼光方面与曹操不相上下以外,军事才能与曹操确实不是一个档次。
虽然五子良将也有完全是发挥自己能力,不是靠曹操的指挥而得来的辉煌战绩。但是大家会发现,他们的对手都是草寇极的**。很多对手的名字都不被我们熟知。譬如张辽独当一面破敌的孙轻,柳毅这两个人,大家有几个知道他们的?
而云长跟着刘备混就很不幸了。刘备在平原的时候,势力之弱小就甭提了。到了徐州以后,实力也不乍地,还没怎么发展呢,就要对抗曹操,吕布,袁术这样的巨无霸,夹缝里求生存,自保还来不及呢,谈什么打败别人?云长根本没有什么太弱的对手来供他表现。后来刘备在汝南,在新野,都是惨西西弱小的得很可怜。
其实云长也有一些与草寇的交手,而且都是胜绩。但是不知道陈寿为什么不记载在三国志里,也许比起他威震华夏的表现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才没有记载吧。譬如刘备在做县令的时候,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北海,刘备就是带着两个兄弟云长和张飞去援救的,很快就解了围。还有后来的刘备配合曹操攻袁术,都有一些胜绩。
作为颜良这种级别的统兵大将,没有出现在战斗一线的可能。而应该是率中军,指挥战斗,同时,周围应该有数百精锐部曲保护。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知道关羽不是真的神仙,不是什么万人斩,估计有50人就可以杀他几次了。单人匹马杀透前军,杀透精锐亲兵,再杀其主将,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可能。(如果设定士卒不攻击放其过去另当别论)。
也许关羽真的万军中杀了颜良,但是肯定有别的原因在里面。毕竟是历史了,我们回不到过去求证。
另外,陈寿的记载不能当权威来看待:很多事情都发生在陈寿出生以前或者少年时期,古代没有报纸,网络,电话,出身蜀地的陈寿到哪里去弄那么多中原战场真实资料?
真实原因我不知道,但是个人感觉楼主文中的理由很苍白,根本解释不了关羽如何万军从中杀颜良。
书友'翩翩美少年':《上庸昭王
书友'翩翩美少年'编写的《上庸昭王传》: 上庸昭王;讳封;本寇氏罗侯之子;幼父母皆亡;遂迁至樊城;客居其舅家中。建安十二年;操遣大军攻新野;大败而回;昭烈帝攻取樊城;见王;惊为异人;旋收为义子;昭烈帝任左将军兼豫州牧;以王为副军中郎将;时吴主权据守江东;遣肃往江夏见帝;帝旋以武乡亭侯诸葛亮往柴桑与权共议盟事。赤壁战后;操退还北方;王统率大军南下;克长沙;破韩覆;收韩风;黄忠;魏延数将;收伏蛮王沙摩柯;是矣威震江南;帝大喜;嘉奖之;时孙曹对峙襄樊;帝每思南部数郡;欲以王攻取之;然为忠武所忌;遂不得行;王以统计;引蛮兵为援;夜袭之;武陵遂克;旋逆授首;忠武王闻讯;欲以王不遵军令为由;解王兵权;乃为靖武王(即张飞)所阻;后昭烈皇后甘氏崩;王乃为甘氏守墓;自请解除兵权;帝许之;命王抚养太子。后权欲取合肥;乃了其妹孙权以嫁王;帝为表同盟之心;以王随阚泽卦柴桑与孙权孙氏结好;成亲后;孙氏与王同返荆州。
汉中太守张鲁;自为汉宁王;伐益州牧刘璋;璋乃向帝求救;帝旋以王为先锋;以精兵五千先行;帝统大军五万;直下涪城;建安XX年;帝与璋于涪城相会;王亦随侍左右;法正;张松;孟达劝帝斩璋;自领益州;乃为帝所叱。
后张松之谋泄露;璋乃杀松;孟达;法正;旋投帝营;后帝纳统计;以伐鲁为由;往璋处索取军资;璋不从;帝怒;即反攻西川;王自领一路大军攻城拔寨;直至成都城;累功升副军将军;后与孟达同取上庸。
建安二十四年;孝献皇帝以帝为汉中王;以王为罗侯;升上庸太守;章武元年;孝献皇帝为曹丕所害;帝乃即皇帝位;以王建藩上庸;号上庸王。
感谢各位书友支持,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老婆给我生了个宝贝女儿!!
哈哈哈哈;9月18日下午3:00整;夫人给我顺利生下一个宝贝女儿;5斤8两;哇哈哈哈俣!!!!
……(本卷结束) ……
卷一 血战荆州
第一章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樊城。
刘封抬起头看看城楼上的大纛,大纛高约十丈,耸立入云,黑色的旗面上绣着一个巨大的“汉”字。看着迎风飞舞的大纛如同雄狮一般腾空欲起,刘封只感觉自己的心中充满着一股豪气,全身充满着使不完的力量。大纛上面那个巨大的“汉”字仿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让他兴奋不已,为大汉而战,死而无憾。
忽然,大地之间发出了阵阵的颤抖,伴随着那一阵接一阵颤抖的是一股低沉而又冗长的隆隆之声,低沉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让天地之间变得凝重起来,一股巨大的压力如闪电一般扑面而来,森森的杀气让凝视着楼顶大纛的刘封打了一个寒颤,刘封感觉自己的后背一阵发凉,连呼吸都有点困难起他,他不由纵目远望,从远处的地平线上,缓缓走来巨大的一群敌人。
城墙上的士兵们几乎在听到报警鼓声的同时,一窝蜂的拥上了城楼,城墙上的士兵惊恐不安的看着远处的敌人,除了报警的鼓声,城墙上面鸦雀无声。
五彩缤纷的战旗随风飘扬,明晃晃的刀枪剑戟森严夺目,一队队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列列骑兵排成长长的队列,在雄厚低沉的鼓声指挥下,踩着一致的步伐,坚定的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城墙上,士兵们使劲的压抑着胸口的恐惧,他们排成散乱的阵形有点手足无措,每个人不由自主的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以舒缓自己的情绪,近千名士兵如同木雕一般一动不动的望着敌人向樊城逐步接近,所有人的心跳都随着敌人前进的步伐而神经质的跳动着。
敌军的军阵之中也竖起了一杆黑色大纛,大纛上面同样绣着一个金边包裹的巨大“汉”字。刘封看到那面大纛,看到了那个“汉”字,不由发出一声怒吼,“操贼篡夺汉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