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希广猛醒过来,大喝道:“把那个盗贼给我拿下。”见到这种场景,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自己的七弟,天天在自己眼前晃悠,和善老实的要命,没想到暗地里居然包藏祸心。他藏着周挺诲做什么?还不是想找准机会给自己下黑手啊。
马希崇听说李皋请了马希广,就知道这两帮人要摊牌了,可是李皋只有账本,没有人证,那就拿马希广没有办法啊。于是他就派周挺诲故意在马希广面前露个面,先整到马希广,马希广倒了,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根基薄,现在出手挣王位那是必死无疑,可是马希广倒了,他就有机会真正掌兵,而且外面有马戏萼、马云这两人,马光亮想当世子,远远不行呢,自己在中间游走,两面得利,慢慢做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未必就不能坐上楚王的宝座。
等周挺诲在马希广面前漏了一面之后,马希崇觉得不保险,狡兔还三窟呢。于是亲自跑来给周挺诲挪个窝儿。没想到却被堵在了大门口。
李皋要拿人,马希广要杀人,马希崇要不被人拿,三拨人棍来棍往,拳打脚踢的斗在了一起。楚国是允许官绅之家蓄养家将看家护院的,但是大多只能用棍子。马宝一人提溜着宝剑冲着周挺诲方向猛冲,是人都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打斗圈外,李皋高声喝道:“快快,拿着周挺诲,挡着那个马宝。”
马希崇人少,是边打边往后退,周挺诲上次被马云用刑过重,走起路来是一瘸一拐,慢慢的就落后了,他眼看自己要被人抓着,心中一急,大喊道:“七爷,快来救我啊。七爷,你可不能丢下我不管啊。”
自从刚才被李皋、马希广堵在门口,马希崇就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楚王位是再也不要想了,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他听到周挺诲的求救声,心中电转,手里拎着宝剑,转身潮周挺诲冲了过来。
这时候马宝已经冲到周挺诲身前,举剑就直披了下来,眼看就要砍到周挺诲的脑袋上,旁边却伸出一根水火棍,将这一剑给生生架住。周挺诲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还以为自己已经归了天。可等了许久,就觉得屁股疼,抬眼一看,刚才门外的人大多互相打斗起来,那个使剑的被人缠着再也顾不上自己。他爬起身来,就准备往后跑。这身子还没站起,就觉得心口一疼,一把长剑当胸刺入,他艰难的抬起眼睛,居然是马希崇,“你……你……”,他什么也没有“你”出来,倒地而绝。
周挺诲一死,整个世界清净了。
刚才打斗的也不再打了,反而回头看自己的主子,听主子怎么发号施令了。
死了的周挺诲,比活着的周挺会,杀伤力要弱了很多,马希广微微松了口气李皋见了嘿嘿冷笑一声,示意手下抢了周挺会的尸身,自己接过缰绳,什么话也不说,骑上马,打马扬鞭而去,那方向是直奔楚王宫的所在了。
马希崇讪讪的凑了过来,说道:“五哥,现在该怎么办啊。”
马希广气的反了马希崇一巴掌,骂道:“你这个王……吃里爬外的家伙。”
“五哥,你……你原谅我吧。”马希崇也不敢躲,生生的挨了一巴掌,然后满眼含泪的顺势跪在地上哀求道。
马希广跺脚骂道:“求我有个屁用,还不赶紧给我一起去王宫,找三哥求情。”
他走了两步,看马希崇不动,他冷笑道:“怎么?你还有别的什么想法不成?”
马希崇眼光闪烁,最终垂下头去,跟着马希广进宫了。他本想劝马希广造反,然后再乘机跑到楚王宫去告密,这样还能替自己洗清罪名。可他想了想这个哥哥十有**没这个胆子,这话一出口,说不定还会他给卖了。
第十六章 应对
楚王宫里,得到李皋禀报的楚王大发雷霆,周挺会一案,涉及两个弟弟阴谋夺位(在禀报中,李皋将马云和马光亮给彻底撇清了,把周挺会一案,说成是马希广贪污,马希崇挑拨离间,阴谋夺权;之所以撇清马云,那是因为李皋也明白,马云实力强劲,如果把马云给牵扯进来,楚王说不定就会犹豫)。又惊又怒的他,狠狠踹了两脚在地上苦苦哀求的马希广,接连降旨,囚禁马希崇、刘彦韬、刘全明,命令王贇带兵入城,接管长沙防御,命令彭师藁、许可琼主意刘彦韬、刘全明两军动向,任命廖仁勇接替刘彦韬,任命马光亮掌管刘全明军,马希广送回府邸看押,还下诏荆南,命令马云火速起兵两万回军长沙——
就在周挺诲案彻底曝光,楚王大怒,下诏惩办涉案官员的时候,远在江陵的马云,正忙的惹火朝天的承办大楚第一届儒家思想交流会。自从楚王准许之后,郎州的马戏萼立刻就派遣了自己的首席文官刘言,还带着几个郎州的儒家名宿赶来凑热闹。郎州率先派人参加不久,大楚名儒**也被请到了江陵主持此次大典,更是给观望中的楚国绅士们一个极大的鼓舞,毕竟自马殷以来,楚国不像中原朝廷和李唐那样定期举行科举大典,而是实行类似于汉魏的推荐制,读书人要想做官,书读的好,还不行,必须名声要好,要朝中有人推荐才行。
而江陵的这次儒家大典正是读书人展示自己才华,博得名声的大好机会,各地不管是有本事还是没本事的读书人,闻风而动,有钱的自己掏钱,没钱的找人借钱也要参加这次大典。能不能进入主会场那是一回事,可是去江陵转悠一圈儿,也是增加名望的好事啊。自进入二月之后,江陵城是方巾一片,处处都是头顶方巾,手拿折扇,一步三摇的读书人。客栈、旅馆到处爆满。
趁着这个机会,马云还多次屈尊到几个客栈里面,和年轻的士子们聊天论事。这翻作为,让马云一扫在楚国士林中粗俗的形象,敬学清明之誉更是不胫而走。
儒家大典一共举办了三天,第一天是讲经,谈论大学、中庸、尚书等儒家经典,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大条目;第二天是明理,阐述儒家学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谈论儒家经典对社会道德等的指导作用,第三天是致用,讨论如何将重义和重利应用于地方政务之中,为百姓谋福利。
马云借着这个机会,将南平王的府邸彻底改建成一座半官方的学堂,还亲自派人去长沙求了楚王的墨宝,正是命名为“明义学堂”,聘请了大儒**作为学堂的祭酒。一时间,又有很多学子欣然留在明义学堂里面读书,以便将来为大楚更好的服务。
马云刚刚办完这场大典,送走督办盛典的徐仲雅。赵普就派人送来了长沙政局的变动情况,马云一看周挺诲案曝光,马希广被囚,马希崇被关押,就赶紧派人请来了李骧、范质、吴班、石文德等人。
看完了赵普的密信,李骧略一沉吟,说道:“王爷,依下官看,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这一嘛,可令赵普在长沙城内和内军中散布谣言,而王爷您立刻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顺江而下,过洞庭湖,一日一夜就可直逼长沙。打垮许可琼,囚禁马光亮,夺内军兵权,就此一举定鼎大楚。”
石文德连忙说道:“李司马此言不妥啊,现今大王尚在,内军不乱。王爷这清君侧就没有正当理由,失了大义;再者此计甚险,内军兵马强壮人数众多,依靠坚城据守,万一我军出师不利,暴师长沙城下,静江军北上勤王,郎州军南下断我归路,可就大事去矣。”
李骧解释道:“石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赵普的密报,现在驻守长沙的是王贇,这个人忠心耿耿自是难以说服,可是大王处置马希广一党,却有失偏颇,他让彭师藁、许可琼移军监视,显然是不相信其他内军,又用马光亮、廖仁勇控制军队,马光亮典军原本就闹得怨声载道,人人不满,他接替刘全明,必然军心不服,至于廖仁勇嘛。”他偷偷看了眼沉默不语的马云,说道:“廖将军勇则勇矣,可他有个毛病,就是原本的官位不高,资历太浅,这内军可与这些外军不同,它最讲究的就是资历,廖将军接替刘彦韬恐怕很难完全掌握,如果我们散布点谣言,那么军变未必就不会发生,到时候我们假借出兵平叛,赚开城门,拿下长沙,放出刘彦韬他们,岂不一战成功。”
'书客网ShuKe。'石文德哑口无言,如果按李骧的计策,未必不能拿下长沙城,那时候只用控制住楚王和王室子弟,赦免刘彦韬等人的罪名,令他们重新掌军,也不一定就不能平定楚国。可是,这个计策是不是太冒险了,一步走错,可就悔之晚矣。
范质也不同意这个计划,他说道:“王爷。大王掌国十多年,在内军、外军,威望素着。左将军马希广宁肯跑回楚王宫承认贪墨,也不敢举兵反叛,这固然是因为他性子温和,楚王十多年来所树立的威望,也是他不敢有异动的主要原因。马希广掌握内军六军中的三军,都不敢做……我们这么做也太过冒险了。”
马云看了眼正欲反驳的李骧,说道:“五叔之所以不敢反叛,范先生说的哪两个原因确实不错,不过,我看,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他甚是顾及的。就是我们荆南节度使府和郎州武平节度使府的反映。他反了,如果我们和四叔联合平叛,他是必败无疑的。”
吴班看马云这么说,还以为马云同意了李骧的计划,他张口正要规劝。
马云摆摆手,拦着他继续说道:“不过李先生的这个计划,小王,也不敢赞同。”他冲李骧笑了笑,说道:“李先生这个计划,如果实施的话,掌握长沙的机会很大。可是有个问题,第一,赚开长沙大门,占领长沙容易,可彻底剿灭叛乱的内军,就难了,那些人听说我们拿下了长沙,控制了楚王,他们可就更加不会听我们的了,如果他们形成流寇,就更会四处作乱;第二,郎州四叔的反映,我们也不得不考虑,现在受马光亮打压,向我们靠拢,可一旦我们拿下了长沙,他就算不起兵作乱,也不回听我们指挥的。等我们剿平这两股势力,大楚的国力也会衰落不少。现今天下形势,虽说动乱不堪,但以我之见,这大晋是必然不能持久,大晋一旦灭亡,另立中兴的新主,中原人多兵精,国力恢复迅速,万一锦辉南指,我们就难以抵抗了。就算大晋不亡,我们东边的李唐也是野心勃勃,他若趁我大乱,入侵我国,我们恐怕也是难以对付。夺权可以,长期的内乱,我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李先生,你的第二个计划又是什么呀?”
“这第二嘛?就是按照楚王的命令,三天之内到达长沙即可。但是在大军出动之前,王爷您应该立刻写一封书信,向大王进言,主罚周挺会一案的首要人物,余者不计。”
马云心思一动,他又看了看赵普的密信,疑惑的说道:“大王虽然没有下余者不计的诏令,可有李皋那些人在,他们怎么会想不到这件事呢?我的奏章没到,说不定李皋他们已经向大王进言了呀。”
“妙啊,李先生这一招真是妙啊。王爷,我们这封奏章既要快又要大张旗鼓的送到长沙去,最好是人人皆知。这李皋他们必然会会在我们前面,向大王求情,可惜,他们与内军多数将领不和,您的奏章虽慢,却也不会比他们慢到那里去,两面相比之下,内军将领们更愿意相信是您救了他们,而不是马光亮救了他们,而且又有拓跋恒在,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