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王命马光亮代替自己祭祖,其后两天,他又在黄皓的搀扶下,颤巍巍的来到楚王宫的正殿。他有气无力的坐到了王座上,接受了群臣拜见。群臣跪在地在上,等了白天,才等来黄皓的那一句“平身”。一个个从地上爬起来,偷眼向王座上的楚王打量的时候,才发现,楚王似乎病的很重,脸色苍白,眼睛微闭,一手扶着王座的扶手,整个身子斜靠在王座上。
楚王马希范和前两任楚王完全不一样,武穆王行旅出身,为人豪爽大气,坐在宝座上举止从容,隐隐有股霸气释出;衡阳王马希声嬉闹无常,坐无坐像,整个人在王座上晃来晃去,好像如坐针毡一样;而现在的楚王马希范则大大不同,这人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在大朝礼这样的公共场合,他向来是不苟言笑,威姿天生,每次都是稳稳当当坐着,晃也不晃一下,似乎这样才是处事公正的明君。
今天看楚王如此坐态,想必他的病的不轻。许多大臣心里沉甸甸的,不知道这大楚未来到底是何去何从。如果楚王身体健康,现在立世子,徐徐的消减在外手握重兵的王室子弟,那王位的交接必然是平稳的;可是如果楚王万一突然故去,那么荆南的五王爷,郎州的四爷,甚至岭南桂州的九爷……有这些人在,这王位想坐稳可就难了。本以为楚王欲传位给马光亮的大臣们,心中更是暗暗打鼓,反复犹豫,不知道祭祖一事,到底是由于楚王病重,才不得不让王室子弟代替呢,还是楚王已然打定主意,欲立马光亮为世子。
还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大臣,心里更是琢磨不透,前天明明听说楚王只是偶感风寒,怎么隔了一天,居然病到了这个程度。
天策左将军马希广,狐疑的看了一眼楚王,正要出列询问。
却见眼前人影一晃,已经有人出列,跪倒奏事道:“大王,臣有本奏上。”马希广一眼,心中一乐,原来竟然是拓跋恒这老小子。这家伙向来是一副天下人都欠我的欠揍表情,经常直指楚王,规劝楚国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的。楚王一直不太待见他,直到马云破了南平,楚王才对他稍微好了些。这些日子,也不见这个拓跋大人上什么劝谏书了,还以为他转了性子了,谁知道这家伙不是转了性子,而是觉得小打小闹不过瘾,要专门找大朝会这样百官觐见的时候,突然上奏。
楚王是读书人,即出使过中原,也当过静江军节度使,经历的事情也多,容人之量就大些,而且他也不是个糊涂蛋儿。就像平常人一样,有的时候也觉得自己缺点太多,有这种缺点,有那样的毛病,可知道和一定能改正,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拓跋恒所奏的事情,楚王有时候也觉得有道理,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改,或者说,他想等他死了以后,下任楚王再来改(历史上记载,楚王马希范临死前,召见拓跋恒,命他辅佐下任楚王,而且还赶走了见识不明的李皋等人)。比如说丹砂,楚王也知道采丹砂矿,即劳民伤财,又没什么大用,他可就是不改,原因很简单,因为楚王喜欢红色,他就是喜欢把宫殿,给涂得朱红朱红的。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拓跋恒不识趣,他老是挑三拣四,不是说这儿不对,就是说哪儿不好。时间长了,马希范自然火了,就下令不准拓跋恒进宫。直到马云立了大功,马希范心里才念道拓跋恒的教育之功,才免了这一条。
拓跋恒难得的老实了两月,居然又跳出来了。
楚王脸色有点难看,心里有点火,不过他现在是在装病,所以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用目光看了眼黄皓,黄皓会意,大声道:“有事快奏。”
“大王,微臣要弹劾黄皓。”拓跋恒斩钉截铁的说道。
群臣自拓跋恒出列,就开始支愣着耳朵听他说话了。原因很简单,现在楚王命马光亮祭祖,而且还听闻,楚王私下已经答应由马光亮主持整顿内军,现在马光亮风头无量。作为另一位王位继承人选的师傅,拓跋恒要是没有一点反映,那才叫奇怪。在大臣们心中,李皋、徐仲雅这两人是标准的马光亮党,而拓跋恒就是标准的马光云党。马光亮有人望,马云有军功,虽然拓跋恒不受楚王待见,可这么多年了,拓跋恒虽然有点靠边,可他还一直呆在大楚权力的最高层。李皋、徐仲雅文采艳艳,可拓跋恒却是清廉有誉。
现在夺嫡之争,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不管从那个方面说,拓跋恒是必然要出面的。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拓跋恒居然那宫中的大太监开刀,这是不是太不明智了呢?
楚王也有点诧异,他心里已经做好准备挨骂了。楚王还以为拓跋恒又对什么政策开不过眼,或者又有那个地方官员被他抓到了病脚。没想到拓跋恒居然弹劾的是一个太监。
黄皓被吓了一跳,有点心慌了。他可是遵纪守法的良民啊。这大楚虽然有太监,可他这个太监和大唐朝高力士、李辅国那些人是没法比的,说白了,他就是楚王府的大管家。自武穆王仙逝以后,楚国就是以藩镇礼仪来的,国相一类的设施全没了,就剩下一个天策学士府,管民政;一个天策将军府管军事。不管是李皋还是拓跋恒一个个都精明似鬼,哪轮到他专权啊。外加楚王又是精神矍铄,经常性的召集大臣们喝酒聊天,谈诗作画,他就是想专权都没机会啊。
却见拓跋恒不慌不忙的说道:“老臣弹劾黄皓,图谋不轨,这人昨天还说大王只是偶感风寒,可是身体已然健硕。可今日臣看大王的气色,却比他说的要严重了一些。他这不是造谣生事,阻断宫内宫外?使群臣生疑,谣言四起,臣以为应当予以严惩。”
黄皓心里冤枉的要死,自己说的话,本来就是实话啊。这楚王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病啊,完全是在装病啊。
李皋冷冷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请问拓跋大人,这群臣生疑,谣言四起,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没有听说呢?”
“李大人向来勤走宫中,在地方州府的事情,李大人自然是无暇顾及了。你不知道,那是在正常不过了。”对这和自己挣了一辈子的敌手,拓跋恒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李皋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旁边的徐仲雅却笑道:“拓跋大人却是过滤了,李大人早已过问了神医王大夫,王大夫说过,大王确实是有感风寒,邪风入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王病情尚未痊愈,面色差些,实属正常。可大王病情未愈,强起参加大朝礼,心中想的都是国事民生,而拓跋大人此时却危言耸听,却不知是所谓何事呀?”
徐仲雅这话说的极有水准,轻飘飘的三言两语,即说明了李皋忠心为主,不辞辛劳,又替黄皓解释了一下,还说了自己对楚王的关心,更吹捧了楚王,最后话锋一转,夹枪带棍的暗指拓跋恒居心不良。
拓跋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他淡然的一笑,说道:“王大夫是国中神医,既然他说大王身体安康,那自然是无事了。大王尚未痊愈,便如此关心国政,老臣,心中真是感慨良多,心怀愧疚。”说着,他还噔噔磕了三个响头,继续说道:“大王身负大楚百万百姓厚望,臣请大王要多加休息,大王身体健硕,则百姓幸甚,大楚幸甚。”
拓跋恒这话差点没把李皋的鼻子气歪,这本是他想说的话,没想到却被拓跋恒给抢了去。
楚王眨了眨眼睛,这不对呀。这拓跋恒今天是唱的那出戏啊,这完全不是他往日的风格啊。
却见拓跋恒继续说道:“大王文治武功,天下闻名。诗集一出,登时是洛阳纸贵啊。而我大楚又是蒸蒸日上。在天下一片混乱之中,我大楚俨然就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这都是大王勤政之功啊。臣原本想上奏大王,召集楚王儒士,在岳麓山上,畅谈治国之道,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以古证今,以史为鉴……”武将到没什么反映,这文臣们各个开始交头接耳起来,看来他们对这个建议,很是有兴趣。
马希范是文人,他听了这话,当时就有点按耐不住,还没等拓跋恒说完,他就插口道:“爱卿所言甚至,这真是一件好事啊……”他还没说话,就见群臣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楚王这句话中气十足,又哪有病恹恹的样子……
马希范一时兴奋漏了马脚,讪讪的住了嘴,又装成了有其气无力的样子。
拓跋恒心中一喜,继续说道:“可是,五王爷,听说大王病重,心中挂念不已。昨夜写来奏章,还请臣代为说项,五王爷,他准备在江陵主持这样一次儒学大典,一来为大王祈福,二来也是恭贺大王治平之功,他还恭请大王赏诗题字。大王要是安泰,那自然要由大王主持,不过眼下大王偶然风寒,不易操劳,倒不如就准了五王爷的奏章。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九章 典军使
听了拓跋恒的话,李皋和徐仲雅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上当受骗了,弹劾刘彦竟然是个幌子,证实楚王不是身染重疾也只是顺手牵羊,他真正的意思原来是要给那个远在荆南的马云创造一次机会,可这次机会却大得足以消弱马光亮祭祖对群臣所产生的影响了。x577。cm
拓跋恒实在是着实的可恶。可现在李皋、徐仲雅两人却无话可说,怒火只能憋在肚子里面回肠荡气,反对举行这个盛典,他们没有胆子,刚才楚王是大声叫好,赞成之意是群臣皆知,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必然是应者寥寥,而且还是大违王意。至于说反对马云主持,那就要推出楚王来,可是楚王现在生病了,刚才拓跋恒口口声声体谅君父,劝慰楚王好生休息,他们此时跳出来,力主楚王主持,不就反被拓跋恒扣上居心不良、不爱君父的大帽子了吗?至于推荐马光亮来主持,不说别的,这党争之意就太明显了。看楚王今天装病的样子,可不像选准了马光亮做世子,说不定他正是在试探自己的兄弟儿子们。
马云上奏主持儒家盛典的这一招。想的实在是太妙了。这招是一记擦边球,它虽然没有祭祖那么明显的寓意,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了反对马光亮当世子。治理国家,要靠的还是士子们,主持儒家的学术讨论会,岂不最是吸引士子们的心声。马云要是真的承认了马光亮的世子地位,还要收买人心做什么?!
就在李皋、徐仲雅又急又无奈,眼看着楚王就要下旨同意拓跋恒的提议的时候,马希崇却笑道:“大王,说起来,云儿的这个想法是极好。这次大典办好了也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啊。咱们大楚虽然地处偏僻,比不得中原和江南。可举行了这么一次儒家的大盛典,可就压过他们一头了。不过,臣弟有些担忧,这个……”
李皋神色一动,忽的想到马云这个家伙不学无术,由他来举办儒家盛典,岂不是贻笑大方了吗?他正要出列反对。
却听马希广“噗嗤”一笑,说道:“七弟,你过滤了。云儿就算学问不好,可荆南有范质、石文德这样文采非凡的大臣做帮手,有他们在。大王尽可放心。说起来,范质还是从中原来的。中原虽然动乱,可是朝廷礼仪俱在,有这么一个熟悉大礼的人在荆南帮着,臣弟想,这次盛典一定办的不负大王心愿的。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