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

第13部分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13部分

小说: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饮内停证又称水饮停聚证,常因阳气虚弱,气化不利而致,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由于水液停积的部位不同,受侵脏腑不同,故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咳出清稀痰涎,喘急倚息不得平卧,或咳嗽痛引胸胁,脘痞腹胀,胃中或肠间有水声,泛恶欲呕。次症表现为眩晕,心悸,咳喘,胸闷气短,口不渴,四肢水肿,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
肺、脾、胃、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
【机制分析
性作用,如若其功能障碍,可致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发生本证。由于所停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有区别,若在上焦胸中,则有肺失宣降之咳喘、咳痰之症;妨碍心主血脉功能,则有胸闷、心悸表现;若滞留于肠胃,使其气机失于和降,故有呕恶、食欲不振等症。舌淡苔白腻,脉弦或滑是体内有痰饮水湿的典型特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肺、脾、肾、三焦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
②以咳喘、咳痰及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为主要特点。
③还要辨清其所停部位。
本法常用于对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眩晕等病的辨证。应与水湿泛滥证、痰证相鉴别。
六、辨痰证
辨痰证是指对水液凝结之痰,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可出现于人体的肺、脾胃、心、肝经、肾经及经络体表等任何部位,证候错综复杂,临床根据其病因病机分为湿痰、热痰、寒痰、燥痰、风痰、气痰、食积痰等,其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所以古人有“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之说。
【临床表现】咳喘咳痰,胸闷,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神昏癫狂,喉中痰鸣,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瘿瘤,乳癖,喉中异物感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水液内停,凝聚体内为主要病机。
②以吐痰或呕吐痰涎,神昏癫狂,苔腻,脉滑等痰盛症状为辨证依据。
③由于痰浊停聚的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各异,故辨证时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
④ 痰阻于肺,失于宣降,故见咳喘、咳痰;痰阻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脘闷纳呆;痰停在头,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痰阻咽喉,则喉中痰鸣,或咽中梗阻不利;痰浊在心,则发癫、狂;痰停经络,气血失荣,则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痰结皮下,则为瘰疬、瘿瘤、乳癖。
本法常用于对眩晕、癫狂、昏迷、梅核气、乳癖、咳嗽、喘病、哮病、呕吐、中风、瘰疬、肺痿、肺胀、肺痨、胸痹、不寐、厥病、郁病、痫病等病的辨证。应与水饮内停证相鉴别。
( 一)辨风痰证
辨风痰症指对肝风挟痰,上扰清窍或风痰窜络,经脉失养致痰盛动风或外感风邪,风痰互结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风痰证为痰证之一,临床以风证与痰证共见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喉中痰鸣,恶心呕吐,吐出痰涎清白多泡沫。次症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抽搐痉厥,或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苔厚腻,脉弦滑。
【辨证要点】须具备两项主症和一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及肥胖壅盛之人。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往往以脾虚湿聚为痰之来源,以肝肾阴亏,阳亢化风为动风的基础,故多夹脾虚湿痰证与肝肾阴虚证。
本法常用于对眩晕、中风、痫证等病的辨证。应与热痰证、血瘀证、痰迷心窍证相鉴别。(二)辨寒痰证辨寒痰证指对寒与痰相互搏结,寒痰阻肺或肌肤关节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寒痰证又称冷痰证,为痰证之一。临床以痰证与寒象共见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恶寒肢冷,胸闷咳喘,咳吐稀白痰。次症表现为尿清便溏,骨节肿痛,肢节屈伸不利,胃脘胀闷。舌淡苔白滑,脉沉滑或浮紧。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年高体虚、素体阳虚之人,多发于北方地区,常易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易兼夹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哮喘、呕吐、流痰等病的辨证。应与湿痰证、风寒犯肺证等相鉴别。(三)辨热痰证辨热痰证是指对痰与热结,痰热壅肺或痰火扰心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热痰证又称火痰证、痰热证,为痰证之一。以热与痰结,阻滞气机,致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为病变特点,临床以痰证与热象共见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痰稠色黄,或痰白而胶结难出,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尿黄便结。次症表现为咳嗽气喘,烦热胸痛,喉中有哮鸣声;或惊悸失眠,或神志狂乱,或喉痹、音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两项加典型舌脉,或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阳盛之人,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常兼夹肺阴虚证。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哮喘、不寐、狂病、结胸、喉痹等病的辨证。应与风痰证、燥痰证、心火亢盛证相鉴别。(四)辨燥痰证辨燥痰证指对燥邪灼津,痰浊阻肺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燥痰证为痰证之一,临床以痰证与燥象共见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咳痰量少色白,黏稠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咽干燥。次症表现为咳嗽,咽痒,气喘,鼻干唇燥,皮肤干燥,大便干,尿少。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数或细涩。
【辨证要点】须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或两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多见于年高阴虚之人及秋燥季节,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易出现肺阴虚证。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肺痨、肺痿等病的辨证。应与热痰证相鉴别。(五)辨湿痰证辨湿痰证指对湿浊内停,日久生痰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湿痰证又称痰湿证,为痰证之一。临床以痰证与湿象共见为特征。
临床表现
主症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或呕吐痰涎,
胸部痞闷。次症表现为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或呕恶纳呆,面色萎黄或虚浮,肢体困重;或头晕目眩,神志昏迷。舌淡胖,苔厚腻,脉濡滑。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肥胖之人,每在夏末湿盛之时加重,本证在病机演变过程中易兼脾虚湿困证与胃气上逆证。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喘病、呕吐、昏迷、肺痿等病的病证。应与风痰证、寒痰证相鉴别。(六)辨气郁痰凝证辨气郁痰凝证指对痰与气郁结于身体某部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郁痰凝证又称郁痰证、气痰证、痰气互结证、痰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为痰证之一。多在肝气郁结基础上发展而来,临床以痰证和气郁症共见为特征。由于痰气互结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病证也异。
临床表现】主病表现为胀闷,疼痛。次症表现为胸胁或脘
腹胀痛痞满,嗳气呃逆或恶心呕吐,痰涎壅盛;或纳呆多寐,头晕目眩;或咽中梗阻不舒。舌苔薄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弦。
【辨证要点】须具主症加任何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多有情郁气滞或思虑伤脾病史,多见于胸怀不畅情志抑郁之人,尤多见于妇女。本证在病机演化过程中易兼肝气郁结证、脾虚湿困证和胃气上逆证。
本法常用于对郁病、痰饮、癫病、中风、眩晕、噎嗝、瘰疬、瘿瘤、胸痹、梅核气等病的辨证。应与肝脾不调证、肝胃不和证等相鉴别。
( 七)辨饮证
饮证是指水饮停聚,质地清稀,停聚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邪侵袭,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所引起。
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清稀,量多色白,倚息不得
【临床表现
平卧;或胸胁胀闷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加剧;或脘痞腹胀,水声漉漉,泛吐清水;或下肢水肿,身体困重疼痛,舌苔白滑,脉弦。【机制分析】饮证是津液障碍,质地清稀者所致的病证,临证又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之别。常与肺、脾、肾失常所致。【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水饮内停于脏腑组织为其主要病机。
②由于饮停聚的部位不同,故形成的证候特点有很大区别,一般依《金匮要略》,将饮证分为四种,即痰饮、悬饮、支饮、溢饮。舌苔白滑、脉弦为饮证的主要舌脉征象。
③饮停于胃肠为痰饮,故见脘痞腹胀、水声漉漉、泛吐清水之症;饮停于胸胁为悬饮,故见胸胁胀满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加剧之症;饮停于胸膈为支饮,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清稀色白等症;水饮泛滥于四肢肌肤为溢饮,故有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身体困重疼痛等症。
总之,津液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其生成、输布代谢过程是全身所有脏腑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所以津液代谢失常所致的病证几乎会涉及到全身各部,病位相当广泛,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此节仅就津液代谢失常的典型证候予以辨证,临证必须加以灵活运用。


辨气血津液失常病方法
所谓气血津液失常辨证是指对气、血、津液之间关系失常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气血津液都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依存在的最主要物质,正如《素问
调经论》所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内经》又说:
” “血气者,人之神也。”这两种物质既是人体脏腑在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其形成之后又是各脏腑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气和血失常的病证必然伴随相关内脏功能障碍。
气和血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互相为用。气对血具有资生、推动其运行,约束血液,对血液运行速度有调控作用,气对血的这些作用被概括为“气为血之帅”,强调了气在气血关系中的主导作用。血液又能促进气的化生,运载着气,使气能顺利地通过血脉布散于全身,血对气的这些作用被喻之为“血为气之母”,突出了血液是气在体内存在、布散,以及发挥其功用的基础。因此气血同病的证候都是气和血的上述关系失常所致,临床运用气血同病辨证方法时必须以上述理论为思维背景,然后才能进行相关证候的辨证。
气与津液又有气能生津液,气能行津液,气能摄津液的作用,而津液又能化气,津液能载气,所以气或者津液任何一方失常,均可波及于另一方。
血和津液同为液态,都属阴,二者都能载气,都有滋养濡润作用,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津血同源”(同源于饮食水谷,同源于中焦脾胃)和津血互生的关系。综上所见,气、血、津液三者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同为脏腑所生,因此气血津液是“三位一体”,存在共存,病则同病,常相互影响,这就是本讲述内容的思维基础。气血同病的证候主要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等,应注意其鉴别。
本法常用于对胸痛、头痛、胃脘痛、腰痛、腹痛、心痛、胁痛、积聚、臌胀、眩晕、痹病、耳鸣、耳聋、呃逆、中风、虚劳、心悸、怔忡、痿病、癫狂、不寐、月经不调、痛经、血病、崩漏等多种疾病的辨证。
一、辨气滞血瘀证
辨气滞血瘀证指对气机郁滞,血行瘀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滞血瘀证是气滞和血瘀的复合证候,临床以肝脏经脉部位出现的疼痛和痞块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症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