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一生的忠告 >

第10部分

一生的忠告-第10部分

小说: 一生的忠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9封信
如何从历史中学习
想了解一般人都熟知的事.就要阅
读值得信赖的史学家的书。并且要用心
地学习。最重要的是先要把它当做一种
知识。
 在上封信中,我拉拉杂杂地谈了许多,总的就是要强调一点:研读过去的历史真的是很重要的事。
想了解一般人都熟知的事,就要阅读值得信赖的史学家的书,并且要用心地学习。姑且不论其论调是否正确,最重要的是先要把它当做一种知识。
谈到研读历史的方法,你想如何学习呢?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与精力,而以研读历史性的大事件为中心,其余的则仅仅粗略地浏览一遍;有些人则无论对大小事件都倾注同样的心力,所有这些大小事件都能记得很牢固。不过,我建议你采用别的方法,这就是我要在本书中介绍的。
首先,你必须依国别来阅读简单的史书,抓住其中的概要;然后,再从中选出重点,例如征服某地、帝王易人、政治形态改变等你认为重要的部分;接着对于自己所选出的重要事件,再彻底地研读有关的论文或书籍。自己作深入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再者,你要探讨其内在原因,思考该事件引起了什么样的后果。以法国史为例。鲁羌特尔写的那本非常短小、却非常好的书就可以作为入门书。如果能仔细研读那本书,对于法国的历史就应有一概略的认识了。其次,若你对历史性的重要事件已有所认识,那么,下一步,梅杰列的史书将对你有所帮助。此外,还有几本对每个时代、事件均有详细记述的史书,以及从政治观点来看历史的论文等,都可作为参考。有关近代i的史书,则可以从法王菲利普二世的回忆录开始,到记录路易十四时代的书也有很多。若能选择适当的书加以研读,应该能对某个时代或某个事件有全盘的了解。至于其他方面,当你在法国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时,不妨试着把历史这种生硬的话题,很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导入谈话当中。因为,就算对历史并不内行的人,也不可能毫不了解本国的历史,多少总知道一点吧!比方说,一个只念过一本历史(实际上那种人很多)的,他也会对自己念过的书引以为自豪,进而毫无保留地将他的读书心得告诉你。这样一来,在当地得到的知识,必能提供目争弥补书上所没有的部分。

第20封信
养成读书习惯是人生的关键
人生就像一本书.从这本书中所得
到的知识.远胜于你读遍至今出版过的
所有书的知识。

人生就像一本书,今天,我希望你阅读的,就是打开“人生”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知识,远胜于你读遍至今出版过的所有书的知识。因此,当有许多出色人士聚会时,无论多么好的书,你都可以丢在一边,径自赴会。因为,你从他们身上获得的,将是书本知识的数倍。话虽如此,生活在工作或娱乐喧嚣声中的我们,一天当中,很少有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所以,必然有许多搞学问的人,觉得在那段时间读书,是一种无上的安逸与喜悦。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运用那段仅有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呢?关于这一点,我想举出下列要点。   
首先,最好别再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书上。那种书,大多是一些没有多少思想的懒散作者杜撰出来的,它们是为那些怠惰而又无知的读者而写的。只要到大一点的书店去环顾一下,就能发现很多这种书。由于这种书既无益也无害,最好不要碰。
其次,在读书时,要把目的予以浓缩,在未达到目的之前不要接触其他不相干的书。考虑到与你的未来可能会比较相关的知识,我建议你在现代史中挑出几个特别重要且感兴趣的时代,再依序一一网罗,仔细研究。先要去网罗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书,除了与这些事件有关的书以外,其他一概不管,再依序阅读一些值得信赖的史书、文书、回忆录、文献等,并详加比较。
我并不是说要你把它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而只是强调你在关注这些事件时一定要专注。当然,要是有别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由的时间,那也无妨。我只是要强调的是,同样是念书,与其同时研究几个主题,倒不如先找出一个主题,做有系统的研究会更有效率。
在同时看几本书时,也许会遇到内容互相矛盾或相反的情形。那时,最好再找别的书来对照。这么做绝不是误入歧途。如此一来,反而会使记忆更加深刻,因为即使你看了和某件事有关的书,也不容易完全了解事件的内容。但是,同样有关这一主题,如果你除了看那方面的书以外,还去了解时下政治家们和学界的争论,不断地询问别人的意见,那么,你就可以在脑海中建立关于这一主题的立体印象。这方面的思绪也能很顺利地进入脑海。这样得来的知识,将出奇地完整,而且不容易忘记。
在你走向社会以后,仍然要读很多的书。对于在阶段的读书方法,我把自己的建议归纳为下列数项:

1.在你已经踏上社会后,没有必要读太多其看书,倒不如借着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来收集长自己的见识。
2.切勿再看无益的书。
3.集中于一个主题,阅读相关的书籍。

若能切实遵守上述几点,则一天只要读30分钟够了。

第21封信
通过眼、耳、脚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
年轻人往往因轻佻浅薄、注意力不
集中,任何事都漫不经心。而被批评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是凡是只注
意外表?不仔细倾听,倒不如干脆不要
看、不要听来得好呢!
   
如果这封信能顺利地抵达你的手中,你大概正在威尼斯准备前往罗马吧。正如我在给哈特先生的上封信中提到的,到了罗马,你可以沿亚得里亚海,到利米尼、罗列多、安可娜等地去看看。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前往一观的价值。不过,并不需要在当地停留太久,只要到当地看看也就够了。那一带有许多古罗马的遗物、名闻遐迩的建筑物及绘画雕刻,都是不容错过的,希望你用心地观赏。就算只看表面也行,那样所花的时间会少一些。不过,至于非得进去仔细看清的东西就另当别论
了,那就必须要多花一些时间及注意力了。
年轻人往往因轻佻浅薄、注意力不集中,任何事都漫不经心,而被批评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是凡事只注意外表,不仔细倾听,倒不如干脆不要看、不要听来得好呢!
从你寄给我的游记看来,你还是让我挺放心的,你对于每个旅游景点似乎都仔细观察,且抱持疑问。这可以说算是达到了旅行的真正目的。
如果把旅行当做一次又一次改变目的地的活动,只想到离下一个目的地还有多远,投宿何处等琐事,那么这个人出发时是一个傻瓜,回来时则依然还是一个傻瓜。如果在旅游地点,只看到教堂的尖塔、时钟或豪宅就欢天喜地,也等于毫无收获。要是那样,倒不如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
相比之下,也有人不管到哪里,都会仔细观察当地的情势或与当地的人交上朋友,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权力关系、优劣势、交易规模、土特产品、政治形态、法律等等。也有人喜欢和当地的知名人士深入交往,了解当地独特的礼仪或民族特性。能从旅行中获益良多的,就是这种人。所以,这种人旅游归来后j会更加聪明。
关于旅游,我有一个忠告,那就是:让旅行的目的地成为“好奇心的总汇”。以你将要造访的罗马为例。它是一个借着各种形式生动地表现人类感情,并巧妙地将之集结为各种艺术的都市,像它那样的艺术之精致极为罕见。希望你在罗马逗留期间,不要只以参观过古罗马神殿、梵蒂冈宫殿或万神殿为满足,但愿你能做到只花一分钟去观光,就收集到了要花十天时间才能得到的信息。
举凡罗马帝国的本质、教皇权力的盛衰、宫廷的政策、主教的策略、教皇选举会议的秘闻等等,有关这个号称拥有强大力量的罗马帝国的内幕,任何一样都值得你去深入探讨。
无论什么地方,都有简介该地历史或目前情况的小册子,你不妨先翻阅一下。也许会有不足之处,但也可作为旅游时的指南针。如果看了那种小册子之后,还有想进一步了解之处,不妨问问当地的人。
  对了,关于不清楚的地方,最好问一些熟悉此事、并对之曾深思熟虑过的人。至于书本,无论写得多么详尽,都很难从中得到完整的资料,因为那些书都是一些对本国现况不甚了解的人,抄袭另一批同样一知半解的人所写成的书。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书没有阅读价值。它们是值得阅读的。因为读了那些书,可以解除你的某些疑惑。要是不读那些书,你会对那个地方毫无概念。原来不懂的地方一旦弄明白之后,就不妨去请教当地一些熟知内情的人了。比方说,如果你想了解有关军队的知识,不妨向士官打听,因为一般而言,无论什么人,对于自己的职业总有一份特殊的执着,所以应不至于讨厌谈论本身的工作吧。况且,只要被问到与自己的职业有关之事,也很容易打开话匣子。所以,只要你在某个集会上见到军人,不妨向他提出各种问题。诸如训练方法、宿营方式、军服的配给法,或是薪饷、检阅、宿营地等,只要是你想知道的都可以发问。

第22封信
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多方认识各国的人民,远比只了解
一国的人民就感到满足来得好,以我的
体验,一但去除“外国人”的外衣,
便能看到所到之处的“真貌”。

在哈特先生的信中,总是有许多夸赞你的话。而这次的信上,更有一件值得欣慰之事,那就是,你在罗马逗留期间,始终努力着打人意大利人的社交圈,却不想加人由英国妇女提倡而组成的英国人集团。这是一种有判断力的表现——表明你已理解了我为何要把你送到国外去的目的了。看到这里,我真是太高兴了!
多方认识各国的人民,远比只了解一国的人民就感到满足来得好。希望你无论到哪一国,都能持续这种有所区别的行动。
尤其是在巴黎,不论是由30个或300个以上的英国人组成的集团,他们都不习惯于和法国人交谈,只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旅居巴黎的英国贵族们的生活形态,多半大同小异。首先,他们通常很晚起床。起床后就和自己人用早餐,而且仅一顿早餐,就要花掉早上大好时光达两个小时之久。吃过饭后,他们乘坐马车,陆续前往宫廷、安巴利德纪念大厦或圣母院参观,然后再到咖啡厅,接着在小酒馆揭开一场附带晚餐的酒会。用毕晚餐,他们匆匆喝过酒,便成群结队地往剧场出发。在剧场,他们穿着手工粗糙,质料却很高级的服装,占满舞台前的座位。欣赏完戏剧,再一起回到原来的小酒馆。然后人人喝得酩酊大醉,有时和同伴发生一些小争执,有时还在街上打架。胡闹的结果,往往落得被警察逮捕的命运。
这样的生活一再重复,使得不懂法语的他们,根本无法学会法语。由于如此,即使他们回到祖国,也只有使原来的急性子更加严重,至于以前缺乏的知识却毫无长进。尽管如此,他们还不忘炫耀自己是归国学人,便任意地使用法语,或穿着法国风味的服饰。然而,两者皆因奇妙的错误而显得不伦不类。这样一来,就连难得的海外生活也变成了虚度光阴。
  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辙,在法国的这段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