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人情隐规则:生活中的关系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梓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严肃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淋头”。原本极富自尊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第20节:
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1)
曾宪梓一番理正辞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百口莫辩。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泻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是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叔父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人们都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对他人的适度赞美,可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为交往沟通提供前提。曾宪梓的叔父只身一人于异国他乡艰辛奋斗而拥有今天的财富和名望,足以证明其不凡之处。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所表现的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场中的出色作为绝非等闲得来,而是名副其实。
?帮他人“打圆场”,为自己网络人情
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和分散别人的注意力。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因此为他人贴金扑粉也是一大善举。如果在交际中,注意为人遮盖羞处,瞒住隐私,别人便会觉得你对他做了一件值得嘉许的“善事”,对你感激不尽,也就会在别的事上弥补你的人情。
张建伟在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大学毕业后就取得一级建筑师的资格,是一位有才干的人。他身材高大,谈话风趣幽默,因此受到女孩子的喜欢。他本人对这件事也从不隐瞒,得意扬扬地在众人面前夸耀。
某日,张建伟和两位上司到委托设计的客户那里,对方除负责的一位董事外,还有两位部长出席。当天是第一次见面,目的是刺探客户的意向。
双方在会客室站着交换名片。这时,张建伟的名片夹里有样东西掉在桌上。张建伟的视线立即扫过去,其他人的视线也跟上去。
突然,张健伟发出一声“啊”,一副狼狈的样子,其他的人也屏息噤声。掉在桌子上的东西,原来是避孕套。
张健伟慌慌张张地捡起来,然后战战兢兢地窥伺对方董事的脸色。
“哈哈,没看到,没看到。”对方面带微笑地说。事后的商讨就在笑声和亲密感中进行。
这种胡话尽管没谁会相信,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起到了好的作用。为了照顾别人的名声和面子,撒了谎,说胡话,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方还会非常地感谢自己。因此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害处。
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况下,人们为了避免触及别人的忌讳,防止招来麻烦,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时不能、不愿、不好直接说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来加以替代或化解,通过“指鹿为马”来逢凶化吉、开展交际,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看来,遮羞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遇到尴尬情况,应尽力以新话题、新内容引申转移,千万别拘泥一头,执着不放,弄得僵持不下,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
在社交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与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些都很叫人尴尬。这时候,你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一时免不了有些失态。这种场合下的遮羞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人的遮羞能力当然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经过多次实践,必须学会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机智和修养。只有处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遮羞,就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21节:
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2)
(1)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贸易伙伴这样揭露,是很伤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如果你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体面的说法。
(2)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下,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3)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和分散别人的注意力。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等。
?关系亲疏,距离显现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对方拉上关系,就要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地贴上去,日久天长,双方的关系就有点儿扯不清了,这就是交往的秘诀。
正所谓“人情卖给熟面孔。”人们都有一种自私的心理,因此给不给面子往往是熟人之间的事。与陌生人拉关系、套近乎,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步骤。现总结了一套技巧,详解如下:
1?要制造机会拉近与对方的身体距离
某人在百货公司买衬衫或领带时,女店员总是会说:“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每当这时,这位评论家都会在心中喝道:“嗯!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上当了。”这是因为对方要替你量尺寸时,她的身体势必会接近过来,有时还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极近距离,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势必减弱了防御心理而接近心理距离。
人都有一种防御的意识,因此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相反,像这位评论家一样允许别人进入你的身体四周,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看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能显现出来。通常情况下“手放在你肩膀,我们已是情侣”。的确,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尽早和陌生人亲密起来,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的机会。
2?谈话时采取旁边的位置,有利于和初次见面人打交道
每个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不是一件很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俩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一位富豪曾经谈起,如果有他不愿意借钱给他的人向他借钱,他就会和他面对面交谈。因为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而不敢乱开口,即使借给了他也不敢不还,而相反借钱不还的,都是坐旁边位置谈话的人。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因此,和初次见面的对方要增加亲近感时,最好避免和他面对面的交谈,而应尽量坐在他旁边的位置,才能令对方的视线有转移之地,同时因为不会产生紧张感,所以能很快建立亲近感。
3?见面的次数越多,印象就越深
对一名成功的推销员来说,经常到主顾家中去,被认为是和主顾熟悉的要诀之一,尤其是以“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这种说法,更能抓住主顾的心。像这样习惯于亲近的方法,在心理学方面被认为和学习一样。一般来说,认为集中学习不如分散学习来得有效。
譬如我们要用12小时学习,那么一天用功2小时,而连续一个礼拜,比一口气熬夜念12小时更加有效。此外,到驾驶训练班学习驾车,一天的练习时间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绝不会让你超出时间,也就是利用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
第22节:
第二章 摸透人生处世的学问(13)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也就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这种“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那些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就更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