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万万岁-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脸色愈发冷峻起来。
倘若这翰林院中肯有一人说实话,那人无论如何都该是她,可他怎能想到,竟然连她都有对着他撒谎的一日?
她捡完了碎瓷,便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水亮的眼睛注视着他。
“孟廷辉,”他又开口,眼中尽是怒气,“我再问你一遍,昨夜留院的都是哪些人?”
她眼底温亮,看着他,静静地看着他,然后突然跪下来,轻声道:“昨夜留院的人里,有臣。”
章三十五 锋芒(中)
那地上犹有水渍,和方才她没有拾干净的细碎的瓷渣。
她就这么跪在那里,膝盖处的绯色官裙被微微浸湿,膝下有碎瓷的边角露出来,容色恬淡,眼里水光润明。
昨夜留院的人里,有她。
他听得很清楚,可眼底寒意愈重,又问了一遍:“除你之外,还有谁?”
她竟然对他微笑,轻声道:“自我朝开国以来,夜里翰林院锁院之后便不得允人再入;除皇上以外,任是三公重臣都不得逾矩,敢问今夜殿下是因何要事而坏了这规矩?”
在场众人谁人不知其因,偏她能对他问得出口。
方怀在后皱眉,抬头看她,旁边几人的目光也略有所变,皆是替她捏了把汗。
英寡坐着,盯着她。
是因何要事?
自今晨至此刻,大内中还有谁不知道他缘何动怒?
便是此时这制诏厅中一屋子的翰林学士承旨们,又有谁敢像她这样无所谓地问出这句话来?
且还用如此冠名堂皇的祖制来压他。
他知她最会装模作样,更知她这一语一字后必都藏了弯弯心思,只是此时此刻他是真的怠于再同她周旋,更不想看着她这一双貌似清湛无辜的眼。
指节僵冷不已,只消一动,就觉骨头都在轻嚣。
“孟廷辉。”
他开了口,却只叫了声她的名字,再无一字。
她低眼,知冷暖懂进退,听得出他那三字下的戾气有多重,当下垂袖,伸手从袖袋里摸出本薄折,双手捧着,毕恭毕敬地呈至额前,“昨夜诸位学士、承旨奉命拟诏,臣以修撰之身在一旁祗候,待草诏拟毕后誊抄入宣。可臣之前位低历浅,未曾于夜里留院祗候过,昨夜乃是头一回,因而不懂规矩,错将废稿当成草诏誊抄了一份。今晨舍人将抄本呈去内都堂给殿下看前也未及详查,乃致殿下如此动怒,竟不顾坏了祖制而夜里来院问罪,此种种俱都是臣之失责,这是臣的请罪折子,还望殿下息怒。”
人人愕然。
身后翰林院诸人谁也未想到她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可纵是心中再惊再奇,面上也作不动声色状。
他的脸色亦是遽变。
怎能想到,今日令大内禁中内都堂六部乃至秘书省同诸馆阁大为震动的这一封草诏,竟会被她三言两语间就化作误会一场。
更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连请罪折子都拟好了,好似是早知他会来,所以特意在此等着他来问罪一样。
这是在逼他不得不信她说的话。
可他又如何能真的相信她说的这番话?
即便她从前了无经验,也不可能当真会傻到把废稿当成草诏誊抄入宣,而拟好的诏书在发往内都堂前又怎会没人再查一遍?
但她既已这般说了,翰林院的老臣们更不会开口相驳——她一个人把所有的罪责都揽了,他们只怕是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说她所言不实?
然而废稿终究是人写出来的,纵是因失误而错誊流出,也足以证明翰林院众臣对王奇被罢青州通判一事的态度。
可他却没法再详究。
她的双手一直高举着,十指微曲,那一封薄薄的折子安静地躺在她的掌心里,亮白如雪芒,刺眼万分。
他的火不仅没有消褪,反而被她这一出主动请罪的戏码激得更加旺盛,可脸色却已不似先前那么黑——他自十四岁那年便入都堂视事,观风起潮涌大小政事无数,又岂是不会演戏之人?
于是他微微扬唇。
然后伸手接过了她的折子。
心底却是狠狠地道——
孟廷辉,今日你为博翰林院众臣之心而自甘领此乌有之罪,它日可莫要后悔失了他的信任。
他一边翻开折子,一边低声道:“如此重责,岂容你这般儿戏?罚俸半年,从此夜里不得留院祗候,倘是”目光在扫遍折子后突然一滞,话也跟着顿了一下,眸子又重新瞥向她,然后才道:“倘是以后再误一事,便永不得再入翰林院。”
语气虽寒肃平缓,可捏着折子的两指却紧得要命。
她伏身叩下去,开口道:“谢殿下不贬之恩,臣以后在翰林院定当竭力尽心,再不敢犯一差半错。”
他看向她身后众人,翻肘立案,指间捏着的折子哗地一下垂落开来,上面的字不算小,足以让众人看清,然后他一晃腕,那折子一角便挨上了案边的宫烛青苗,嘶啦一下便着了起来。
她听不见他开口,便一直叩在那里,两手压的地方满是碎瓷,扎得她掌心生疼。
方怀突然出列上前,躬身道:“殿下恕臣直言。孟廷辉自入翰林院以来便兢兢业业、恪尽己责,此次誊错诏书一事也是偶例,倘是罚她从此夜里不得留院祗候,臣以为过重了。”
此言一出,其余众人皆是纷纷附和。
她犹然跪着,一动不动,额首伏地,让人看不清她脸上神情。
他看着那折子被火吞噬殆尽,搓了搓指尖沾到的灰,竟是痛快地应道:“便听方学士之言,只罚她半年俸禄。”
她立时道:“谢殿下。”
声音轻轻柔柔,直直敲进他心底。
他起身,脸色转缓,对着方怀及其余几人道:“如她所言,未经先行请旨,我今夜来此确是坏了规矩。”
一屋子人皆言不敢,垂了头恭送他出门。
待他走了出去,远远地没了影儿,才有老臣转身将她从地上拉起来,疼惜道:“这地上冰冷,又有瓷渣,跪了这么大半晌,只怕是难受坏了罢。”
她笑着摇头,“不碍事。”
方怀撇眸,定望了她一阵儿,遂道:“你今夜便先回去休息罢,明日一早再来找我。”
她乖静地应了下来,去收拾了自己的物件,披了厚袄,便出了门。
外面寒风刺骨,官裙下面被茶浸湿了的地方瞬时结了层薄冰,硬硌硌地敲着她的膝头。
一出翰林院大门,转向御街,没走几步,她便被人一把扯了过去,来不及反应时足下一绊,身子蓦然跌进男人的一双臂膀中。
章三十六 锋芒(下)
静夜中,长长的御街上了无人声。
不远处翰林院朱墙高檐下泄出的昏黄光线斜漾过来,淡淡映亮了她眼前的男子面庞。
一张脸寒如千年冰壳,异色双眸中满满都是怒意。
夜风轻过,撩起她的绯色襦裙,渗骨凉意一点点侵上来。
她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殿”
甫一开口,她的下巴便被他狠狠捏住,抬起来。
她差点咬到舌头,唇微张,看着咫尺之间的那张脸,一时间连呼吸都忘了,只见他唇边慢慢地泄出白气,这才幡然回神,攥紧了手中的书匣。
知道他会动怒。
抑或是,他的怒火从始至终就没褪祛过。
沈知书参劾王奇一事,他心中定是偏袒同意的,然因古钦之故而未能将其革职却诏还归京,只怕他早已是大大不悦;翰林院此番光明正大举反对之意,他竟是因她而连火都撒不出来,叫他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她过往种种私行犯上之举,他未与她真正置气;可这回在朝政上她挡他之路,他绝不会这么轻易地就放过她。
更何况,她在那折子上还写了
“你可知自己都写了些什么?”他开口,语气沉僵无比,“古钦乃二朝老臣,为国为民不可谓不呕心沥血,纵是于朝政上与我意见相左,又岂会行此忤逆上意之举?”
她低眼,不去看他怒色,只道:“殿下意欲在此处对臣如何?就不怕会有人看见?”
“孟廷辉。”
他手上力道加重,她的下巴蓦然一痛,抬眼就见他那愈发不豫的脸色。
她微微咬唇。
知他不喜多言,可他每次一叫她的名字,就会让她从心尖上都开始发颤,那三个字从他口中道出,纵是怒火横生,也掀得动她百般潋滟之情潮。
她一字一句道:“臣在折子上写的俱都是实言,殿下愿信便信,不愿信则罚臣,臣绝无二话。”
他猛地松开手。
竖格红线,一行二十四字,工工整整洋洋洒洒的一封请罪折子,纵是他后来扬手示众乃焚之,又有谁能看得清她压在底线上写的那行蝇头小字。
昨夜确是她留院祗候。
张仞、刘刚二学士接内都堂来人传古相手谕,乃锁院制诏。
短短一句话,竟是扯了三个重臣进来,话锋更是直指当朝首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古钦,其意若何,他能看不懂?
他能因翰林院所制的那封草诏而动怒,却绝不肯因她这不知真伪的一句话而对肱股忠臣起疑。
之前二府三省重臣共议王奇一事时,古钦纵是多有持异,却也是因沈知书于青州大营月头银一例上未举确凿证据罢了,绝非是因私心而欲偏保王奇一人。
他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从翰林院的其他人那里求证,她这所言究竟为实为虚,更遑论他究竟是该信还是不信她。
不由想起那一夜她对他说的那番话。
她欲博翰林院老臣之信任,且又欲对他恪尽忠责,因是行此种种之事——可他当真能信她那番话否?
安知她不是因一己之私欲,二面讨好,二面做人,挟他之亲信而在翰林院众人面前演戏,又借翰林院之内事而在他面前污击朝中忠臣?
他不会傻到受一个女人摆布。
然而他也从未像此时此刻这般因一个女人而大动肝火,甚至因她而起了怔疑退却之心。
纵行如剑,而势平八荒四野。
他自幼便听父王之教诲,多年来于朝政上兼听而独断,何时被人搅得这般错乱无决过?
他一早便知她不可小觑。
可他绝没料到她一次次地让他对她另眼相看——可看却看不透,她这心底里存的,究竟是忠义还是
“殿下。”
她轻声唤他,下巴微仰,眼角水露盈盈。
一副妩静的模样,脸上全没了方才在制诏厅里跪着时的那种倔强和强韧的神色。
他沉眉,脑中陡然闪过的是当初她在东宫内殿中、在他冷案上的挑逗之样,更是想起了那一次她在北苑骑射受伤时、伏在他那匹高骏战马上的柔弱神情。
她当真是叫他琢磨不透。
这张脸庞如此年轻单纯,这双眼睛如此湛澈透亮她望着他时,就像是要一心一意地望着他,什么都不想,只是望着他,就好。
忽起一阵狂风,吹动树梢积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盖过他与她的肩头,扰断了他的思绪。
她抽了抽鼻翳,低声道:“殿下,臣很冷。”
他不语。
她轻轻跺脚,又道:“殿下,臣自未时以后便没吃过东西。”
他仍旧不语,好似没有听见她在说话。
她鼻尖红红的,一双眸子里的水好似也被冻住了,目光半晌不移,只是看着他,继续道:“殿下,臣再在此处站下去,就要因饥寒交迫而晕倒了。”
他眉头动了一下,听她声音甚是可怜,可却不信她的话。
天知道她又要玩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