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后动-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
这时候的高衙内,早已没有了刚刚的张扬跋扈,全身筛糠,缩成一团,躺在草丛里,不能动弹。
半个小时之后,家丁全军覆没,警卫团的战士将高衙内提了起来,提到我们面前。小李白传令,接了任务的玩家先上来每人打一耳光,然后其他人依次过来打耳光,人手一次,都不落空。几十个人耳光打过,小李白觉得效率太低,改让大家每次几百人,每人动一小指头作数。这样就快了很多,只过了一个小时,所有人都对高衙内下过手了。为了不打死高衙内,大家都自觉不下重手,意思意思就行了。最后高衙内依旧安然无恙。
高衙内被这个阵仗吓傻了。好在到后面见我们都没有动他,心存幻想,拼命忍住,直到最后看到大家都停了下来。
小李白嘿嘿一笑,命令弓手和猎人到远处准备,法师近一些,其他人更近,各自用出攻击单人的绝技,喊一声“一二三”,一起出手。顿时,九十万人齐出手,响声震天,光影闪烁,劲风扑面。一招过后,高衙内早已化成齑粉。
系统送来了消息:“我爱相声李菲菲等人共同完成了杀死高衙内的任务。所有参加任务的玩家和npc等级上升十级。”
在场的玩家都发出了一声欢呼。《沉鱼落雁》升级是出了名的慢,每个人在一招之间等级上升十级,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好事,如何能够让大家不开心?
小李白谢过了众玩家的帮助,让众玩家自己拾取家丁掉落的钱物,然后一声令下,率领全军,向山谷外而去,准备向下一个任务地点孟州进发。众玩家更加高兴,自顾低头拾取装备,目送我军整队出了山谷。有的玩家已经问清我军即将去孟州,把这个消息向熟悉的玩家传播开去,准备再到孟州捞一票。
大军刚出山谷,我们却一下子目瞪口呆。
山谷之外,黑压压五十万大军,将山谷围得严严实实。小李白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军只有四十万,加上谷中五十万玩家,也不过九十万人。而我军的等级只有不到一万达到九转,加上谷中的九转玩家,也只有万把人。谋士更是稀缺,小李白为了不让没有重生机会的npc谋士受到损失,这次将npc谋士都留在了江州,带在队伍中的,不过是数千玩家谋士而已,队伍中倒有绝大部分不能跟谋士组队。跟全副武装谋士充足全九转的五十万禁军相比,我们绝对是螳臂挡车。
小李白立刻命令全军就地停住,抢占山谷所有有利的地形,将要道控制起来,只留谋士分别组最强的玩家把守要道,其他玩家全数退入谷中。
谷中玩家听到我们重新入谷,急忙探听消息。得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刚刚杀死高衙内,已经让他们得到很大的好处,这时候自然也愿意继续来跟我们分一杯羹。那些八九转的玩家和谋士玩家早已转出谷口,向我军报到。小李白当然乐得有人帮忙,将他们分别编入各处隘口进行防守。
谷外的五十万大军却似乎并不急于进攻,呼啦拉展开阵形,忽然从阵中驰出百余骑,向我们这边过来。
小李白提醒小心防备,却跟我们一起带着警卫团探出头来,小心观看。
那百余骑一直没有停留,直到谷外。小李白看他似乎有百骑闯营的架势,虽然百余骑并不放在我军眼里,却也不敢怠慢,急令警卫团弓手和猎人玩家放箭。
百余骑蓦地停住后退,只有一个骑手从马上跃起,奋身向前,左接右抄,手挡脚踢,竟将飞过去的箭支全都接住或者拨开。接到最后,竟然一个转身,背对着我军将最后一支箭接住。
小李白大喝一声“好”,从怀中掏出一个拳头大的铁球,去势如风,径奔那骑手扔去。
那骑手此时正在半空,背对着我军,想要躲开难度极大。却见他忽地一个翻腾,整个人头下脚上,刚好躲过了铁球对他后脑的致命一击。而在这瞬间,人也刚好落下一些,忽地伸右脚,一个倒挂金钩,堪堪踢中铁球,将铁球向小李白踢回。
这时候不仅是警卫团,山上隘口和一些安全地带,还有很多玩家在观看,其中的球迷玩家不由惊呼:“世界波!”
铁球飞回小李白,攻向的地方正好是他的额头。小李白也不等铁球来到面前,早已朝前掠起,右手一抄,将铁球抄在手里,放入怀中,赞叹道:“朋友好俊的功夫,敢问高姓大名?”
却见那骑手此时才跃回到马背上,拱手道:“阁下的功夫也很好。敢问各位可是张好古知府的手下?”
小李白回了一礼:“正是,朋友有何见教?”
那骑手朗声道:“本官高逑,不知我干儿何故得罪各位,竟将他诱来此处?本官不与各位为难,各位只需将我儿送出,我自放各位一条生路。”
我们心中都是大惊。一是惊讶高逑竟然这么③üww。сōm快亲来,二是惊讶高逑的功夫会这么好,三是惊讶他竟然会承诺放过我们。不过看他刚才那一脚世界波,倒算是他的名片。
却听小李白大笑道:“太尉亲领兵马来此,就算我等送出你干儿,你翻脸不认,将我等杀光,我等又有什么办法?”
高逑郑重抱拳道:“各位休要小看人。本官虽然名誉很臭,说话却向来算数。再说就算本官要翻脸,各位都是玩家,杀你一次,麻烦不断,难道本官不明白么?只要送出小二,一切好说。”
小李白叹道:“听太尉说话,却是爽快之人,只可惜令郎已经尸骨无存,就算我等要跟太尉化干戈为玉帛,恐怕也不能够了。”
第四卷 一路向北
第六十二章 … 贪官爱国
高逑的脸色蓦地一变,一下子仿佛苍老了数十岁:“各位可是说笑?本官一生无子,只得这一个干儿,平时甚是宠爱。各位定是劫持了他,欲老夫居中调停,如果是这样,本官情愿与各位在朝廷周旋,还是请各位还本官小儿,本官绝不与各位为难。”
小李白缓缓道:“太尉宠爱小儿,似乎过分。太尉总道权倾朝野,天下无人敢惹令郎。可惜令郎所作所为,实在发指。我等都是疾恶如仇敢作敢为无法无天之辈,杀个把恶人又如何在话下。太尉应该记得当年被你害得刺配沧州的林教头,得令郎数次谋害不死,今次特托我等来了结这一桩公案,令郎确是被我等法办,尸骨无存,太尉莫抱幻想了。”
庞龙忽地大呼:“痛快,好一个疾恶如仇敢作敢为无法无天,天下人都如此,又何来高逑等人扰乱朝廷。”
高逑闻言,知道小李白所言非虚,放声大哭:“儿啊,平日多次教诲,不要仗势欺人,你整日不听,今日报应来了,留为父一人伤痛。”
庞龙笑道:“现在知道他是个祸害,已经迟了。世人都喜欢溺爱子女,可为今日戒。”
高逑收住悲声,忽地对我们道:“你们去吧,我儿今日丧命于此,也是他命苦,我并不难为你们。”
大家顿时都面面相觑。这老家伙莫非得了失心疯,竟然要这样放过我们?
小李白小心拱手道:“太尉既与我等有深仇大恨,便当放马与我等一战,何必如此哄骗,让我等离开有利地形,好从容对付我等?”
高逑忍怒含悲,咳血出口,咔咔笑了三声:“本官做人如此失败,竟被各位看作如此之人。本官再说一次,本官要杀尔等,便光明正大杀之,绝不做如此人神共愤之事。老夫所以放过尔等,实因倭寇即将入侵,家国之事,尚有赖尔等,今日放尔等归去,留待他日奋力杀敌尔。”
小李白哈哈笑道:“失敬失敬。没想到大奸臣高逑,竟然说愿意为了抗倭放掉我等,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高逑面容一肃:“各位既然信本官不过,且将本官留做人质,本官护送各位离开如何?”
这一次我们彻底无言。看高逑这个样子,倒仿佛完全出于真心。
小李白小心探问道:“太尉难道不怕如令郎一般,被我等杀死,尸骨无存?”
高逑大笑道:“各位何等之人,若是这般是非不分,也不会聚众抗倭了。老夫相信各位。”
说完,转头对那百余骑士道:“你等传本官命令,全军撤退,不用等我回来。就说本官访老友去了,迟些便回。”
那百余骑士应声“是”,转身打马如飞去了。
高逑缓缓向我们走了过来,自己钻到警卫团人群稠密之处,摊摊手道:“各位这下可相信老夫了?”
小李白叹道:“初时只道太尉爽快,没想到爽快如此。如今我等若再不信,猪狗也不如了。若非太尉奸臣贪官之名海内知名,这个朋友交定了。”
高逑哈哈大笑:“何谓奸臣贪官?臣若不奸,官若不贪者,古今少有。忠臣难免下狱死,清官定然不长久。小奸小贪天下知名,大贪大奸千古传颂。各位难道不知道贪官只为钱财杀人,而坏官不需为了钱财,动辄就要杀人么?”
小李白低头不语。庞龙撇撇嘴道:“这样说来,你还贪得有理了?”
高逑再次笑道:“平时贪得倒没有道理,现时现刻,不瞒你说,还真贪得有理。”
庞龙继续撇撇嘴:“倒想知道太尉有什么见教。”
高逑笑道:“国难之时,贪官必主抗敌,权臣定要苟且。贪官爱钱,外敌进则贪官之钱不保。权臣爱权,外敌虽至,他依旧有权。古今多见国灭而权重依旧,未见家亡而钱财得保者也。所以今日朝中,蔡太师等辈,对倭寇没甚感觉,而于我高逑,却有切肤之痛。各位杀本官之儿,自然仇恨过天;但各位能保得本官多时搜括,又是本官贵人。本官不杀各位,各位至此可已明白?”
庞龙被他一席话说的哑口无言:“照你这一说,倒还真有些道理。”
高逑又道:“莫说贪官必赴国难,与普通百姓相比,在国难面前,贪官尚要好上一些。多少国灭之后,这国百姓又做那国顺民。亡国之奴,往往沾沾自喜。贪官的钱财必有本国在,方能得保。百姓无钱无势,国若平安,钱为本国贪官所有;国若灭亡,钱归他国贪官。于百姓本身,无增无减。所以国难之时,多有百姓明哲保身,观望不前。只有有志之士和贪官对国难甚是上心。国难之时,有志之士若能与贪官同舟共济,大事一定可成。二者如果分裂,国家一定败亡。”
大家早已被高逑一番怪论,搞得云里雾里,隐约觉得高逑讲的有理,却又不大敢相信。
却听高逑继续道:“有志之士与贪官能否同舟共济,决定在贪官。贪官要分则一定分,贪官要合则一定合,贪官坚定则一定坚定,贪官摇摆则一定摇摆。有志之士虽有偏狭之人,却不会在仁人志士中得势。国难面前,仁人志士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团结。贪官却不同,多的是事急合作,事后拆台之辈。这些贪官到时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官在此发誓,誓与仁人志士共进退。倭寇不亡,永不相负。倭寇若亡,也不轻易启衅。”
小李白点点头:“听太尉如此一说,却甚是有道理。只是倭寇入侵尚早,太尉何以如此坚定?”
高逑咬牙道:“圣上任用奸臣,本官如果不做出奸臣的样子,何以能够到得今日。但本官心中,却甚是看不起那些奸臣,知道亡国亡家者,必是此等跳梁小丑。本官虽踢球出身,心中却比他们更明白。那些书呆子,看到敌人来了,只知道摇尾乞怜,如何靠的他们。下面的武将,一个个脑满肠肥,一上战场肯定是靶子,敌人没到,而望风已逃。本官知道,他们是靠不得的,拖后腿倒是他们的特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