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丁跟过来,对葛嫩娘道:“你先安顿下来,我还得出门去,看看我的工作。”
说完,就与李妈妈一同离开了。
一个时辰后,李妈妈再次来到葛嫩娘房中,脸上仍然堆着笑意。
可是,这次的笑意背后,似乎藏着一些什么阴谋。
她一屁股坐到了床上,盯着葛嫩娘,开了口:“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看你的底子不错,好好地干,老娘不会亏待你的。”
这一番话说得葛嫩娘摸不着头脑,满脸疑惑地望着李妈妈。李妈妈干咳了一声,不紧不慢地把家丁怎样以一百两纹银的身价,将她卖给了这家叫“玉香院”的姬院的实情,抖落了出来。
葛嫩娘一听,大惊失色,不料自己竟遭家丁骗卖,一时怒火攻心,气昏过去。
待葛嫩娘悠悠醒转时,心里已明白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只有先认命,再慢慢挣扎。
几天之后,李妈妈让葛嫩娘接客。葛嫩娘坚决地提出:“卖艺可,决不卖身!”
李妈妈知道葛嫩娘性情刚烈,又学得一身武功,硬逼决不是办法,弄不好就是鸡飞蛋打。
好在凭嫩娘娇美的脸蛋和出众的诗才,加上吹得一手绝妙的洞萧,以艺待客,也是有买卖的,于是暂时同意了她的要求。
不久之后,葛嫩娘果然成为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诗姬。
许多有身份的客人慕名而来,白花花的银子也随之像流水般地涌进李妈妈的口袋。她笑得合不拢嘴,也就满足了葛嫩娘决不卖身的志愿。
客人一多,就什么样的都有。虽说能进玉香院找葛嫩娘逍遥的人,都是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可也能分出个高低来。
渐渐地,葛嫩娘对客人有所挑剔了。凡是胸怀爱国之心,言谈中表露出慷慨壮志者,她都热情相待,交往甚欢;而对那些脑满肠肥,浑浑噩噩,不知亡国之恨的富商显贵,她则冷面以对,视如蛆虫。对于她这种偏好,李妈妈也奈何不得。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八十章 葛嫩娘与孙克咸
一年以后,有一位名叫孙克咸的客人,深深打动了葛嫩娘的心。
这人是安徽桐城的一位世家子弟,在家苦读勤练十余年,学得满腹文韬武略。
到二十岁时,他外出图谋施展雄才的机会。
这时正当明廷破裂,清兵入关,明政府溃不成军,一派消极颓废之象。孙克咸胸怀报国大志,却苦于无请缨之路。
愁闷之中,他来到玉香院消遣,正遇上有才有识的葛嫩娘。熟识之后,他忍不住心中的愤慨,把满腔壮志和苦闷都尽情倾诉出来。
这一倾诉,正正触到了葛嫩娘那颗忍痛已久的心。国恨家仇,在她的心中埋藏已久,时时都在寻找着复仇雪恨的时机,所以对孙克咸的话特别动心,立即把他引为知已。
孙克咸对葛嫩娘的才情美貌,也是一见倾心,深感这样的女子竟沦落风尘,实在是令人痛心。
于是,他与嫩娘商量,想为她赎了身,然后带她远走高飞。
葛嫩娘此时心中却另有打算,认准了今后他们两人的路必定都是为着复国抗敌而行,小家庭的恩爱相守已退居其次;而自己身处玉香院,是个特别有利的条件。这里人来人往,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待看准时机,大家联合起来,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她向孙克咸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孙克咸深为她明识大体的忠义之心而感动,含泪表示了赞同。
扬州兵败后,清军乘胜南下。京口驻军总兵郑鸿逵,畏惧来势凶猛的敌军,不战而退,率兵撤往福建,路过杭州时遇见了唐王朱聿键,便护着他一同逃到福州。
在福州,郑鸿逵与退避家乡的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南安伯郑芝龙、巡按御史杨春枝等一番筹划后,一齐拥立唐王为帝,以福州为天兴府,年号隆武。
清兵攻下浙江后,正准备翻越仙霞岭直取福州。福州守将杨俊,自知将弱兵薄,难以抵抗清兵的压城之势,因此事先派人四处寻找有志之士相助。
他听说堪称文武全才的孙克咸正闲居南京,便派部将武标特地前往聘邀。
武标到达南京,正逢城破之日。混乱之中,他总算找到孙克咸,当即引着他,带着葛嫩娘及友人俞澹心、李十娘、侍女美娘,在火光滔天中逃出南京城,星夜赶往福州。
此时,清将博洛所率领的大军,正陆续越过闽浙交界的崇山峻岭,潮水般地逼近福州城。
孙克咸一到福州,就开始替杨俊出谋划策,将有限的兵力作最佳的布署,以待强敌攻城。
葛嫩娘也不闲着,负责动员全城的妇女,对她们进行编排和紧急训练,以便作战时充当后援力量,必要时还可拚死一战。
就这样,福州的防御力量猛地增强。清军到达后,发起了一连三次猛攻,都未能得手,双方一时处于相持状态。
狡猾的清将博洛,一面派特使向清朝廷请求增援,但毕竟远水难救近火,所以一面积极地拉拢手握重兵坐镇泉州的南安伯郑芝龙。
博洛特意派手下郑芝龙的同乡老友黄熙台前往泉州劝降,并许以事后酬以高官厚禄的诺言。
这郑芝龙本是海盗出身,受了明朝廷的招安成为南安伯,此时已对明廷失去信心,所以对博洛的劝降开始动心。
凑巧的是,这时福州城里的守军,也想到了泉州的郑芝龙。
杨俊认为敌军虽然暂时停战.必定有更大的阴谋在后面;城中兵力经过了三次血战,又损失不少,下次敌军再发起进攻,恐怕难以抵挡,必须趁这个空档,设法请来援兵。
郑芝龙手下兵精马壮,离福州又近,请他来增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可是,派谁去完成这次使命呢?此去必须冒险穿过敌军的包围圈,既使有幸到了泉州,面对固执暴躁的郑芝龙,必须是有能言善道的口舌,才可能打动他,否则说不定连性命都得赔上。
正愁无人可当此任时,葛嫩娘主动请缨。
杨俊心头一亮,心想:(她确实是不错的人选!凭她一身高超的武功,偷袭出城应该不成问题;而她知书识礼,口舌灵利,由她出面说服郑芝龙,也大有优势……可是,她毕竟是个女子,在战场上有这么多的须眉男儿,却让她去冒这个险,岂不是有些失礼?)
葛嫩娘一眼看透了杨守将的心思,索性挑明了说:“杨大人可不要看我是个女流之辈,这种场合宜于以柔克刚,我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大家都认为葛嫩娘的话有道理,于是请援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头。
葛嫩娘趁着深夜月黑,偷偷从城墙上沿绳坠下,在城外找了一匹快马,火速奔往泉州。
见到郑芝龙后,葛嫩娘慷慨陈词,以忠义之节相激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奈郑芝龙投降清廷主意已定,任葛嫩娘说得唇焦口苦,始终无动于衷。
葛嫩娘只好带着沉痛的心情,返回福州。这时清军已发动第四次攻城,为着掌握主动,孙克咸率兵出城浴血苦战,打退了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然而有了后援的清兵,不断地涌上前来。孙克咸部下寡不敌众,不得不退回城中。
眼看城中粮食日渐告罄,如果不击退清兵的包围,全城兵民只能坐以待毙。无奈之下,葛嫩娘再一次冲出重围,快马加鞭,奔往泉州求援。
泉州郑芝龙已作出了投降清廷的布置,不但没答应葛嫩娘的请求,反而对她冷嘲热讽,劝她也归降于清廷。葛嫩娘气得杏眼圆睁,几乎咬碎银牙,掉头冲出了郑府。
二次请援不成,杨俊、孙克咸与葛嫩娘决心死守福州,战至一兵一卒而后已。
城中毕竟只有不足两万的疲惫饥饿的兵马,哪里经得起清兵十万精锐力量的昼夜猛攻,守军死伤殆尽,福州城终于陷落了。
杨俊战死在城墙之上,孙克咸与葛嫩娘带着侍女美娘,在城破之时,依然在街巷里与清军拼死搏杀,但最终被团团围住,落入了清军手中。
孙克咸、葛嫩娘与美娘,被带到博洛的面前。博洛得意地狂笑不止,待他仔细打量战俘之时,一下子被葛嫩娘的风韵迷住了。
此时葛嫩娘虽已秀发蓬乱,衣妆褴褛,浑身溅满了血污,可那红润丰满的脸庞,挺拔俊逸的身材与眉字间的一股凛然英气,构成了一种令人心动的风韵。
博洛不怀好意地走上前来,伸手搭在葛嫩娘的肩头,阴笑道:“美人儿,做了阶下囚,有多可惜啊!”
葛嫩娘气得浑身发抖,可身体被捆绑得无法动弹,只能放声大骂:“逆贼!畜牲!”
一旁的美娘,也许因年龄较小,敌人不太在意,所以给她的绳索绑得较松。
她趁着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葛嫩娘的身上,暗中奋力挣脱绳索,猛地抽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不顾一切地刺向博洛。
博洛毕竟是沙场老将,听到风声连忙一偏身,匕首刺进了他的左手臂。
博洛不由地勃然大怒,拔出佩剑,一剑将美娘砍成两段。
血淋淋的场面,使葛嫩娘痛不欲生。
她深知已没有了重新奋战的希望,一下狠心,嚼碎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喷向博洛。
博洛来不及防备,猛地吃了一惊,顺势将剑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片的土地。
孙克咸见此惨状,悲愤不已,狂呼道:“得以与如此一位女英雄结缘,虽死何憾,嫩娘等我!”
博洛果然又挥动了佩剑,将孙克咸砍死在葛嫩娘的身旁。
两人的鲜血融会在一起,把大地浸得深红!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葛嫩娘,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太阳神针,一共四十九根,可以放出光芒,迷住敌人的眼睛。
高峰跟葛嫩娘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盘古斧……召唤!破碎虚空!碧血剑……召唤!无坚不摧!黄金甲……召唤!绝对防御!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八十一章 名将多尔衮
不久,葛嫩娘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葛嫩娘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葛嫩娘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清朝的多尔衮。
他生于1612年,是大清的军事统帅,摄政王,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身经百战,统领八旗兵多次击败明朝军队。后来招降蒙古国大汗,缴获蒙古国传国玉玺。
1636年,入寇北京,击败大明名将卢象升。继而攻破济南,所战20次,每战皆捷。克城40座,掠夺人口25万。参加松锦之战,两次围攻锦州。
在松山决战中,大败明军洪承畴等八总兵十三万人,并生擒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诱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十万大军。占领北京。
后来继续追击剿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大西政权。
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数不胜数,年仅三十九岁死于河北承德。
多尔衮曾经以摄政王的身份,全力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事务。同时,他还不得不陷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
由于明末党争激烈,清初又大量引用旧人,因此明末党争积弊在清初政局中反映出来,并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
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以弹劾冯铨案形成了南北党争的中心内容。
是年七月,浙江道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矛头直指冯铨及其党羽孙之獬等。紧接着,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等,亦纷纷上疏支持吴达。
高层官员中如洪承畴、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