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度根如果从代郡和上谷进攻幽州,面对的首先便是长城!作为整个世界古代史最伟大的防御建筑,自从战国以来,历代皇帝都会修葺长城。大汉国为了面对匈奴的威胁,对长城也修缮也没有停下来。
东面右北平的北面乌丸的地盘。虽然现在乌丸已经投降了张德,但是乌丸族的将士却还都在,步度根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所以步度根只能从渔阳,沿着长城攻入幽州。
渔阳城的北面,有一处村落,原本叫牛家村,后来因为战乱,牛家村的村民不是被抓了壮丁,就是跑到别的地方了,牛家村逐渐荒芜了。
后来张德占领幽州,收纳了不少的鲜卑人,于是牛家村便从新被建立起来。这里除了汉人,还住着不少迁徙过来的鲜卑人,这些人都曾经是草原上的战士,如今已经安顿下来,也从张德手里分到了田地。
牛家村的村长叫郭缊,正是原来的雁门太守。
郭缊从雁门逃到幽州以后,正逢张德分田地。因为郭缊也是世家出身,父亲曾经位列九卿,郭缊本人也饱读诗书,所以被任命为村长。当然,主事的鲁肃并不知道,这个郭缊曾经是雁门太守,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郭缊也比较低调,所以如今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郭缊就是当年的雁门太守。
牛家村有大半的村民是鲜卑族人,虽然他们都已经过上了耕种的生活,但是草原人的天性还是存在骨子里的,没事的时候,男丁们会成群结队的骑马出去溜达一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救了牛家村老少一命!
牛家村的村民骑马出去,正好发现了步度根的大军。这些村民原本就是鲜卑人,所以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些人便是中部鲜卑的步度根手下!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战斗只有一种情况,便是抢与被抢!牛家村的鲜卑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出身,自然知道,当游牧民族遇到农耕民众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少人还亲身经历过,但是如今情况变了,当年他们挥舞着刀枪,抢劫别人的粮食,但是如今,自己变成了农耕民族,面对的是游牧民族的刀枪。
郭缊毕竟当过雁门太守,当年雁门也是紧靠着匈奴和鲜卑,所以敌人的突袭,郭缊见得多了。因此当郭缊得知鲜卑攻过来的时候,心中并没有惊慌!
大量的鲜卑骑兵,不是郭缊这个小村子能够对付的了的。所以郭缊立刻让人带着老弱妇孺躲起来,同时招集全村的青壮年,前去堵截鲜卑大军,为村中的老弱妇孺争取时间。
村中的青壮年很多都是鲜卑人,弓马娴熟,半柱香的时间,村中集中起来了八百多壮丁,个个都骑着马,拿出了家中的弓箭和兵刃。
“父亲,让我也跟你去吧!”郭缊十岁的儿子对郭缊说道。
“淮儿,你还小,跟你母亲去蓟城找鲁肃大人!伯道,你过来!”
一个青年应声走到了郭缊近前,这人正是将郭缊从雁门监狱中救出来的那个青年。
“伯道,淮儿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确保淮儿安全!”
年轻人跪倒说道:“大人放心,我郝昭定然将公子安全送到蓟城!”
……
蓟城,北域都护府。
鲁肃年纪轻轻,就被委任为北域都督,手握大权,自然有很多人眼红。所以鲁肃自从被任命为北域都督以后,一直战战兢兢,加倍努力。
“大人,渔阳急报,鲜卑人攻过来了!”
鲁肃点了点头,前些日子中部鲜卑会盟的消息,鲁肃就早已经知道了,所以当鲁肃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太吃惊,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想到这里,鲁肃说道:“立刻通知阎柔将军,让他领乌丸部断掉步度根后路。通知田豫将军,立刻出兵,渔阳,就是咱们决战的地方!”
“大人,咱们把步度根围在渔阳,那渔阳的百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赢了这仗,北面最少能够有二十年的和平时间。这样咱们就能够抽调出幽州的兵力进军中原!中原,才是咱们的主战场!”
“子敬说的不错!”一个声音从门外响起,鲁肃抬头望去,张德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主公!”众人一起起来,对张德拜道。
张德点了点头:“子敬,此战就是不能将步度根全灭,也要将他给打残!至少要让他们十年内不能发起大规模进攻!”
此时,从外面传来了喊声:“让我进去,快让我进去,我要见鲁肃都督!”
张德眉头一皱,问道:“外面何人喧哗?”
“回主公,外面来了几个刁民,要见鲁肃都督,我等不让他进来,但是他非要硬闯进来!”
“哦?这人叫什么?”张德对这人来了兴趣,看来这人胆子倒是不小!
“回禀主公,此人名叫郝昭!”
————————————————————
各位书友大神,摆脱书评区莫谈政治!就算要谈,摆脱说些和谐点的,别弄些不好的内容,馋虫可不像被禁……
馋虫知道起点是有不少非大陆地区书友的,不过还希望大家配合配合!
某位不守规矩的书友以被禁言,哎,没办法的事情,还希望各位注意注意!
正文 第二六七章 郝昭与郭淮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9:10 本章字数:2185
“郝昭?”张德心中一喜,难道是历史上的那个郝昭?
郝昭,在三国中后期也算的上是名将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郝昭曾经领人跟十倍于自己的诸葛亮对敌,而且守陈仓二十多日!最后逼得诸葛亮退兵。
翻看历史,诸葛亮这人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当时刘备的实力比较弱,不能像曹操那般动辄拿出几十万人马,所以诸葛亮是不得不以少胜多。
凭着诸葛亮的本事,在优势兵力的时候,竟然拿郝昭都没有办法,恐怕在这点上,连司马懿也比不上郝昭!
可惜的是,这么一个人才,在曹魏却没有被封到多大的官,而且只活了五十多岁!
想到这里,张德急忙说道:“叫郝昭进来!”
郝昭进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十岁的孩子。郝昭进来后,见到坐在正中的张德。郝昭并没有见过鲁肃,而且这里又是北域都护府,加上张德跟鲁肃年龄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郝昭想当然的以为,坐在中间的这人便是北域都督鲁肃。
直接郝昭跪下,说道:“郝昭,见过都督!”
站在张德旁边的鲁肃干咳一声,说道:“这位是我家主公!”
郝昭听闻,方才知道,原来中间这个年轻人就是张德!想到这里,郝昭急忙说道:“太尉大人,请您派兵救救我家大人!”
就在此时,旁边那个小孩一拉郝昭,说道:“郝大哥,起来吧,太尉大人是不会派兵救父亲的了!”
张德一听,好奇的看着这个最多也就是十岁的男孩,问道:“你为何知道我不会派兵就你父亲?”
小孩奶声奶气的说道:“太尉大人此时身在蓟城,安若泰山,想必太尉大人对鲜卑人早有定计!如此大人又怎么会为了我们一个小村子而大乱大人的大计呢?”
这话一出,屋中的人全都愣了!这些话,根本不可能从一个十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啊!而郝昭听闻赶紧拉住小孩,说道:“公子,休要胡说!”
张德倒吸了一口气,乐呵呵的问道:“你叫什么?”
小孩眨了眨眼睛,说道:“我叫郭淮,家父正是雁门太守郭缊!”
郭淮?
又是一个宝!
在后三国时代,蜀国之所以被魏国所灭,虽然其中有很多因素,但是翻看后三国历史,无论是蜀国还是吴国,在老辈的人死后,人才开始逐渐的凋零!
在三国刚刚鼎力的时候,蜀国是人才最多的,吴国人才也不少,相比起蜀吴,强大的魏国竟然一直处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地步!
但是到了后三国时代,情况就截然相反,蜀国只有姜维在苦苦支撑,吴国也只有一个陆抗能够拿得出手,而看看魏国,邓艾、郭淮、钟会、羊祜,随便找出一个,就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跟姜维一争高下,虽然这些人未必能够比得上姜维,但是这些人的能力却足够跟姜维周旋!
几人当中,郭淮的名气可能比不上姜维邓艾,但是论起能力,郭淮可不比前面几人差!
如今,姜维邓艾应该才三五岁,陆抗羊祜更是还没有出生,而郭淮的年龄在几人当中是最大的!这样的人才,必须要留下来!
想到这里,张德问道:“郝昭,若是让你自领一军,可敢去救你家大人?”
郝昭一听眼睛一亮说道:“郝昭愿往!”
“好,我就给你两千轻骑,能不能救出你家主人,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说完,张德对下面的郭淮说道:“郭淮,我只能做这么多了,如今大战在即,我不能抽调出更多的兵力,你父亲能不能救出来,就看郝昭的了……”
……
轲比能的人马慢慢悠悠的来到了牛家村。这次进攻幽州,轲比能本不想来,可以说,这次轲比能是被步度根给逼着一起来的。
轲比能并不看好这次进攻,所以在步度根大刀阔步挺进的时候,轲比能却慢慢悠悠的跟在后面。轲比能被鲜卑人尊为“大人”,在鲜卑人当中威信非常高,所以轲比能虽然慢慢悠悠但是步度根却没有丝毫办法。
“大人,不好了!后面发现了大量的乌丸骑兵,已经截断了咱们的后路!”一个骑兵飞马过来,向轲比能报告。
轲比能脑子一惊,心中暗想,看来张德真的早有准备!既然乌丸人已经来了,那么东部鲜卑的人也应该会来!这次张德真是大手笔啊!竟然调集了这么多人马。
想到这里,轲比能从怀中掏出一封早就准备好的信,说道:“全军停止行动,立刻派人将这封信递给乌丸人的统领!”
而此时,步度根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渔阳境内,不少的村子都和牛家村一样,住着迁徙过来的鲜卑人,这些鲜卑人刚刚开始农耕生活不久,骨子里还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面对步度根,这些鲜卑族战士全都选择了再次骑上战马!
而且,因为这些鲜卑人刚刚迁徙过来不久,内心中还没有汉人那种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大多数鲜卑人干脆将家中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都烧掉,一点没给步度根留,这是草原上比较常见的做法!
这种变相的坚壁清野也使得步度根的补给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乌丸的领兵大将是楼班跟阎柔,当然,真正领兵的人还是阎柔。
“报大人,我们发现了一个鲜卑诉侯,自称是轲比能的使者,有一封信要带给大人!”
“什么,轲比能?”阎柔问道。
阎柔小的时候曾经被当做俘虏,在鲜卑和乌丸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于轲比能,阎柔并不陌生。
这个轲比能算得上是鲜卑人当中的智者,而且十分崇尚大汉文化,想到这里,阎柔命人将使者带上来。
阎柔打开轲比能的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眉头不由得皱成了一团。
正文 第二六八章 抢粮
更新时间:2009…11…14 16:39:11 本章字数:2228
阎柔看完了轲比能的书信,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轲比能这个人,阎柔是知道的。阎柔幼年的时候实在鲜卑和乌丸度过的,所以对于鲜卑这些大汉,阎柔并不陌生。
良久,将亲信叫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