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嵊诖说兀妹荷健�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安营扎寨,凭着水泊天险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声震天下,此后取名“水泊梁山”。后来,随着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流传,“水泊梁山”名声大震。
如今,“水泊梁山”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南部以山为主,包括梁山、凤凰山及其相邻的景点,为梁山景区;北部以东平湖为主,其中包括腊山、昆山等,为水泊景区。景区内古迹遍布,登山的摩崖上刻有“水泊梁山”4个大字,紧接着是范曾的“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和费新我的“草莽名山”,其中 “山”字是用3个“人”字叠加起来的,下边还有四点水,代表水泊梁山的众好汉。
水浒寨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匾额,上书“水浒寨”3个大字,两旁楹联“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为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的力作。进入山寨,分别是黑风口、断金亭、忠义堂等建筑,特别是忠义堂的匾额,为刘海粟大师所作。由于他当时已是90高龄,所以落款为“百岁开一”。门的两侧分别悬挂着朱红木牌,上面是著名书画家张仃所写的“常怀贞烈常忠义,不爱资财不扰民”。除此之外,山上还有众多石刻题词。比如:宋代李周逊的“东登翠岭暮春天,莺舌如簧隔柳烟,梵宇清虚幽玩处,奇花千树绕金田”;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废书而长叹,燕青是可儿,名虽蒙浪子,不犯李师师”;书法家王学仲的“满川水泊梁山青,落草投荒聚义厅,剑光刀影呼啸处,英雄自古藐朝廷”…… 。。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11)
一、宋江寨
虎头峰是梁山的最高峰,处于梁山的最南端,东、西、南三面危岩壁立,顶端开阔平坦,易于筑营扎寨,因此“宋江寨”位于虎头峰顶。《大明一统志》记载:“宋政和中,盗宋江保据于此,其下即梁山泊也。”清初的《过梁山记》中也写道:“梁山者……其上界有宋江寨焉。”
宋江寨乃是水泊梁山的军事重寨,呈椭圆形,寨墙由块石垒成,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因宋江(字公明,郓城县宋家村人氏,绰号“及时雨”,早先为山东省郓城县的文官)为起义的领导者,所以取名为“宋江寨”。如今,寨内还有忠义堂、旗杆窝、“宋江井”等遗址。
忠义堂原本叫聚义厅。晁盖(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身为保正,是本乡富户)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宋江坐上了山寨的头把金交椅,聚义厅由此改名为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旗杆窝留存至今。忠义堂的正厅内分别摆放着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三人的彩塑雕像,两旁陈列着排列有序的桌椅、酒坛和大黑碗,厅内的屏风缣帛上则描绘着梁山的旧时风景,栩栩如生。
此外,大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大型的陶瓷壁画——《梁山泊英雄聚义图》,画面雄伟博大,有武松景阳岗打虎的雄姿、有身轻如燕并蹲在墙角上的鼓上蚤时迁、还有生性耿直行走天涯的鲁智深……总之,108位英雄或执笔;或刀枪棍棒,或奔驰飞檐,完全展现出了自己的本性:精灵、淳朴、粗鲁、*。虽然对他们性格的刻画各不相同,但每人手中均有一个大酒碗,或豪饮、或慢品,无不透露出豪爽、直率。
在忠义堂的前面,东西两侧各有数间厢房,其中陈列着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等36天罡的彩塑。这些塑像都比真人还要大、神态逼真、个性鲜明,且怒目圆睁,好似怀有满腔仇恨。忠义堂的后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院,名叫“雁台”,因小李广花荣在此射落飞雁而得名,是宋江读天书、观天象、察寨情的地方。如今,院内还摆放着小李广花荣弯弓射雁的大型石雕。
宋江寨的西侧至今留有一口石井,名叫“宋江井”。据传:这里曾经是个深不可测的石潭,潭水清澈甘甜,取用不尽,大旱之年也不枯竭,饮用之后还有爽心滋体的功效,被当时樵夫猎户们称为“天露”。当宋江领导的起义军在梁山安营扎寨后,人马均以此潭中的水为生,所以此潭被称为“宋江井”。后来,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并率兵出征方腊。出征前,宋江曾将大量兵器盔甲藏在此井中。在平定方腊之战中,宋江等人大多战死疆场,幸存下来的阮小七不愿接受高官厚禄,再次回到石碣村从事打渔旧业。但是,由于渔霸横行、官府欺凌,阮小七又率领贫苦的众乡亲重返梁山,并依靠井中的兵器盔甲杀贪官、诛渔霸、抗官兵。
如今的宋江寨虽然已经变成残垣断壁,但巍峨的虎头峰却仍然给人以森严壁垒之感。
二、杏花村
梁山东边山谷间是一片开阔地,三面环山,东临湖河。据史书记载:此处乃是唐代的佛教胜地。在杏花村头、雪山峰下,曾经建有一座寺庙,如今只剩下寺庙的住持“东鲁西竺法师墓”和矗立的七级佛塔,碑文上写着明嘉靖年间爱国僧人西竺禅师“率僧兵三千余众”抗击倭寇的战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12)
这片开阔的土地上种植着数千株梨树、杏树。每年阳春三月,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争相开放,好似雪海琼涛、争妍斗芳;花香飘散,闻其味看其景,令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仙境,有“杏林飞霞”之美称,此地也被称为十里杏花村。有诗赞道:“桃杏值春开,馨香趁风起,闲步莲台间,生机千万里。”
关于杏花村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极为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杏花仙子由于终日织锦霞,倍感孤单寂寞,便偷偷瞰看人间。王母娘娘发现了杏花仙子的行为,将其赶出天宫,抛落到梁山的东麓,杏花仙子从此变成一株枯杏树。有一天,一个樵夫来到此处,看见了这株枯死的杏树,打算砍断带回家当柴烧。哪知他刚把斧头举起来,那棵枯杏树就说话了,把樵夫吓了一跳。但是当枯杏树说明原委后,樵夫非但不再害怕,反而起了怜悯之心。枯杏树乞求樵夫道:“在八角石的下面有一眼仙泉,如果能将八角石凿开,然后用仙泉水浇我,我便会起死回生,从此开花结果、造福于人。”
年轻力壮的樵夫决定帮助枯杏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努力,终于凿石成井,清澈甘甜的泉水涌了出来。樵夫又继续努力,坚持给枯杏树浇水九九八十一天。结果,枯杏树真的发芽、生长、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多年之后,杏树不断“生儿育女”,最终繁衍出了遍布十里的杏花树,被人们称为“十里杏花村”。至于樵夫开凿的那口井,就是水泊梁山的八大景观之一:“石井甘泉”。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领梁山时,村民王林用此泉水和杏花酿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并在此处开设了酒店。由于从梁山的黑风口绕过骑三山,再经过一段盘陀山道就能来到山下的杏花村,于是镇守黑风口的黑旋风李逵经常到王林的酒店开怀畅饮,并出现了李逵大闹忠义堂后“负荆请罪”的传说——李逵把守黑风口时,由于经常到王林的酒店喝酒,与王林的关系很亲密。有一天,李逵又到酒店喝酒,哪知店内一片狼藉,王林遍体鳞伤地躺在地上。李逵急忙扶起王林,询问其中的原因。王林哭诉道:“昨天晚上,有个黑大汉和一个和尚来到店里,他们自称是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大吃大喝后将我打了一顿,并抢走了我的女儿满堂娇,”并骂道:“这哪是绿林好汉,分明是强盗嘛!”李逵性情耿直,没等听完就气得咬牙跺脚,手持板斧立即返回山寨,砍倒了杏黄大旗后又闯到忠义堂,声称要杀死强抢民女的宋江和鲁智深。后真相大白,原来是有两个强盗冒充宋江和鲁智深,而且被捉住。李逵深感自己行事鲁莽,为了求得宋江和鲁智深等人的宽恕,他背负荆条,并让士兵绑着自己去向宋江等人请罪。
如今,杏花村属于山东的著名风景区,村前立有仿宋街的牌坊,村内的沿街两侧是商业店铺。进入景区便能看到古井、石拱桥、仿宋古城门、木桩板桥、木质亭墩、古帆船、假山石、茶楼、酒楼、戏楼等众多景点,人们在游览这些宜人的景色时还能细细品味关于杏花村的美妙浪漫的传奇故事。
第五节济南“三胜”
济南市有“泉城”之称,城中名泉奇景星罗棋布,其中趵突泉、大明湖与千佛山更是被人们称为济南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大明湖湖面宽阔,由众泉汇流而成,岸上花繁树茂、杨柳依依,湖中碧波粼粼、风景秀丽;站在湖边向南望便是千佛山。山上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相间,湖中倒映着山峦、楼台、树木,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自然景观。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13)
一、千佛山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城东南,海拔285米,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古代禹、舜曾在山下开荒种田,因此又称为禹登山、舜耕山。春秋时期称靡笄山;战国时期称靡山;南北朝称舜山、庙山、舜耕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年年举行迁祓仪式,世人俗称“迁祓山”。隋开皇年间,随山势凿窟,建造了60余尊佛像和“千佛寺”,还有极乐洞、黔娄洞和龙泉洞,极乐洞中16尊佛像最高达3米,由此有了千佛山之称。在唐代,“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并自元代开始每年的“三月三”、“九九重阳节”都会举办庙会。到了明代,寺院扩建后遂成香火胜地。
关于千佛山的来历,唐代段成式(字柯古,今山东省临淄人)撰写的《酉阳杂俎》中写道:“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臂,绕其峰再浃。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
千佛山
现代研究表明:千佛山是泰山余脉。距今5亿年前,济南地区为海域,18亿年前出现燕山运动,导致沉积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穹窿构造,形成了千佛山。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千佛山,章丘市人王化东在1941年出版的《济南名胜古迹辑略》中曾有非常详细的记述:千佛山冈峦雄秀,俯视万家,佛宇亭榭,半倚岩壁,磴道纡盘,凡历300余级,至西山口,有木坊,额曰峰回路转,回视城郭平原,境像变易,迤东有坊曰齐烟九点,临一览亭,望见鹊华河济,山水依依,不胜慨然,上有兴国禅寺,大舜庙,鲁班祠,黔娄洞,龙泉洞,每年四九两月有庙会,游人糜集,香烟云绕,颇一时之胜。
1959年,千佛山辟建为公园,占地166公顷。兴国禅寺位于千佛山山腰,内设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现存隋开皇年间的10余尊佛像。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兴国禅寺东侧是历山院,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祠、文昌阁、鲁班祠、一览亭等建筑,保存着北魏、唐、宋时代的石刻造像。山的东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如果由西沿着山路上山,可以看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而写的“齐烟九点”牌坊。拾级而上便可来到“云径禅关”坊。
1981年,燕子山、佛慧山、平顶山、金鸡岭及山南侧的北魏黄石崖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