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兵天下-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们现在也没有了退路,只能希望刘峰抵挡住叛军的进攻。
皇帝陛下对猛虎营给予了巨大支持,不仅宣布赏赐猛虎营每一位将士一百钱,还命令宦官们给猛虎营运送补给。把做好的各种热乎乎的干粮和水送到战场上将士们的手中。虽然宦官们怕得要死,但是皇帝陛下的命令必须执行,他们只得硬着头皮运送。
加上猛虎营士兵一直以来强悍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才撑到现在。
而叛军士兵从昨夜就折腾了一夜,到现在仍然滴水未进,战斗力和士气下降得厉害。攻击也越来越疲软无力。
刘峰终于松了口气,身边的仇坤递过一瓶水给刘峰,刘峰咕咚咕咚灌了一肚子。仇坤像是抱怨道:“王都尉的骑兵怎么一直没有动静?”
刘峰笑笑道:“你小子别担心,这个王狗子一定是在等待最佳时机。他手上只有一千骑兵,在长安城中地方狭小,不利于骑兵施展,所以骑兵并不比步兵多多少优势。如果在叛军士气最盛的时候投进来,那么这一千骑兵一下子就会被淹没在几万叛军中。但是如果……”
刘峰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滚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向这边冲来。
刘峰哈哈大笑道:“怎么样?王狗子来了!”
只见宽阔的长安大道上,四匹重装骑兵并行,向朝阳门外的叛军冲过来。
原来长安大道是皇城前的大道,修得非常宽阔,可以四马并行。然而这也就是最大的容量了。王狗子把五百重装骑兵四匹连在一起,如装甲战车一样像叛军压过来。
叛军一看吓得魂飞天外,只见所有冲杀过来的骑士一色的银甲,连面孔都被面罩遮住。马匹从头到身上都披着银甲。人手一杆长长地骑枪。如滚雷一般压过来。
陈慈吓得手脚发软,连声叫道:“弓箭手,射死他们!”
弓箭手们知道要是给这道洪流冲到近前,他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连忙发箭。然而箭矢射到重装骑兵身上“叮叮当当”一阵乱响,全被弹开。
陈慈一看重装骑兵势不可挡,既没有去想要不要用拒马阻挡,也没有组织长枪兵列阵,居然掉头就跑。结果被重装骑兵一下子冲进了队伍。
叛军就像是被用刀劈开一样,被骑兵插进去。每名骑士的骑枪上都穿上了好几名叛军。直到骑枪已经重到举不动了,都被扔在地上。骑士们又抽出了弯刀,横着利用马速,非常轻松地切开叛军的身体。
叛军本就非常疲乏,肚子又饿,攻打城门,死伤无数,毫无进展,士气低落到极点了。骑士重装骑兵刚刚冲进叛军,陈慈就逃跑了,叛军立刻就崩溃了。现在他们所想的就是如何尽快地像陈慈一样跑掉,而不是组织抵抗。
重装骑兵把叛军冲过了个对穿,接下来是轻装骑兵,这些人,远了用骑弓射,近了用手弩,再近用弯刀。倒是比重装骑兵的杀伤还大。
叛军只想逃跑,然而步兵怎么能跑得过骑兵,完全是一副被屠杀的局面。刘峰在城上大喊:“投降不杀!”
他身边的士兵也跟着喊:“投降不杀!”
于是大部分叛军听到这个话,立刻跪倒在地,把武器都扔出老远,表示投降。
王狗子特地跑到了城下抱拳道:“刘将军,骑兵都尉王狗子来迟,望乞赎罪!”
其实他这哪是来请罪的,而是来邀功的。
刘峰不以为意,高声命令王狗子:“王都尉,继续冲杀其他四面叛军!迫使他们投降!”
王狗子大声答道:“诺!”
然后大声命令手下向另一个方向冲去。
刘峰命令开城门,收拢俘虏。
东面是肖灿指挥的队伍,王狗子的骑兵如雷的马蹄声他早就听到了。但是他一来想不到有如此之多的骑兵出现在长安城中,二来他想不到是重装骑兵。
刘峰的骑兵在进城的时候所有盔甲都卸下来,包裹好了。每一匹马上都驮着东西,让人误以为大多数都是驮马。加上禁卫军的高傲,让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样一支地方上的小小的猛虎营。
当重装骑兵出现在肖灿眼前的时候,他也如同做梦一样,嘴巴喃喃地说:“重装骑兵?大汉朝什么时候有了重装骑兵?”
接着他像是猛然清醒了一样,嘶叫着:“拒马,拒马!”
然而他的禁卫军在京城里哪来的拒马?就是现在打造也来不及了。
他马上就觉得自己糊涂,连声再叫:“长枪兵,长枪兵,结阵,结阵!”
然而没有做过准备的禁卫军面对着从未见过的重装骑兵,谁敢挡在前面?有长枪的,连忙把长枪扔了,弄把刀装模作样。结果肖灿根本没来得及组成长枪阵,就被重装骑兵冲了进来。
肖灿一看无可抵挡,抽出宝剑,自刎而死。
其他几面也大抵如此,邹英与陈慈一样废物,一看到重装骑兵出现在眼前,掉头就跑。金凤门的叛军立刻就崩溃了。西面的王肃稍微好点,他听到了如雷的马蹄声,知道有大批的骑兵来了。他没有拒马,只能迅速把从城墙上扔下来的滚木雷石,在街道两边垒成了拒马。
王肃虽然这样挡住了重装骑兵的冲击,但是也罢自己困成了瓮中之鳖。
第一百四十三章 封赏
当刘峰带着猛虎营把所有三边的叛军都解决了之后,就剩下了王肃这几千兵困在这一片狭小的区域里。
刘峰命令长枪兵在拒马两端结成长枪阵,堵住王肃逃跑之路。弓箭手全部上城墙,居高临下,向王肃射箭。最后那些不是弓箭手的猛虎营的士兵也上了城墙,抄起城墙上的弓箭向下射箭。这样铺天盖地的弓箭,导致王肃再也撑不住了。只得下令投降,而他自己则自刎而死。
刘峰拿下了王肃之后,亲自跑进宫里,向皇帝和文武百官报喜。
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听的刘峰猛虎营只有几千人却全歼二万余人的叛军,都目瞪口呆。虽然战斗的消息由小宦官不断传过来,但是皇帝陛下仍然有些不敢相信最后的结果,颤声问道:“刘爱卿,你说的是真的吗?”
刘峰斩钉截铁地说:“托陛下洪福,叛军已经全军覆没,叛军首领陈慈、邹英已经生擒,王肃肖灿畏罪自尽。猛虎营俘虏叛军一万余人。”
文武百官立刻喜笑颜开,大司农张褒立刻出列:“刘峰忠勇善战,今日立此大功,实乃大汉朝之重臣。理应厚赏。”
司徒刘骧也出列道:“刘峰文武全才,实乃大汉朝的栋梁,理应加封。”
太仆郭怀也出列道:“臣附议!”
其他百官也一一附和。
皇帝陛下高兴得要命,干掉了叛军就意味着他刘昌初步坐稳了皇位了,这刘峰功不可没。
他笑道:“刘爱卿真乃大汉朝之擎天巨柱!朕拜你为前将军,赐爵东亭侯。现命你带领猛虎营抄查高童、甄林、罗度、陈慈、邹英、王肃、肖灿家产。另缉捕京城与贼沟通之官员。”
皇帝陛下一说完,就看到大司农大将军司徒等人脸色一变,小皇帝立刻就意识到自己似乎得意忘形了,是不是封赏得有点过了。
刘峰虽然不知道这东亭侯是个什么爵位,但是前将军他是知道的,好像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做过这个职位。至于查抄五狼和王肖两位的家产,那是皇帝陛下让自己发财呢。当然要接受,自己的军队可离不开钱。至于缉捕京城与贼沟通的官员,这个职责太大了,是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万不可接着。
他连忙磕头谢恩,口称:“刘峰才学浅薄,对京城毫不熟悉,加上值守皇宫责任重大,这缉捕与贼沟通官员之职实不敢领受。”
皇帝陛下也是年轻高兴,一时口快把这个职责也给了刘峰。看到众位大臣的脸色,立刻想到刘峰才二十岁,根本没有到过京城,把稽查百官的事情交给这样一个嘴上没毛的家伙,确实不合适。正想着怎么回收成命呢,这刘峰就善解人意地推辞了。小皇帝对刘峰的印象更好了。
还没等皇帝陛下开口,大将军尚封就道:“猛虎营威猛,然长安城庞大,猛虎营兵少,臣请调渭城驻军进京维持治安。”
这倒是真的,猛虎营虽然厉害,但是不过才几千人,守卫皇城都嫌少了,哪能守得住长安?
皇帝陛下连忙道:“大将军所言极是,立刻调渭城驻军进京。刘峰值守皇城,大将军则负责长安的安全。既然刘峰事务繁多,这缉捕与反贼勾连之事就交予大将军与大司农一同负责如何?”
“陛下圣明!”百官松了口气,众口一词表示赞同。
接着大司农张褒出列道:“刘原生性顽劣,持宠而娇,实不适合留住长安,请陛下妥善安置。”
其他百官也一致要求:“请陛下妥善安置!”
开玩笑,这个刘原是士族门阀死对头宦官集团扶植起来的,虽然宦官集团现阶段是被打倒了,但是留着刘原只会给以后的大汉带来变数,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干掉。当然这种事情是不能明说的,只能暗中处理。但是显然不能再把他留在京城了。只要把他弄出京城,出了什么事情就怪不到陛下那里了。
刘原只有十三岁,宦官集团的覆灭他是都看在眼里,现在早就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听到张褒要妥善安置他,立刻跪倒在地,身如筛糠,抖个不停。
刘昌只有这么一个弟弟,现在又跪在下面抖个不停,刘昌毕竟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便动了恻隐之心。说道:“刘原年幼,如离了京城怕不习惯,不如就让他在京城暂住吧。”
刘昌一直在父皇和外公张褒的阴影下长大,现在父皇去世,但是张褒却在。他直接反对张褒的话,虽然是皇帝了,话说的还是有与张褒商量着办的意思。
张褒上前一步,立刻道:“陛下,万万不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刘原必须离京。”
其他百官也都如此说,刘昌没有办法只得妥协道:“加封刘原为陈留王,即刻起行,前往陈留就藩。”
司徒刘骧道:“刘原之母俪夫人,妖媚蛊惑先帝,也不可居住宫中。”
刘昌对这个俪夫人确实恨之入骨,首先先帝是立自己为太子的,而且对自己的母后也是宠爱有加,自从有了俪夫人,就对母后失去了宠爱,生了刘原之后,甚至废掉自己的太子,想立刘原为太子,要不是文武百官竭力反对,现在坐在这把龙椅之上的人就应在是刘原,而自己则会跪在下面发抖了。其次自己的母亲则因为失去了宠爱,儿子也被废太子之位,忧郁而死。这都是俪夫人这个女人搞出来的事情,刘昌本就是睚眦必报的性格,岂能不报复?
其实刘原性情温和,加之年纪幼小,即使刘昌羞辱刘原,刘原也不敢反抗,只敢去俪夫人那里告状,一副弱者的表现。所以刘昌对刘原恨不起来。但是对俪夫人,那是恨不得马上弄死她。想到这里刘昌气不打一处来,立刻道:“司徒所言极是,准奏!”
于是俪夫人立刻被不客气地赶出了皇宫,她只能跟着刘原前往陈留就藩了。
处理完刘原和俪夫人,自然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要设宴庆祝他们的胜利,然后还要商讨一个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什么禀告天地,上告太庙,诏告天下等等等仪式都要补齐,不管怎么说刘昌都是大汉天子。这登基了,怎么也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这个宴会各位官员对刘峰极尽拍马之能事,几乎要把刘峰捧到天上去。刘峰不胜其烦,又不好推脱,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