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智问贾诩现在应该怎么办,不回去算不算抗命,回去会不会延误战机。
贾诩看了一遍坐在曹智主帐里的一群将官、谋士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有先例的!但回去了主公是为了要与杨奉等人处好同僚的关系呢?还是要让皇上被他们教唆好的拖延主公一些时间?”
贾诩问曹智的两个问题,好些人没听明白,这两件事本来就是同为一体的,曹智不想和杨奉、董承等人处好关系,跟回不回大阳城没关系,这主要取决于曹智的态度。他不想和这帮人有交情不理他们便是,又何来回去了就一定是表明和杨奉等人妥协。
贾诩认为有,而且是从曹智等人意想不到的角度。他建议曹智还是带上两员部将回一趟大阳城,永远地解决“有些人”,让皇帝今后都听他一人的,不再会出现今日这样的事。
震惊!曹智、荀谌等人听了贾诩的话,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这老小子真不愧为‘毒士’,给我献得第一条计,就如此狠毒,这是要我做第二个董卓、李傕、郭汜啊!”
曹智嘟囔着,缓过神来,吹胡子(没胡子,只有胡渣)瞪眼,拍着几案,质问贾诩怎么可以如此说?
贾诩倒也不怕,小眼睛鄙视着,传递着“你就别跟我装了!面对权力,绝对的权利,谁会不动心,我贾诩只是说出你们内心深处那最渴望的东西而已!”
曹智倒是真还没想过要杀了与他分权的官员,做一个真正的权臣。贾诩的话弄得他在回大阳城的一路上,心里七上八下的。许褚倒是一脸兴奋,曹智不知怎么得,跟贾诩发完火,说他了几句,但还是听从他的建议,组织了自己的亲卫营,三千多人马回转大阳城,还鬼使神差般的带上了许褚。
曹智这架势,连不怎么聪敏的许褚都想入菲菲的以为,曹智真会有所行动。杀光杨奉、董承他绝对没意见,那个徐晃是他的。他是曹智绝对的嫡系,曹智要他杀皇帝,这个没心没肺的都敢,更别说杀几个看不顺眼的鸟官了。
许褚的兴奋,没给曹智什么启示,或是好心情,闷着头纵马骑了半响,曹智突然勒住了马,止步停在那里!
“大哥,怎么了?”
曹智身后的亲卫营众将官面面相视后,许褚打马跑到曹智身边,小心问道。
曹智出了会儿神,再次抬起头时,长舒一口气后,又像在跟许褚说,又想是在喃喃自语:“还是让大哥来做这些事吧!”
许褚一时没明白过来曹智话的意思,曹智已对他接着道:“走,咱们回去,先解决李傕、郭汜这帮王八蛋!”
“嗯?啊?喔!”
许褚没什么政治意识,更不可能在大是大非上帮曹智出谋划策,他只要有仗打,曹智指哪,他就会去哪!
曹智去而复返,让贾诩很是失望,却让荀谌大松了一口气。他虽说见多识广,学富五车,但辅佐曹智成为一代权臣,他好像也没准备好!
曹智的退让,在贾诩心目中定性为:有才智,但不够心狠手辣,难成帝王将相之才!
贾诩对曹智的不果断行为表示失望,甚至不在理睬曹智,直接回了自己的营帐休息。但他从曹智今天的表现上还是收获的,曹智不敢一口气解决杨奉等人,说明他有妥协性。但这个问题又可辩证的看待,曹智有仁慈之心,想帮助献帝建了健康的政治秩序,给残喘的朝廷带来新气象,而不是学习董卓、李傕、郭汜之流,只想控制皇帝,称霸朝廷,拥有权力。
贾诩作为属下能看到自己效力的属下不是个嗜杀的屠夫,应该还算是件欣慰的事。但难成一世霸业,不免又有些失落。还好贾诩还没追求权力到了痴迷的态度,他目前也是只求安稳的过日子。或许说曹智这里还是他蛮好的一个选择。
但在弱肉强食的朝堂和现代混乱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态度并不一定是最好安身立命之法。贾诩甚至预示到了,迟早有一天,曹智不去要别人性命,别人也是会要他性命的。
但贾诩目前来说曹智实力还算强大,还能控制现在的局面,贾诩他还有充分的时间来感化曹智,如果曹智是块“朽木不可雕”的废材,那他也没办法,到时只能另寻明主安身立命。
曹智不理贾诩为此事高兴还是不高兴,他此时抛开一些不该想的东西,积极投身到了组织兵马明日拂晓再攻李傕、郭汜阵营的准备。
第六百五十四章 丹阳有变
但作为明天拂晓出征的前锋,赵云还未出,就听闻敌军已经在撤退的情报。
赵云马上请准曹智,立刻出,追击敌军。曹智同意了,给了赵云三千骑兵,以最快度追上李傕、郭汜逃窜的兵马,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过了黄河。
赵云快马加鞭,冲到李傕、郭汜的驻地时,现他们比想象中跑的要早。这时,已经连断后的后军都看不到影子了。
赵云不顾与主力脱节的危险,快向黄河边追去。
李傕、郭汜与入夜后没多久,就故意不拆驻地一座营帐,迷惑了曹智的斥候骑兵一段时间后,大军分批顺利的撤退到黄河边。
但他们来到黄河边时,又碰到了问题,而且是老问题——渡河工具!船太少了,人太多了,只能6续运送着。
此时,因为李傕、郭汜的部下正处人心不稳中,所以他们必须拿出姿态,他们两位最高将领坚持最后一批渡河,让他们的士兵先渡河!
然而,他们表里可是不一的,他们都很急,暗骂这黄河怎么会如此难渡!
留下营帐这点小把戏,很快就会被曹智现,而曹智一但现他们跑了,一定立即派兵来追。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黄河岸边多待一分钟,他们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这怎么不叫李傕、郭汜心急。
外表一直给人以强悍感的李傕,此时默默地祈求上天,“让后面的曹军晚来一会儿吧!”
相对来说郭汜比李傕冷静地多,他在巡视长达百米的渡河部队时,突奇想,因为他们所处的渡口只有一个,而渡河部队为了加快度,就在非渡口的岸堤上随意渡河。但有些河堤到达河岸的落差有十来米之高,士兵们只能攀着绳索慢慢往下爬。
这样既耗费时间,又经常生意外,而且只能下人,马匹等重要辎重都无法运输。于是,郭汜就想了个办法,用绳索将士兵和马匹拴绑在一起,这样排着队下河堤的斜坡,就可大大节省时间,让马匹先下,有战马垫底,士兵下河堤也安全的多了。
但正当下堤问题得到暂时解决时,突然后军来报,曹军骑兵追来了。
消息一传开,正在渡河的部队就乱了,争相逃命。李傕、郭汜一看情形不对,高姿态也不摆了,匆匆渡河而去。失了主心骨的士兵,立时更慌乱,大家争相拥挤着为自己争取多一份逃命的机会。郭汜刚才想的还是好办法,这会儿一乱,就成了悲剧。
很多士兵因为后面的拥挤,还未做好准备,就被挤了下去,上面的一看情形不对,就赶紧拽牢绳索,不至于被挤下的士兵摔死。这样一来,就成了掉水桶般,七上八下的,谁也走不了。
渡河缓慢了,岸堤上等待的士兵就更急,有些等不及的人,直接就往下跳了。幸运的没摔死,就蹩着脚,自己淌水过河而去。不幸的,直接摔死了。但在之后争当幸运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河岸下很快随着阵阵惨叫,尸体被垒叠起来。
再过一会儿,隆隆的马蹄声在后方响起时,所有渡河的士兵就抛弃了一切,开始不顾一切的奔命。
“啊”
亡命跳堤的人立时成倍增长,本来还有人拉拽“水桶状”吊着的士兵和马,这会儿就没人顾得上了。绳索一松,在一声声绝望的惨呼声中,直线掉落十米的河堤,“嘭嘭”声中一阵阵尘埃被激扬而起,一声声闷哼和骨骼摔裂的声音短促而激烈的交响上奏。
赵云的骑兵由于在夜里需要寻找敌军的踪迹,所以行得并不快。等到他们到达“凉州军”渡河的这段河堤时,河堤下已经叠了千人的尸体,未死的哀嚎者到处都是,实在来不及渡河的士兵,只能选着跪地乞降。
赵云在跺脚恨自己晚到一步,未能按曹智的要求追上李傕、郭汜,甚至对他们的渡河也未造成什么威胁。但他不知道那些摔死的士兵,正是因为听闻了他们的到来,才会逼迫自己失足,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赵云恨归恨,但对于河堤下摔断腿,震伤内府的敌军士兵,还是仁慈的在接受完俘虏之后,进行了及时救治。
曹智的大军在拂晓前赶到,曹智站在黄河边,望河兴叹,现在只能组织船只渡河后,与李典、满宠会和,再做新的围歼方案。
而在第二日,刚站稳弘农地面的李傕、郭汜,又接获兖州兵马抄他们后路而来的消息。他们**还未坐热,就又只能开拔逃命,这回也不做停留了,跌盔卸甲的李傕、郭汜直接逃回了长安。这一趟下来,李傕、郭汜损失了近半人马,元气大伤,光休整就要花上老长一段时间,自此也再无能力出长安骚扰其他司隶各区和献帝。
这个消息对献帝和一般朝臣是振奋的,而曹智在集结兵马渡过黄河后,却迎来的老窝丹阳有变的消息——袁术准备再侵丹阳!
消息是由南路过来的李典带来的,曹智不明白袁术又怎么想动他的丹阳了。原来袁术自领了扬州,但不过是占了东头九江郡的一小块地盘。今年年初孙策帮他夺回了合肥,他在扬州的地盘,才算扩展到了巢湖一带。虽然他也派吴景打过曹智占着丹阳,但没成功,损兵折将之下,应该是在短时间内没能力再侵丹阳,来捉曹智这条大鳄。但兴平二年的下半年对袁术来说,再侵丹阳的利好消息在不断传来的情况下,一切时机好像都成熟了。
先是在袁术不断努力下长安朝廷总与派来了新刺史——刘繇。这个刘繇不是无名之辈,是汉家宗室。他的兄长更是讨董卓的诸侯之一兖州刺史刘岱。刘繇对曹操占着他兄长的地盘,早就心存不满。然而他自己也是和他兄长一样成名很早的英雄,兄弟俩有“二龙”之称,他憋足了一口气来扬州找曹智先开刀。
刘繇这次上任扬州,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丹阳的曹智。他明白他要站稳扬州,就必须拔除曹智这头桀骜不驯的大鳄。另外,他和曹家已经有仇,与公与私,他和曹智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只可能是仇人。但他没有军队,孤身一人,只带着长安政府下的印绶和诏书。凭这些是对付不了曹智和扬州各郡大豪的。于是,刘繇找到了袁术。两人也因为共同的敌人——曹智,而一拍即和。袁术派兵、派人给刘繇深入扬州各地开展工作。刘繇仰仗着袁术拨给他的兵马和吴景、孙贲的支持,马上得以在合肥立定脚跟。
寿春作为袁术定的扬州州府,因为现在他住着,所以没打算让给刘繇。刘繇也挺有自知自明,现在还要靠袁术扶持,只能放下正牌刺史的架子,先把工作做好。
刘繇到了任上,积极前往除丹阳以外的各郡游说,和布他这个正牌刺史的命令,准备联合扬州各郡伐丹阳。
而此时整个扬州真如一锅笃烂面,各郡都碰上了混乱和争权夺利,和权力更替的事。
先是豫章郡太守周术病死了,袁术在刘繇到来之前就表了一个叫诸葛玄的帐下谋士为太守。但当时的长安朝廷似乎不知道这件事情,任了一位叫朱皓来当太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