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代游记选 >

第9部分

历代游记选-第9部分

小说: 历代游记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会其性。林樊间错,晻霭西去,对灵虬、马下等山,拱揖宾伏,阴晴旦莫,天地之气迭为降升,登之者亦如在吴、越绮丽之乡,湖、湘清幽之滨,使吟者忘句而饮者忘酒也。”蕲州是“淮之名城”,如作者所述,是个好去处!

    作者简介:叶适,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淳熙五年进士,后去官。烟霏楼在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乃一州风光佳胜之地。

    。。。

 ;。。。 ; ;
●宋朝 雪窦游志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__曳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飞鸣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横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覆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绝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

    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兴亦尽,不暇登陟矣。

    题记:雪窦山是四明山的一个山峰,又称云梦山。在溪口风景区附近,作者以为“闻雪窦游胜最诸山”,雪窦山是最美的山。雪窦山是“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而且山上有许多亭子,在千丈岩上,还有瀑布泻落潭中,潭深不知底。山上不但有“危石突岩”,还可以“周览诸山,或绀或苍;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覆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绝溢出眉宇,”作者看的胜景太多了,以至最后筋疲力尽,连小雪窦上的板锡寺都不能登临观看了。

    作者简介:邓牧,字牧心,钱塘人,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宋亡不仕。雪窦山为四明山分支,又称云梦山。

    。。。

 ;。。。 ; ;
●宋朝 游天平山记
    至道元年,开寓汤阴。未几,桂林僧惟深者,自五台山归,惠然见过,曰:“昔公守桂林,尝与论衡岳山水之秀,为湖岭胜绝。今惟深自上党入相州,至林虑,过天平山,寻幽穷胜。纵观泉石,过衡岳远甚。”予瞿然曰:“予从选御史居汤阴二年,汤阴与林虑接境,平居未尝有言者。今师诏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欲佞予邪?”越明日,惟深告辞,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果不妄,敢同游乎?”惟深曰:“诺”。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菙辔之劳。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连云阁。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圆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经,下瞰白龙潭而归。翌日,西游长老庵,上观珍珠泉,穿舞兽石,休于道者庵,下至于忘归桥。由涧而转,至于昆阆溪、仙人献花台,出九曲滩,南会于白龙潭,扪萝西山,沿候樵径,望风云谷而归。

    明日,契圆煮黄精苍术苗,请予饭于佛殿之北。回望峰峦,秀若围屏。契圆曰:“居艮而首出者,倚屏峰也。”予曰:“诸峰大率如围屏,何独此峰得名?”契圆曰:“大峰之名有六,小峰之名有五,著名已久,皆先师之传。”又其西二峰,一曰紫霄峰,上有秀士壁;次曰罗汉峰,上有居士壁,以其所肖得名也。又六峰之外,其南隐然者,士民呼为扑猪岭。又其次曰熨斗峰。诸峰皆于茂林乔松间拔出,石壁数千尺,回环边接,崭岩峭崒,虽善工不可图画。

    予留观凡五日,不欲去,始知惟深之言不妄。又嗟数年之间,居处相去方百里之远,绝胜之景,耳所不闻,对惟深诚有愧色。明日将去,惟深契圆固请予留题。予惧景胜而才不敌,不敢形于吟咏,因数日之间所见云。

    题记:本文详于记游而略于绘景,主要通过作者的心理变化表现天平山的景色之美。文章以作者的怀疑开始,以他的惭愧、感慨而终,首尾呼应。中间记游的部分,记叙了作者从“先有倦意”到“遂忘菙辔”,“不觉日将晡”,“恍然疑在物外”,以至最后“不欲去”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作者用一连串简短的句子,写出所游赏的众多的名胜,表现他恨不能一口气看遍天平山胜景的心情。所以,尽管文中直接形容描绘的地方不多,但天平山胜景之多之美,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简介: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河北大名人,北宋初期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自居。后改名开,字仲涂,意为“将开古圣贤这道于时也”。开宝(宋太祖年号)进士,官殿中待御史,终忻州剌史。主张作文应宣扬封建道德,辅助教化。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其文质朴而有枯涩之病,影响不大。有《河东先生集》。

    。。。

 ;。。。 ; ;
●宋朝 新城游北山记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蛇。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碟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嘴,相扶携而上。篁口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馆,与之语,愕而顾,如麇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木盾,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尺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

 ;。。。 ; ;
●宋朝 沧浪亭记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函五十寻,三向皆水也。矼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裴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隅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笑。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反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直趣,不亦鄙哉。

    题记:全文仅三百余字,作者始述建亭原因,继叙觅地经过,终言游亭逸趣。叙事井然,状景宛然,抒情悠然,于淡泊忘机中,寓追悔往昔、鄙薄官场之意。

    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南)人,生于开封。少慷慨有大志,初以父任补太庙斋郎,举进士,迁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除名,退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其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有《苏学士文集》。

    。。。

 ;。。。 ; ;
●宋朝 登西台恸哭记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章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予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待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湥咭貨掠簦×帜荆粝嘀员摺D艘灾袢缫饣魇鞒枵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