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国风云-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狼本就是一群刀尖上跳舞的锐士。”刘炫不以为然地摇摇手,“陛下和裴阁老既然把他们从大漠调到中原,当然有十分的把握。”
“光伯兄,刀尖上跳舞,始终是命悬一线,徘徊于生死之间,处处被动。”司马同宪大有深意地看了刘炫一眼,继续说道,“若想逆转局势,首要之务便是掌握主动。”
刘炫微微颔首,“杨玄感雄心勃勃,试图掀起一场风暴改天换地,但他妄自尊大,过度自信,始终以为自己掌控着主动,孰料却中了他人的奸计,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句话同样大有深意。司马同宪稍加沉吟后,说道,“不论成败与否,这场风暴都是关陇人的自相残杀,皇帝固然威信扫地,中央威权也将荡然无存,中土分崩离析之日就在眼前。”司马同宪手抚花白长须,面露深沉笑容,“自高齐败亡以来,二十多年了,山东人一直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如今终于等到了。”
司马同宪表明了立场,他需要刘炫的帮助,需要重振司马氏,需要伽蓝的回归。
“某此行正是要去太史堂。”刘炫笑道,“今老夫人已获悉真相,你又亲自来迎,再加上东都局势危在旦夕,伽蓝根本没有选择,唯有回归太史堂以获得支持和帮助,但是……”
刘炫停顿了下来。司马同宪抬头望去,神色坚定,势在必得。既然自己亲自出面了,那此事就必须按照司马氏的想法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你可曾考虑过伽蓝的得失?可曾考虑过西北狼和西北精骑的生死?”
司马同宪暗自嗤笑。既然回归家族了,当然以家族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当然要搁置一边,至于西北狼和西北精骑的生死,根本就不在司马氏的考虑之列。
刘炫看到司马同宪不屑一顾的表情,暗自叹息。
的确,正常情况下,任何世家望族都不会考虑一群府兵的利益。在他们眼里,府兵和刀枪棍棒没有本质上区别,都是武器,所以府兵的生死也就如同刀枪棍棒的损毁,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伽蓝戴着官奴的印记降临人世,以奴隶的身份长大,以累累功勋才换来一个平民身份,他除了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中蕴含着豪门烙印,其他的包括他的思想都深深篆刻着贫贱的印记,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贫贱者。所以,从整个司马氏家族来说,伽蓝不是他们的同类,是另类,是被排斥者,甚至可以说是家族的一种耻辱,一个长在家族脸上的难看的疤痕,如果不是伽蓝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家族可能不会承认他,更不会公开接纳他。
高老夫人没有派人来迎接,司马氏的司马子如一脉,也就是伽蓝的至亲一脉至今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与伽蓝至亲一脉有着姻亲关系的薛德音甚至在获悉司马同宪传递的讯息后都没有直接承认伽蓝的身份,相反,对伽蓝认祖归宗一事最积极的反倒是司马纂一脉,在司马氏中德高望重的司马同宪甚至还亲自出面,这里面的玄机就值得思量了。
到底谁最希望伽蓝认祖归宗?西北沙门?陇西李氏?楼观道?关中苏氏?抑或是司马氏的司马纂一脉?不言而喻嘛。
刘炫寄身于伽蓝帐下,着眼的可不是眼前,而是将来。就如他在开皇年间劝谏先帝不要讨伐高句丽,在今上东征之前继续上书劝谏,都是着眼于长远利益。山东人的确要重新崛起,帝国的权利和财富的确要重新分配,但前提是中土统一,是用政治手段,而不是分裂中土,用暴力方式,用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生灵的死亡为代价。然而,刘炫的这些“仁义”思想早已与孔圣人一起,被世家望族们高高供起放在了圣坛上,这些人实际上早已变成了凶残的狼,为了吃饱自己的肚子,他们数百年来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仁义”,把残暴和无耻演绎得淋漓尽致。
“认祖归宗才是逆转局势的唯一办法。”
司马同宪明确表态,他考虑的只有利益。伽蓝认祖归宗了,其本人的利益最大化了,以伽蓝为中心暂时结盟的几大势力也全部获利,这是共赢之局,这是上上之策。
刘炫没有说话,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他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了,他希望司马同宪能站在伽蓝和西北人的立场上,慎重的、通盘的考虑此事,而不是纯粹地从自己的立场,想当然的,非常蛮横地拿出对策。要知道,假如伽蓝拒绝了,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不是共赢之局,而是两败俱伤。
=
果如刘炫所料,伽蓝拒绝了,甚至拒绝了与司马同宪的会面。
这一消息迅速反馈到李建成,反馈到苏合香。无论是陇西李氏还是关中苏氏,都在密切关注着此事,但伽蓝的拒绝让他们始料不及,他们根本找不到伽蓝拒绝的理由。
好在还有回旋余地。李建成马上找到了伽蓝。
“某说过,某不姓司马。”
“你不姓司马,难道姓阿史那?”李建成没好气地叱责道,“你和冯郎将的人马加在一起,满打满算五个旅,这点人马去东都干甚?寻死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难道不知道?”
伽蓝冷笑,“如此说来,师兄早有预谋?”
李建成的眼里掠过一丝恼色,但面对伽蓝冰冷的眼神和咄咄杀气,他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丝畏惧,勉强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你如果想保全自己的兄弟,想把他们平安带回西北,唯有一条路,那就是增涨自己的实力。”李建成抬起脚,用力跺着地面,“这里是河内,是司马氏的根基之地,你唯有借助司马氏的帮助,才能增涨自己的实力,才能在东都大战中尽可能让自己的兄弟们活下来。”
伽蓝微微眯起眼睛,嘶哑的声音透出一股肃杀之气,“某的确想活着把他们带回西北,但某等是府兵,府兵的天职就是杀敌卫国,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李建成怒极而笑,感觉太荒谬,这群野蛮人太愚蠢了,伽蓝更是愚不可及,不可理喻。
伽蓝打乱他的全盘谋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必须守住东都,而守住东都的前提是必须把杨玄感的所有援兵阻隔在东都之外,扼杀所有可能存在的威胁,比如河内司马氏,比如云集于黎阳的河北义军和河北饥民,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这些力量如果结合在一起,与杨玄感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东都还怎么守?
“你不要阿苏了?你当真不知道阿苏来此寻你的目的?”
李建成不想与伽蓝产生冲突,马上把苏合香搬了出来。
“她被胁迫了。”伽蓝的声音更冷,杀气更浓。
这些年扶风苏氏急剧衰落,在内想重新崛起,在外则不得不依附强悍的武功苏氏,此刻迁徙而回的苏合香在内外“夹击”下必然向家族利益低头,而这正是苏合香借助自己的“冷淡”向伽蓝传递的明确讯息,她被胁迫了。
李建成还想再劝,却被伽蓝挥手打断,“休得再劝,连夜赶赴东都。”
=
=
=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变化
第一百九十四章变化——
第一百九十四章变化
李建成忿然而去。e^看
伽蓝的固执让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控主动,更无法掌控局势的发展,而失去主动则意味着失去更多利益,这是李建成无法接受的事。他要的是一把获利的刀,而不是为他人冲锋陷阵。
李建成与冯翊、柴绍、唐祎紧急磋商。是否即刻返回东都,李建成做不了主,伽蓝也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在东都。从法定程序上来说,李建成必须拿到越王杨侗的命令才能带着西土朝贡使团返回东都,而伽蓝进京尤其需要征得越王杨侗的许可,否则便是严重违律,会受到严惩。但事急从权,目前局势下当然是一面急报东都,一边十万火急赶赴东都。以帝国发达的驿站系统,东都的命令肯定会在他们渡河之前送达手中,所以伽蓝的决策完全正确。
然而,从关陇武川系和山东贵族集团的利益出发,他们都希望皇帝和杨玄感拼个两败俱伤,都希望这场风暴越猛烈越好,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风暴过后获得最大利益,因此,此刻不论是李建成、柴绍,还是刘炫、司马同宪,都会想方设法掣肘伽蓝,延缓西北人赶赴东都的速度,让东都陷入更大危机。
其理由非常充分。东都及其周边要冲有两三万京畿卫戍军,洛水北岸的宫城和皇城的防御更是固若磐石,就算杨玄感有大量“内应”,就算京畿卫戍军纷纷倒戈,但肯定还有一部分贵族官僚和军队忠诚于皇帝,而从皇帝早已dòng悉杨玄感的yīn谋并率先“动手”一事来看,皇帝肯定也做好了坚守东都的准备。综合分析,短期内东都应该能守住。退一步说,假如东都守不住,局势急骤恶化,以冯翊和伽蓝的这五个旅,投到东都战场上,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很明显,在杨玄感实力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五百步骑在东都战场上连个小小的lànghuā都掀不起来。
所以,正确的、稳妥的策略是,一边观察东都局势的发展,一边赶赴东都,同时稳定河内局势,集结河内军事力量,准备随时投入东都战场。
“屯兵于河阳,与东都隔河相望,做出支援东都之态势,对杨玄感形成威胁。”李建成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说道,“只待西京的关西援军、齐鲁东莱的水师和涿郡的蓟燕军队赶到东都,战局即将逆转之时,某等便渡河攻击,如此一来,某等既确保了战场上的胜利,又拿下了支援东都的首功。”
冯翊、柴绍和唐祎支持李建成的计策。
=
当冯翊把这一计策告诉伽蓝的时候,伽蓝勃然大怒。
上午伽蓝与李建成商谈的时候,李建成拿出的就是这一计策,不过在伽蓝告诉他皇帝早已做好准备,西京、涿郡和东莱水师三路大军正在急赴东都途中,李建成便欣然接受了伽蓝即刻赶赴东都的计策。谁知到了下午,在伽蓝拒绝会见司马同宪之后,李建成马上翻脸,变卦了,而且理由充分。
其实这些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没有赢得河内司马氏的支持,没有河内军事力量的支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内,就不能去东都。去了虽然未必就是送死,但因为实力太弱,影响不了大局,即便有功劳,那点功劳所带来的利益也微不足道。既然无利可图,去东都干什么?假如到了东都,东都却失陷了,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了?
“孟辅兄也不同意即刻渡河?”
冯翊毫不犹豫地点头道,“伽蓝,理由都告诉你了,在东都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仓促赶赴东都实为不智。另外,越王是否同意你赶赴东都?你奉旨护送西土朝贡使团,越王却命令你去支援东都,而且你手上只有三个旅,三个旅护送使团绰绰有余,但对镇戍东都却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一旦越王命令你支援东都,便有僭越之嫌,容易遭人诟病,是大忌讳之事啊!”
伽蓝暗自惊凛,心里对冯翊多了一分感jī。这件事自己的确莽撞了。官场bō云诡谲,mén道万千,稍不小心便会授人以柄,引来莫名祸事。以支援东都来说,事关重大,自己一个小小的禁军校尉,假如还像在西土时一样为所yù为,后果肯定严重,随时都会召来杀身之祸。前段时间在河北“飞扬跋扈”,那是针对盗贼,还可以依照西土的老规矩来,但今日到了京畿周围,规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