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

第118部分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118部分

小说: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用。但是 有一点可以肯定,自从辜鸿铭来到李鸿章身边之后,帝国利用瓦德西确实在挑动各国遏制俄 国人对东三省的阴谋上起了一些作用。当对李鸿章表现得最殷勤的俄国人带头提出向中国索 取七亿两银子的时候,各国就有了剧烈的反对之声,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这是俄国人企图〃让 中国精疲力竭,然后乘虚而入〃。  李鸿章的突然病倒,使虽做拖延之状但实际急于谈成的联军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各国草拟 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并邀请李鸿章去西班牙使馆〃接受十一国公使的面呈〃。但是, 李鸿章实在爬不起来了,只好让庆亲王自己去。当庆亲王拿回十一国拟定的〃议和大纲〃之 后,李鸿章深感各国开列的条件〃极为苛刻〃,特别是其结尾处的声明:〃如果不答应以上 条款,就没有各国撤军的希望。〃〃议和谈判〃谈在李鸿章,〃行在政府〃,而政府此刻 远在陕西西安,于是〃屡传电谕授意辩驳〃。  〃议和大纲〃共12款,要点是:  一、克林德被害一事,由中国钦派亲王赴德国谢罪,并在遇害之地树立〃铭志之碑〃;  二、严惩祸首,戕害凌辱洋人的城镇停止科举考试五年;  三、因日本书记官杉山被害,中国必须用〃优荣之典〃以谢日本政府;  四、中国须在各国人民坟茔曾遭到亵渎之处建立碑碣;  五、军民货及制造军火的各种器料不准运入中国;  六、公平赔偿外国人身家财产损失;  七、各国驻兵护卫使馆并划定使馆区;  八、削平大沽炮台;  九、由京师至海边由各国留兵驻守;  十、永远禁止军民人等加入仇视各国各会的团体;  十一、修改通商行船各约;  十二、改革总理衙门和各国公使觐见礼节。  连慈禧身边那个一贯善于沉默的荣禄都感到害怕了:〃将来中国财力兵力恐为彼族占尽, 中国成一不能行动之大痨病鬼而后已!〃而帝国的南方大员张之洞等人更为愤怒。张之洞力 主不能在〃大纲〃上〃画押〃,同时,再次提出迁都。张之洞这次建议把帝国的都城迁移到 洋人的大军舰开不进去只能行驶小轮船的长江上游去,地点是荆州……尽管官员们把张之洞 的心思看得很明白,他是想把朝廷置于自己的辖区,取代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而成为疆臣之首 ,但是出于对洋人开列条件的一致愤恨,他们还是支持了张之洞的建议。各国得知帝国南方 大臣的态度后立即警觉起来,联合用武力威胁手段向李鸿章施加压力。已与各国磋商数月而 心力交瘁的李鸿章对〃不明敌情〃而〃局外论事〃的张之洞的〃添乱〃感到十分恼火,他认 为,如果坚持不〃画押〃,谈判就会立刻崩裂,结果只能是将帝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各国在京城屯兵数万,随时有扩大战争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正常秩序无法恢复 ,逃亡中的朝廷的职能无法履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陷于停滞,人民的灾难和国家 的衰弱只能一天甚过一天。在这种内外皆危之际,高谈阔论并不能扭转现实的危困。坚持〃 全权大臣必须握有全权〃的李鸿章在给张之洞的电报中说:〃不料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 ,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之习,盖局外论事易也!〃不到情急之时,李鸿章断不会如此挖苦 讽刺张之洞。  深感列强犹如〃虎狼群〃的李鸿章这一下病得更严重了。国中就有人十分清楚李鸿章以所谓 〃全权大臣〃的名义和各国所进行的〃议和〃,其实不过是帝国自欺欺人的一个名目而已, 言:〃可怜名为全权,于各国开议,其实彼族均自行商定,无所谓互议也。〃  各国公使轮流来看望生病的李鸿章。日本公使最恭敬,始终点头哈腰。美国公使老是重复〃 祝贵大臣早日恢复〃这句话。瓦德西建议让德国医生来为李鸿章诊治。只有英、法两国公使 不客气,因为在对〃议和大纲〃的辩论中两国都做了让步,心里很不痛快,站在李鸿章的病 床边恶狠狠地说:〃这个大纲是最后的立场了,如果再不签字,大战马上就要爆发,希望贵 大臣不要重蹈叶名琛的覆辙,自取灭亡!〃据说,英、法公使走了之后,李鸿章〃放声大哭 〃,辜鸿铭劝了半天。  庆亲王给荣禄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详细分析了大纲的12款,除了表示在保全载漪和载澜这 两个〃懿亲〃……与慈禧有亲戚关系的人……的性命上不能让步外,其余的似乎可以接受。 比如禁止中国输入军火,中国可以从条约之外的国家进口,况且〃洋商惟利是图,暗中运售 ,亦无从查禁〃。再如拆除炮台一款,既然洋人要在那里驻军,帝国即使〃坚台巨炮巍然矗 立,亦属徒具外表〃……这显然都是李鸿章的观点。  

〃袜子们〃的结局(2)
在京城里的病榻上还在和洋人周旋的李鸿章没有想到,慈禧看了十一国的〃议和大纲〃后〃 惊喜万分〃,因为各国开列了那么多条款,没有一条涉及她,也就是说,各国最终没有把 她列入〃祸首〃,并且没有让她交出权力的意思,于是立即表示:〃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 重,不得不委曲求全。〃并给李鸿章回电:〃所有十二款,应既照允。〃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中华帝国政府在〃议和大纲〃上签字。  但是,辜鸿铭觉得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特别是允许洋人在帝国土地上驻军一事值得商榷, 不应该这样匆匆签字。为此他立即翻了脸,说李鸿章仅仅为了保全载漪一伙的性命,任何丧 权辱国的条约都肯签字。李鸿章说:〃你的意思是说我是秦桧了?〃辜鸿铭说:〃卖国者秦 桧,误国者李鸿章!〃然后拂袖而去。  李鸿章吐血了。  这是这位积劳病深的大清重臣第一次出现这个症状,家人下属慌成一团。  知道自己时日已经不多的李鸿章想快一些把谈判结束。  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将是各国的军队撤出京城和朝廷回京。  李鸿章无论如何也想看到这一天。  但是,在朝廷准许〃议和大纲〃之后,联军却没有丝毫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 赔偿数额定下来,必须亲眼看到〃祸首〃的惩办。  关于惩办问题的谈判耗尽了李鸿章的精力。尽管他万分憎恨把帝国推入深渊的端郡王一伙, 但对皇室始终有一片忠心的他还是要极力保护皇亲国戚的尊严,他不能想像帝国皇家成员被 绑到菜市口在洋人的监督下砍去脑袋的情形。他除了答应各国提出的要给在帝国最混乱的时 候 被朝廷正法了的袁昶、徐用仪、许景澄、联元和立山等大臣〃开复原官〃之外,最终还是顶 住了各国反复要求把端郡王等皇亲〃正法〃的压力。无论如何,满清帝国是李鸿章这个身为 帝国大员的汉人的精神寄托,他愿意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来保持他为大清帝国为官一生的〃 名誉〃。  1900年2月5日,拖着病身的李鸿章再次就惩办问题与各国协商。这次协商似乎令联军 的立场有所松动。会后,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给美国国务卿米尔顿写信,就惩办问题谈判的过 程和结果作了详细汇报,信中真实描述了协商时各国的步步紧逼和中方的极力斡旋的情形:  阁下:  我荣幸地向您报告,各国代表与中国全权大臣于本月5日共同开会,旨在使他们有机会听取 我们在要求中提出的惩罚问题。  为了使大家都同意,我们准备了一份说明每一个案件的简要控诉书,由外交团团长宣读。我 随函附寄控诉书的抄本一份。因此次会议只限于口头上的会谈,所以控诉书不交给中国全权 大臣。  他们说:对端郡王和辅国公不可能执行死刑,但他们同意将他们永远流放到新疆。将令庄亲 王自尽;毓贤将正法;董福祥将军业已贬职,以后将再从严惩处,他在甘肃很有声望,操之 过急,会在人民中引起骚乱,等等。  至于其他人,他们坚持这些人的罪行不那么严重,或者不如上述诸人已有充分的证 据,因此应给予较轻的惩处。我们的回答是:即使是其中罪行最轻的人也应判处死刑。因为 死刑是能够给予的最严厉的惩罚。我们要求全部处决。他们断言要朝廷接受我们的要求非常 困难,还会使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请求各国公使不要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困难。他们对我 们指出的人所犯的主要罪行和应负责任毫不迟疑地予以承认,也不为中国政府掩饰它应负的 责任。  我们添上了总理衙门大臣、礼部尚书启秀和前刑部左侍郎徐承煜的名字,其理由已在控诉 书中陈述。此二人现由日军军队拘禁在城内。  这个全权大臣和有些公使之间进行了许多杂乱无章的谈话,既无重要意义,也 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我们全都有此印象,他们会尽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的。  同日下午,各国公使聚会。经长时间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我们将不再对中国 让步。最后全体通过了必须惩办的人员名单及其应受的惩罚,照会这个全权大臣,随函附寄 这个照会的抄本。  英国公使在德国人和其他一些人的附和下,一致坚持要求将端郡王和辅国公载澜处 以死刑。但最后他同意,如果以某种方式将他们判处死刑记录在案,然后再立即赦免,他也 赞成。一个适合这样的惩处并相信能为朝廷接受的中国式的办法终于找到了,于是就照此方 式提出要求。如您将在附寄的照会中看到的,措辞如下:  〃端郡王和辅国公载澜判处斩监候,如在判决后皇帝即愿意开恩保全他们的生命, 可把他们流放到新疆,终身监禁,以后不得再对他们施恩减刑。〃  我们还将开列另一份名单,要求惩办那些对屠杀或虐待教士曾经附和或直接负责的 地方官吏。  康格  1901年2月7日《百年书信集》卷一,侯书森主编,改革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第45页。  〃惩办〃问题似乎有了结果,接着就是赔偿问题。各国都想乘机加大对中华帝国的勒索以发 一笔横财,在争吵中形成两个阵营:在华商业利益较少的俄、德、法等国漫天要价,而在华 有经济利益的日、英、美等国怕由此削弱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从而损害他们的商业利益,则 主张将要求赔偿的数额〃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  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坐在谈判桌上和洋人争来争去了,他不愿意再为帝国的几两银子低三下 四了,他已经吐血吐到了〃濒危〃的地步。关于赔偿问题的谈判庆亲王也没有出面,全部由 下级官吏去和各国讨价还价。  谈判的最后结果是:赔款总额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关税、盐厘和常关 收入作担保抵押。  帝国主义们之所以提出的〃四亿五千万两〃这个数字,并不是根据各国实际的损失统计,而 是根据当时中华帝国约为〃四亿五千万〃的全国人口数提出的。列强们说:〃人均一两,以 示侮辱。〃  朝廷给李鸿章电报:〃各国偿款四百五十兆,四厘息,应准照办。〃  李鸿章再一次吐血。他无力地躺在病榻上,盼望着能够听见联军撤军开拔的消息,盼望着看 见他的老太后硬朗朗地乘着金銮大轿回到京城,盼望着他还能够像平日里一样跪在储秀宫外 的台阶上向里面大声地问一声〃吉祥〃。  李鸿章看见的是窗外纷飞的漫天大雪,听见的是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  1901年的春节来临了。  中国人无论遇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劫难,只要一息尚存,百年来的春节就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