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派兵,还限制守军抵抗;就此,任凭日人借口挥军进攻沈阳;然后,两月之内东北尽失。可是当国人责难时,蒋的不抵抗,却要张学良承罪。然而,蒋在那阶段的前后,一再扬言:「剿匪在先,抗日在后。」现时史家多认为,当时蒋掌握着国民政府军政大权。但蒋不愿与日本开战,只因为蒋正用兵讨共。而有效的反侵略行动是政府出面的。作为一国元首,蒋成众矢之的。
东北在长城外。传统上是满洲。民国初期是军阀张作霖的专权割据之地。张作霖被炸死后,其子张学良承继;俗称少帅。那时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四支军队联合一起,张学良不想与他们硬拚,也通电宣布加入国民党,史称东北易帜,遂使东北在名义上全归入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又当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打败了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之后,张乘李宗仁兵败华东之际,指挥东北军入关,顺势南下抢地盘。就因张少帅调走了大部军力,进驻中原,被日本人看准形势,乘机行动。这就发生了日本借口进军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只是,日本军队侵占东北前后,蒋一再要仍管治东北的张学良忍让勿噪,不要还击,从长计议。蒋提出他那著名的「先安内,后攘外」的应敌政策。也因这样,在东北的国民军不战而溃,东北短期内便被日本军占领了。
本来,日本军侵占中国东北的土地自非1931年9月18日才开始的。只是,由于这一天晚上十时许,沈阳郊区一段铁路被炸,日本人指是中国人破坏,便以此为借口,向沈阳城进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其兵工厂等,又由于中国政府曾严令军队不淮抵抗,慎重行事,避免冲突,于是,营房被占,军被檄械,于第二天沈阳就失陷了。这就是史家所称「九。一八」事件。其最大的讽刺是诬中国人在自己土地炸了一段属于南满铁路。但于同日,日本关东军分别发兵攻占鞍山、抚顺、长春等廿多个城市。这些攻占事件的发生竟然是如此迅速,而且如此全面,可见日本方面早有预谋。同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内,日军自朝鲜增兵进来,先后攻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的主要城市,并于12月下旬直逼山海关。而东北军却奉命节节地退让,处处避开日军,最后退入关内,完全弃守。
据说在那阶段,蒋介石曾建议由国际联盟的英、美、法等国派军队去进驻锦州,并且希望以此为界,成立所谓中间地带,作为阻止日本继续南侵方案。然而国际联盟仍未对此采取行动,日军已于翌年(即1932年)1月2 日打下锦州。2月5日,日军又攻占了哈尔滨,到那时候,东北三省已全部沦陷。是因为蒋叫忍让,东北军败如山倒。又因为寄望外人的出面调停,结果导致东北尽失,全国震怒。于是学生*请愿,工人*抗议,商人抵制日货。与此同时,未能发兵北上去东北参战的*中央,又连发声明呼吁国人群起而御侮抗日。舆论对蒋一致谴责。蒋只好要张学良出面承担失土责任,少帅下野出国欧游。
中国东北沦日,抗日与不抗日,应该说是安内与攘外问题对立的开端。追本溯源,一方面是,上个十年国共双方在革命主张上演化为政治的对手,这本来是国共两党争领导权之争;回看当时,另方面是因涉主权,中日两国在东北入侵这种情况下发展为敌我的关系,这明显是侵略与反侵略。若从大我或小我的范围分析,安内是小我间的国共争持;攘外是大我中的国运存亡。所以部份史家认为,何公何私,何先何后,不是一项如何复杂或艰难的抉择。同样道理,那些史家指出,本来以武统一中国,是为巩固共和继续,并为寻求中国今后的自强,同是创造共同步伐的依据。但,当国土被外敌入侵时,蒋介石依然只顾安内,就显然另存目的;事实是,消灭个人政敌为主,保土卫国推延压后。从人民的角度观察,却未睹红军为祸,反见日军在横行;所以,只顾讨共,不去抗日,无私见私。
尤其不幸,东北为日人所占后,国民党内意见纷纭。不但取向分歧,而且派系分裂。其间曾有复杂内斗。
譬如,1931年11月12日,本来曾经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第四届大会,但是,由于党内派系分裂,有部份人又于同年同月18日在广州也召开同样的大会,然后,部份广州代表,又北上到上海,与汪精卫又召开同样的大会。只一个国民党,三处召开四大。内部混乱不和,于此可见。委实有点儿戏。查实,主要就是党内派系不值蒋的身兼几职,独揽全权。所以,总希望找机会改变这种情况。
只是,那时国民党内派斗,已非政纲左右之歧,而是谁当领导之争。自从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与胡汉民就因为是否应该重写国民政府约法一事,彼此曾闹纠纷,最后蒋软禁胡。这确实独断独行,引起许多人反对。无奈蒋是大权在握,批评叫骂都不济事。就发生了有一些人南下广州,学孙中山当年另组政府与蒋对立。甚至在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通过决议要蒋辞去本兼各职。又在12月17日有学生到南京示威*,纷纷要求抗日,并有代表被捕。至12月19日,有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成立。终于间接地促成国民党宁(南京)、粤(广州)、沪(上海)三方面的国民党高层同意于12月22日齐集在南京开会,改组国民政府,并且把蒋、汪、胡三人选为常务委员,但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孙科出任行政院长。对外再度宣告,该党统一。决议还有,一方面要蒋介石宣布下野,另方面要广州国民政府同时撤消。然而,新的南京政府不久就又发生变化。皆因孙科在接任行政院长后,本应国人的请求进行抗日,但是因为无法调兵又无资金可供运用,只好赶快请辞。孙下台后,由汪精卫接任,汪也难有作为。不及两月,蒋又上台。那是因为,无论蒋是在职与不在职,掌军也就掌权。连国民党内最大政敌汪精卫最后也不得不的提议蒋复出。于是此后蒋、汪商定,一掌军(蒋任军委员长),一掌政(汪任行政院长),由林森继续任国民政府主席,这就是当时最终达成的三度党内统一。虽说如此,军政大权实际仍是由蒋把持。因为不久日军进攻热河,汪以行政院长名义叫张学良出兵抗日。张拒不理。汪又辞职,欧游去了。这一次蒋劝汪回来。汪以张学良辞职作条件。蒋于是便叫张学良下野,也去欧游。汪才又再返国复职。在舆论上,张以不抗日罪承过,因热河也弃了。但奇怪是,汪复出后少言抗日,反主与日和谈。随后一系列的中日协议,例如,塘沽协议(1933)、何梅协定(1935),是汪与蒋合作主管行政与外交时的产物。由此可见,蒋一直握实权。谁上谁下,抗不抗日,完全由他支配。另外,下野如同渡假。即使是汪,本曾以张不抗日辞职,重掌政后又何尝抗日?所以在那期间,汪几度与蒋不和,实质上争权而已。因为在应该安内还是攘外的先后问题上,二人并无分歧之处,不久讨共又开始了。
又史家说,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已向张学良发出训示,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口号。东北事变时蒋在江西讨共。据说张曾电蒋问及他该怎办?蒋覆,酌量处理。张学良晚年作口述回忆时说,不抵抗令是他自己下的。 。 想看书来
第3章,第2节:淞沪协议,附件辱国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3章,第2节:淞沪协议,附件辱国
第3章,第2节:
淞沪协议,附件辱国
1932年1月28日发生「一。二八」事变。这是日本军一意侵华为发兵而制造的另一借口,目的地是上海,华东一个海港,中国商业中心,为中国对外最大城市。
此举是日本军乘夺取东北后,要继续挥军南下想占据上海。它仍是凭借事端,作为发兵的理由。今次,却是有日本和尚五人在上海虹口被人打伤。事发于1月18日,后一人伤重致死。日人认为这是中方反日份子所干;中方相信那是日方安排的苦肉计。事件并不就此罢休。1月20日有当地日人故意扬言迁怒举火焚毁一纺织厂,杀前来视察的中国巡捕,并且捣坏多间中国商店;1月24日又*其日本驻华公使的公馆,但是诬赖是当地中国人所为,同时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四项要求:一、公开道歉,二、抓人惩凶,三、给予赔款,四、即行解散当地抗日团体。限令中方二十四小时内答复。据称,当时上海市长吴铁城曾回话,应允将会一一照办。但是在1月28日晚上,日本海军陆战队已按照其侵华的预定计划,大举进攻上海范围的北闸、吴淞等地。同时,驻上海的中央军在蒋光鼎、蔡廷楷正副防卫司令的率领下,进行抵抗,奋勇应战。这真正是侵略狂涛一浪紧接一浪,对执政者的安内或攘外再作考验。上海事件证明蒋介石把安内视为当前要务。
据部份史家说,当时在上海的中央军是十九路军;军长是蔡廷楷,本属广东部队。该部队原本在那里保护国民党的高层于上海召开第四届大会。之后,国民党内宁、粤、沪三派达成了临时统一,由林森当主席、孙科长行政。当日本军于1932年1月28日发兵打上海时,十九路军出于保土卫国,便责无旁贷地上阵交锋。其时蒋介石正下野。确实有点阴差阳错。但因其抗日的义勇,受到举国人民称誉,一股作气,坚持下来,不但打得日本军要连续三易其将,并粉碎其四个小时取上海的狂言。实在振奋人心。但亦代价非浅。在这场战争中十九路军阵亡者八千众。
这场历时共一个多月的战斗,过程大致是这样:
开仗时日本派盐泽率军进犯。是他扬言四个小时可陷上海。1月28日晚上日军以装甲车开入上海闸北,声称那里日侨最多,日军是要保护日侨。29日晨,再以飞机狂炸,闸北大火漫天。该区商店、火车站、及民居尽为瓦砾,平民死伤累累。十九路军有1700名士兵在颓坦败瓦中与日军展开阵地战,伤亡达三分一,但把日军打退,遂使盐泽狂言落空。日本军舰亦曾攻击吴淞炮台但是无功而去。其间蒋介石曾要中国海军保持中立,所以海上全无战事。
日本因不得逞改派野村率军。他率日本第三舰队增援参战,军舰多达49艘,盐泽归其统辖。2月3日,从黄埔江入口发动攻势,欲抢吴淞炮台,十九路军死守,一连猛攻四天,仍是未能突破。他另外遣盐泽率军再袭闸北。与中国守军巷战九小时,依然折将损兵,最后又再撤出。不过闸北至此已尽成焦土,盐泽随即被免职调返日本。但野村不甘初战失败,遣一旅团军力,登陆吴淞南岸。从2月7日至13日,日本连续增兵至六千众,与十九路军展开连场肉搏战。双方虽曾互有攻夺,但中国守军坚持不退。
日本又不得逞另派植田率军。是时日军已达三万,植田再领一个师团,接替野村,挂帅总攻。他于24日发动全面攻势,十九路军一度支持不住,节节后退,十分不利。后得张治中所率第五军增援,反败为胜,守住上海。
本来,于打退盐泽及野村所率的日军两轮攻势后,十九路军已是伤亡惨重,一再电请国民政府增援。那时,因为上海受到日军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