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218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218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一直在高呼着口号,但却并没有向前冲击,而是显得很是理性,而他们面前的军人们,也都将枪上的刺刀取了下来,***到了腰间的刀鞘之中。事实上,刚才在督办府卫队长的命令下,他们已经将步枪内的子弹退了出来。
    “我们今日来此,并非是专和段督办为难,只是我们心中有疑惑不明,想请段督办出来,当面给我们一个说法。”为首的一名学生领袖对面前的一位军官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我等虽为一介草民,但虫儿虽小,亦知亡国之耻!希望段督办能给我们大家一个明白的交待!”
    “兄弟知道,诸位一片爱国赤诚,兄弟已经派人进去通报了,段督办一会儿就能出来给大伙儿一个说法。”面前的军官无奈的说道,声音里似乎有一丝哀求之意,“请诸位稍安勿躁,别让弟兄们为难,弟兄们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啊!”
    此时,如果有后世的粪情站在这里,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定会吃惊得目瞪口呆。
    对粪粪五毛们来说,他们所了解的这个时期的历史,大都是学生举行爱国游行示威的时候,军阀当局出动军警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喋血街头的故事。而现实的情况,却和他们想象的正好相反!
    如果说以前他们理解的学生是老鼠,军警是猫的话,而事实上,却是学生是猫,军警是老鼠!
    粪青五毛们当然不会了解,自晚清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过甲午战争的催化,已经成为中国上流社会的统治性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落实到了政体上,往往被解读为民主共和优于君主立宪,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从***到共和,彼此是沿着进化的路径进行的。袁世凯的弘宪帝国的覆亡,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上流社会进化论的信念。使得即使是拥有武力的军阀武夫们,也不敢对这个被西方证明具有强大魔力的政体有所轻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当家的武人对民主政府抱有很大的迷信,因此,他们宁可忍受体制对他们的束缚,也不会对体制采取大动作的背离行动。另外,加上中国社会的传统,学生***,往往高调的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具有相当大的“天然合理性”,即便他们是无理取闹,社会对他们也有相当的包容性。在清代帝政时代,每届科考,应试的举子***,只要闹得不太过火,最后几乎都会被优容。在士子和丘八之间,不仅存在着社会地位的悬殊差距,而且有声望方面的天壤之别。士兵天然地就对读书人有敬畏之感,在晚清的时节,士兵们就不大敢进学堂生事,哪怕这个学堂里有革命党需要搜查。到了民国之后,这种军警怕学生的状况,并没有消除。即使有上峰的命令,军警在学生面前依然缩手缩脚,怕三怕四。有的军警甚至当面称学生们为丘九,说我们是丘八,你们比我们大一辈!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眼前的这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了军官近乎于谄媚和哀求的话,学生领袖们也不好发作,他们只是在那里和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着口号,一些学生上前将一些传单发给了军人们,而当他们发现这些军人们好些人竟然不识字之后,干脆给他们讲解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边防督办府的门开了,一身便装军服光着脑袋的段祺瑞,在卫队们的簇拥下,出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
    此时的段祺瑞,面色显得有些灰暗憔悴,但身子挺得笔直,步伐稳健,一举一动不怒而威,看到段祺瑞出现,本来高呼口号的学生们一下子便得安静了下来。
    为首的几名学生代表看到段祺瑞出现,先是愣了一下,他们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一名学生代表张传琦便大步来到了段祺瑞的面前,先是鞠了一躬,然后双手向前,将一份请愿书递给了段祺瑞。
    段祺瑞点头答礼,然后平静地接过了请愿书,打开后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到段祺瑞在那里看起了请愿书,学生代表们也并不着急,就站在那里,等他看完。
    很快,段祺瑞便看完了请愿书,此时他的面色变得更加灰暗,显然是在强压住心头的怒气,才没有发作。
    “请段督办解释一下,关于这日元借款,到底有无其事?如果有,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象坊间传言那样,有权益的交易?”
    “这借款当然是有的。”段祺瑞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尽管段祺瑞的声音不大,但听了段祺瑞的回答,学生领袖们的脸色却全都一变。
    象是知道学生们会如此反应,段祺瑞深吸了一口气,给出了他的解释。
    “自共和重建已来,国家财政窘迫,为使政府能够正常运作,才不得已向外借款,之所以向***民间借款,是因为条件优厚的关系。”段祺瑞说道,“客观地说,西原借款,比起此前中国跟西方各国——当然也包括***——的那种高利贷式的所谓借款,条件不可谓不优厚,跟袁世凯时代的善后大借款相比,此笔借款高达数亿日元,数目当然不算小了,但前者的抵押物是中国命脉的盐税,而此次日元借款的抵押物,则是电线、森林等不涉及主权领土的东西,西原之借款利息低,无回扣,无切实抵押,诚借款条件之最优者。”
    听了段祺瑞的解释,学生领袖们面面面相觑,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着他的下文。
    而差不多是同一时刻,在赵家楼,交通部总长曹汝霖也在向在座的陆宗舆和章宗祥,解释着西原借款的详情。
    “虽然对中国来说,***很可能是想以投资手段使中国殖民化。然自另一种意义言,亦可谓彼等之***。盖以二亿巨资,一无切实之抵押,二无高息回扣,结果强半流为无着落之滥债,主持之寺内、胜田诸人受其国人之谩骂攻击,不可胜数。事实上,这借款的抵押,连中央政府的国库券都算上了,实在是滥无可滥。不过,严格地说,跟此前的外国借款比,西原借款利息其实并不低,一般都是7厘半或者8厘,只是借款时规定,借款的款项可以放在***银行,由银行支付5厘的利息,一来一去,实际的利息就低了。可是我政府用钱孔急,根本没有存放的可能,所以这项优惠,实际上等于没有。相比较起来,此前的借款,虽然有高至1分3厘的,而且按月支付利息,如清时左宗棠西征借款。但也有比较低的,比如甲午战后,清政府跟四国银行的借款,也就是4厘左右。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样的借款都有巨额的回扣,借款实付打折,四国银行贷款,就按折扣付款,而且抵押物一点都不能含糊。清朝最后一年,当时邮传部跟***银行的1000万日元的借款,虽然是5厘利息,但95折支付,而且还要加付2?5‰的佣金。所以,所谓西原借款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不要回扣、十足支付和没有切实抵押上。当时中国的外债,无确实担保的借款,以***最多。因此,从纯粹的经济账上看,***的借款是亏了。但不管结果如何,西原借款的日方操办者们,即使***也绝对没有人想卖***的,他们大方的借款,背后还是有所图的。实际上他们算的是获利更大的政治账,只是由于现在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寺内、胜田和西原他们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而已。”
(二百二十四)游行
    (二百二十四)游行
    “说的不客气一点,你曹总长是在走钢丝撞大运。”章宗祥的声音透着深深的忧虑,“你既然清楚***人是算政治帐的,还要借这些钱花,这是在碰侥幸。而且一旦传到民间,你曹总长***贼的名声,可就再也洗不掉了。”
    “***贼什么的名声,我倒是不在乎,我只想为国家做一点实事,整天喊那些空洞的口号有什么用?”曹汝霖听到了窗外隐约传来的示威呼喊声,并没有在意,说道,“***人虽有图谋,还得看我们如何利用,段督办之所以同意借日款,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实力,使政府有力量号令全国,防止南北分裂,并可引入日资发展经济。如能使国家走上正轨,几年后,必有统一强大之中国出现,斯时以前的那些约定,政府均可以有力量重议,甚至于和各国所订之条约,凡损及我主权者,也都可以争回。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段督办请我出山担任交通总长,我踌躇再三,还是答应了的原因。”
    听了曹汝霖的解释,章宗祥和陆宗舆都明白了过来,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但脸上忧虑的神色仍未消失。
    “当初孙氏允诺满蒙归***,也是想以此获得上位之资本,结果最后落得个事败身死遗臭万年的下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孙氏当年之举,不可不为段公戒。”章宗祥说道。
    “段公于‘二十一条’交涉期间,一意主战,本为最坚定之反日派,如今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非但国民讶异,就连我等,也是难以理解的。”陆宗舆叹息着说道,“段公之才略,比起袁公来,其实还是要差上了一层。”
    听了陆宗舆的评价,曹汝霖和章宗祥想起了故去的袁世凯,也都禁不住叹息了起来。
    作为北洋系的资深官僚,曹章陆三人对袁世凯和段祺瑞的认识,都比较深刻。作为现在北洋系的第一号人物段祺瑞,虽然是优秀的军事将领,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和领袖,比起他曾经的主公袁世凯来,都要差上一些。但段祺瑞的志向,却并不比袁世凯小。段祺瑞志向远大,而且意志坚定,他想要做的事,只要认准了,无人能够撼动他的意志,而他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让中国在他的手中实现统一和强盛。
    袁世凯死于帝制自为,最终的后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分裂。而多少年的公论,分裂的中国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若要中国富强起来,就必须实现真正的统一。而段祺瑞在“再造共和”之后,认为国家不但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南北分裂的趋势反而越来越明显(在段祺瑞眼里,杨朔铭已经成了南方最大的军阀)。段祺瑞苦于自己手中没有象样的武力,但如果想要拥有武力,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
    当时的北京政府,虽然未必象许多报纸讽刺的那样,政令不出都门,但在各省基本都不向中央解款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倒是杨朔铭控制的南方各省做得好些,时不时给中央政府一些接济),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几条有数的铁路收入和北京市内崇文门关税,再就是支付庚子赔款和其它借款的关余和盐余。这点钱,事实上连维持中央政府和直属军队的日常开支都不够。而欧洲来援的用于参战的款项,一直是由外国人经理的,专款专用,截流很少。除了财政和交通两部,北京政府的其它部门一律欠薪(海军部之所以倒向杨朔铭,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薪饷的解决也是一个重要缘由)。发行公债,一开始还可以筹到点钱,但到后来却总是无法归还本息,最后也就发不动了。尽管如此,但段祺瑞的意志,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为了能够筹到钱,段祺瑞想到了在弘宪帝国覆亡后一直赋闲在家的曹汝霖,便一再请其出山。而曹汝霖此时已经被西原龟三找过了,他了解到了***政府有意资助段祺瑞统一中国,也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而就答应了段祺瑞的请求。
    在和西原龟三接触多次后,段祺瑞也了解到了寺内正毅的用心,但他仍然同意接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