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981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981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的是,牧浩洋没有这么疯狂。
    更重要的是,黄瀚林绝对不会允许军队这么做。
    结果就是,这份毁灭性计划只是个设想,从来没有变成现实。
    只是,由此能够看出,在战争初期,中国人对美国的仇恨感有多么强烈。
    当然,客观的讲,这种仇恨感,多半来自恐惧,即对战败的恐惧。要知道,在战争最初的一年多里,中国不断处在战败的边缘上,在任何一次重要会战中失利,都会导致中国在两年内战败。虽然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打赢了战争初期所有的重要会战,避免了战败的结局,但是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身处当时,别说普通人,连牧浩洋都得为战败做好准备。
    有趣的是,当时中国还制订了一份“民族生存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战败之后,如何让中华民族延续下去,并且在将来、也许数十年、也许数百年之后,再次复兴。能够说,这是一份愈加疯狂的计划,其中很多内容在事后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比如,用反物质武器炸毁喜马拉雅山,完全改变亚洲大陆的气候环境。又比如,在西北地区修建地下城市群,安置一千万人。还比如,在西太平洋上制造一场超级海啸,在沿海地区制造出纵深在一百公里左右的淤泥地带,使美军无法在中国本土登陆。
    毫无疑问,这些疯狂计划的根源,都是对战败的无限恐惧。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情况就有所改变了。
    随着队在战场上稳步推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喜讯传来,民众对战败的恐惧感慢慢衰退,对美国的仇恨感也就慢慢淡化。
    到了二零五四年,随着队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取得严峻胜利,中国本土遭到轰炸的次数越来越少,战火逐步远去,中国民众的情感也逐步变化,对美国的仇恨也就抛到脑后了。大文学
    进入二零五五年,仇恨逐步被怜悯所取代。
    当然,这得归功于中国的战时宣传。
    在宣传机构的嘴里,美国已经是一个被军国主义控制了的**国家,成千上万的美国平民被强制征召入伍,然后派往战场送死,大批美**人阵亡,美国人民正在国内反抗穷兵黩武的暴*。
    总而言之,美国就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时,很多宣传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不仅仅夸大其词,还有意丑化美国。
    比如,在与美国国内情况有关的宣传中,宣传机构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绝大部分美国人不愿意参军服役,二是美国民众的生活极为困苦。前者,宣传机构把功劳归到了美国民众的觉悟上,即美国民众知道这是一场由万恶的寡头资本家策划的战争,而卖命的却是平民百姓。后者,宣传机构强调了美国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把重点放在了军事生产上,导致民生物资供不应求。
    现实上,这根本就不是现实。
    至少在二零五五年,美国民众的参军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国的生活物资供应也非常充足。
    只是,这些宣传确实改变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让很多中国人相信,美国是一个值得怜悯的国家,美国人民也正遭到军国主义政府的**。
    到了二零五六年,随着战略轰炸全面开始,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怜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有趣的是,当时中国国内以至出现了反战思绪。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很多民众认为,不应该把矛头对准美国的平民百姓,即便为了完全打败美国,也应该打击美**队。
    结果,中国的宣传机构不得不刻意压低战略轰炸所形成的影响。
    现实上,当时很多与前线有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国内公布,中国民众只知道,军队正在走向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遭到了民众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黄瀚林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国内民众的态度,而民众的态度,也最终决定了黄瀚林对待美国的态度。
    协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也正是中国民众意愿所产生的结果。
    后来,黄瀚林在访问华盛顿的时候就提到,善良的中国人民,是美国最好的朋友,也是美国人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协助美国完成战后重建、修复战争创伤、走出战争阴影的是中国人民。
    明显,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后的三年之内,中国国内自发为美国捐助的重建款就有上万亿元之多,而且有上千万中国人前往美国,参加战后重建工作,其中很多都在美国安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关。
    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军民死亡,而中国在大战迸发之前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男性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三,比女性多了百分之十,相当于大约六千万人。
    有趣的是,大战结束后,中国是唯逐个个男性多于女性的国家。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中国男性移民他国,而且以去美国为主。
    根据官方统计,在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内,大约有五千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其中男性占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移民在到达美国之后,并没有立即加入美国国籍,而是在定居十年、以至二十年之后才加入美国国籍。主要原因就是,继续拥有中国国籍,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福利,而这些福利能在美国供养一个家庭。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育率最高。
    在进入二十二世纪的时候,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已经超过了三亿,占到美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超过白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族群。如果以家庭计算的话,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占到了美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
    明显,美国在战后很快就被中国同化了。
    这是不难想像的结果,因为中国在战后积极协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一个最间接的结果就是中美共同化。
    也许,在推出战后重建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考虑到了这种结果。
    有趣的是,牧浩洋的后代中,有三名曾孙移民美国,并且成为美国公民,其中一人还成为了美国纽约州的参议员。后来,牧浩洋的一名旁系后裔,即其曾孙女的孙子,还当上了美国总统。
    当两个最强大国家的主体人群同根同源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具备了结盟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黄瀚林与牧浩洋所追求的结果,因为只有同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要挟。如果跳出国家这个圈子,站在民族的角度来看问题,同化美国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
    要知道,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数十个民族的大家庭。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华民族不断在不断的同化其他民族,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结构最为复杂的民族体。
    只是,到了二十二世纪,中美共同化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话题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七十四章 觉悟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七十四章觉悟
    在历史上,第三次世界大战被称为“人类文明最后的内部战争”。大文学
    当然,这并不表示在此之后,人类文明没再出现自相残杀的战争。二零五七年底,欧洲联邦就发动了统一战争。二零六三年,埃及联合叙利亚、约旦与伊拉克,组建了“阿拉伯人民共和国”,随后发动了阿拉伯世界统一战争,在短短两年之内就把战火烧到了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与摩洛哥,直到中国在二零六六年出兵干涉,阿拉伯人民共和国才被击败,十多个阿拉伯国家重新**,这场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地区战争宣布结束。当然,世界上其他地区也迸发了很多战争与冲突,仅在非洲大陆,战后十年之内就迸发了三十多场达到了战争规模的地区冲突,南美洲则迸发了十四次地区冲突。
    只是,全面战争再也没有迸发过。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共同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推动全球共同化的是中国,而具体的执行机构则是在大战结束时成立的“同盟国际事务协调大会”。
    有趣的是,该组织在成立的时候,根本没有得到重视,以至连中国都不大重视。
    这也能够理解,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就没有几个实力强大、能够左右战局、并且间接派兵参战的国家,几乎是中国单独打赢了这场战争,因而在处理战后事务的时候,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发言权。
    如此一来,几乎是中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存在与盟国商量的问题。
    当然,不商量,也是不大现实的。
    结果就是,在牧浩洋提出建议后,黄瀚林在盟国内部提出了成立一个特地负责协调战后国际事务的组织。
    这就是“同盟国际事务协调大会”。大文学
    在战后的一年多里,该机构基本上是个摆设,就算有问题拿出来协调,最终也多半是中国说了算,或者是由中国进行仲裁。
    比如,在外高加索地区,就是由中国出面仲裁,让伊朗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撤军。
    改变“同盟国际事务协调大会”的,是二零五七年底发生的事情,即欧洲联邦发动统一战争。
    当时,西班牙向中国发出请求,希望中国出面制止欧洲联邦的军事入侵。
    问题是,中国已经与欧洲联邦达成密约,默认欧洲联邦以任何手段统一欧洲大陆,也就不可能间接出面干涉。
    当然,不干涉,也说不过去。
    结果就是,黄瀚林把这件事踢给了“同盟国际事务协调组织”。
    有趣的是,当时西班牙不是该组织成员,连观察员都不是。也就是说,在法理上,西班牙根本没有申述权。更重要的是,欧洲联邦是该组织正式成员国,因而该组织没有理由为其他国家指责欧洲联邦。
    现实上,西班牙的申述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只是,由这件事,黄瀚林意识到,应该提高“同盟国际事务协调组织”的地位,遏制欧洲联邦的扩张行动。
    结果就是,在二零五八年,该组织开始接纳更多的成员。
    仅在当年,该组织就接纳了美国、英国、利比亚、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南非、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一个成员国,还接纳了三十多个观察员国,把规模扩大了一倍。
    也正是从二零五八年开始,“同盟国际协调事务组织”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该组织参与协调的第一件国际事务就是欧洲联邦吞并波兰的军事行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协助波兰取得了很多自治权,使波兰成为欧洲联邦中第一个获得高度自治的邦国。大文学现实上,也正是波兰取得高度自治,让随后被欧洲联邦吞并的邦国都获得了自治权。
    从长远来看,这为欧洲联邦后来分裂埋下了祸根。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绝对不可能让大多数成员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