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不管是舰队出击、还是航空兵出击,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即中国海军与空军仍然缺乏在远程作战能力。
对于数十年来一直奉行本土防御战略的中**队来说,要想在短短几年之内,获得在远离本土地区作战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仅仅从装备建设上来看,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获得这个能力。
腾耀辉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承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潜艇仍然是中国海军中唯一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兵种。
能否全歼联合舰队,得看潜艇的表现。l;/g;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H!~!
..
第九十六章 高调
无弹窗小说网,万名书迷同时在线虽然第三护卫群已经覆灭,但是东海的战斗还没结束,双方都在争分夺秒,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
以日本空中自卫队的能力,能在离舰队四百公里的地方夺取制空权吗?
如果可以,那么日本空中自卫队早就夺取了钓鱼岛的制空权,也就没有必要让第三护卫群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
显然,实际情况与此完全相反。
交手几次,中国空军仍然掌握着战场制空权。
既然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战报不可信,那么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就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宣传战才刚刚打响。
北京时间八点四十五分,中国国防部公布了当天的第二份战报,宣称在刚刚结束的海空突击中,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使用电磁武器,彻底瘫痪了联合舰队,并且将在几个小时之内消灭联合舰队。
如果说在此之前,中国当局开诚布公是对军队充满信心。
那么这次,中国国防部发出的“宣言”就可以说是狂妄自大了。
在任何人看来,中国国防部在这个时候宣称要在几个小时内歼灭联合舰队,都不是明智之举。
做得到的话,问题还不大。
要是做不到,中国当局的损失就大了,至少在舆论宣传上,会让外界不再那么相信中队,至少能在防卫战争中取胜。
可是这几天的战斗,无一例外的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远远不足以击败中方高调表态,绝对会不惜代价的干掉联合舰队。除了考虑空中威胁、以及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之外,还得盯住东海舰队。
显然,这超出了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木村小次郎别无他法,只能向今井利村求助,希望空中自卫队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
问题是,今井利村也尽了全力。
接到小林光一电话的时候,从本土调来的二十四架F…15J、以及十二架刚刚安装了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正好到达嘉手纳空军基地,使得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战斗机增加到七十一架。如果算上用来执行打击任务的六十架F…16CD,空中自卫队最多只能调动一百三十一架战斗机。
事实上,F…16CD根本无法用来执行制空任务。
不是今井利村舍不得,而是这种战斗机完全针对打击任务进行改进,使其空战能力严重降低。别的不说,安装在机身背部的保型油箱使作战半径提高了数百公里,却增加了近一千公斤的死重。因为没有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所以F…16CD的空战推重比还不到一,根本不是中国战斗机的对手。
除非今井利村决定放弃攻击中国舰队的机会,不然肯定不会让F…16CD参加制空作战。
以当时的情况,阻止中国空军发起进攻的最好办法不是被动防御,而是抢先进攻,迫使中国空军把更多的战斗机用来执行防空任务。
问题是,中国空军会是打击联合舰队的主要力量吗?
在这个问题上,木村小次郎与今井利村都有清醒认识,可是两人所处位置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见解。
也就在两人就是否主动进攻进行争论的时候,喜田多一郎再次以防卫省大臣、以及内阁首相特使的身份搭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进行十天之内的第三次美国之行,为应付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l;/g;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H!~!
..
第九十七章 长远考虑
只要小林光一还有点理智,就应该知道,中国当局没有说大话。(网)
虽然他不是军人,对战争也不够了解,但是他精通政治与外交,知道中国当局绝对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夸海口。
更重要的是,几场大规模海空战下来,中国一直是胜利者。
也许,小林光一还抱有一线希望,可是他绝对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这一线希望上。如果中国当局应验宣言,他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即在海上自卫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为争取最好的战争结果打下基础。
空中自卫队连续战败,只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如果海上自卫队连续战败,只会使日本输掉这场战争。
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向美国求助。
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到了喜田多一郎的肩膀上。
按照小林光一的吩咐,喜田多一郎去华盛顿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美国购买战舰,而且是美军现有的战舰。
问题是,购买战舰绝对比购买战机困难得多。
关键不在战舰上,而是舰队官兵。
日本的航空业都不算发达,没有办法自行研制与生产战斗机,F…2这类所谓的自研战斗机的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在装备体系上,日本空中自卫队与美国空军高度一致,因此在引进F…22A的时候,只需要聘请美国飞行员,日本空中自卫队能够提供地勤人员,还能提供部分飞行员。
海上自卫队的情况恰好相反。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现在的全球第三造船大国,日本早就掌握了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基本技术,也有着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虽然在某些关键设备上,仍然得依靠美国,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独自建造战舰。结果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太熟悉美国战舰,也就无法为引进的战舰配备水手。
要想把购买的美国战舰派上战场,肯定得聘请美国海军官兵。
对美国来说,在这个时候向日本提供战舰、以及舰队官兵,显然是个大问题。
派遣几十名飞行员参战,影响还不是很大,可是一艘战舰上少说也有几百名官兵,一支舰队至少有数千名官兵。派遣数千名官兵参战,那就不是志愿行为了,至少不是军人的志愿行为。
此外,还得考虑战斗伤亡产生的影响。
让美**人在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中为别的国家流血牺牲,肯定会使美国联邦政府遭到指责。
不久前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半个世纪前的越南战争,美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只是,在喜田多一郎第二次访美的时候,已经跟钱德勒提到过这个问题,当时谈不拢,主要是价钱差距太大。
现在日本肯出高价,美国还有理由拒绝吗?
显然,现在的问题不是价钱。
第三护卫群覆灭,已经给美国敲响了警钟。中**队能够消灭第三护卫群、甚至干掉联合舰队,向日本提供战舰有意义吗?
问题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拒绝了喜田多一郎的请求,美国又能得到什么?
可以肯定,只要没有来自美国的援助,日本就会向中国求和,国内动乱难以避免,美国将失去西太平洋的桥头堡。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日本不可能成为帮助美国遏制中国的得力助手。
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的话,还得提防另外一种可能,即某些极端份子把日本战败归咎于美国,从而使日本站到美国的对立面上。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嬗变的国家。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盟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完全向中国学习。可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日本就成了中国的敌人,并且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中国,一举成为西太平洋的霸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与美国对抗,输得一败涂地。战后,日本不但没有忌恨美国,反而成为了美国最可靠的盟友,帮助美国抵抗红色帝国。现在,日本再次站在了三岔路口上,谁能保证战败之后不会对美国倒戈?
作为一个容易走极端的民族,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会在战后走向何方。
为了防止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全力支持日本,直到日本当局首先认为必败无疑。
说得明确一点,美国绝对不能成为日本战败的首要因素。
当然,把战舰卖给日本,美国不会做亏本生意。
在价格不是问题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出售旧有战舰获取暴利,然后用这些钱采购新式战舰。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已经证明,所有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建成服役的战舰都无法应对新的战场环境,肯定得淘汰掉。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美国海军的换装压力肯定超过了中国海军。淘汰数百艘战舰,建造数百艘新的战舰,绝对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如果没有来自日本的资金,美国海军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更换所有战舰。
显然,中国海军要不了这么久。或者说,二十年之内,中国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
到时候,美国需要面对的是全方位的竞争。
作为新式海战的发起者,中国既有后发优势、又有先发优势,可以在几乎没有包袱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对美国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时间。
只要能够赶在中国海军之前完成换装,美国海军就能保住优势地位,在全面对抗中掌握主动权。
为此,美国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新式舰队。
趁此机会淘汰旧有战舰,获得建造新式战舰的资金,显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然钱德勒也不会主动提出出售战舰。
不同的是,麦克米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关键就是,在出售战舰的同时,美国是否要提供配套的海军官兵。
喜田多一郎专程飞往华盛顿,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在第二次访美的时候,喜田多一郎接受了钱德勒的提议,花高价从美国海军手里购买二手战舰,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的情况是,经过了六月二日凌晨的战斗,二十多名援日美国飞行员阵亡,让麦克米伦在援助日本的时候不得不有所顾虑。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国会、还是民众,都认为没有理由让美**人为日本卖命,更没有理由让美**人为了钱去送死。
作为总统,麦克米伦必须考虑来自国会与民众的压力。
虽然这已经是麦克米伦的第二界任期,两年后就将离开白宫,但是作为共和党领袖,他肯定不希望输掉明年的大选。
要想使政策延续下去,麦克米伦就得帮助共和党赢得明年的大选。
如此一来,在这场战争中,麦克米伦必须让选民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在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
钱德勒必须说服麦克米伦,让总统在派兵问题上做出让步。
不管怎么说,喜田多一郎不会采购一些日本海上自卫队操作不了的战舰,更不会让这些战舰去战场上送死。
当然,这不是最迫切的问题。
即便麦克米伦做出让步,答应出售战舰,并且继续为日本提供作战人员,也要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日本才能获得来自美国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