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遵从,否则就是乱了纲常,就是大不敬!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都提倡孝道,表面上是提倡儿女孝顺父母,实际上是宣扬臣民尊崇皇帝,女人服从男人,某种程度上二者是异曲同工的。在《说文解字》中,对“妇女”一词的“妇”字是这样解释的:“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可见,中国古代妻子的功能跟今天的钟点工差不多,都是打扫卫生的,只不过呢,人家钟点工干活是有报酬的,在中国古代妻子都是白干。而且“妇,服也”,宣扬的也是女性对男人无条件的服从。这种对男尊女卑观念的维护也是构成中国人“文化潜意识”的重要内容。
一、 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4)
《论语》里面记载了一段孔子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叫陈亢的人从孔子的儿子孔鲤那儿听来的。大概是陈亢很想知道孔鲤作为圣人的儿子是不是经常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甚至某些常人得不到的“真传“?孔鲤就说,没有。他只是在孔子站在“庭”中的时候经过,被父亲叫住,问他昨天学诗了没有啊?孔鲤低着头老老实实地答道:没有。孔子就说:诗你不学好,你就不会说话。于是孔鲤恭敬的回答:是。便退下去学诗了。过了几天,孔子站在“庭”中继续沉思,看到儿子从旁经过,忍不住又问:学礼了吗?儿子答:还没。孔子有点不高兴了,说了这么一句:不学礼,就不会做人。于是孔鲤谨记在心,又回去学礼了。孔鲤这番话似乎让陈亢茅塞顿开,他当时就高兴的表示:我一下子知道了三件事,那就是如何学诗,如何学礼,还知道了君子要疏远自己的儿子。
圣人教子如此身体力行,自然也引来后世的纷纷效仿。至少,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从此就被称之为“庭训”了。训得越多,儿子似乎就越听话,但父子关系也就越淡漠,是啊,做父亲的整天作国君训臣子状,儿子能不跟你保持距离吗?因此,中国历来的父子关系,大概除了婴幼期还算亲密(那时因为孩子还太小,没法拉出“庭训”的架势),进入到青春期,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疏远,有的甚至还剑拔弩张,彼此视若寇仇。
这时候母亲就成了父子关系的润滑剂,甚至变成了一把保护伞,保护什么呢?保护儿子不被自己的老公责骂。此时,相对于父亲的严厉,母亲更多展现的是疼爱子女的另一面。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大舜的神话中,舜被父亲责骂甚至毒害的时候,他就会独自一人跑到野外,面对苍天嚎哭,并呼喊亡母的名字,渴求母爱无疑成了舜在人间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力量。
但“中国式的母爱”分寸常常把握不好,疼爱很容易滑向溺爱,过份保护儿子的结果往往使他们过份柔弱,乃至拒绝成长,逃避责任,从而使个体无法真正成熟起来。
不光在中国,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日本和韩国,母亲溺爱儿子似乎也屡见不鲜。日本著名情爱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情感论著《男人这东西》一书中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做母亲的看来,那些对大人言听计从的男孩性情柔和,成绩优秀,很是招人喜爱。可这些性情温柔得如同小绵羊的男孩们却不见得能受到女孩们的青睐。因为他们身上缺乏雄性动物应有的彪悍和粗犷,他们只是母亲们的小宠物。”这些男孩哪怕工作上再出类拔萃,好像也没长大 他们不是真正的男人,只是还没脱离母亲怀抱的“乖宝宝”。这种喜欢依附在母亲身边的小男孩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两大狙击战:一是婆媳失和,二是性的障碍。
(三)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三明治丈夫”都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
婆媳关系是婚姻家庭中的难点之一,那一段时间,我参与的各种情感节目中,几乎隔三岔五,都会遇到这类投诉。婆媳难处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那就是母子关系过于亲密。母亲疼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本来是应该褒扬的,然而,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母子过于亲密必然导致前者控制欲强,后者依赖性大。一个总想控制儿子的母亲一旦意识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婚后会被另一个女人“接管”,个中的滋味可想而知,哪怕她表面上接受这个儿媳,潜意识中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一、 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5)
前面提到,婆媳关系实际上就是另一种三角关系,同样是两个女人在争一个男人。而过分“恋子”的母亲无疑是把媳妇当成了潜在的情敌,后者当然也不甘示弱,“我是他正宗的老婆,他爱我天经地义,凭什么我们之间的爱你要分走一部分?”你说这样的婆媳能“友好相处”吗?还不跟乌眼鸡似地,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而在母亲眼中的那个乖宝宝由于从小习惯了言听计从,习惯于大事小事都依赖母亲的决定,性格难免懦弱、做事缺乏主见,一旦最爱的两个女人产生矛盾,很难起到“双面胶”的功效,搞不好心理的天平总是不知不觉地倒向自己的母亲,另一半则无暇顾及,久而久之,婆媳失和不说,还影响夫妻感情。因此婆媳紧张的根源在于丈夫总是被他的母亲过分保护。
性的障碍也与此相关。前不久,我看到某心理刊物一个调查,当下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男方的责任越来越大。很多都是出在独生子女的80后身上,某些娇生惯养的男孩子在性方面觉醒过晚,导致夫妻行房时不会爱抚不懂温存,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性功能障碍,女方由于长期得不到满足不得已提出离婚。
这些“娇生惯养”的丈夫们其实都是妈妈眼中的“心肝宝贝”,什么事都听妈妈的话,什么事都由妈妈做主,记得在一次情感节目中,我遇到一个28岁的已婚男孩,他在节目中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可疼我了!我从来不会惹妈妈生气。”说的时候语调充满了童真和稚气。你说这样的男孩怎么可能真正的成长?
在心理学中,成长并不仅仅是你的年龄在增长,也不代表你参加工作、进入婚姻就一定成熟,而是你是否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显然,妈妈眼中的“小宠物”们从未长大,因为他们只有依赖性,没有独立性。哪怕到了床上,他们也无法“雄起”,因为他们还不是健全的男人,只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男人要想磨练自己的男性气质,必须首先从母亲的过份关注的视野中逃离出来。一个真正的大男人,应该像呵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呵护自己的母亲,而不是反过来时刻被母亲呵护。
在那期节目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多数女性都喜欢品行端正、文质彬彬的男人。但不代表她们都喜欢文弱、懦弱甚至软弱得毫无主见、只会听妈妈教导的乖孩子,除非她不是嫁给他,而是收养他。不是找老公,而是找儿子。”
韩国家庭问题研究专家李丙准认为:跟母亲关系过份亲密的儿子,在家庭中往往还承担着“代理配偶”的角色。所谓“代理配偶”指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夫妻关系,即二人没有身体上的关系,却在精神上形同夫妻,或者具有跟夫妻一样的情感,这在丧偶或者离异的单身母亲身上非常普遍,她跟儿子之间既是母子,又像夫妻,李丙准尖锐的指出:“倘若一个女人嫁进这样的家庭,就会沦落为丈夫的性伴侣、家庭保姆、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且永远不会有什么地位可言。”
由于这类丈夫从小就是作为填补母亲心灵空缺的“代理配偶”,所以往往成为母亲精神生活的一种依靠和支柱。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在孝顺的名义之下对母亲的无条件的顺从和迁就,不经意之间又对妻子构成了无言的伤害。这等于是一个男人的爱要被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女人同时分享,而且在母亲和妻子各不相让时,做丈夫的往往像是足球场上的黑哨,基本被母亲的意志所左右,无法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长此以往,哪个妻子会受得了?在一期情感节目中,一个妻子哭诉,每当婆婆跟她过意不去的时候,丈夫都无一例外叫她低头认错,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爸死得早,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得孝顺她。咱们不能惹她生气,你就多担待吧。”这位妻子形容,在这样的家庭里,婆婆相当于丈夫的另一个妻子,而且像个大老婆,处处颐指气使,她感觉好点就像小妾,得时时赔着小心,有时候则像奴婢,全无尊严。一旦跟婆婆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丈夫甚至会动手打人,做婆婆的则站在一旁煽风点火。
一、 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6)
有人形容这种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男人是“三明治丈夫”,这种“三明治丈夫”表面上是孝顺至上,实际上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他们只会做母亲怀中听话的乖孩子,无法成为保护妻子的好丈夫。李丙准认为:“男人真正的孝顺是跟母亲‘划清界限’”。我同意这种说法,所谓“划清界限”不是脱离母子关系,而是从母亲对儿子无所不在的关注中“解放”出来。让母亲更多的关注他和他的妻子,而不是仅仅关注他,要学会把儿子和媳妇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把媳妇当成外来的“假想敌”。
除了离异、丧偶这种单亲家庭之外,母子关系过份亲密实际上还折射出夫妻关系的“有名无实”,关系紧张的婆媳后面往往有一对亲密的母子,而母子走得过近是因为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非常疏远。母亲为了寻找情感寄托,只好把儿子作为替代品,尤其在父亲的位置长期缺失,或者无法尽责的情况下,儿子更会紧紧的依赖母亲,母亲也会深深的眷恋儿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历代的婚姻家庭中屡见不鲜。
(四)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在中国,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我认为三种因素不容忽视:
1、是中国传统女性天生就有“母性情怀”,不仅对兄弟、对父母无微不至,甚至看到落难的公子也忍不住升起怜悯之心,结婚以后更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要不贤妻良母的观念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这种母性的包容反映到婚姻中,就是全情投入,就是无私奉献。久而久之,不仅在儿女面前是个“良母”,在丈夫面前也渐渐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妈”。
2、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使得丈夫和妻子在不同的分工中渐行渐远。丈夫每天在外奔忙,除了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白天基本上见不着面,长此以往,妻子便成了“白天的寡妇”,伴随着一种潜在的不满之外,就是难熬的孤独,倘若此时,儿子降生,无疑宣告一个第三者的降临。慢慢地,妻子就会把对丈夫的关注转移到儿子身上,丈夫越很少回家,妻子越寂寞,就越会把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如果看到自己付出的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比如看到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做母亲的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是做女人的一种天性。此时,即便丈夫不与自己作过多的交流,她也不会感到多难过,因为在孩子身上她获取了更多的东西。
3、这也跟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只重传宗接代,不重夫妻情感有关。(关于这点,请见本章第三节)做妻子的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只好转移视线,把儿子当成“代理配偶”。这种“代理配偶”不光是出现在丧偶、离异的单亲家庭中,在夫妻之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