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第27部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27部分

小说: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椒古名之一又叫椒籽)核桃大枣之类的引灵之物,边大声吟唱这《椒聊》之歌,以便让存在于未知空间里掌管生育的鬼神,来引导这一对男女,既身心相悦,又多子多福。这首诗的另外一种解释说,这是一个女子大胆的示爱诗,女子向她喜欢的男子暗示她不仅丰满漂亮,而且还能象山椒一样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在农耕时代,一个同时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的女子,对一个男人来说,几乎就是夜不能眠的诱惑。花椒长成时,身披大红袍,内含乌金玉,飘逸四时香,这种特质又给予它一种雍容的气质,后世皇后被称为“椒屋”,也就不足为怪了。《诗经》里还有一首说到椒的诗《东门之枌》,诗里说“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这个句子里藏着一队男女情意绵绵的微笑,和执手相握,共走一生的那种感激和欣慰。小小一束山椒,竟能将爱意描述的这么水灵动人,真是让人赞叹。椒在这里的作用如同现代社会里,男人向女人求婚的信物戒指。而两人共手同握一束山椒,女子许的是爱,是身心,男子许的是爱,是屋檐,是责任,握在手掌心里的椒比现代物质化了的小小金属环要附着更多不用言说心知肚明的厚重意义。 
 
 不读《诗经》,到不知万物有灵。这样的话,我说过多次了。关注诗经里的植物的时候,这是很自然跳出心里的话。我们俗常里所认识的花椒,熟知其性情的,多是它的味觉所变换出来的神秘,不管怎么说,这种神秘都难以进入心里来。 
 
 麻椒,是我家乡所叫的名字,和花椒这个名称相比,到觉得能更为准确的传达山椒这样一种芸香科植物的内在性情。酷夏飘起一丝清凉气的乡下黄昏,和父亲在山间散步,随之字型山道弯弯折折的走向山梁的高处,路旁可以看到黑火一样窜出地表的,一丛丛三伏天里成熟,长在硬如坚铁的黑色尖刺荫蔽之中的红彤彤的花椒,这种椒,家乡话里叫“伏来椒”,在另外的几处花椒地里,又看到依然青嫩的花椒果实,疑惑的问时,父亲说,这是秋椒,秋风前后才能成熟。小时候,野地里疯疯癫癫的跑过,却对这些一无所知,现在发现自己这么好奇,又这么无知,到有些失笑起来。 
 
 现代花椒已知的源产地是重庆的江津,蜀地的招牌况味是麻辣,毫无疑问,麻辣是我味觉的一种最爱,有时候拼着肠胃的痉挛,也要过一把喉舌的瘾,可见麻辣在人味腺上所造成的吸引力。成都我没有去过,重庆中夜之时,街边上的麻辣串,在被冻的使人心慌神乱的啤酒浇灌之下,一串一串接一串的神奇滋味,却是记的久,难相忘的。江津四面山里还吃过烧烤的山鸡,那是几个饿的心慌慌的人,在山风薄雾里裹了衣服,拿了塑料小板凳,看着烧烤师傅就着木炭的星火,把辣椒油,味精,盐巴,花椒粉一点一点喂入铁架子上撑开的受难者身上,眼巴巴的期盼它焦黄流油的部分能尽快开始和我们的牙齿舌头亲密接触。花椒身体里所潜藏的麻香,在味觉上引起的热燥的舒畅的快感,就象平静的事件下面突然冒出来的激情,也象极了写作中外在情绪的营造和引导所形成的内在张力所造成的效果。我总觉得,麻辣味的宴席是欢快饮食的战场,麻内缩,辣扩张,而食者的味觉所勾起的欲望处在两者角力的无所适从的投入之中。所谓快意的境界,我以为这是其中最难以言表的一种了。 

49。稻粱谋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唐风·鸨羽》 
 
【注释】  
 1、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 
 2、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3、靡:无,没有。 盬(音古):休止。 
 4、艺:种植。 稷:谷子。 黍:黍子,黄米。 
 5、怙(音户):依靠,凭恃。 
 6、曷:何。 所:住所。 
 7、棘(音及):酸枣树,落叶灌木。 
 8、极:终了,尽头。 
 9、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 
 10、常:正常。 
 
 确定《鸨羽》里的文字有所写,但想了很久又确定不下来一个题目,有一个疑问令我困惑,凡说到黍栗,谈及稻梁,从暗示的背景里,一定会说到天下,说到社稷,但为什么又总会有“悠悠苍天”的悲号呢?苦百姓永远都象虫蚁一样的渺小,时刻为稻梁谋的心底里,总是有无法把握这生的危机,而所谓的社稷,将要给一个国度里众人的,该是一个现世安稳的格局。凡让百姓心底里有“悠悠苍天”呼号的社会,一定是个快要死亡的社会,因为“悠悠苍天”的进一步变化形态就是烧遍野草、灌木、乔木的地火。阅读历史的残本遗迹,到总是看到“稻梁”烧毁祭奠天神祭台的事,这是百姓集合起来的声音。我舍掉了诗中的“黍稷”,想写一写我们今天更为熟悉的“稻梁”。它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撒在黄河、长江两边的土地上,既细微,又沉默,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灵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热和力。为“稻梁”之谋,是生命最基本的声音,粗略的知晓它们的生态,似乎能够让我们突破一些原本已经麻木的俗常观感,懂得落叶无声和花开花落背后的重音。这种重音,我称其为隐秘的激情。 
 
 单纯字面上的稻梁,放到西周到春秋这样一段时间里,椐史料,稻指的是能粘在一起的糯米,当时的百姓更多的是拿它来酿酒,猜测当时稻的产量应该不高。说粱之前,需要先说一下稷。稷是五谷之首,是我们今天的谷子,古时祭天,要用稷堆起高台,在这样的高台上,君主族长拜祭神灵,以求子民福康,这是社稷能成为代指江山的原因。在今天社会,既是科技的进步,也是人类生存压力的要求,我们的食物越来越多样化了,但两千多年前,谷子还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先民们的主食。而梁,和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高粱不同,它指的是稷的良品。而所谓“稻梁”的意义,按当时的标准,指的是细粮,也就是精美的主食。这就是为什么,《鸨羽》这首诗里,按一个长期征调的农民悲愤的口气,在稻梁之后,用到尝字的原因。 
 
 稻在中国的传播方向,是由南向北扩展,到西周时期,北方地界上,稻米已经从从容容的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只不过随气候变化,黄河地区气候转旱,雨水减少,湖泊河流干枯,稻米的种植面子缩小,小麦才逐渐在北方成为了人们的主食。但在南方,盛唐时期,稻米发达起来,唐宋关于稻米点心的花样极其繁多,即使今天苏州的点心师傅,所知道的点心制法就有上千种之多,一把精白米粉里,竟然藏着这么大的一个想不明白的关于饮食的乾坤世界,真让我吃了一惊。稻米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对历史细节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从中国南方到日本岛屿的稻米饮食文化圈,这个圈子里,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形成一些在民俗和日常饮食上相似的特征。这是一个极有意思,但无法在这样的一篇简短文章里展开的话题。 
 
 我北方的家乡,听父母说,以前试种过稻子,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身在南方,见过烈日下插秧的焦黑妇女憨厚的笑脸,虽然天天吃大米,但稻子于我似乎总是有点陌生的。我从小所熟悉的是高粱,作为禾本科植物的高粱,各种资料上的古称多种多样,称做“蜀黍”的似乎较多。营养学上说高粱营养丰富,但我的印象里,长这么大,高粱做的饭食,也仅仅吃过一次,只是因为好奇才去尝一尝的,现在唯一的一点印象是吃到嘴里很粗糙,面条很硬很硬,一点都谈不上好吃的标准。但我却吃过很多的高粱杆。糖块里有一种酥软透明的,叫做高粱饴,正是用高粱杆的汁液熬制而成。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路边上,看着四下无人,就钻到高粱地里折上几根细嫩的,摘掉叶子,褪了皮,把一截截的高粱杆当成甘蔗来吃。对,和甘蔗的吃法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比甘蔗的味道要甜,要水灵。中国高粱的梁仓在东北,北大荒的那一代人里,关于高粱南瓜汤的记忆文章我读过一些,那种味道苦涩生糙,即使是笑里也满是泥土。这些文字,记忆的即是一段形变历史里开垦的荒土,也是一道道人性荒漠上寻找的路径。没有着落的理性和爱恨情仇,被高粱地遮蔽,但在那些文字里,又被重新一次次的爆晒在时间的烈日下面。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图)

乌蔹莓'葡萄科乌蔹莓属'(刘军摄)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解题】这是一篇悼念丈夫从军丧亡的诗。

【注释】

1、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2、蔹(音敛):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3、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4、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5、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6、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7、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

8、独旦: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旦,天亮。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9、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10、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

在《深圳商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是教现代都市女性婚姻经济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利益最大化,婚姻经济学依葫芦画瓢,把婚姻本身看成是一个新开发的前景广阔的市场,爱、幸福和各人自带的物质形态都作为投资的资本。文章教导这篇文章的受众,如何在进入婚姻前评估双方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的价值量,并且尽可能地在属于自己的婚姻市场上,能够在利益分配平衡的前提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好文章,能够这么做的女子也必然在入城出城时,身上不会留下任何伤口,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对生命世界的理解过于僵化而且冷血。这篇文章分析的是婚姻,解构的其实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道德,用科学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人文世界里琢磨不定的因素,是一种时髦的体现品位和学识的方式。但读这种表面上看来四平八稳,并没有多少错处的文章,人生这么过总觉得失去了些什么。

读《葛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