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儿女风流事-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前半节课教室成了笑的海洋,这哪里是上课,简直大笑比赛。后半节课,刘大学开始讲数学题,同学们见他那番轻手轻脚的女子举动,仍然捧腹不已。看来男生要小心了,免得数学知识没掌握,温柔的功夫倒学会了,导致阴盛阳衰。好在刘大学的数学课讲得不错,很有吸引力,转移了目标,男生们没有误入歧途。
当然,同学们欣然接纳这位温柔的数学男老师。
物理老师董阎王令人反感,脸黑;爱情之路不顺利,勉强娶上媳妇,还不如刘喜文。他念中学时品学兼优,后来回生产队当了几年社员。村里推荐他上工农兵大学,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上级审查下来,未能如愿以偿。他一直不满,带着怨气,好像人人欠他八百吊大钱,黑脸就是这样练成的。
在他眼里,学不好物理就不是好学生,这个学就是白上,不如滚回生产队挣工分。有一次,他提问刚讲过的问题,那位同学没记住,他就往死里挖苦:“都讲好几遍了,你咋还没记住?你是猪脑袋还是造粪机器。。。。。。”
有的同学不太理解题意,董老师反唇相讥:“语文课是咋学的?中国话都整不明白,活着还有啥意思。。。。。。”
他如此严格,看上去教学认真、一丝不苟,同学们却受不了。这也就罢了,他竟然总觉得学生作对,一旦生气,往往叫嚣:“文化大革命把我董超咋的了?我还是我。。。。。。”
意思是那么大的运动都没把他怎么样,你们这些小孩子自然斗不过他。见他耀武扬威立棍,同学们很不满,背后嘀咕:“别自吹自擂了,文革时你比谁都老实!”
董老师总是刻意留下正直的印象,其实背后非常恭维领导,只是拍马手段高明,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这些招数瞒过别人尚可,想骗文俊却不容易,《三国演义》早已刻画过这类人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者古来有之,何况伪装自己是动物的本能。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一次,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董老师怒发冲冠:“听说有的同学在小学时就给老师写过小字报,胆子不小啊!我郑重声明,本人是盛丰中学老师,绝对不怕你们这些造反派!”
这番话明显有的放矢,文俊哥几个听得出来。其实,伙伴们根本没招惹过这位老师;可他竟然扣帽子,把伙伴们跟那些“打砸抢”分子混为一谈,真够恶心的。
红二团团长暗自冷笑:哼!你也太小看人了。村子那些腐败干部就是被我们几个红孩子扳倒的,如今还有四人老老实实在笆篱子蹲着,这些事情你知道吗?不好好抓教学,整天疑神疑鬼、勾心斗角,有意思吗?
第42章 何为威武
讲政治课的赵威武老师也蛮有趣的,虽然爱情不畅,但决心不娶,没了思想包袱,专心讲课。不过他长得太一般,上第一节课,同学们有些瞧不起。
这个年代是崇拜英雄的年代。同学们心中的英雄都是浓眉大眼,身材威武;能打仗的更受推崇,比如珍宝岛英雄孙玉国、于庆阳、杨林和华玉杰等人。单说华玉杰,小学课文是这样描写的:“。。。。。。敌人来势汹汹,眼看冲到近前。紧急关头,只见他在冰天雪地里甩了皮帽、脱了大衣、挽上袖子、抬手一炮,又击毁敌人一辆装甲车。。。。。。”看看,跟铁甲车拼刺刀,几个连动式,多威猛!
再看看讲台站着的那位,哪有一点英雄气概?竟然叫什么赵威武,真可笑。
赵老师从同学们的疑惑眼神看出什么。也许教书多年,这种情况遇见多了,他没在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作为老师,课讲得好就行了,别的无关紧要。他稳稳神,清清嗓子,张口来了一句“同学们好”。
这本是再简单不过的问候语,通俗易懂,可学生们好像没听明白。其实,同学们听得明明白白,只是念小学时老师从来没教过这个课目,究竟如何回答,大家不知所措,像吃了木棍的鸭子——直脖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嗯?”赵老师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结果。
一个有名气的老师主动问候学生,却遭到冷遇,简直是奇耻大辱。他以为学生故意给他难堪,立即青筋爆出,张口骂道:“你们猪狗不如,非人也!为什么不回答?难道一句‘老师好’就这么难以启齿。。。。。。”
这倒好,雅俗共赏,他刚才进来的时候还挺斯文,现在判若两人,看来真急眼了。同学们自知理亏,并没生气,低头不语,任凭赵老师辱骂批评。
时间像个和事佬,十分钟过去,赵老师见学生们颇有悔意,渐渐消气。可也是的,如果没有对手,一个人开骂,有啥意思?
“我现在再次问好,看你们是否回答!”他的语气明显缓和,“同学们好!”
至于怎样回答,赵老师提示过,同学们再傻也明白,不过都是有气无力地拉着长腔:“老——师——好——”
赵老师自然不满意,提高声音,再次问候:“同学们好!”
“老师好——”
学生们够调皮的,竟然鬼使神差、不约而同声嘶力竭,四十多人的喊声凝聚合拢,像晴天霹雳,把那位瘦弱胆小的先生吓得一蹦高。
“哎呀我的妈呀!”赵老师愣愣神,白白眼,“不行,声音太大了,明显带着怨气和不满。我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同学们觉得赵老师挺有意思的,都在偷着乐,也就没心思赌气,不约而同按照正常声音回答:“老师好!”
“嗯,这还差不多,由此可见,孺子可教也!否则,吾去也!”赵老师扬脸说道。
真是个老学究,比关东还能古今汉语并用。文俊和关东清楚,“吾去也”是《西游记》孙悟空即将驾云的口头禅,此话果然跟瘦子有缘。
可能觉得刚才有辱斯文,赵老师开始恢复温和神态。他整理衣装,清清嗓子,进入主题。卖啥吆喝啥,他首先强调政治课的重要性,然后坦言大家寒窗苦读,说大点是为了共产主义;说小了就是为自己。有了文化才能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说的到家一点,同学们将来找对象也好办,特别是男同学,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等着打光棍儿。。。。。。
他竟然把“健壮体魄”这条忽略了,同学们立刻大笑。当然,对于这些大实话,同学们既感到意外,又感到亲切,挨骂的事情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赵老师正式讲课,内容是《实践论》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讲完一段,他忽然低头看花名册,让文俊举举有关例子。
文俊很喜欢听赵老师讲的课,觉得已经理解八九不离七,便夸夸其谈:“小时候看见书上的宣传画,上面写着‘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起先,我以为那个戴着前进帽、右手板着操纵杆的男子叫大庆;头裹白毛巾、一脸皱纹的庄稼汉叫大寨,这恐怕就是感性认识。经过深刻了解才知道,一位叫王进喜,1205钻井队队长;另一位叫陈永贵,昔阳县大寨书记,这就是理性认识吧!”
赵老师点点头:“对,粗浅的表面认识就是感性认识;深入的本质认识就是理性认识。文俊同学,看来你对我讲的课整明白了。你能不能再举举例子?”
文俊脑子一转:“比如。。。。。。赵老师您吧!开始见您普普通通,但通过听课,觉得您满腹经纶、学问渊博,是位求真务实的老师。”
“哈哈哈。。。。。。”同学们一阵大笑。
好话听着确实受用,赵老师也破例笑了:“文俊同学,你不但举的例子恰如其分,而且妙趣横生,很好。我们课堂不是坟场,不需要死一般的寂静,需要生动活泼。同学们不要只听我讲,而是要畅所欲言,有啥说啥,不懂才来学习的,对不对?”
同学们正在兴头上,齐声回答:“对——”
赵老师再次露出满意的笑容,蛮有魅力的。他把目光落在文俊脸上:“你善于思考问题,而且思路独特、反应敏捷。。。。。。”
“赵老师!”愣头愣脑的尹二江忽然冒出一句话,“文俊考中学时政治成绩99分,单科状元呢!”
“嗯?”赵老师一惊,“怪不得呢!果然名副其实,那。。。。。。你当政治课代表吧!”
文俊赶紧回答:“我已经是俄语课代表了。”
赵老师摆摆手:“我不管那些,反正你必须当政治课代表,就这么定了。回头我跟尚老师说去。”
他明显摆起老资格,一副“我是光棍我怕谁”的架势,挺阳刚的。他虽然体质一般,但处事果断,气质不赖,同学们还是归到纯爷们堆里。
文俊又戴上一个美丽的花环,立刻对赵老师产生好感:这是位不拘一格的好老师。从此,文俊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影响一生。
第43章 烦人的啰嗦先生
教语文的刘大啰嗦不像董超那样脸黑,却也不苟言笑,非常另一路。学生对他既爱不起来,又恨不起来,只能说烦他。
念课文,刘大啰嗦一会儿让学生画个词组,一会儿让画个成语,一篇课文下来有几十个解词。他讲课很细致,一段一段地讲、反复讲、认真讲,每段的意思和写作方法面面俱到,实在太啰嗦。学生脑袋混浆浆的,左耳听、右耳冒,根本记不住多少内容。
“下一个问题嘛。。。。。。“那位大啰嗦仍在口沫横飞。
他一边用教鞭指点黑板,一边频频回头,观察学生是否注意听讲,差不多几秒钟就扭脸一次。他长个核桃型的瘦脸,不用教鞭时,用手按着黑板,脸又跟手离得很近,连续回头,跟机警的猴子差不多。
有时,明明下课了,他还在讲课,学生有个内急干脆解决不了。等他宣布下课,同学们赶紧去厕所,回来晚了,还得挨下节课的老师批评。大家开始烦这个大啰嗦。
第一次写作文,刘大啰嗦对自己曾经登报的《运粮河上谱新章》作为范文剖析一番,然后让学生按照他的思路也写一篇关于打草劳动的记叙文,老三段格式。
文俊爱好文科,喜欢写作文,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展示才华。他的作文题目是《红日照在青草地上》,除了记叙和议论,抒情较多,周围景色迷人,值得一写,结果导致篇幅较长,多出两段。他有意突破刘老师的文章布局,想引起关注。他还想把语文课代表盖过去,因为那位男生有些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作文本发到手,文俊急于知道刘大啰嗦如何赞美,就快速往后翻,忽然,眼前一片通红,评语到了。评语很长,二百来字,果然啰嗦,其中几句非常扎眼:“文风不正,魂不守舍,不知所云,真是浪漫主义不足而庸俗有余,实属耍小聪明也。。。。。。”
啥?文风不正?文俊的小脸“腾”地膨胀起来,颜色跟那堆红钢笔字差不多。他瞪着眼睛,半天才缓过神:都是什么狗屁评语?简直跟常鬼子如出一辙。我是不是又变成了坏孩子?
讲台,刘大啰嗦早就盯着这位学生,而且绷着脸:“文俊,对我的批语有什么想法?”
“我?”文俊起立的时候腿都软了,“没。。。。。。没什么看法,就是。。。。。。”
刘大啰嗦白白眼:“想说什么就说!言而无罪。”
文俊只好鼓起勇气:“刘老师,记叙文的三要素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我好像没跑题吧!”
“我知道你会这样回答。我问你,你是打草去了,还是游山逛水去了?为什么没把师生们火热的恢弘场面描写出来?”刘大啰嗦接着冷笑一声,“哼,此风不可长!”
“我。。。。。。”文俊语塞,不能对。
他没有继续理论:刘作者的文笔相当厉害,文章见报了,必须服气。从另个角度分析,为了防止学生翘尾巴或骄傲自满,老师经常采用“先压后抬”这一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