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15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15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瑜泪如雨下,道:“我如此不孝,定是伤了额娘的心。若是没有我这个女儿,额娘许是就能长命百岁
    曹颗见妻子钻牛角尖,忙道:“这叫什么话?且不说额娘平素对咱们的照顾,就是这小一辈中,额娘也最疼天结。
    她那样疼你,你再说这些。才真叫额娘心灰。”
    初瑜擦了泪,沉默了半晌,方道:“额驸”我不敢见大额娘,也不想见,”
    虽说早年就晓得养母同生母争斗,但是初瑜多是置身事外,让自己不牵扯进去。她只是觉的生母有生母的苦衷,嫡母有嫡母的委曲求全,两个都是可怜人。
    如今晓得这其中惨烈。初瑜脸色就沉下来,实是没力气再在嫡母装模作样。
    曹颗不愿妻子添了心结。道:“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去了的要恭敬,留下的也当珍惜。你不要迁怒福晋,真要是论起过错,那为了妥协、为了后院安稳将你送给福晋之人,岂不是错上加错?”
    说到这里,他露出几分郑重道:“生恩牢记在心,养恩也不当相忘。你若此时钻了牛角尖,迁怒福晋,才是真不孝。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总不是假装
    初瑜也知丈夫说得不假。但是心中到底难安。
    曹颗见她如此,道:“离额娘“三七,还有些时日,到时你若是真的不愿再见福晋一一沉示必回去,我尖替你执礼。初瑜点了点头。胸口的浊气挥之不毒。
    侧福晋是郡王侧福晋,上了玉蝶的皇家人,这丧事都有内务府使人预备,王府那边倒是井然有序。
    曹颐“头七二七”都去了。
    这期间,因初瑜养胎,七福晋除了使人问病,还专程使婆子送了几筐芦柑,说是初瑜早年最爱吃的。
    初瑜盯着那几筐芦柑,心中叹了口气,打发人将这些芦柑分了”
    曹颗除了当差,就是回家照顾妻子,看着忙忙碌碌的,实际没啥正经事。
    曹颐日子过的轻松,旁人却越发不自在。因为。今年是大计天下官员之年,这考评如何,关系到日后仕途。
    曹颐虽不八卦,但是架不住说得人对,对这次大计天下官员也就生出不少兴趣。
    直到大计天下的结果出来。曹歌才晓得自己几年前多么幸运。未及弱冠的年轻道台,因善待地方百姓的缘故,就得了个。“卓异”的考。
    要知道,这大计天下官员,三年一次。一次也不过出十几个“卓。
    曹颐当年远在山东,就得了这样的照顾,看来真是恩自上从。
    如今曹颗在户部。想要得个“卓异”却是不容易。毕竟他是副堂官,有了功劳是正堂的,没了功劳就要替正堂背黑锅,这也正式副职的尴尬之处。
    虽说大计天下三年一次已惯例,但是这到了最后,朝野中人都揣测纷纷。
    这被褒奖的“卓异”官员少,像其他“贪酷年老有疾不谨罢软才力不急浮躁”罪名的官员却多小两百人。
    等到这两百人收到处分时,大家后知后觉,才发现不对劲。
    这些人中,多是皇子府的门人,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关系。
    就是原本要升职的王全泰,而今也因考评得了个。“浮躁”暂时与升职无怨。
    曹颐冷眼旁观。暗暗心惊。
    看来康熙在清理皇子们爪牙,好让新皇安稳登基”
    郭里口,御舟上。
    十三阿哥拿着手中的折子,神情有些疑惑。
    王全泰虽是十三阿哥门人,但走出仕这几年,都凭着真功夫立功。而今,莫名其妙地丢了新缺,这考评中永远地留下一笔。
    十六阿哥网好来寻他,站在舱门口,见着十三阿哥脸色晦暗看信。
    他迟疑一下。寻思要不要进去,十三阿哥已经抬起头,露出笑来,道:“十六来了”
    十六阿哥也没有什么正经事,说了几句,也将话题说道大计天下之
    十三阿哥闭口不提此事,只是静静地听十六阿哥讲述。
    十三阿哥晓的。自己回不去过去了,再没有鲜衣怒马的轻松。
    若是早年,他身边的人受了委屈,他绝不会忍,想着暴跳出来,给妻子长脸。如今,他到底多了胆怯,晓得留三分雨滴”
    转眼,到了二月初十,曹颐带妻子回淳郡王府,为侧福晋做“三七”
    不知道是否想明白了,初瑜在七福晋面前神色重复,这多少失了兴致。
    忙了半日功夫,曹颗正闲着,就同几个小舅子坐一道,加深感。
    丧母之痛,显然这几个青年人措手不及,样子憔悴不安
    曹颐见状,不由皱眉。
    这埋怨福晋的话。初瑜作为出嫁的女儿,偶尔能说一下。只要不流传出来,也无伤大雅。弘曙作为王府未来的继承人,却不能这样做。
    真相如何。已经过去。弘曙要是真记恨上七福晋。闹出旁的出来,就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他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旁观,不参合进去。等到有机会。告诉岳父。也是罪过。
    侧福晋“三七”过去没几日,圣驾回鉴。
    这“大计天下”也留下了尾巴,关系到小两百官员的仕途胜率,这四下里钻营得还少了。
    就连曹府,都接连招待了两位客人,
    一位姓曹的知府。淅江金华人,并不是曹府族人。但是祖上有曹府有往来。他须发皆白,依仗着年岁大,提及两家祖上的交情。
    一个姓孙的郎中。就是孙文成的堂弟,是孙家嫡乎乎弟。
    曹寅在时,这两人就曾上过家门,所以曹额也认识。
    他们倒是真当曹府是亲戚了,半点不含糊,理直气壮地说出所求。
    曹颐看着两人,只觉得脑袋里是浆糊,转而渐渐清明。
    他已知道,这次大计,多是清理的皇子家奴。
    眼前这两人。官不高,名不显,却是不知不觉地择了门墙”
第九百四十六章 京察
    上“大计”后。圣驾回京,就轮到“京察”
    曹颐那位远方表叔孙郎中,就败在“京察”上。
    所谓“京察”就是对京官的考核,曹颐也未能幸免。只是孙郎中是五品官,有顺天府衙门负责考校;曹颐这个二品侍郎,则是直接参加吏部与督察院的考试。
    没错,这京察的主要手段就是“列题引见”与“会核”
    列题是关于朝政撰写条陈;引见是由吏部开具履历单引见给皇上;会核则是衙门长官对下属的考语。
    这考核标准,并不是凭借长官主观,而是有标准。
    以“四格六法”为考核标准。所谓“四格”就是指“才守政年”
    “才”是才干。分为长、平、短,曹颐是长;“守”是操守,分为廉、平、贪。曹颇得了个“廉”;“政”是政务,分勤、平、怠,曹颐是勤;“年”是年龄,分青、中、老,曹颐是青。
    “六法”则是指六个方面的缺失,“不谨罢软无为”“才力不足浮躁年老有疾”有了这六个方面的确实,分别要革职、降级、勒令致仕。
    “京察”成绩分三等。“称职勤职供职”
    这“四格”曹颇考核都是上,“六法”又半点不沾,所以即便他这两年在户部没有什么显著功绩。京察成绩很是惹眼,就是京官中的第一等“称职”
    曹颐三年任满,即有资格升转。
    曹颐成绩骄人,李卫的考核却是惨不忍睹。
    他是捐官。又是土财主出身,自不如科班出身的同僚的眼。加上他执掌库务几年,太过勤勉,使得旁人少了不少油水,就惹了人嫉恨。
    李卫归到四阿哥门下,并没有大张旗鼓,所以户部这边真没有谁给李卫面子。
    等到“京察四格”中,李卫是“平、平、平、中”任谁看了这份考评。都会认定他是碌碌无为之官。
    “六法”中,李卫占了三条,“不谨才力不足浮躁”前一当罢官,后两条应降职。
    他到户部任上三年,正是升转的关键时刻,这“京察”一番下来,怕是连任都成奢望。
    看到盖了户部尚书印鉴的这份“京察”折子,四阿哥勃然大怒,几乎要拍案而起。
    李卫是他看重的人,留意了好几年,自然晓得李卫状况。李卫不过是因捐安的缘故,才学有些不足,若说政务,甚是勤勉,操守上也能当一个“廉”
    实打实的说,李卫的考评,就算比不上曹颐,也能是中上的“勤职”
    四阿哥没想着放李卫出京,打算让他在户部在干上一任,磨磨性子,以后好大用。
    没想到,这“京察”下来,好好一个能吏成了庸官,四阿哥如何能不气得仰脖。
    要是他不认识李卫,不知李卫这几年所为,单单看这“京察”折子,那就要使明珠蒙尘。
    这份认知,使得四阿哥暗暗心惊。
    如今大学士有宰相之名,没有宰相之权,帝王权威至高无上。这又能如何?若是耳不顺、眼不明,还是会被臣子蒙蔽。
    四阿哥虽向来行事隐忍,但是骨子里及其护短。
    他认定了李卫当用,如何肯让旁人说李卫不好。就在这份“京察”折子上,他洋洋洒洒写了半页考评,都是褒赞李卫的,连当初庄亲王与李卫纠纷,也都位列其上。
    虽说李卫是他的门人,但是他写得理直气壮。
    直到撂下笔,他才吐了口胸中浊气,畅快了许多。
    待到这份折子。送到御前,不仅看折子的康熙异色,连正在代笔的张廷玉也跟着吃惊。
    因为,康熙笑了:“这个李卫倒是有趣,四阿哥举贤不避亲,命四阿哥速速引见。”说罢,将折子丢给旁边侍立的魏珠。
    魏珠躬身接过。转身递给张廷玉。
    张廷玉匆匆扫过折子,手执朱砂御笔,代笔批了折子。
    能得四阿哥褒赞如此的,不知是什么人物,却是官职不高,名声不显。张廷玉心中,萌生出几许好奇。
    因为这批得折子上,有“速速”二字,所以次日,张廷玉就见到了这位倍受四阿哥褒赞的李卫。
    虽说不当以貌取人,但是张廷玉心中还是有些失望。
    这跪着的人高马大的壮汉,抬起头来,就是满脸的麻坑,长得像个,粗鄙武夫,实看不出哪里贤能来。
    倒是康熙。从第一眼的失望起,到是多了几分思量。他晓得儿子的脾气,冷冷淡淡的,实际上心高气傲得很。
    能入了四阿哥眼的人,定不会是考核折子上所描述的庸官。
    李卫还是在捐官出仕之初,随着不少人,由吏部官员领着陛见一次。
    如此单独引见。还是头一遭,他就有些紧张。
    二月中旬。春寒未消,他跪二”。片刻功夫,就出了脑门子汗。
    虽说这几年,参加大朝会时,远远地见过康熙身影。当时并不觉得什么,只是觉得龙袍金灿灿的,看着惹眼。
    如今,看着地上的金砖,听着康熙与四阿哥的对话,李卫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出了砒漏。
    这越担心。越走出乱子,等到康熙亲自问李卫时为何要向庄亲王追债时,李卫立时直起身子,扯着大嗓门,道:“回皇上的话,臣是依律行事,没旁的缘故。”
    魏珠在旁。听了李卫的话,嘴角都忍不住直抽抽。御前对答,规矩大着,做臣子的。自然要说得软乎。
    这个李卫长得丑不说,还是个愣头青,怎么就被四阿哥瞧上?
    他这样想着,就用眼角余光去瞧四阿哥。
    四阿哥到是神色如常,丝毫不察觉李卫有什么不对。
    康熙如今耳重,平素召见其他官员时,都要仔细倾听,生怕让人瞧出什么。如今,这李卫的大嗓门,正好合了他的胃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