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这赤裸裸的“警告”无疑让他感到背上一寒。
然而,一想到他先前对屈突申若的承诺,他还是在心底里打点了一下,旋即命王福顺上前。王福顺从未见李贤如此谨慎过,还以为是什么大事,遂战战兢兢地上去两步,可当他听到李贤的问题时,一下子便傻了。
“一个亲王能娶几个王妃?”
“……”
王福顺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着实被李贤地问题问呆了——亲王立孺人娶滕纳妾都可以立几个,可是,这娶王妃还能娶两个?张口欲答的一刹那,他眼角余光忽然扫见门口地一个人影,到了嘴边的话顿时吞了回去,旋即想到了一个关键。
—
门口那位主儿不会是屈突申若吧?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立刻搜肠刮肚地找遍种种先例,最后赔笑道:“按照惯例,亲王娶王妃一人,王妃封国夫人,不过,古有娥皇女英,想来这亲王娶二妃……”他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不妥当,遂硬着头皮道,“殿下,这事情我不知该怎么说,您若是真的……不如我回去问问皇后娘娘?”
见李贤盯着他满脸不豫,王福顺不禁暗自叫苦,转念一想计从心来,赶紧又提议道:“其实,王妃就是国夫人,殿下若是真的有心,不妨找个由头将另一位也册封为国夫人,另辟宅邸,如此一来……”
“馊主意!”
李贤二话不说就打断了王福顺的话——这越听越像是历史上他那位老爹安排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的故事,可是,他要是把大姊头小丫头安排在一起,麻烦兴许还少些,要真的敢一个正宅一个外宅,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算了,你回去代我问候父皇母后,向我母后提一声,就说我想先迎娶贺兰,再迎娶申若,这事情究竟该怎么办!贺兰和我从小一块长大,我答应了会一生好好待她,自然不能相负;但申若亦是帮了我无数的忙,这一回甚至生擒赞婆,我也不能负她!”
门外的屈突申若原本是想来找李贤说话,谁知正好看到王福顺先进去,又因缘巧合听到那一句,顿时更不好闯进去了。此时,听到李贤在那里和王福顺纠缠这事,她先是觉得好笑,但听到最后一番话时,就算她对于名分之类看得极淡,也忍不住心中一动,旋即悄悄地出了园子。
李贤却没发觉门口少了一个人,和王福顺交待完这件事情后,他便问起李敬业的事,待得知人已经跟着李绩去了辽东,他便放下了一桩心事。辽东如今累计已经有大军逾十五万,名将如云,他若是去了,也不可能像此次这样胡来,至少李绩眼珠子一瞪,他是不敢妄为的,所以说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让李敬业代办的好。
“李大公子上次见皇后娘娘的时候,提到了刘仁愿将军的事。娘娘说,这件事她会干预,殿下切勿插手!”
这是什么意思?李贤本能地眉头一皱,一件看似不怎么大的事,他老妈却嘱咐他不要插手,那绝对是这件事有名堂,既然如此,他非得弄清楚不可
王福顺作为皇帝面前第一红人,对这件事确实有所了解,但说来话长,他着实为难。然而,李贤盯着他的目光过于犀利,到最后,实在没办法的他只能避重就轻地说:“殿下,就在陛下和娘娘回驾长安之前,右相刘祥道相公去世了。”
李贤心中一紧,立刻追问道:“那现在的右相是谁?”
“陛下还未明发诏令,但此事内外已经有公论,必定是太子左庶子刘仁轨相公!如今司空大人虽说去了辽东,但小刘相公由于熟悉海东的情况,所以……”
“你不用说了,我明白!”
李贤一下子打断了王福顺的话,烦躁地站起来踱了几步,最后才吁了一口气。不得不说,算计蕃人比算计自己人有趣多了,可这年头,朝廷上为什么更多的就是自己人算计自己人,同类相残争权夺利真的那么有趣么?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两边抬杠价码高,竞价的原则就是价高者得
更新时间:2008…8…17 15:04:26 本章字数:3674
场大仗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十年乃至百年内的走向,这语。
虽然西北的这场仗充其量也就是数万人的厮杀,比不得辽东几十万的绞杀战,然而,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是吐蕃蓄谋已久的大攻势,结果被硬生生阻挡了不说,而且被杀和被俘的士兵超过两万人,溃军三万虽然基本收拢,但要指望这些士兵再去和唐军作战,短时间内却是不可能的。
失去了占领吐谷浑的最好时机,也就失去了进攻安西四镇以及陇西的桥头堡,除此之外还要应付内乱,赎回自己的弟弟赞婆,就算钦陵是铁打的汉子,亦是为之焦头烂额,此番派出特使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李贤漫天要价的准备。
担任特使的桑吉达布是钦陵的堂兄,随行共计有四十余人。他原本以为唐军最多是勒索金银玉帛,谁知竟是在某个“偶然”的场合下远远瞥见了没庐氏的富萨尔。
情知不妙的他“费尽心机”从唐军那里打探情报,最后得知没庐氏等贵族竟是正在筹划赎回战俘,一时间几乎乱了方寸。他也来不及向身在逻些的钦陵通报这一情况,立刻也提出了赎回战俘的要求。
暂时还控制着吐蕃政权的噶尔家族底气自然更足,一开口就是要赎回全部战俘,总计一万三千名。
陆为和杜元中立刻向李贤通报了这一情况,而听到这消息的刹那间,李贤立刻从躺椅上一骨碌跳了起来。旋即畅快地哈哈大笑。
做生意要谈判。若是没有两边竞价,这价格怎么抬得上去?他手头如今可是掌握着最最紧俏的商品——在这个壮丁经常要上战场打仗,明显地女多男少地时代。吐蕃若是没了男丁,怎么繁衍人口?别说制霸西北,就连自保都有问题。
沧海桑田,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钦陵能担保西北不会有其他部族崛起?
“去找富萨尔来!”
吩咐了这一句,李贤就懒洋洋地又坐了回去。不多时。富萨尔就屁颠屁颠似的赶到了,那面上堆满了笑容。
富萨尔满心以为自己已经提出了相当优厚的价码,李贤找他来必定是给出最终答复地,因此一见面行过礼后,他便恭声问道:“不知雍王殿下找我来有何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小陆和小杜已经把谈判的事情和我说过了,那三千人就由你赎回去好了!”李贤见富萨尔一瞬间露出了喜不自胜的表情,便轻轻咳嗽了一声。又慢条斯理地道,“不瞒你说,钦陵的特使也已经到了,虽说我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卑词求和,愿意赔偿大唐此次的损失。顺带赎回赞婆……”
富萨尔没料到李贤对钦陵的态度忽然会来这么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登时目瞪口呆,好容易才迸出了一句话:“殿下,那钦陵最是奸猾,倘若把赞婆送回去,必定是放虎归山,万万不可!”
“我也不想答应,奈何我虽然是安抚大使,但这种大主意还是得契苾何力将军来拿,我也没有办法!”李贤装作无可奈何的模样一摊手,随即方才扔出了预备已久的重磅炸弹,“除此之外,此次来自逻些的特使还以赞普的名义,准备赎回全部一万三千名俘虏。我想三千既然给了你,剩余一万就让他们赎回去好了。”
李贤说得轻描淡写,但对于富萨尔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把原来满怀欣喜的他整个打懵了。一万三千名……那些该死的人不是有情报说,大唐俘获的战俘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吐谷浑人么?若是早知道有一万三千人,他先头怎么会只在那三千俘虏上头纠缠?
刹那间,他想到了一个最大地可能,顿时恨不得把钦陵撕碎了泄愤——他所得到的消息都是钦陵放出来的,居然说被俘只有四千余人!谁知道真实情况是战死近万人,被俘过万人,竟然是这样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殿下,噶尔钦陵若是继任大相,大唐将永无宁日,战俘绝对不能交给他!”富萨尔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下定了决心,上前一步咬牙切齿地道,“我愿意即刻传信给我没庐氏族长,由他亲自前来谈判。这一万三千名俘虏,我们志在必得!”
李贤瞅了陆为和杜元中一眼,见两人俱是满脸兴奋,而富萨尔地眼神中则流露出无限的企求,便干脆叹了一口气,背过身去不做声。别人看到地只是他沉思的背影,却不知道他正在拼命忍笑。
太理想了,这个结果真是太理想了!时间拖得越长,那些战俘完成的任务就越多,得到的回报也会越高,所以他很乐意陪这两拨人耗。至于没庐氏族长要来,他非常欢迎,如果钦陵也能够来那就更好了,他一定会
”地招待,决不会犯“意气之争”。
—
良久,他终于酝酿出犹豫中带着无奈的表情,缓缓转过身来:“凡事有先来后到,你既然先到,那我总得给你一个机会。这样吧,一个月,我只能给你一个月时间。一个月之后你们族长如果不到这里,我对上对下都无法交待!”
看到富萨尔感激涕零地离去,陆为和杜元中对视一眼,同时犯起了嘀咕——什么对上对下都无法交待,这处置战俘的大权皇帝早就全都交给这位雍王了,李贤需要向谁交待?将士们只管有实际好处,哪管这些战俘的死活;契苾何力等将军更是不会管这档子事。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讹诈,富萨尔居然还以为李贤是担了十万分干系!
也不知是两人中的哪一个率先笑出了声,不一会儿,陆为和杜元中便笑得乐不可支,浑然忘了什么失态。而李贤非但不以为忤,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最后见两人实在不像样,这才开口喝道:“都笑够了没有?接下来的事情还是你们两个负责,总而言之,要不动声色地把这边的价码‘泄露’给那边,反之亦然。这价码上的事,没有抬杠哪里能抬得上去?”
陆为点了点头,旋即又想到了另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那赞婆的赎金呢?”
“那家伙?”李贤歪头想了想,眼睛渐渐眯了起来,“好歹也是噶尔东赞的三子,至少得换个几千头牛羊或是等值金银器皿吧!反正你们两个看着办,不妨告诉钦陵的特使,就说朝中对钦陵私自西逃以及纵火伤人的事情非常愤怒,已经有令催我将赞婆献俘阙下,然后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让他们自个去琢磨,是到时候赎回尸身,还是带个活人回去!”
当两边的使者都知道了对手的存在时,整个谈判的天平顿时全数倒向了大唐一方,即便是被李贤赤裸裸地威胁,桑吉达布也只能心中暗怒,同时紧锣密鼓地和随行的智囊团重新制定谈判计划,顺带往回报信。当然,这两边各几十人的吃喝招待费用,李贤全都授意在最后加入赎金总数中。
又不是他请来的人,凭什么要他管你们的衣食住行?
对于中原人来说,冬季不适合进兵,但对于吐蕃或是吐谷浑人,越是天寒地冻的天气越是适合赶路。无论是沼泽还是湖泊河流,都会被冻得结结实实,但这里可不会像中原那样开出什么通衢大道,即便是快马加鞭,一天能走上四百里就顶天了。
可怜路上的信使吃足了苦头,却不是为了报唐军虚实,而是为了赎金价码问题,以及谈判遇到的其他对手问题。眼见每天都有吐蕃信使从树敦城被“押送”出境,便有好事的唐军暗地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吐蕃人吐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