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45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4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隽一副关怀之状,道:“免礼,免礼,快快免礼,这些俗礼能免就免了吧。  ”就是端坐不动,受之坦然,对段干木道:“多带点吃的,不要饿着他们了。  还有,带点雨伞,不要给太阳晒着了。  ”
    段干木自然是应允不迭。
    据郝万言他们日后回忆说:“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这些多读诗书,缺少活动地人来说很是有益。  让我们知道了劳动其实是一件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大好事。  ”
    段干木地说法与他的说法大相径庭,他说:“这些书呆子真是会偷奸耍滑,要不是皇上圣明,早就预料到了,说不定还给他们磨蹭到什么时间呢。  不就从杭州拉一艘船到长江口吗?那么一点路程,我们骑马一天就赶到了,他们居然走了十几天。  他们真是不中用。  没走几步就叫口渴了,没拉一阵又叫饿了。  一会又叫太阳大了,一会儿又叫天气太热了。  皇上真是好心肠,给他们准备好了吃喝,还给他们准备好了雨伞,不让淋着,不让饿着。  要是依我的意思,一阵大棒赶到长江口就是了。  不就几百里路程嘛,一阵乱棍下去,一口气就到了。  ”
    李隽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对于郝万言他们自然是把博士位给夺了,俸禄也给减了三等。  对于李隽这样的惩罚,郝万言他们是连声道谢,再也不敢说三道四了。
    李隽这样处置他们算得上够仁慈地了,要是学汉武大帝对付博士狄山一样。  发去说服忽必烈退兵到漠北,把原要属于华夏的土地归还给华夏,他们肯定是给蒙古人砍头了。
    汉武大帝处置只会空谈地博士狄山的办法就是发去守边,狄山刚到边关就给匈奴杀了,李隽只是要他们去锻炼一下,算得上是很仁慈的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能够在南宋推出科学院。  李隽也是很高兴,走起路都与平常不同,精神了好多几分,好象在过年。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陈宜中这些文天大臣跟在他身后。
    在文天祥他们身后还有一群与众不同地人,说他们与众不同不是说他们地长相与别人不一样,还不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有哪里不同。  不同地是他们地打扮。  他们穿的衣服不是古人的长衫。  而是和现在的博士服、博士帽一个样子,胸前还戴了一朵大红花。  这样的打扮对于古人来说自然是很是与众不同了,要不掠夺人的眼球都不行。
    这些人的人数并不多,黄永善,沈毕,章超玄,周山,胡苟,常瑜,李毕胡七人而已。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群人,胸口戴着大红花,就是没有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他们也是科技精英,当然他们由于还没有做出杰出的贡献,和黄永善他们比起来自然是要差上一截。
    李隽往台子上一站,黄永善他们站在李隽身后,文天祥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今天只好让一让了,不能再站在李隽身后,而是站在黄永善他们身后。
    在一阵悦耳地鞭炮声中,李隽和黄永善一起拉下结有一大红花的大红绸,李隽手书的“大宋皇家科学院”的匾露出来了。
    南宋能有今天这局面,首功肯定是李隽这个灵魂人物的,将士们用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黄永善、沈毕这些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更是一个很重要地原因,对于科学的重要性文天祥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可以说,要是没有黄永善他们的努力,就算李隽再博学,也不可能把他的知识一下子转化为武器,不可能造成钢弩、火铳、火炮、机床、蒸汽机、橡胶、自行车、水泥、钢铁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有南宋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李隽决定成立科学院,把科学从杂学中分离出来,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这些务实的政治家自是没有话说,很是赞成。
    廖胜功这个总参谋长更是举双手赞成,用他的话说:“科学这东西真是让人头疼,武器一革新,原有的军事理论就不能使用了,就要改变,这让我很伤脑筋。  不过,我喜欢这种头疼地感觉,因为每一次头疼总会带来巨大地胜利。  皇上决定把科技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是绝对赞成。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地意见,也是全体将士们的共同心声。  ”
    因而,匾一露出来就是一片欢呼声响起,还有热烈的掌声。  廖胜功他们用这种方式把心中地敬意献给黄永善他们。
    黄永善他们自然是喜气洋洋。  自觉扬眉吐气之极。  当然,他们也感觉到很是幸运,幸运的是遇到李隽这个好皇帝,有气魄、有魅力顶住压力把科学提向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予他们新的待遇、新的地位。
    可以想象得到,在南宋当时的条件下要搞一个科学院,反对的声浪有多高。  要不是李隽够魄力,换个人地话。  肯定是早就取消这一计划了。
    科学院的成立仪式在李隽刻意安排下非常隆重,不仅有朝庭大臣,还有各界名流精英,但一说到有几位院士时就有点不太好说了,仅仅七人而已。  他们就是:黄永善,沈毕,章超玄。  周山,胡苟,李毕胡和常瑜。
    黄永善地功绩自是没得说,要不是他造出了一系列的武器,南宋的军队不可能大换装,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战斗力,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
    沈毕不仅是一个好的科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科技管理者。  在他地管理下,南宋的钢铁、橡胶这些原材料的生产是源源不绝,满足了黄永善的需要,才造出了军队需要的装备。
    周山是造船大师,他一手设计的船只不仅有无敌战舰,还有各式新型战船。  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  这一系列的战舰即将装备海军,要是得到新型战舰的话,南宋地海军力量将会大幅度提高,用李隽的话说就是:“苏定方他们去好望角不用再受那么多的苦了。  ”
    周山能够设计出这些新型战舰,一个非常重要要的原因就是在李隽的过问下,给了他最好的环境,李隽说过了,只要周山需要,一定要满足他地需要,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要想办法给他摘下来。
    李隽说要天上星星一语有点夸张。  象周山这样的精英人物才不会无聊到那种程度。  李隽这是打个比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决心。
    在李毕胡的领导下。  杂交水稻已经取得进展,有望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推广。  到那时,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粮荒这个困绕了历代王朝的积弊就有望解决掉,老百姓就可以吃上饱饭,妇女喝一辈子粥的命运也就可以结束,他当选也没有任何争议。
    常瑜是宫中最好的御医,在医林享有盛誉,他当选也是顺理成章地事情,没有人取提出异议。  再说,他现在不仅负责宫中地医疗事务,还在李隽的要求下负责一个医疗机构,专门负责培训军医,以备军队使用。
    最有争议地院士就是胡苟了,这个被人戏称为“胡猪狗”的人用给李隽罚去当纤夫的博士们的话来说就是“不学无术,尽做亵渎之事”,好好的人不养,却喜欢搞些歪门邪道,专养畜牲。
    要不是李隽力排众议,他肯定落选。  不要说第一次落选,可以打赌,他会落选一辈子,要想当上科学院院士,下辈子再干这一行也不可能。
    李隽驳斥异议的理由非常简单:“你们说一下,你们吃他养的猪肉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现在选院士了就说他是养畜牲的,不配。  要是没有胡苟培养出的猪种,长得快,肉多,膘肥,让老百姓吃上了肉,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提高?你们知道吗?一个老大爷一辈子只吃了三次肉,当他吃到胡苟养的猪肉时怎么说的?老人家流着眼泪说:‘真好吃!’就这么三个字,是多么的辛酸。  你们这些肉食者天天有肉吃,顿顿可以吃上肉,你们体会得到老人家这三个字的份量吗?要是你们体会不到,朕就罚你们三年不吃肉,让你们去体会一下这滋味。  ”
    三年不吃肉,问题可就大了,反对者再也不敢反对了,胡苟也就当选为院士了。
    院士得来最容易的可能要算章超玄了,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手工雕出了南宋第一台机床。  要是在现代社会有人用手工雕机床,肯定会给人当作神经不正常。  可是,在南宋当时条件下,要不是他有一双巧手雕出了这第一台机床,南宋就不会有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生产能力,军队的装备就会很成问题。
    让李隽意想不到的是,章超玄当选为院士居然是一致通过,都认为他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他顶多是一个一流的技师,根本就和院士靠不上谱,可在南宋当时的条件下,正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成就了一个时代,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功绩,任谁也无法抹煞,他的当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挂牌仪式上,李隽当众宣布:“今天是个好日子,一个在大宋朝、在华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好日子,从今天开始,大宋朝的历史、华夏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大宋朝、华夏将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老百姓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
    李隽这话并非是夸大其词,现代社会已经证明了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如李隽所言,华夏的科技迎来了春天,有了科技为基础,在李隽的推动下,各行各业也就出现了,南宋人民将会过是好日子。
    随后,李隽当众给黄永善他们频发了院士证书和勋章。  宣布任命黄永善出任第一任科学院院长,由他主管科学院的日常事务。
    从此,科学院这个出自西方的事物就贴上了华夏标签,成了中国人的又一重要发明。
    最后,李隽还宣布原来的军器监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科技部,由沈毕出任科技部部长,负责规划、实施科技项目。
    还宣布成立大宋皇家武装部队科技部,由沈毕主管日常事务,负责国防科技的规划与实施,以及对军队装备的采购进行监督,对军队装备进行开发。
    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挂牌仪式在李隽宣布聘请黄永善为首席科学家,聘请沈毕、章超玄、周山、胡苟、李毕胡、常瑜为科技顾问团成员中结束的。
    许久以后,李隽还记得这一刻的掌声有多么的热烈,黄永善这些为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多么的自豪!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章 经济对策(上)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章 经济对策(上)
    (按:本章涉及到专业知识,有些是我自己思考的结论,不到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我申明一下,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
    “这是什么事啊,真让人头疼。  ”李隽拍拍脑门,自嘲地说:“先前,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庭危在旦夕,也没有让人这么头疼过。  那时节,我只想着打,一定要打赢,现在倒好了,打赢了,局势好转了,可是这经济问题又来了。  真是的,这是什么王朝?要军队的时候没军队,有了军队却没有钱,有了钱却没有好的经济体系来支撑。  ”顿了顿,叹道:“我真想不明白了,宋朝的皇帝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也难怪,谁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弱的一个朝代呢?而且李隽还是来到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