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22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2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只说皇后娘娘整天呆在小佛堂里,从不离开半步,其余地也没有说。  ”
    原来他们是以春儿的清白要胁春儿,怪不得能够得逞。  他们的胆子也够大的,居然敢对皇后身边的人下手,实在是让人想不到。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孟的野心不小,有了这机会不要说皇后身边地人,就是皇帝身边的人也敢动。
    李隽看着赵睿,谅他也不敢说假话,招来侍卫,把他押了下去。
    全皇后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向李隽盈盈一福,垂泪道:“皇上,都是臣妾的错,臣妾不该放春儿出宫。  送了她一条性命不说,还给皇上添了这么多的麻烦。  ”
    全皇后也是冒了天大的风险做这件事,她本人并没有什么过错,错只能是错在赵孟这个野心家,李隽哪会怪罪她,把她扶起道:“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谁也想不到。  按照赵睿的说法,春儿并没有说出我们给寿和圣福的尸身动过手脚一事,而赵睿他们又大叫大嚷亵渎了寿和圣福的尸身,这其中有什么奇特的事情没有?”
    春儿再聪明,她也不可能想得到这种来自千年以后的办法,赵孟就算老谋深算也最多想到谢道清死了,全皇后秘不发丧而已,断不可能想得到常瑜给她地尸体动过手脚,这其中肯定还有问题。
    全皇后想了好一阵子道:“皇上,臣妾想起来了,几天前,臣妾因要处理春儿地善后事宜离开过小佛堂,等臣妾回去后,好象好象,不,臣妾可以肯定有人来过。  虽然这人很是小心,把东西都还原了,但臣妾感觉得到有人动过寿和圣福的尸身。  ”
    没有证据,只是凭直觉,就有点不太可靠,李隽看着全皇后,只见她睁着一双美丽地凤目,信心十足,道:“要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清楚了。  他们说的亵渎仅仅是指把寿和圣福的尸身冷藏起来一事,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把甘油注入她体内。  ”
    在宋代,把某油注入谢道清的体内,是杀头的死罪。  把她冷冻起来,也是死罪。  两条都是死罪,但是一条总比两条好,李隽的话音一落,全皇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来她一直很担心此事。  用现代方法处理谢道清的尸体,宋人哪里想得到,只要李隽,全皇后和常瑜不说,没有人知道。
    李隽接着问道:“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全皇后想了一下,微摇螓首,道:“臣妾无能。  ”这样说是不知道了。
    “这是内奸。  他的手伸得真够长的,居然伸到皇宫里来了。  ”李隽微一凝思,马上得出了结论,道:“要捉这个内奸不难。  ”
    正在这时,太监盛依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道:“皇上,赵孟王爷带领宗亲叩阙。  ”他的话没有明说,自然是指赵孟亲自出马了,带领一干宗亲逼宫了。
    “哼!”李隽重重哼了一声,道:“朕就去会会他。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章 叩阙事件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章 叩阙事件
    李隽站在皇城上看着皇城外面的广场,广场上跪一地宗室子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上至年纪大得走路都要人扶,小到才会吃奶,跪得整整齐齐,不失礼仪,显示了皇家的大气派。
    仅仅是在一年前,当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他雷厉风行处死贾似道后老百姓也曾在这里叩阙叩谢皇恩浩荡,为民除害。  时间才过去一年,这里又是跪了一地的人,他们不是来向李隽叩谢他拯救大宋朝的功德,而是来大兴问罪之师。
    非常明显,发起这次叩阙的人非常阴狠,别的不说他把年纪大得走路都要人来扶的老人都唆使来了,可见他的用心有多么的毒。  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这些老人倚老卖老,赖在当场不走,看李隽如何收拾。  要是一个差错,死上几个那才叫好。
    李隽是个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这人的歹毒用心,在心里暗笑,心想自己也曾经是个老人,对老人的需要非常了解,要是给这点小题目难住了,还如何打得败忽必烈百万大军。
    跪在最前面一人正是赵孟,五十多岁年纪,三缕长髯垂于胸前,穿着一袭淡蓝衣衫,再加上颇为英俊的脸蛋,倒有几分英武之气,也有几分儒雅,是个让人一见就会起好感的那种人。  要是个不了解他的人,绝对想不到他的城府很深,深得让人可怕,还会把他当作大好人。
    李隽非常清楚地记得他和赵孟之间的一次谈话。  那是在临安保卫战期间,赵孟捐出药材之后地事情。  当时其他的宗室都是拒不捐药材,独有他二话没说就响应李隽的号召,捐出药材,着实显得很是不同,李隽得知这事后特地召见了他,两人之间的谈话李隽至今记忆犹新。
    赵孟见到他先是行大礼。  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趋循有礼,中规中矩。  是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见到行礼行得最为标准的一个人,可为表率,就是文天祥这些名臣和他比起来也是万万不及。  并且,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样地优美,优美得好象是彩排过似的。
    一开口说话就是满口地清词雅句,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个学识渊博之人,见识不凡。
    赵孟这个人在《宋史》中没有记载。  李隽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万未想到在南宋时期居然还有他这么一个人物,当时心里就在想为什么没有把他立为皇帝,而是理宋度宗这些无能之人当了皇帝。  要是他当皇帝的话,南宋再差也比现在好。
    据李隽事后了解,赵孟并非没有机会当皇帝,只是命运太也捉弄人,总是和他开玩笑。  几番坎坷后他与皇位彻底无缘。  他这人是个明白人,知道他这个曾经很有希望当上皇帝的人在皇帝眼里最是眼中钉,一个弄不好就有杀头大祸,因而他闭门谢客,除了非见不可以外是不见任何人,就是皇帝的召见都是能推就推。  不能推才来相见。  即使相见,他也是谨守臣子之礼,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让理宗度宗这些人对他很是放心。
    他闭门谢客之后努力以修身,勤身以致养,又明于断事,宗室中有什么难事,他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掉,久而久之他在族中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者,很得族人的推崇与爱戴。  就是谢道清也对他刮目相看。  格外地好。
    就是这样一个人。  居然在北伐的关键时刻策划了这起事件,败坏北伐大业。  要不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李隽还真想不到这居然是他干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孟一见李隽现身,带领族人向李隽行大礼。  他的礼与往昔一样,依然是中规中矩,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就是最优秀的礼仪大师也别想找到一点毛病,由不得李隽不服。
    李隽知道他这是先礼后兵,不想落个败坏北伐,强夺皇位的骂名,是想把李隽逼得退位,然后利用他在皇族中的威望顺理成章地接任皇位,这套把戏和王莽如出一辙。  王莽要是看中了某一个官职,就会授意他的爪牙上书给皇帝说这一职业最好的人选就是王莽。  当皇帝真的要任命他时,他又故意找些借口不当,直到皇帝再三相强他才“不得已”而就任。
    就是王莽即位当皇帝也是再三推脱,实在是推不掉了才“不得已”而即位,顺天应人,以救天下。  当时地天下人都给王莽这套把戏给忽悠了,认为他当皇帝是大化将至,事实证明他是沽名钓钓誉之辈。  赵孟也是玩的这套把戏,表面上表现得很好,暗地里在干些什么只有天才知道。
    演戏嘛,李隽也不比他差,满脸堆笑地道:“起来吧,起来吧,都快起来吧。  ”几句礼节性的话一说,李隽马上把脸一板,数落起赵孟来:“赵爱卿,你也真是,居然劳动这么多人。  你看看,年纪大的连走路都要人扶着,年纪小的才刚出生,刚刚才会吃奶,要是有一个三长两短,你对得起太祖在天之灵吗?
    “你要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太祖的血脉,都是大宋朝地支柱,要是没有了你们,谁支撑大宋朝?来人啊,快快扶他们去养心殿休息。  去御膳房说一下,要御膳房熬点热汤,活络活络一下筋脉,在外面跪了大半天,身子骨肯定受不了,喝点热汤会好得多。  ”
    李隽演戏的天赋不比任何优秀演员差分毫,这话说得关怀备至,要是不了解他此时心情的人一定会认为他真的是关怀这些皇族。  对于此时的李隽来说,这些皇族滚得越远越好,免得来另叽叽歪歪。
    其实这些皇族是南宋的蛀虫,平日里仗着自己是皇族欺辱老百姓。  闹得很不成话,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李隽地话说非常好听,心里一百个瞧不起他们,心想要是有机会把他们废掉,弄成庶民,就不会再为害百姓了。
    对于这番表演,一向善长伪装自己的赵孟不得不从心里叹服。  心想怪不得他能起死回生,把南宋这个快要灭亡的王朝打理成这样。  好象一个焕发了活力的年青人,别地不说就凭这份演戏地功夫就不是一般人比得上。
    李隽一声令下,不少侍卫和宫女从皇城里出来,就要来扶这些皇族。  对于这些皇族来说,为谢道清讨回公道自然是一个大事,不过更大的事还是自己地事,李隽考虑得如此周到。  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特别是那些走路都要人扶地老头子老妈子们跪了半天,早就受不了,李隽这番安排正合他们的意,哪有不乐意跟着侍卫宫女走的道理。
    赵孟唆使这些皇族成员赶来叩阙,还把年纪很大和年纪很小的人弄来,目的就是给李隽难堪,看李隽如何应付这些随时可能断气的人。  要是死几个在当场,那才是大好事。  他可以借机大做文章。  没想到,李隽就几句话就说动了这些老家伙的心,他那个后悔劲就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地了,一通国骂甩给了这些快钻土的老人。
    反应不慢是赵孟的长处,双手高举一道奏章,大声道:“皇上。  这是大宋朝宗室一千两百一十六人的联名奏章,请皇上过目。  皇上,寿和圣福德高望重,有大功于大宋朝,可是可是,她老人家却惨遭人亵渎,请皇上为寿和圣福主持公道。  要是皇上不还寿和圣福的公道,臣等宁死也不离开。  ”直挺挺地跪着,一副跪到死的豪气模样。  说到后来,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哭得很是伤心。  瞧他那模样仿佛谢道清是他亲娘似的。
    给他这些一说,那些原本要去休息的人又停了下来。  看着李隽。
    “呵呵,你这是搞联名上书,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地新花样。  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有万人书之称,我都读过,区区一千多人的联名奏章还能难倒我?”李隽在心里取笑赵孟,嘴上却是一副亲热之极的口吻,道:“呈上来。  ”侍卫队长段干木忙跑出去取来奏章,呈给李隽。
    李隽把奏章拿在手里,道:“你们也别站着,先去养心殿休息吧。  有话我们在养心殿说。  都是大宋朝的宗亲,在这里处理寿和圣福的后事,也太丢大宋朝地脸面了,要是给蒙古人知道了嘲笑我们大宋朝居然连个议事的地方也没有,你们的脸往哪搁呀。  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这张脸呢。  你们也好好想想,寿和圣福还没有入土,我们在这里议寿和圣福的后事,是对她的大不敬。  ”
    “对呀,皇上说得对。  ”李隽的话音一落,立时得到皇族中不少人的赞扬。  李隽这话说得义正词严,切中要害,要想让人不赞同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