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万别成熟 >

第7部分

千万别成熟-第7部分

小说: 千万别成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授予了她。2002年,她获得联合国甘地马丁·路德金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授予她“和平使者”称号。
简·古多尔说:“我是很普通而且顽固的一个老太太。自己都经常为自己做的事感到惊奇。我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些事,有一种力量在激励着自己。”
这话叫我们好一阵思索。她的激情像是原始地、天然地涌动出来的,从小就有了这种需要和乐趣。由此,她成就了自己。我们呢?是否已经丢掉了天然的情致,从小就有的爱好?
情致是由感情而呈现的景致,感情所致力的追求。人有了自己的情致,即那份梦想和追求,他就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归宿。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用常人的价值观来评价简·古多尔,说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她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不能实现梦想更痛苦的事了;也没有什么比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更大的快乐了。她当然要忍受和战胜许多来自非文明社会的困难、险境,但是,这和她视做生命的梦想相比,却真的不算什么。
美国人常说,快乐是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追求观。
人生是应该有梦的;梦拉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没有梦呢?那我们只能生活在今天,面对眼前,再也难以发展了。古多尔从小就带着一个梦,而不论她遇到了什么,都没有放弃,直到老年。就是这个梦给了她一生的勇气和力量。
人不能不现实,然而太现实,那还有明天吗?
引子
悟道
人生总要找自己的感觉,而感觉到了梦,便是莫大的幸运。有梦的,明天拉着今天;没梦的,昨天拖着今天。
青年正是做梦的时候,选择权在青年手里。一到成年,做梦就疯了。



骄傲遭不耻,狂妄遭篾视(1)


骄傲遭不耻,狂妄遭篾视,但不骄不狂还有自己吗?
———坐车也要坐前排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她不怕孤立,从不为人左右,也从不公开承认错误。这是一个以强硬而著称的、充满自信的女人。
约翰·科达尔是美国洛杉矶人,早在15岁时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一生中要实现7个愿望的宏伟目标。
其中有勘察尼罗河、刚果河,攀登珠穆朗玛峰,重游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到过的地方,创作一部音乐作品,写一本书,结婚、生孩子,甚至还要登上月球等等。他把这些愿望都编上了号,写在一张纸上以便逐一实现。
21岁那年,他已经到多个国家旅行;22岁那年,他在危地马拉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座玛雅神庙;26岁,他历经艰险,完成了对尼罗河溯源的探险;后来,他曾在南美洲的原始部落生活过;他登上过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开过两倍于音速的飞机,写过一本关于尼罗河探险的书等等。
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他实现了106个愿望。当他跨入花甲之年后,仍然以无比坚韧的毅力,朝着尚未实现的目标一步不停地迈进着,他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多实现一个预想的目标。
他说:“我制定这个计划,是为了使自己总有奋斗目标。它能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玛格丽特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在英国林肯郡的格兰森市。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原来是一位杂货商,后来出任格兰森的高级市政官,又出任市长。他经常向女儿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永远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这样的话。他经常告诫玛格丽特,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真理不是因为众人都认为是真理而才是真理。父亲的教育,无疑对玛格丽特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43年,她进入有着参与政治传统的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一入学就参加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后来正式加入了保守党,她立志要做丘吉尔首相那样的人。但是,一个女性跻身政界,要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国度里获得一席之地是很困难的,但玛格丽特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她做质检员的工作持续了两三年,但她的大半精力却投入到她所倾心的政治活动中去。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政治才是她的兴趣和抱负。
1949年,24岁的玛格丽特经人提名成为1950年达福区议员竞选的候选人。尽管在竞选中败北,但是作为最年轻的女候选人,她比男候选人更引人注目,她的表现引起了保守党总部的注意。
1951年,玛格丽特同丹尼斯·撒切尔结婚。在1959年的大选中,作为中产阶级成员丹尼斯·撒切尔的夫人,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为保守党下院议员。这标志着她已是一位职业政治家了。
很快,她就填补了政务次官的空缺,主管生活津贴和国民保险部。但撒切尔夫人在政府部门的第一个工作未能使她在国会里崭露头角,尽管她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职。低微的职位和人们对女性出于本能的歧视远远地把她挡在重大事件之外。
1970年大选,保守党领袖希思出任首相,撒切尔夫人被任命为教育和科学大臣。她上任后很快就让人们体会到,她不是一个受潮流羁绊的人,她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教育预算的重点,敢于与其他大臣据理力争。
但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政治新手,也首次品尝了被全英国人同仇敌忾的滋味,牛奶事件使她第一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为响应财政大臣减少公共开支的主张,撒切尔夫人决定取消对8岁到11岁孩子每天免费供应牛奶的规定,为政府每年节省800万英镑的开支。她自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执行了政府削减开支的决定,又使教育预算不受影响。但这一做法使撒切尔夫人臭名昭著,她被列入全国共诛的恶魔名单。报界纷纷指责撒切尔夫人给小学生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夺走牛奶的撒切尔夫人”成了各种报纸和工党政治家的口头禅,《太阳报》称她是“英国最不受欢迎的女人”。她这次又沾了性别的光,一个女人从孩子嘴里夺走牛奶显得特别恶劣。更糟的是,在公众眼里,她原本就是个严厉、好强、自以为是的人物。无故剥夺孩子们牛奶的举动似乎再次印证了人们的印象。所以,人们把一切愤怒都发泄在她的身上。
面对民众愤怒的情绪,丈夫丹尼斯担心她受不了侮辱和攻击,建议她退出政坛。但撒切尔夫人一再地对丈夫解释说,这次失误不是最后一次,只是第一次。她终于说服了丈夫,再次显示了她的坚强。
但是撒切尔夫人并不是对此毫不在乎。常务秘书派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这件事确实伤害了她,她第一次受到如此大的打击。但在公共场合她从未流露出痛苦。牛奶事件像其他事件一样反而使她更坚强。”
曾经把“当财政大臣”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的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的保守党领袖竞选中,出人意料地胜出。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对我来说,这犹如一场梦。”
1979年5月,保守党以极大的优势成为执政党。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从格兰森市到唐宁街10号,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克服性别带来的阻力或许是她的第一大成绩。英国是个社会观念极为保守的国家,男性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女性要成为领袖,需要更多的自信和勇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她每前进一步,都是一场抗争,同男性社会的抗争。作为首相的她,还要艰难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她总是感到自己没有被完全接受和认可,大选的胜利也没有完全驱除她的疑虑。在她将要组阁的人员中,只有两个人在选领袖的时候投了她的赞成票,其他人在第一轮就反对她,有人现在还是不服气。男士们为受到一个女流之辈的统治而恼火。但是,大选的胜利让她增加了信心,她相信自己有驾驭政局的能力。
经济是执政后首要关心的问题。打开国家的有关账簿,她发现经济状况比预想的还糟。撒切尔夫人要求更大程度地减少公共开支。她说:“我们不应该把国家看成慷慨大方、乐仁好施的神仙,在你洗礼时为你祝福,在你人生征途的每个阶段陪伴你,在你的葬礼上为你致哀。”她降低了标准税率,却大幅提高了增值税率,几乎是原来的一倍。国人为之震惊。



骄傲遭不耻,狂妄遭篾视(2)


在讨论1981年财政预算时,更表现了撒切尔夫人的坚定与自信。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简直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她坚持己见,要求继续大规模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而财政大臣和绝大多数内阁成员都认为继续执行这样的政策是灾难性的,必然会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乱,甚至有人以提出辞职相要挟;有364名经济学家说这样将导致英国经济的崩溃。但撒切尔夫人认为,她的方案不仅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在深层意义上,也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她不悲观失望,不为对手的强大而泄气,也不惧怕自己的孤立。
一次撒切尔夫人在准备进入下议院大厅听取预算报告时,遇到了她的经济顾问沃尔特———是她为数不多的支持者之一。她说:“你知道,为了这个方案议员们会逼我下台。即使那样,我也不后悔,我知道我所做的是完全正确的。”
在财政预算方案实施初期,失业率直线上升,人们怨声载道,一些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笼罩全国。保守党内部对方案的争论依然无止无休,只有撒切尔夫人对方案的实施寄予极大希望。很久以后,大臣们才意识到了新方案的潜力,承认新方案是改变政府和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此后,每当他们说起国民经济连续8年不断增长的事实时,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告诉人们,撒切尔夫人政府不是一个协商型的政府,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风格。
作为首相,处理外交事务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她注重密切和美国的关系,也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往来。
虽然她并没有和苏联人正面交手,然而正是苏联人使她成为国际名人。她曾多次抨击苏联,认为苏联是和平的最大威胁。在1976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她再次言辞激烈地批判了苏联,认为苏联的目的就是称霸世界。它有实力实现这种野心,“因为它是先生产枪炮再发展黄油,而我们是什么都发展了才发展军事。苏联人清楚地知道他们是超级大国———仅就军事而言。他们的经济濒临崩溃,人权毫无保障。如果英国不了解这点,用苏联人的话说,‘我们将注定被抛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她这段异乎寻常的讲话无情地贬斥了苏联,令苏联人极为恼火。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塔斯社立即予以回击,戏称她是一个“铁女人”。塔斯社一向不屑理睬无名小卒,这一绰号立即使撒切尔夫人名声鹊起。
撒切尔夫人对自己拥有这样的绰号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她不断努力调整自己,以更加名副其实。对于一位“铁女人”而言,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撒切尔夫人上任不久,适逢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东京举行。这是她的首次外交出访。她飞往东京取道莫斯科,飞机加油时,苏联总理不顾礼仪的束缚,亲自到机场目睹“铁女人”的风采。她到达东京后,轰动了整个日本,因为她是与国际政治家站在一起的惟一女性。所有的照相机、摄像机镜头都对准了她。陪同她赴东京参加会议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