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东顾-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短短三天里,大秦骑兵发起了七次冲锋。他们手持长矛,在号角和呐喊声中,向前方的敌人直冲而来。他们手里的弓箭、长矛、佩刀就像是魔鬼的武器一样,毫不费力地夺去一个又一个阿非利加骑兵。
而阿非利加骑兵也毫不畏惧,他们高呼着真主的名字,从它那里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用自己手里的佩刀,来证明他们对真主的虔诚和勇敢。
两支队伍象两股巨大的台风,毫无前兆地碰撞在一起,他们碰发出的能量让广袤的穆甘平原都为之颤抖。在这里到处都是马嘶声,人的呐喊声,武器的碰撞声,箭矢的飞射声,临死前的惨叫声。整个天与地都在这次风暴中失去本色。
当哈立德接报率领两万阿拉比亚骑兵和其他一万骑兵赶过来时,哈立德发现在穆甘平原已经躺下了超过三万名他最精锐的阿非利加骑兵,而对面的大秦骑兵也只剩下五千余人。
哈立德忍下几乎要吐血的冲动,他叫人手持易常胜的军旗来到大秦军前,高声说道:“你们的任务是解救拜占庭王储殿下,但是现在他已经失败自杀,军旗也落到我们的手里,所以你们不必再前进去完成你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看着面前的罗马军旗,见过它的李远谋终于点点头,确认了这片军旗。他们明白,受到大秦熏陶,极重军旗的易常胜是不可能将军旗轻易交给敌人。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这位拜占庭的王储已经死了,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失败了。
慢慢地,大秦骑兵的神情变得肃穆起来,他们慢慢地擦拭着自己的武器。很快,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五千人,所有活着的大秦骑兵开始唱起他们的骄傲《骠骑军之歌》。歌声就象天上的雷声一样,滚动在天地之间。
哈立德看到这个情景,知道自己错了。当大秦骑兵得知他们的任务失败后,他们绝不会后退,他们只会绝死冲锋,如同他们宣称的一样,用死去洗刷失败的耻辱。
这个时候,坐在马上,位于队伍前面的李远谋举起他手里的长刀,高声呼喊着:“宁死不退!”这时一阵如山洪般的声音在穆甘平原上响起,然后在悠长的大秦陆军号角声中,五千大秦骑兵策动坐骑,开始向对面的敌人冲来。
哈立德没有办法,只好把两万阿拉比亚骑兵也派上战场,支援已经疲惫不堪的阿非利加骑兵。
哈立德走在穆甘平原上,这里如同台风过后的残迹。到处是尸体,到处是无主的马匹,到处是扔在地上的武器,到处是黑色的血迹,到处是死亡。
在大秦五千骑兵的最后一击下,哈立德又损失了一万阿非利加骑兵和一万阿拉比亚骑兵。
“到底是谁赢了呢?”哈立德自言自语道,随后转身对副官说道:“将大秦骑兵的尸体一一埋好,他们身上不是有身份牌吗,找一些会汉字或者会画画的按照上面的文字刻上去。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军人,值得尊敬的军人。”
在忙碌了四天四夜之后,大食人终于将一万五千余具大秦骑兵的遗体埋好,在墓碑上刻上了他们不认识的标识。
伴着东方初升的太阳,哈立德在一片墓碑前行走着。他来到一座墓前,看到一颗露水在阳光下慢慢消失,“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哈立德不由自主地念起这句刚学会的“唐人”的诗。
第八章 国丧和战争动员
刘镇宇在兴平十二年的三月初一从基辅出发,连同家人一道返回建昌。而参谋总部一班人马也一同搬迁。
一路上,到处都是身穿铠甲、佩戴武器的士兵。陆军,守备军,民兵,不同服饰装备的士兵在商洛大地上来来往往,加上川流不息的运送物资的马车,显示出浓重的战争紧张气氛。
望着刘镇宇护卫队伍中那面牡丹将旗,所有的大秦军民都知道是谁的旗帜,也知道这一行人是谁。他们站立在大道两旁,神情肃穆,他们用坚定地目光看着自己的国王,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们从那呼呼飘扬的将旗里找到了激励的力量。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勇气。
刘镇宇看着这一切,脸色依然是那样的阴沉。大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一个编制的陆军骑兵师就这样在阿塞尔拜疆地区消失了,这是大秦建国以来从没有的事情。
刘镇宇明白,自己训练和熏陶下的陆军太骄傲和自信了,他们把荣誉已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刘镇宇有一些苦恼,他知道过度的骄傲会让一个国家衰亡,希腊,罗马,无不如此。但是军队和国民必须保持一种自信和骄傲,这才能让他们有崇高的梦想追求和前进的动力。
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小舅子,那个在身边待了好几年的小舅子,拜占庭的王子殿下,死在遥远南方的易常胜。刘镇宇的心不由地一阵隐隐作痛,自己是把他当成了一颗棋子,希望他能带领实力稍弱的拜占庭同实力稍强的大食斗个两败俱伤。现在他已经为了自己的梦想死去,被他的部下和同胞给害死了。
刘镇宇看看在车厢里依然哭着的伊琳娜王妃,不由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伊琳娜公主从得到消息那一刻起就陷入极度悲痛的状态。
刘镇宇知道易常胜死去的真相是什么,这跟自己情报人员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消息有一定关系,更多是靠他自己的推测。
刘镇宇可以想象的出来,在拜占庭这个日渐衰弱的国家里,这里的贵族和人民几乎快要忘记了祖先罗马帝国的荣耀了,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地偏安在这个地方,罗马帝国的最后的领土上。但是易常胜,这个受过自己和大秦熏陶的年轻人却明白,拜占庭最大的危机不在于它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荣耀,而是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拜占庭地处于欧亚和东西方世界的连接处,现在在它的西面是内讧不断、却野心勃勃的基督世界,东面是强大如火、贪婪无比的穆斯林世界,在它的北面是神秘强大的大秦,一个来自东方世界的强大势力。
任何一个势力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多的财富,就必须通过拜占庭这座桥梁,向新的世界进攻。正因为如此,拜占庭不但被异教徒的穆斯林世界敌视,就是同为上帝子民的西方基督教世界跟拜占庭也有极大的隔阂和敌意。幸好北方这个强大的大秦是拜占庭的盟友,这才让拜占庭不至于陷入孤立的悲惨处境。
但是易常胜知道,在周围三个强国里,应该来说,对拜占庭野心最大的,也最迫切的应该是大秦。易常胜明白,黑海是大秦最大的软肋,失去黑海,大秦最繁华富庶的商洛地区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面前。而拜占庭恰恰就占据这个软肋的南面和咽喉出海口。
易常胜虽然明白大秦和拜占庭是盟友,而且关系看上去异常地亲密和友好。但易常胜是在大秦学习到了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和仇恨,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的。他相信目前的大秦对拜占庭没有任何野心,这从大秦从来没有在黑海发展海军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数十年之后,刘镇宇的后面第二代,第三代大秦国王呢?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抛弃这个对大秦百害而无一益的政策呢?
在大秦的面前,易常胜知道目前的拜占庭是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去对抗的。所以易常胜明白,拜占庭必须不停地扩展自己的实力,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扩展自己的实力。这就是易常胜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
但是易常胜的这个梦想让拜占庭的许多人感到恐惧,这些人有神职人员,有大贵族,有将军。他们只知道易常胜的梦想将会让他们贫穷和失势。失去财富和权力让他们疯狂,在易常胜的梦想没有让他们死去之前,就让易常胜先去死吧,于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易常胜只有死路一条。
“易常胜在我这里只学到了血肉,却没有学到精髓。真是可惜呀!”刘镇宇暗暗感叹道,他的眼前还恍惚闪动着易常胜那年轻的笑脸。
很快到了建昌,刘镇宇早就已经知道参谋总部和陆军部发布了全国动员的命令。虽然他明白目前的形势还没有到达那种严峻的形势,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整编陆军骑兵师的覆灭,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也好。刘镇宇明白自己的军队现在需要挫折和悲痛来化解他们的骄傲,让他们理智和冷静,成为一支真正的职业军人。所以,刘镇宇下令陆军、海军各部,各军事院校开始讨论第二十五骑兵师的失败的原因,不管对与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教训。
参谋总部和陆军部在忙着调兵遣将,对于他们来说,守备军还不如预备役部队。毕竟经过五年以上正式陆军经历的士兵都是不可多得的老兵,他们同无数的敌人做过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比只有一股热血的守备军要好的多,而且这些前陆军官兵对于重新上战场也是跃跃欲试。
参谋总部和陆军开始编制四十岁以下的预备役部队,对于四十岁以上的预备役士兵,他们就被分配到了守备军,充实了这支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的军队。
经过一个月的征集,十个预备役步兵师、七个预备役骑兵师被集中完毕,开始向利州运动。
而正式在役的大秦陆军有四十八个师,七十二万人,其中有二十二个步兵师(第一到第二十二师),十四个轻骑兵师(第二十三到三十六师),六个重装骑兵师(第三十七到四十二师),六个近卫师(也就是亲卫师)。参谋总部和陆军的计划是调集十个步兵师,十个骑兵师,包括两个重骑兵师,加上十个预备役师,向大食发起进攻。而在利州南部和茂州南部保留六个师和四个师的后备部队,不包括这里原有的守备部队。他们甚至打起了近卫师两个火枪步兵团和一个火炮步兵团的主意来了。
看到这个计划,刘镇宇感到一阵头晕。这些参谋总部的人真是疯狂了,也许是十多年没有大仗打,而四州岛的小打小闹又****不了庞大陆军的“作战需要”,所以一直被陆军埋怨的参谋总部准备一次让陆军打个够。
刘镇宇修改了这个计划,防守西线的军队不能动,反而要加强。只从北部各州调集部队,不足的由预备役部队凑足,总共二十四师,计三十六万人,六个师从茂州会同萨里**队向大食的波斯进攻,自己亲率十五个师,包括两个近卫师,从利州进攻大食的阿塞尔拜疆地区。其余的三个师留在利州做为机动部队。而各属国的军队各自坚守自己的国境,防止别国趁火打劫。
在参谋总部重新开始调兵和部署时,刘镇宇开始忙着一件事情,那就是给第二十五骑兵师阵亡官兵的家属写信。
“……,我明白,我的任何安慰都不能抚平你痛失爱子的悲伤。当我们回想起他那年轻的笑容,不管多久,我们都会感到我们的心还在剧痛。他的逝去,不但是你们巨大的伤痛,也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正是由于这些无畏和忠诚的大秦好儿女,我们的国家才会如此地安宁和强大。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向你致以真挚的慰问。”
“我知道,再多的荣誉也挽回不了你们爱子的生命。面对逝者崇高的精神,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显得如此渺小。给予他们无上的荣誉也不能匹配他们无比的功勋,这些荣誉只能表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