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50部分

财迷抗日记-第50部分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长等人热烈欢迎财迷等上海老板的到来。财迷送上十万元钱作见面礼,换到了一张第三军上校高参的委任状。与中央军、东北军的委任状比,这是最不正规的一张。全是毛笔写的,宋哲元签了名,还盖了一个大大的印(当时叫做关防),纸质还不太好。可这是财迷三张委任状中唯一一张花钱买的,还是高价!
    财迷在实地亲眼看到了西北的贫困。
    西北的地方当时有“三光”之称,不是日军“三光”政策。
    家里都有个火炕,但没有钱买炕席,光土面。这是第一“光”。
    家里有锅,但是没有粮食,光锅。这是第二“光”。
    没有衣服,男孩就不提了,连好大的女孩都没有衣裤穿,光身子。这是第三“光”。
    在去年的旱灾中,西北地区共饿死二百万人。灾荒最严重的在陕甘地区,饿死一百万,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灾。
    如果有人要穿越时空,千万不要落到这儿。否则看到这贫困的景象,就能把你吓死。作为财迷,虽然对上海、东北等地的现状,已经有了一点缓冲作用,但对西北的贫困景象还是感到震惊!
    但当地人已经麻木了。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每天只是想着怎样找一点能塞入肚子的东西,以维持生命。只要能让他们每天吃个半饱,别说让他们加入共济会,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财迷亲眼目睹了这种凄惨的景象,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管的,总不能看着人们这样饿死!他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定了几个地方,收购一些土地,投资开设了几十个农牧场,组织、招收当地灾民、农民,并安置一些士兵和军属。
    这儿就只有土地便宜。很多土地是荒地,有些连村庄一起被人遗弃。另一时空办农场最大投资的买地买房,这儿都基本不用钱。房子是泥土自己垒的,土地可以开荒。荒地中间夹有一点还在种的地,需要买的话,也是便宜得很。
    所以,办农场的投资主要是用于提供前几个月的口粮和种子、农具,实际上也就是救灾。
    财迷是带了电报的,与上海基地联系,叫派人来帮忙办农场,让徐向西派农业技术人员来,并向上海各界募捐。
    龙头大哥号召,共济会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帮助办农场的干部中间,有几个是小港留下的三十六人中的。其中三个还是留苏学生。他们还是想为国家民族干事情的,有这样的事情,他们就涌跃参加了。
    从上海来的共济会干部多半是学生,把农场办得有点集体农庄的样子。农庄中也办学校,让小孩读书。还办扫盲班,让农民在农闲时读书。
    有个学生还提出要办俱乐部!后来他真的组织了一个文艺演出队,在各地乡村、农场转着演出。对提高共济会农场的声誉倒是起了一些作用。
    而财迷主要关心生产,让农场应地制宜,搞水利,搞副业。科辉学校学农业的学生派了过去,管理生产技术,还从南方的浙江、太湖、山东农场调一些技术人员过去。向内蒙草原批量买牛、马,又搞作坊,制作大车等生产工具。
    财迷办农场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缺水的地方,十年九旱。除了挖沟、挖水塘,剩下的就要看他带去的小麦种子,是不是像说明书上写的这么抗旱了。
    这个时空,办农场并不是财迷的首创。全国有不少地方之前都有办农场,朱庆澜先生也办了。在南方镇江纪振纲办的茅麓农场也很有名。一些农场的人有点乌托邦的理想,有想办成国内新农村试点的雄心。
    在大家都这么贫困的条件下,有热血青年组织大家一起搞集体化生产,生产率还是比较高的。科辉农场有先天的优势,他们的种子,他们的技术、资金,都比别人强。加上财迷对农民吃大锅饭后利弊的经验教训还是知道一点的,管理上注意农民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所以科辉的农场办得比同地区的农民生活要好。
    后来,看到共济会农场的景象,农场边上有的村庄整个村庄要来加入共济会,更多的是一些农民要加入农场,于是,共济会后来又组织了一些“农村合作社”,有点以土地、大牲口等资产入股形式的合作社。
    上海各界捐款三十多万,财迷自己捐了十几万,这样,首批西北的共济会农场,就办了有一百多个。
    这下,慈善家的名声总算盖过“龙头大哥”的形象了吧!
    …………………………
    财迷申请签约未果,可能准备转移阵地。感谢起点,特别感谢这儿捧场的众位读者!感谢大家的支持。
5
第六十九章 朱庆澜
4    西北军士兵复员回家乡的生活,是这么贫困的生活,难怪这么多士兵死活不肯复员回家!
    叶展雄他们挑选了其中三千四百多个士兵。
    本来挑到近二千个时就觉得够了,但面对这些士兵的加入保安队的渴望,叶展雄他们实在是不好意思拒绝。
    赵文化把他们在上海的生活和训练情况作了有点水分的吹嘘。
    上海的马路多么平、多么宽!上海的高楼大厦多么高,抬头看时帽子都要掉下来!天天有鱼肉吃!看看我们用的枪!训练的水平高,……
    外面再一传说后,想去上海的士兵就更多了。好在他们只需要在没法安置的二万多士兵中挑人。没挑上的士兵就回家,或者在财迷的农牧场工作。
    西北军中以体格好、力气大为好兵的标准。而财迷要的是射击准的、冷静的、头脑好、学习能力强的,挑中到上海的有些兵看上去瘦弱一点,但有不少聪明好学的、机灵的,战斗经验多。
    西北军对知识分子是“敬重而不重用”,让他们在军队中担任参谋、文书等职。而他们的军官都是打出来的,以勇敢晋升。所以,有好多原西北军中的“知识分子”,这次被挑到了财迷手中。
    剩下的人,都不肯回家。财迷只好把他们全部安排到农场里,并答应以后有可能,优先招他们出来当兵,这才让他们都服从安排。
    这些到农场的士兵毕竟见识比一般农民多,还认识了几个字,所以他们都成了农场的小干部。财迷的这些农场,也因此都有点像部队化农场。
    在西北办农场时,财迷又认识了一个在这个时空的名人:朱庆澜。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浙江绍兴柯桥渔后村人。前清时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统制,与同盟会员程潜等编练新军,成为西南主要军事力量。辛亥武昌起义,响应革命,宣布四川独立,被推为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民国元年(1912),任黑龙江督署参谋长,后改任护军使兼署民政长、巡按使、黑龙江省将军。一九一六年七月,受段祺瑞任命为广东省长。一九一七年七月,任广东新军司令。张勋复辟,首先通电声讨,响应孙大总统“护法”主张,电请来粤主持大计。7月17日,孙大总统率起义海军及部分国会议员抵粤,备受欢迎与支持,并从省长警卫军中拨出二十营改编为护法军。段祺瑞对此大为不满,为逼走庆澜,下令改长广西,遂不得不离开广东。后寓居上海。
    一九二二年,应张大帅之邀,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将铁路沿线俄人所占100多万亩土地全部收回。
    他曾是高官,官至都督、督军、省长,是军政要人,在现代中国史上举足轻重。他是辛亥革命前后叱咤风云的名将、“封疆大吏”。
    孙大总统先生曾夸他:“是位难能可贵的朋友,是个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他,蔡廷锴自称“老部下”,李济深赠送勃朗宁,足见他的资历和地位。
    这位老前辈现在是全国最著名的慈善家。去年大灾中,朱庆澜以华北慈善团体联合会的名义联合慈善团体组织,提出“三元钱救一命”的口号,筹集到百万元以上捐款,购粮16万担,救济灾民约百万人。当时灾情波及多省,16万担救济粮不敷分配,朱庆澜又亲赴东北找友人购粮。时值中原大战、交通阻塞,朱庆澜押解救灾粮克服重重困难由沈阳西行。到天津时,前清逊帝溥仪也被他的义举所感动而捐款。
    粮食解决后,灾民过冬又发生困难。朱庆澜赶赴天津,募蓝土布一万匹运往西安,发给各地无衣者。他特别关注灾区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曾促请冯玉祥让出兵营300余间,成立西安灾童教养院,又在灾情最重之扶风设立教养院,收养灾童数百名。
    财迷到西北办农场时,朱庆澜还在西北一带救灾。朱庆澜还记得财迷这个又捐款、又收养灾民的“上海慈善家”,见他又来西北办农场,很高兴,一切都大力支持。
    难得啊!难得!这么年青有为!这么急公好义!灾民幸哉!国家幸哉!阿弥陀佛!凡有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的地方,尽管开口!
    财迷这个“上海年青慈善家”惭愧啊!财迷来办农场,本来并不是因为救灾。
    财迷麦子种子多了,本来就是要在北方搞农场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目的是帮助西北军安排复员军人。所以开始办农场的地方,都是选西北军驻军地区中,农田基本建设较容易的地方。第三个是到西北开通商路。
    这救灾民,是财迷看到这儿的贫困景象,实在是惨不忍睹,才尽力量,顺便多办点农场的。
    这儿的灾荒,有天气的原因,但匪灾(兵灾?)也是一个原因。不过财迷的农场不用担心,有这么些复员军人,发下枪就是民兵骨干。
    财迷还建议第三军部队自己屯田,和开设牧场,发展生产。
    第三军开始分散在绥远、山西、陕西和河北。最富裕的地方是河北涞源,太行山脚下。可西北军说是他们的管区,边上的东北军也说是他们的。好在黄宏林去调解,两面都同意了科辉办农场。
    财迷还在西北投资工业,在绥远建造皮革厂和毛纺厂。财迷最后在西北的第三军驻地建设了一些农牧场和一些小厂:皮革、毛纺、肉罐头厂等等。这些厂都是不需要用电的厂,皮革、肉罐头厂就不提了,毛纺厂都是脚踏的纺车,纺出本白色的毛线,就运到上海。
    这些厂都不大,但对维持二十九军的生计起了很大作用。
    不过后来二十九军驻地主要被集中到山西东南部,也是贫困地区。财迷还是过去发展经济。否则,以阎锡山提供给二十九军的供应,他们养活额定的三万人都困难!
    而二十九军宋哲元等人与财迷的关系,就不用说了。二十九军有什么事要在大城市办的,都找财迷他们,把章芝春他们当成二十九军驻上海办事处了。
    王性尧等人在太原、包头等地开了国货商店,试着打开西北的商路。
    黄宏林,还是开路先锋,为平安联运开辟交通。有河的地方,航运;没河的地方,就是车子运输队。不是汽车,是牛马拉的大车,有的地方就是人力车。
    搞运输,关键是打通地方驻军和帮会的关系。反正黄宏林有办法,一会儿抬出大哥是中央军某某将领的救命恩人,一会儿是你们某医官的老师,或者是你们少帅的朋友、将军高参。
    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的地盘,平安联运都能混得通。在晋军傅作义的地盘,财迷的平安联运倍受欢迎!傅作义此后还特别注重民生,请了共济会的农业技术顾问,在他的管辖区域(绥远等地)大修水利,昌工商!
    其他军阀的地盘,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