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175部分

葬宋-第175部分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府的方案得到两统的承认,翌年十一月实现熙仁亲王的立太子。后深草上皇考虑出家、蒙古袭来的对外危机等因素。使得两个皇统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表面上变得融洽。
    但是龟山上皇心里知道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镰仓幕府先是摄政政治,接着又迎来院政时代。在摄政政治时代,天皇是权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执政者是摄政或关白。
    这说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说是上代天皇不亲政传统的复活。摄政或关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亲或祖父从天皇那儿取得政权的形势是院政。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
    龟山上皇想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后宇多天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但是心里更加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北条时宗对付外敌,幕府混乱,御家人武士不满情绪日增。而且遭逢此次惨败,镰仓幕府的所在地也不复存在。
    北条时宗的威信正降至最低点。龟山上皇认为幕府权威和实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时机。
    不过这一切都要有强大的后盾来支持他来完成,他看中了大宋的潜力,所以,才交出三神器表示诚意,想利用大宋为他找回天皇早已经失去的权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阿合马之死
    龟山父子二人送到西禅寺,由陆秀夫留下来暂时陪道。姜明就暂且告辞回到了太师府中,回来的途中琢磨着怎么安置这一万余的日本人。
    要是用好了,那倒是手里的一把利刃,但是用不好,也可以伤到自己的身体,对于日本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他经过的后世,都没有太多的希望,无论是文壁等人怎么把日本人的彬彬有礼说的天花乱坠。他始终都对其产生不了好感。
    面对方才面色阴沉的后宇多天皇,也幸亏他只有十五岁,做不到像龟山上皇那样胸有丘壑,不露声色,才让姜明看出一点点不对。
    但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为了什么,在他的印象中,日本所谓的天皇无一不是高傲自大而又狂妄的人。怎么会这么的委曲求全呢?
    有些后悔在后世因为愤恨日本人的残暴、没有人性。所以对于日本的什么都不加以注意,以至于现在无从依据,但是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到了太师府中,一定要让鸿儿找些全真子弟严密监测其的动向,好防患于未然。
    以道家监测佛,呵呵,姜明想想都有些好笑,那全真弟子还能不拼命的去找对方的漏洞啊。那也没有办法,谁让历代日本天皇都信佛呢?
    想通了这件事情,姜明索就将其抛在一边了。现在整个南方的局势都很微妙,在忽必烈将人分四等之后,所有在江南之人,除却那些叛徒之外,都是最低等的那类人群,包括汉奸在内。你要是不改名换姓的话,你还是四等人,不能执掌兵权和重要的职位。
    忽必烈的一招自己好像是听过是应该早就有了啊,为什么到现在才执行呢?想想就释然了,应该是灭宋之后才执行的,现在大宋非但没有被灭,反而占有几路之地虽不足于和元军直接抗衡,但是只要是团结,自保却是有余的。
    不过现在忽必烈出这一招还真不怎么明智,虽然强调了蒙古人的主要领导地位,提高了蒙古人的优越感,从而使一些蒙古人安稳下来不再反抗是却让江南之宋人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
    外元朝还特别规定,第三等人与第四等人不准有姓名,只能在出生那天按日期胡乱扯两个数字充当名字,或以父母年龄之和拼凑。
    还有就是读书最不值钱地时期也莫过于现在。重官轻文地歪风邪气达到了相当程度。民间流传地一条社会等级谚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第一类职业是当官地第二类是为官员们办差地衙役。以下便是和尚、道士、医生、工匠、打猎、种地地了。讨饭地乞丐当然是排在最末尾地第十位。而读书人呢。就排在仅次于乞丐地第九位。也许某一个特殊地时期。人人所称呼地“臭老九”就是出于现在地“九儒十丐”吧!姜明这样想着。
    忽必烈这样虽然分化了一部分汉人。但是这次四等人制度也导致了人、南人地贵族和蒙古、色目贵族地矛盾激化。这个可能也是自己或是大宋地一次机会吧。
    就在姜明正在盘算得失地同时。在摇摇欲坠地大都却生了一件令忽必烈十分恼火地事情。
    至元十九年三月下旬。此时地忽必烈正在上都接受辽阳行省诸王地朝拜。以安抚弘吉剌部、亦乞列思部、札剌亦儿部、兀鲁郡王等诸王之心。以免受到海都地唆使给自己添加麻烦另外。在大元有一个不成文地规定是每年四月。忽必烈便会去上都避暑。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忽必烈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古诸王贵族地朝会(忽里台)和传统地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忽必烈本来想借助这次机会来收拢人心。所以比往年都要来地早一些知道自己前脚刚走。在大都就出现了一件大事。
    至元十九年三月十七,益都千户王著与高和尚等人合谋,乘太子真金随从忽必烈在上都避,阿合马留守京城的机会。王著和高和尚选了一个酷似太子真金的人,乘夜色混入京城。第二天,高和尚带领众僧侣来到中书省,声称太子已回京城,晚上要做佛事,命阿合马前去为太子接驾。
    当天黄昏时分,王著骑马报告阿合马,说太子即将驾到,要中书省的全体官员到宫前迎候。阿合马不知是计,准备前去接驾,派亲信脱欢察儿同王著先去接风,自己
    到。
    高和尚簇拥着假太子在半路上与脱欢察儿相遇,由于天色昏暗,难以分辨真伪。假太子按王著计划,斥责脱欢察儿无礼,将他和随从全部诛杀,然后继续向王宫前进。
    王著等人在东宫前面碰上阿合马及随从。这时,骑在马上的假太子对阿合马大喊:“中书省官员向前靠!阿合马,你可知罪?”正在阿合马愣之际,王著飞身上前,用藏在袖子里的一对大铜锤迎面向阿合马砸去。顿时阿合马脑浆迸裂,坠地身亡。
    阿合马的同党祯亦被杀。消息很快奏到忽必烈面前。此时忽必烈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书案上的东西全都被扫落在了地上。有人竟然杀了为他敛财的大臣,还是在这四处征战急需钱财的时候。
    不过,他不是心痛于阿合马死了,而是忽必烈也知道,在反阿合马的一派势力中,包括有皇太子真金在内的蒙汉官员在内,具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原来倒是还没有再意,现在竟然有人动起手来,怎么能不让他心生警惕呢?
    不过考虑了好,真金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大元帝国今后之储君,不能为了一个奴才而让儿子难堪。
    于是派枢密副使罗等驰驿大都,阿合马已死,王著被擒,剩下的高和尚等人本来就是棋子,很快被悉数擒获。
    此时,忽必:令太子名义上主持会审王著案件。当然是让太子真金知道,阿合马之死策划的始作俑是谁,他知道。
    实际的主审官是罗,罗不傻,:然不会跟“储君”真金过不去,加上他自己也憎恶阿合马的跋扈,心中对这位回回人的死亡,只有暗喜而已。自然,还有皇上的亲自面授机宜。更加使他心里有数了。
    件迅速得以审结,将肇事王著、高和尚等诛杀。事先知情的枢密副使张易亦被杀。
    罗遂报知阿马犯有欺君之罪,如将商人们为大汗买来的巨大宝石据为己有;益以真金及诸汉官之进言阿合马罪恶基本属实。
    于是,忽烈下诏严审阿合马案,一定要把阿合马党人都从朝中清出。阿合马最主要的罪状如下:
    其一,阿合马爱妾有一人名叫引住,家里私藏两张鞣制过的人皮,全须全尾,“两耳俱存”,审问半天,也不知受害是谁,引住招供说:“诅咒时,置神座其上,应验甚速。”
    其二,一位陈姓画师为阿合马画两幅帛画,“画甲骑数重,围守一幄殿,兵皆张弦挺刃内向,如击剌之为。”
    其三,有位名叫曹震圭的人为阿合马“推算”过生辰,妄言休咎。
    其四,算卦人王台判为巴结阿合马,妄引图,称其有九五吉相。
    忽必烈便以认定阿合马有诅咒自己早死之事,那就是谋反。于是,在下令把四个人剥皮以外,又下诏捕诛阿合马在朝中位列大官的子侄,没收全部财产。命人把阿合马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在通玄门外戮尸,然后纵放皇家猎狗群扑而上,把阿合马尸身吃得一块不剩。
    并彻底清查阿合马的余党,淘汰省部官阿合马党七百十四人,已革百三十三人,余五百八十一人,一起罢免了事。
    做完这一切,忽必烈已经是满面的疲惫,看着高兴的那些汉臣还有自己的儿子,心里有苦却是说不出来,做这么多,无非是为太子清扫障碍而已。阿合马党羽众多,一旦暴死,自己还在时,还能镇压的住,万一太子继位,以其的柔弱性格,肯定会为此所困,还不如自己来一个了断为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至元十七年开始,继刘秉忠、郝经、史天泽、刘整、张柔等人的死去。姚枢、窦默、廉希宪又先后辞世。他最忠诚的汉人臣属在他的眼前一个个相继去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也在去年先他去世。令他十分痛心。
    因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他的同龄人,有的甚至比他还年轻,死亡的阴影也开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了。也许这些人的去世,使得忽必烈想到了自己最终必然一死的宿命。开始为以后的大元寻找一些出路了。
    太子真金也许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皇帝,但是到了现在,大元的江山已经够大了,也需要他这样一个仁德之君来管理,也许现在是该为太子先做一些打算了。那样自己才能安然的离去,去见自己妻子的时候,才能无愧于心。
第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都的行动
    实在忽必烈的心里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和弟弟阿里位。虽然自己是成功者,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是通过非正当手段登上汗位的。所以有时急于发动有勇无谋的对外冒险行动,试图以此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
    他的不安全感刺激他一次次地企图迫使别的国家统治者承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以此作为向自己国内臣民炫耀的手段。作为大元皇帝和众汗之汗,他遇到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他必须通过扩张帝国版图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贤德和智慧。最后,通过征服战争获得经济利益无疑也是他的动机之一。
    但是在这个时期忽必烈所能听到的只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样完全彻底的失败过。
    从至元十一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在本质上还能说是一场胜利被风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