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户抽出的组成三万人马。又任命高丽将领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率高丽军一万人、水手一万五千人,战船九百艘,军粮十万石。三军合计约四万人,组成东路军,取道高丽,过对马海峡,进攻日本。
两路元军由元军宿将阿刺罕统一指挥,定于至元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在岐岛会师。
同时,为了使宋朝余孽支援日本,严令张弘范从正月开始,就要对江南施加压力。由江西行省开始,协助在广州的李恒部,剿灭在广州和韶关之间梅岭一带游荡的残余宋军,争取将广州和韶关之间的通道打开,连成一线。
然后再一路往东推进,所过之处,潮州、汀州、漳州和泉州之宋军要逐一剿灭。同时保持着对福州的压力。是宋朝余孽不能分身。
只要在短时间内灭了日
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水军可直接南下,在杭州湾驻后方稳定的情况之下,严令高丽在旅顺口再建船厂,没有了骚扰,多方努力的情况下,不出一年,大元水军就可以恢复往日雄风。
看着忽必烈又恢复了以往那种雄心勃勃的风姿。伯颜稍微有些放心下来,他开始有很多话不敢说出来,就是怕皇上丧失了对江南的兴趣。开始一味的保守,本来大元就是靠着金地和江南之地作为和海都等叛王对抗的资本。
要是抛弃江南之地,等于自断一臂。那么现在看着还是比较安分的王爷们也都会跳出来重新排队,想分一杯羹了。
看来日本是忽必烈的一个心结啊。目前为止,大元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就算是西北诸王作乱,那也是蒙古人自家的纷争,而对外却是所向无敌。从至元元年打败阿里不哥以后,迁都燕京,改称大都。至元八年建国号为元。
但是继承的大部分是先帝们的遗产,好不容易灭宋终是打蛇不死。安南称臣后又复宣布独立,听说这次张弘范主持的崖山之战中,就发现了安南陈朝的大军踪迹。
高丽叛乱不熄,是依靠了和婚才算是完全掌控。岭北行省的动荡、海都的不服、乃颜的蠢蠢欲动。无时无刻的煎熬着这和皇帝。除了太子真金之外,几乎所有的儿子都派出去了。还是不能安心片刻。
这个皇帝当的真不容易,心里这样想着,伯颜又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最近为什么老是有些悲观啊。这可不是自己的性格,可能是悲观的消息听的太多了吧。
害怕被忽必:看出了什么,正巧也没有什么事情了,遂告辞而出,出了紫禁城后,发现外边的爆竹声一片接着一片,仔细盘算了一下,原来今天是腊月初八,是该顺应节气喝粥的日子。他也好久没有见到家人了了。于是没有再想些什么,直接回府去了。
福州城内姜明接到忽必烈正在备大军准备远征日本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姜是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下人们忙忙碌碌的样子,和一本正经的表情时拿到这封用暗语写来的消息,遂喊正在一边帮忙的鸿儿回到书房,回来拆开翻译出来之后。
鸿儿是脸的惊喜,以前姜明曾经给他说过,要想办法把祸水引到日本,转移忽必烈的战略重心。没有想到那么快的就可以了,对于十三少他们怎么把幼帝赵显偷偷带到日本的事情,鸿儿始终有些问。
想到堂堂一个元朝国都,而且幼帝怎么着也算是曾经的皇帝吧,就算是距离沿海比较近,也没有那么容易不动声色的将其带出大都,有神不知鬼不觉的东渡日本啊。
但是对于这个事情,一向对他知无不言的姜明却是语焉不详。按照鸿儿的脾气也是不会问的,但是到了现在的这个时候,不由的还是好奇起来。
看着鸿儿愈问还害怕自己不说的那个样子,心情不错的姜明情不自禁的拍拍她的肩膀说道:“是不是想知道十三少怎么把幼帝救到日本的?”
鸿儿点点头,脸有些红了,用眼角瞄着刚才姜明拍过的地方,也不做声。但是姜明却没有发现此时鸿儿的尴尬。自顾说着事情的原委。
其实幼帝根本就没有在日本,而在开封的小皇帝也是真的赵显。在日本的幼帝不过是张子夏带去的一个根本是一个西贝货。用来激怒忽必烈的诱饵而已。
姜明知道日本现在实际的主政者是摄政王北条时宗。这个人现在还应该不到三十岁吧,一向狂妄自大,不可一世。
如果带一个小孩说是大宋皇族,那么这个年轻人肯定虚荣心膨胀起来。自以为是强者的身份,肯定要维护一番。
本来忽必烈已经几次遣使要求日本纳贡称臣都被拒绝,为此还引起了一次征日之战,但是由于征日将领认为形势不利,更有很多人都高估了日军数量,主张撤退。撤退当晚遭到了风暴,元军损失兵力一万三千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不是战死,而是死于这场风暴。是以日本人说的神风。(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九十七章 坐以待敌毙
是不管怎么说,元军都是以撤出日本而告终,当然,时候遇见风暴,只是意外而已,所以奏到忽必烈面前肯定是大胜的结果。
以“入其国,败之”的战绩掩饰了元军因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而败退的实情。而当时的忽必烈发动那场征战的目的是想利用战争使日本臣服,而不是占领日本,所以说只是用兵力威胁一下。要不为什么他只派三万人,而且没有后续部队呢?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精力全都集中在灭宋之战,根本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
当听说胜利的消息,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说了一声“知道了”。边抛到了脑后,三万人的战争,什么结果当时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元军撤退时遭暴风雨袭击,日本朝野认为是神风天佑,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模的祈神活动,当时不仅天皇在祈神,摄政王北条时宗也在祈神。
同时,为了防御元军再次入侵,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大力加强备战:一是加强长门守护所的力量,任命胞弟北条宗赖为长门守护,防卫中国西部;二是增派北条实政去镇西主持九州方面的备战工作;三是费时五年,由藤原经资负责筑起一条西起今津,东至箱崎的高六尺厚一丈长十余公里的石坝。
当忽必烈这次风州经略使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去日本斥责其骚扰高丽,正好是藤原经资负责筑石坝完工不久,日本上下都是兴奋异常,北条时宗自信心爆满。怎么还会把元朝派来的使节放在眼里呢?
再则,在姜明的刻意安排,先去的文壁及随后赶到的郑虎臣都很适当的带去了大量的古董和珍宝。挑拨其的自大。最后又让张子夏带着一个教授好的小孩是宋朝幼帝,做可怜状,请求庇佑。
北条时宗现不过才二十九岁,虽然有一班臣下做幕僚,但是终究还是年轻气盛。于是就拍着胸口答应了下来,不但派兵随郑虎臣一起到高丽捣乱其的造船进程,而且还援在当地不满高丽王典统治的义军。
其实之所以幕僚和臣下们没有对,也不全是出于好心,只是认为高丽在元朝的手里自己终究是一种威胁,因为高丽距离日本太近了,如果只是高丽本国之人日本还不放在心上,但是现在高丽的实际掌控者是元朝,就不能不未雨绸缪了。
姜明就这样想着,不过并有说出来只是说了在日本的幼帝根本不是赵显,而十三少也没有去日本,现在摇身一变了开封忽必烈所立的那个傀儡皇帝的丞相卢世荣的门客。所以现在有很多的消息能够及时的传过来。
去日地只是张子夏而已。现在既然元朝征日地事情已经提上议程。那么再过一段就可以筹谋怎么使双方地矛盾更加大一些。那么打地就会更加痛快。
其实很简单。现在忽必最放心不下地就是怕福州方面他全力攻打日本地时候。进一步袭击大都或者是其他要害地点。就这一点来说。战略部署就要改变一下。要暂时做出一些姿态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先过完新年再说个新年在政事堂地商议之下。准备好好地庆祝一番军虽然围住了福州。但是没有水军地他们就像一只瘸了腿地恶狗只能眼看着福州船来船往地运输者物资。
虽然元军地粮草给养也十分地充沛。但是看着自己费了好大地劲包围地敌人天天还是大鱼大肉地。心里也不是一个滋味。而且对方天天至少还睡在屋子里面。自己却是只能再帐篷里面度日。有限地几处房屋也被军官们占据。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当时南方地天气炎热。还好说一些。除了靠近闽江而不能去江中纳凉和蚊虫蛇蚁较多之外。其他地都还可以忍受。
随着春节地渐渐来临。纵然是南方地天气。也显得有些凉地入骨。就连在夏季眼馋地闽江水。也失去了诱惑。就在这个情况之下。还要时不时地攻城呐喊。但是越来越提不起来兴趣。最后干脆就是为了长官们地催促。干一些出工不出力地事情。这些士卒有些搞不明白。这到底是谁在包围谁呢?要说是我们包围福州。为什么城内地生活还是那么地滋润。而我们却在荒郊野地里面受苦呢?
而张弘正负责围攻福州。最后得到地命令也是围。只是攻势可以暂时放缓。一旦准备东征日本。元军也害怕一时把福州逼地太急。再回还上去。要是再逃到日本。和其一起对抗大元不说。万一知道幼帝逃到日本。而开封地那个只是西贝货地话就有些不好看
在江南宣扬一番,那蒙古人复宋就成了一纸笑谈。没有一点威信可言,对于统一江南的梦想也是不可实现的。
不过这样一来,双方都是存在于一个心思,那么几乎是没有协议的相安无事。双方虽然没有配合,却是十分的默契。在战争中也算是一个巧合吧,就算是姜明也不可能会理解其中的奥秘。
但是这一切都算是实现了,为了这个新年,陈龙也从南剑州顺着闽江回到了福州的江面上,在江心岛的怀安扎寨安营。
围困福州半年一来,成绩最大的应该就是唆都了,当时他和张弘范兵分两路,一个在闽江之南,一个在闽江北侧,唆都主要的目标就是闽江之南的部分。在半年中,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四处运动着。
闽清、永福、福清个州县都相继被他掌握,要不是兵力不继,不足于把握那么大的地方,恐怕连兴化全境也在其的掌握中。不过这样一来,兴化军的宋军陈友刚等人也不敢轻易的下九仙山攻州夺县。
最多只是道沿海一带活一番,趁着收取由朝廷提供的粮草和手雷等物。以加强自己的实力。唆都倒是不敢过来截击,因为有一次在海边截击时吃了战船上飞雷炮的大亏,心知现在不是硬拼的时候,只得作罢,索性将重心挪到闽清、永福、福清几个州县。把方山这个战略高地也控制起来。
等于说是闽之南的地区,暂时都在唆都的控制范围之内。不过是谁控制谁,还是很难说,因为泉州在蒲氏的控制之下,等大军过后,德化随即被蒲寿庚派兵收回,而九仙山的宋军借助有外援的优势,也不是太惧怕唆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