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夏这里可也要出兵?要不要上报下兵部?”孙朝有些担心,宁夏在震灾后还没来得及补充兵源,若是再派兵出关,防守只怕更是薄弱。
“机会稍纵即逝,岂容再这般折腾。”萧墨轩背着身,对后面摆了几下手,“况且本官有皇上御赐的王命旗牌,这些个事儿,本官还做得了主。这回出兵,也不可能带上太多人。”
“那……末将谨遵大人吩咐就是。”孙朝听萧墨轩的意思,是要自个把事情全扛了下来,便也不便再多说。
“孙将军,你且过来说一下俺达三部的巢穴所在。”王崇古示意孙朝也上前来。
“是。”孙朝拱了下手,上前指着地图说道,“根据关外探子所绘的地图,永谢布部的营帐,眼下是在宣府以北,神木堡的半坡山;鄂尔多斯的营帐,便是在延绥西北的荍麦湖一带;还有土默特的营帐,便就是在板升一带了。关外的地图,宁夏军中也有,两位大人若是要,末将让再描一份送来便是。”
“出关作战,地图自然是要。”萧墨轩点了点头,“但这些事儿且吩咐下去便是,快些回来,还有要事相商。”
孙朝接了令,先退下去了。
“这一战,王大人想如何安排?”萧墨轩和王崇古相坐下。
“即使要出兵,当然要力求果大。”王崇古边想边说着,“依在下所想,这回可以分兵三路而出。命延绥总兵赵分部锐卒,一路直赴神木堡,一路直赴荍麦湖,下官则亲带三千轻骑出宁夏,直捣板升。”
“王大人比在下更能统得大体,还是由在下领兵出战吧。王大人便留在宁夏,督修兵备便是。”萧墨轩毕竟年轻,又好个冒险,眼下有个出塞远征的机会,自然不肯放过。而且眼下俺答主力正在关内,想是也不会太过凶险。
“眼下谁领兵倒也无关紧。,”王崇古竟似是看出了萧墨轩的心思,“可千里奔袭,毕竟是个劳累的事儿,一般人未必能吃得了这个苦。”
说罢眼皮翻了几下,瞅了萧墨轩一眼。
原来竟是见我长的白净,便怕我吃不了这苦。萧墨轩也看出了王崇古的意思,顿时一肚子的不服气。
“王大人不也是读书人,况且若论起年纪,还要比在下年长上不少吧。”萧墨轩微微一笑,并不卖帐。
“哈哈哈。”王崇古和萧墨轩又对视一眼,齐声大笑一番。
大明嘉靖四十年,十月二十。
延绥总兵赵接延宁陕西代行军事,兵部员外郎萧墨轩令,分部锐卒,令裨将李希靖领兵两千东出神木堡,直扑半坡山,令徐执中领兵两千,西出荍麦湖。
宁夏城里,三千骑兵也准备停当,随时侯命出征。
“长途奔袭,若是穿重甲,倒是成了负担。”孙朝带着萧墨轩在军械库里穿行着,让萧墨轩选一件合身的铠甲。嘉靖虽然把萧墨轩派来代行军事,可从兵部到陕西,都把萧墨轩当书生看,一时之间,倒是没给他准备铠甲,所以只能临时来军械库里选一件。
“这几件
是轻便。”萧墨轩看见几座架子上放着几堆铠甲,I件,初时只觉轻便,再仔细一看,面上不禁有些失色。
原来,他提起的这件铠甲,虽然看起来挺结实,可仔细一看,便有了猫腻。原来整件盔甲,竟都是用一层层厚纸糊出来的,只是又在表面缝了一些散碎的棉布,轻易也是看不出来。
萧墨轩在现代的时候,早就听说过明朝有些将领会用纸张糊成铠甲,冒充军备,以便从中贪墨。当日还有些怀疑,可眼下见到了这见纸甲,心里顿时一阵恼怒。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还发生在边关紧要之处。这个孙朝平日看起来克职尽守,原来竟也是这等货色。
萧墨轩忍住心头的火气,又摸了摸旁边的几堆,触手之间,居然也都是用纸做成的。
“萧大人,这件皮甲,是在下做守备时候穿过的,虽然有些旧,可也是选西域牦牛皮所制,上边缀了钉,结实的紧,也不沉重。”孙朝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萧墨轩的举动,寻了一番,在一座架子上找出一件皮甲来,“若是大人不嫌弃,不如就穿这件罢。”
眼下正是要出兵的时候,这时候论这些事儿,未免损了军中锐气,等回来再找他算帐不迟。萧墨轩在心里对自己说。
于是平复下情绪,又翻出笑脸来,迎上前去。
“好,好的紧,我且试试。若是合适,就穿这件吧。”萧墨轩呵呵笑着,从孙朝手上接过了那件皮甲,在身上比试着。
京师,兵部大堂。
“祖制哪能如此去坏,若是因此坏了军备,我看他萧墨轩有几个脑袋去偿。”果然不出严世蕃所料,杨博听说嘉靖帝已经把萧墨轩的奏折发到了内阁,责令酌情而办时,顿时勃然大怒。
“都说这萧墨轩是个能臣,我看其实却是个误国的小人。”杨博是实实在在的行伍出身,脾气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大。他站起身来,一边在公房内来回走着,不停的拍着桌子,“他以为倚仗着皇上和裕王爷的宠信,便可以胡做非为了?偏偏还有那么多人在附和他。”
“大人。”杨博正怒不可遏,身边心腹的一句话,却猛得将他拉了回来。
“杨大人,王大人可也在宁夏,正和萧墨轩在一起。”心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一下子定住了杨博。
王大人,便就是王崇古,可巧的是,王崇古不是别人,正是杨博自个的儿女亲家。也就是,杨博的儿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儿,大家都是一家人。
当日萧墨轩为了找一个可以帮自己的人,简直是伤透了脑筋。其实此时间,大明朝除了那戚继光,谭纶那个几人和王崇古外,其他的良将也是有的,比如殷正茂。
可萧墨轩偏偏就只想到了一个王崇古,也当真是天意了。
“难道这事儿他也有份?”杨博刚才还火冒冒的心里,顿时冷了半截。
冷静下来的杨博和火头上的杨博,简直是判若两人,他开始仔细想着眼下的这件事儿。
往日里论及马政的折子,皇上向来都会让内阁派人来知会下兵部,要一个态度。可这回,根本就没一个人来问过自己。
适才听说的附和马政的那些人,再一个个翻出来想,不禁更觉得有几分怪异。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居然都是和严家往来密切的。
严嵩的那帮子人和裕王、徐阶那帮子人近来势如水火,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两帮人在朝堂上互相倾,互喝倒彩也是日日可见。这回严党的人,怎么却力挺起萧墨轩来了。
其中有诈,不是对着萧墨轩去的,便就是对着我杨博来的。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杨博的脑袋立刻便转过了弯来。
“不行,我得去见皇上。”杨博伸手从帽架上取下乌纱帽来,“得去探一下其中的究竟,这马政的事儿,也由不得胡来。”
杨博的轿子刚出了兵部大门,嘉靖老人家那里,也已经是闹开了锅。
萧墨轩所奏的马政,戳疼的可不是一个人。陕西,山西,北直隶和两淮的一批御史们,个个义愤填膺。每年那些养马的大户家里送的许多银子,不就是指望着自己有机会能说上几句话。更何况,有的御史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原本就是养马的大户。若是按照萧墨轩所奏的去办,每年成千上万两的银子便要长翅膀飞了。再过段时间便又要过年了,家里的年货还没办呢。
第三十二章 萧杀
博坐在轿子上,把这回事儿颠来倒去的,想了好几遍之间,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越想越觉得奇怪。
正胡乱想着,轿子已经到了西安门。杨博走下轿来,却见西安门的朝房里已经站了许多人。
不但欧阳必进,路楷等人都在,就连鲜少露面的高拱也从国子监赶了过来凑热闹。
“杨大人来的正好。”欧阳必进正站在朝房门口,见杨博过来,顿时翻出了笑脸,袍子上的那只锦鸡,也跟着不停的抖动着。
“杨大人想也是为了马政的事儿来的吧?”欧阳必进呵呵笑着,脸上不禁现出一副得意,又回过身去,瞅了高拱一眼。
“杨大人,萧子谦毕竟年少,不知晓其中厉害。”高拱噎了下气,也迎上前来,“朝政的事儿,本来就是给人论的,但凡对事儿不对人便是。”
“杨大人身居兵部堂官,该如何做,又岂要他人指画。”欧阳必进伸手就要去扯杨博的袖,“杨大人,此次若是放纵,日后人人都来插上一脚,哪里有得消停。”
“什么马政?”杨博眉头一皱,抡起袖子挥了一下,避开欧阳必进。
“杨大人难道还不知道?”欧阳必进的脸色有些困窘,“贵部属下的五品员外郎萧墨轩给皇上上了份折子,要改马政呢,奏折上所言,与当日罗复所言,如出一辙。”
欧阳必进这句话,可算是一石二鸟。其一,当日罗复议马政的折子,正是被杨博批的灰头土脸,此时杨博若是置之不理,便等于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其二,又说萧墨轩是杨博属下,属下给皇上直接上疏,却丝毫不和上司沟通,便是直接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了。
“萧墨轩?”杨博回头看了欧阳必进一眼,“便就是那个派去宁夏的萧墨轩?”
“对对对,就是他。”欧阳必进见杨博转身来问,以为有戏。
“他是皇上派去的,我却是连个面也没着过。”杨博满不在乎的回道,“欧阳大人的意思,难道是叫在下去和皇上争?”
“这……在下绝没有这样的意思。”欧阳必进一阵语塞,但是转瞬之间,脸上便又回过色来,“在下只是想,兵部的事,杨大人居然都不知晓,觉得有些不解罢了。”
“嗯,确实有些奇怪。”杨博点了点头,“可折子是送到皇上那里去的,皇上既然没转给在下看,自然是有不测的圣意。在下正巧要向皇上禀报宣大的战事,也顺带着问一下才是。”
杨博说完,也不再和这帮子人纠缠,摆了摆手,径直坐到朝房里头等着召见去了。
永寿宫,正殿。
“朕便是怕他们闹事儿,便加了一个酌情处理。”嘉靖帝摇了摇头,一脸的苦笑,“偏偏这样,还不得消停。”
“他们倒也不是冲着万岁爷来的。”黄锦呵呵笑了两声,转身关上了一扇窗户,十月底了,天气已经很凉了。
“哼。”嘉靖端坐在龙椅上纹丝不动,只是轻轻哼了一声。
“禀万岁爷,杨博,杨大人求见。”轮值小太监,站在门口报着信。
“你瞧瞧,又来一个。”嘉靖又是一声苦笑,“适才那几个不是冲着朕来的,这个倒该是了。”
“万岁爷若是不想听,便不见就是。”黄锦走回过身来,应着声。
“依他的脾气,朕若是不见他,回去不知又要怎么折腾。”嘉靖叹了口气,“传他进来吧。”
杨博的脾气是不好,但嘉靖不敢不见他,其实倒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这位仁兄虽然倔了点,可论起用兵点将的功夫来,朝内无人可比。这方面的事儿,嘉靖帝还得靠他,况且他平日在朝里也不多问事儿,只是埋头实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臣杨博,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一会,只听门口一阵中气十足的叩拜声,只听声音,也知道是杨博来了。
嘉靖帝点了点头,也不说话,只看着杨博,且看他要说些什么。
“臣兵部尚书杨博谨奏圣上。”杨博伏在门边,大声奏道,“现今鞑靼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