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闺秀(全本)-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彦点点头,轻轻笑道:“护国公说得也有道理,那就这样吧!”
事情就此了结,杨彦自引着独孤朴乔离去。
独孤朴乔回到护国公府,很快就打发人送了药来,不过来人并没有见到独孤湘云,只将药送到了落霞院就被送了出去。这药自然也没到独孤湘云手中,而是用相同的瓶子换了一种药送进去给了碧荷。
既然存了心要一劳永逸毁了独孤湘云,杨彦自然不会心慈手软。从轻发落什么的都是做给独孤朴乔看的,也是独孤朴乔自己说了不让请御医的。这人挨了打,受了伤,又心情郁结,断个腿发个疯什么的也就不奇怪了。
杨彦将独孤家的棒疮药给了凌云道:“让我们的人好好研究一下,里面的成分跟我们的有何不同。”
眼看就要到中午了,杨彦脚步轻松地回到关雎院,安然还没起呢!
他拂开帐幔坐到床前,低头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含笑道:“王子已经吻了公主,睡美人,你该醒了!”
第137章 书房见人
安然没有睡得那样沉,杨彦进来的时候,她就有些清醒了,只是一时犯懒又有些羞涩,不想起身而已。杨彦俯身吻了她,又当她是睡美人,让安然忍不住含羞一笑,睁开了眼睛。
杨彦扶着她起身,取过一套织金云锦折枝玉兰纹半袖及百褶长裙穿好,送她去浴室梳洗,又要帮她梳头。
安然的头发很长,他掬起一把从头梳到尾,手很是轻柔,生怕弄疼了她。而后,他看着镜中的安然眉毛本来就比较浓,不无遗憾道:“这眉毛不用我画了,真是有点可惜。”古人说,画眉乃是闺房第一乐趣,他是体会不到了,不过梳头也不错。
安然见他帮自己梳通了头发,便含笑打发他坐在一边道:“好了,坐到一边好好学着怎么梳发髻吧!”
沈怡站在安然身后,听到她如此大不敬的话,不由担心地看了看平王。
却见平王居然含笑点头道:“好,我认真学着,总有一天能学会的。”说到这里,他忽然又道,“其实,给你束个马尾,编个小辫什么的,我还是会的。等哪天有空,咱们去城外的庄子里打猎野餐,我帮你梳个简单的。”
杨彦早就想带安然去城外琉璃坊看看的。如今总算可以如愿了。
安然一听,立即来了兴趣,忙追问道:“哪天?哪天去?你哪天有空?”
“怎么也要你进宫以后吧!明天进宫给父皇母妃画像可好?我再让人准备一下,过个两三天我们就可以过去住几天。”
“好啊,好啊!哥哥安排吧!明天就进宫。”
因为安然不喜欢太正式太严肃的发髻,沈怡便让梳头的丫头给她梳了一个随云髻,杨彦立即来了兴致道:“我来帮你选发钗。”
沈怡立即拉着丫头退开来。
杨彦看着安然偏于一边的发髻,显出几分随性自然,倒是很趁她的青春娇媚,便先选了一个赤金嵌红宝石的菊花花环给她戴上,再选了一支金凤点翠步摇给她斜插在发髻底端。那步摇上坠着一排细碎的浅粉色碧玺珠子,趁得安然原本带着几分羞涩的粉脸越发娇媚。
“本王的王妃,真真是好看!”杨彦扶着安然的双肩,越看越是得意。
安然羞涩地嗔了他一眼道:“哪有你这样自夸的?”
一旁的沈氏和两名贴身侍女都忍不住低着头笑。王爷王妃的感情真好,让人好生羡慕!
用了午饭,杨彦问她:“要不要去外书房见见人?”
安然睁大眼睛看他:“可以吗?”这个时代的女人是不能随便见外男的。虽然是丈夫的属下,也要避嫌。
杨彦笑道:“当然。至少在平王府,哥哥还能做主。我说过了,在王府里,一切都要随你心意。”
“那就去吧!”安然很高兴地站起身来,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又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我这样去可以吗?”
杨彦点头道:“我觉得这样就挺好的。”
沈怡却拦道:“不行,几位大人正式拜见王妃,王妃得打扮得慎重一些才好。再戴两朵绢花,插几只金簪,这双鱼玉佩也得换一只凤纹的才好。”
好吧,安然承认表姨母说得对。她在王家的时候,月姑姑也是这么教导的,只不过她以为自己已经打扮得很慎重了。
沈怡给安然发髻后面戴了两朵火红的石榴绢花,好在看起来不小,其实还算轻巧。接着,她又在安然发髻上插了三只凤头嵌七宝赤金簪。
这还不算完。
沈怡很快从首饰盒里找出一串大红的珊瑚珠来,在她脖子上绕了两圈儿,让其垂在胸前。紧接着又将她腰带上的玉带钩双鱼佩连同上面的丝绦一起换了,再给她带上两只安然自己设计的赤金镶宝菊花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安然对镜一看,不禁暗自叹气。这回可真是金光闪闪了。
衣服的云锦本来就是秋香色织了金丝的,而她头上脖子上手腕上戴的挂的不是赤金的就是大红的,想起来真真是俗气得很,但要论庄严华贵,还是要数黄金首饰最是耀眼。
“这个,会不会太晃眼了一点?”安然很想将头上的金簪,脖子上的珊瑚珠和手腕上的金镯子都取下来。
“不,就这样很好。齐夫人说得很对,第一次与大家见面,还是打扮得慎重一些比较好。以后你再去外书房,就可以打扮得随意些了。”杨彦看着重新打扮过的安然,只觉得原本的小丫头经过沈怡这么一打扮,就变得雍容华贵起来,不说自己见过的几位王妃,就是皇后的气度也及不上她。
既然哥哥也说好,安然也就没话说了。两人手牵手出了关雎院,穿过花园,绕过假山,顺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过一片种满了菊花的花圃,再穿过一道影壁,就到了直接通往外书房的侧门。
从侧门出去,就是王府的外花园,占地约五六亩的样子,他们直接从中间的青石小路过去,就到了外书房所在的墨香阁。
一路上,侍卫们对着王爷王妃恭敬地行礼请安,都能感受到王爷王妃两人之间那种脉脉含情的幸福甜蜜,私下里也不禁为自家王爷高兴。
墨香阁的主殿有两层,飞檐上伏着瑞兽,房檐下外檐斗拱雕花精美,刷着金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起来非常气派。
安然指着那飞檐道:“哥哥,我们以后在那下面挂一个风铃吧!”她记得自己前世在哪儿的飞檐上见过的。
杨彦含笑点头,吩咐跟着的二管家易达:“王妃的吩咐记住了?让人做几个风铃挂上去。”
易达应下,杨彦带着安然从木楼梯上去二楼他处理事务的大书房。
得到消息的平王几大心腹已经迎了出来,恭敬地站在大门两边行礼参拜道:“属下见过王爷、王妃!恭贺王爷王妃新婚大喜!”
杨彦高兴地抬了抬手道:“都起来吧,不用如此客气,以后见王妃如见本王就是了。”而后带着安然走进去。
“是!谢王爷,谢王妃!”
几个人陆续起身,跟着走了进去。
虽然没有正式拜见过,但几人心里已经对这位王妃崇敬已久。
云梦真人,顾家三少啊!居然就是他们的王妃。
安齐就不说了,自己妹妹,那是熟悉得很,心中也一直以她为傲。
王锦文也是见过安然的,也最早知道她云梦真人和顾家三少的身份,虽然此刻见了心里难免还有些黯然,但更多的却是敬佩。
凌云和独孤凯也见过安然,知道她性子很和气,但今天才算正式拜见,也是很慎重的。
只有宇文耀和元逸韬对安然最是敬佩,却是第一次见,难免激动。
杨彦拉着安然在自己宽大的主位上一起坐下来,这才吩咐道:“以后在书房里为王妃准备一张桌案,她有空可以过来看看。”
“是,奴才等会儿就下去安排!”二管家易达躬身领命。
宇文耀和元逸韬诧异地看了王妃一眼,不由又是怀疑又是期待又是激动地问:“王妃要来外书房办公吗?”
杨彦颔首道:“是。”又解释道,“本王的王妃与其他府里的女眷不一样。王妃才学不凡,如果一直束缚在后宅里,实在是埋没了她的才华。诸位也不必担心,本王既然把话说到这里,自然是对王妃、对诸位都是信任的。以后本王若是不在王府,王妃也可以来这里。诸位只需记住一点,尊敬王妃如同尊敬本王一样!”
几人一听,立即躬身行礼道:“是!属下记住了。”
杨彦点点头,又说:“本王与王妃的感情非同一般,关于本王的任何事情,若王妃问起,你们都不必隐瞒。她在这里不仅仅是王妃,也是你们的同僚,本王不在的时候,她可以代替本王做主任何事情!”
“是,属下记住了。”
几人再次行礼,然而心里却是无比震撼的。虽然他们早有预料这位王妃非同一般,却怎么也想不到王爷竟然给她如此大的权利。不过也是,像王妃这样有大智慧大才华的女子,若身为男子,自然也做得王爷的幕僚,说不得就是他们之首;如今虽为女子,同样让他们景仰。她能嫁给王爷,不埋没了这一身才华,也是好事。
接着,杨彦才给安然正式介绍自己这几位心腹。
“这是独孤凯,你认识的。他很早就跟着我了,我们一同习武,一起长大。后来他又陪我去雁门关戍守八年,我们两人连同现在的镇国将军钱敏之被称为‘雁门关三杰’。他现在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兼任王府长吏一职。”
“独孤将军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安然点点头,独孤凯的事情哥哥说过很多。
独孤凯忙道不敢当,又说:“当初是王爷让属下去救王妃的,这英雄救美的人,是王爷才对。”
杨彦又接着介绍凌云道:“凌云你也认识,他曾经护着你去王家,又在王家保护你那么久。说起来,凌云其实跟你一个姓,说不定几百年前还是一家。他主要负责暗卫的训练安排和情报收集,这些年来一直往返于京城和雁门关,同样劳苦功高,现在任王府的录事参军一职。另外,凌云还是江湖上有名的游侠,借着这个身份为我招募了不少江湖好手。”
安然听到凌云本姓赵,却没有用这个姓,便知道他身上肯定有故事。但还没等她猜测出来,又听说凌云在江湖上是个有名的侠客,立即便来了兴趣道:“以后有空给我讲讲江湖上的事。”
凌云躬身应下。
杨彦指着宇文耀道:“宇文,名耀,字星玄,出自宇文家族。星玄是本王的伴读,八年前与我一同去雁门关,帮着我出谋划策,处理政务公文,是不可多得的良相之才,现在暂居王府主簿一职。”
“见过宇文先生!”
“王爷谬赞,王妃客气了,星玄愧不敢当。”
安然笑道:“宇文先生家学渊源,才华出众,王爷经常提起,先生没有什么当不起的。”
安然读过大隋历史,知道宇文耀就是宇文化及的后代子孙。因为那位窦氏无忌公子的穿越,大隋没有二世而亡。宇文化及虽然在隋武帝后期遭到猜忌,但急流勇退,护着整个宇文家族渡过了那段危险期。现在的宇文家族,是八大世家之外最有实力的家族。
接着,杨彦又指着元逸韬介绍道:“我们都喜欢泽远,他出自元氏一族,名逸韬,字泽远,也是王府主簿。他掌管着王府的秘密产业,是我们的钱袋子,有点石成金之术,能将一千两银子很快变成五千两、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