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指南录 >

第72部分

指南录-第72部分

小说: 指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历史更精彩的是后世的评论,谈及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一些传统的史家自然对马发这种抵抗到底的行为给予了很多赞誉,认为他们最后与城俱殉的壮举,极大鼓舞了当时的抵抗力量,展示大宋帝国除了柔弱与繁荣外,血性的一面。而一些新潮的学者,则认为明知道守不住却依然选择坚守,是对百姓不负责任的做法,在此案中,马发比索都罪孽还大。
    当然,这还不是最有特色的观点。最有特色的观点出自一个没读过几天书却自视才华横溢的年青人笔下,他比较了元军在江南的百余次屠城行为和潮州大火的一些历史记录得出一个结论,是马发的抵抗,才引发了索都的屠城。而知州马发是个沽名吊誉的伪君子,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忠义之名,不惜在城中放火,让几万百姓给自己殉葬。虽然这个观点和案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受害人的抵抗激发了嫌疑人的兽欲的说法一样,不值得一驳。但发布了这个观点的人,却的的确确为自己博得了极大声名。
    潮州大火的第二天夜里,一支舰队沿韩水逆流赶到,趁夜再次袭击了北元水营,让索都麾下的这支内陆水军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一百多艘船被焚毁,三千多人阵亡。
    方将军,你打算去哪?站在甲板上,透过望远镜看着余烬刚熄的潮州城,破虏军水师统领杜浒对自己身边的将军低声问道。
    这么大的火,城中肯定不会再有一个活人,回潮州已经没有意义。而像方胜这种年青并有才华的将领,正是自己麾下由海盗组成的水师所缺乏的。
    先去上游找个地方避一避,然后回潮州方胜红着眼睛回答。他与杜浒在汕头相遇,安顿好了船中蒙童后,星夜赶回潮州增援,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愤怒的杜浒率领一群海盗消灭了索都麾下的水上力量,但元军的血,换不回潮州城的重生。
    小心些,索都的队伍没走远杜浒有些失望,但很快放下了拉拢的念头。他理解此时方胜的心情,家园虽然已经被焚毁,但那毕竟是他们战斗过的土地。蒙古人的报复心极重,他们在水战中吃了亏,陆上一定会想办法找回来!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方胜咬着牙回答,带着自己的百余弟兄走下杜浒的座舰,踏上破虏军为他们准备的小舟,慢慢划向冒着黑烟的断壁残桓。
    索都麾下还没完全撤走,蒙古人的斥候就在河岸上不远处驰骋,但方胜对此视而不见。潮州城没了,他们这些幸存者已经比同伴多活了很多天,剩下的生活,就是复仇与战斗。
    方将军,等等,我们一同去潮州!杜浒的舰队从后边又追了上来,缓缓护卫在方胜左右。失去水上力量的元军涌到岸边,沿着沙滩徒劳地向舰队发射火箭。被江风一吹,火箭没等达到射程,纷纷落入水里。
    把咱们的宝贝推上来,给鞑子尝尝鲜!海盗船长龙鹰大声命令。这支由少量破虏军和大量海盗组成的舰队组织有些混乱。杜浒带队时间短,还没在军中树立绝对的权威。
    炮手们看看杜浒,用目光向他请示是否执行龙鹰的命令。
    回答他们的是一个宽厚的笑脸。经历过一次生死,杜浒的心胸比原来开阔得多,点点头,低声命令道:三连射,尽量打人多的地方!
    哎!炮手们答应一声,快速跑下甲板。风云号战舰是唯一配备了火炮的小型舰船,左右两侧二层甲板中各配了两门小炮,在昨夜激战中,这两门炮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很多元军战船没等靠近,就被炮弹炸穿了侧舷。
    几枚炮弹呼啸着飞了出去,落在岸边。十几个蒙古弓箭手被炮弹送上了天空,剩下的元军抱着头,快速撤离了河岸。
    是传说中的轰天雷!有人大声喊道。未知力量是最恐怖的,当年北元进攻襄阳,凭借阿拉伯人改进的杠杆式回回炮,成功瓦解的守军的抵抗意志。而遭遇到不可战胜的力量时,蒙古武士并不比汉人勇敢。
    吃了亏的北元将士不再靠近岸边,破虏军也停止了射击。十几只战舰,在元军面前耀武扬威,缓缓而过。破虏军大将杜浒站在甲板上,刀疤纵横的面孔带着微笑,他想到了另一个对付元军的好方法,文大人在百丈岭上日日给大伙讲解游击战。而破虏军却因为快速发展,远远脱离了游击战范畴。
    眼前的方胜,还有那些被征服地区的抵抗者。游击战的战术,对他们来说更适用。
    杜浒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命人划着小船,送到了方胜的小舟上。那是自己记录的游击战术,由文天祥的讲解而实战经验总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大人已经在元军控制地域洒下几支火种,自己可以帮他洒下更多。
    酒徒注:1、正史,索都两度进攻潮州,第二次,潮州知州马发战死,索都因自己损失太大,下令屠城,全城老少没留一人。
    2、文中投石机为杠杆式投石机,是蒙古人军中利器,比弹射式投石机射程远,准确度高。
    暴雨肆虐地抽打着地面。
    在这多灾多难的时代,天上的风云也变幻莫测。狂风夹杂着大量的雨水从海面上冲过来,肆意纵横。闽江上,黄色的巨浪像山一样高,在风和海潮的双重作用下,一会拍向天空,一会儿扑向堤坝。
    风雨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比风雨更迷茫的,是看风雨里的人。
    闪电从半空中砸下来,照亮祥云观正殿上一干神明的脸。所有土偶木梗都垂着眼帘,对侧殿密谋的诸人视而不见。
    这样的天气,通常没有什么香客善人前来施舍。偏偏堂下站立的,是一群被雨水打得像落汤鸡一样道士,围着道观里的诸神,低声细语。
    火云道长,天师可是传下了口谕,见达春将令,就如天师亲临!靠近窗子的一个麻脸汉子声音稍大,惊得所有人都不安地后退了几步。伸长脖子,四下里打量了好几回,才有一个头发稀疏的老道低声叱责道:多福,你乱讲什么,大家既然来了,心里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达川先生当然不急,你是个在家修行的居士,有宅有田。而我等却是住观的,当然要权衡时势了!麻子脸不高兴的把老道的话顶了回去,同时暴露了自己着急的缘由。龙虎山教规不严,弟子分为居家修行的先生和住寺修行的道长。通常家里有产业的,都不入观。而没有恒产者,则挂靠在道观内,靠着平日百姓的捐献和道观的地产过活。偶尔兼一些装神弄鬼,欺压良善的买卖。
    眼下文天祥在福建路北三州鼓励工商,均田免赋,减租减息。大部分没有田产的流民都分得了土地,一些长期租种寺院田产的佃户也开始与寺院协商减租。这让一些道观寺庙的损失巨大,每年光田租就少收百余石,所以从道观主持火云到洒扫的道士,一个个都急得直跳脚。
    只是刘子俊那厮在福州城眼线众多,一旦乌大人失败,大伙都担待不起!道观的主持火云道长犹豫着,对即将做的事情有些举棋不定。
    按情理,五斗米教的传人,的确该唯蒙古人马首是瞻。早在蒙古人还没南下之前,忽必烈已经派遣特使,秘密选召了三十五世天师张可大,双方相谈甚为投机。此后,五斗米教教众在元军南下时,就充当起说客和眼线的作用。作为回报,忽必烈命令张天师主领江南道教,所有五斗米教信徒的田产不交田赋,生意人也可免税。
    这种优惠政策让五斗米教迅速膨胀为江南第一大教派,隐隐已经有了凌驾在北方的全真教之上的势头。与全真教的清净无为的讲求不同,五斗米教崇倡入世修行,道门弟子与官府往来极其频繁,相互之间利益瓜葛非常大。
    文天祥打下福建北方三州半土地后,大力推行他的战时新政。祥云观昔日在北元享受的特权荡然无存,佃户要求减租,投身于五斗米教中请求庇护的小商贩也因为破虏军控制地区开始实行一税制而纷纷离去。
    利益受到损失后,一些教徒已经暗中和城内豪强勾结,向破虏军施加压力。此时接到达春命令,要求他们配合蒙古武士乌云其,云游道士柳青扬等人刺杀文天祥,热情更是大受鼓舞,不顾外边天气恶劣,聚集在祥云观中商量对策。
    观主火云却是个持重的人,虽然自家产业在文天祥的治下受到了些损失,但一方面迫于文天祥兵势,一方面迫于内心压力,迟迟不肯让归他隶属下的几位武艺高强的道士出手。
    火云道友,我看,时不我待啊。当年皇上与天师相遇,天师曾预测二十年后,天下一统。眼下二十年之期已经过去大半,而文疯子却不肯顺应天命,还百姓于太平盛世。并且用的全是闻所未闻的邪魔歪道,恐怕是妖孽转世,为祸人间来了。为天下苍生计,我辈也应该仗剑除魔!衣着光鲜,背着宝剑的青阳道士分开众人,径直走到火云面前说道。
    他俗家姓柳,是个扬州妓院出生的小混混儿。后来加入了天师教,在鞑子南下时屡立奇功。这次达春特意派他从广州派来与福州道友联络,让他骨头都轻了几分,说话间隐隐带着尚方宝剑在手的优越感。声音拖着长长的尾音,听起来特别像命令。只是嘴巴有些歪,说起话来眼角和嘴角同时抽动,给人阴阳怪气的感觉。
    这句话的分量非常之重,非但主持火云,殿中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三十五世张天师曾经在忽必烈面前预言,天下在二十年后统一。这句话增添了忽必烈南下的决心,也成就了五斗米教的声名。眼看着文天祥的势力越来越大,如果到了天师预言的二十年之期,大元将士还像现在一样,忙着四处救火,五斗米教的神话就要破产,非但大批信徒会流失,蒙古人的支持也将不再。
    见众人都被青阳道士的话打动,头发稀疏的达川居士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可我常听人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前些日子文天祥的文集付梓,贫道在市面上买了一本,其中有语,深以为然。其以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学派道统之争则在国家之下。由是看来,我一宗一派之兴衰,真的比百姓生死、国家兴亡还重要么?
    众人之中,他是坚决反对接受达春所派任务的。蒙古人所过之地,尸横遍野,本来就与道家的悲悯之心格格不入。三十五代天师与其合作,已经是下乘之举。但有着北方全真教的榜样在,还可以推说是为了劝说忽必烈减少江南地区的杀戮,用谎言搪塞天下悠悠之口。如果五斗米教真的成为蒙古人手中的打手,从暗处走到台面上,恐怕针对文天祥的阴谋曝光之日,也是教名扫地之时。
    百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党派利益,这在国家四分五裂,外寇趁机入侵的文忠那个时代,已经是很多读书人都认可的准则。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富豪之子,奋不顾身地加入到八路军中,加入到抗敌第一线去。但在宋代,却是无异于平地的一声惊雷,让很多人猛醒。
    宋代三教,儒、释、道,已经全部投靠了大元。受他们的影响,很多人以为,蒙古人一统天下,是天命所归。与天命相比,那些大屠杀都可以忽略。况且蒙古人上层已经接受了理学为治国思想,并给了寺院道观足够优惠政策,这相当于接受了儒家整个学派和汉人的全部思想。所以,从学派利益而言,应该把北元放在正统行列,忽略那些野蛮的盗贼行径。
    针对这些说法,文天祥和陈龙复采取报纸的方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