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请辞
“什么?好好的杨老郡王想要隐退了?还有姐夫的两个伯父也要请求闲置,这是为什么呢?”赵忱非常惊讫的问道。他刚刚看完杨炎送上来初步拟定好的军制改革方案,却没想到接着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一时今他颇为震惊。
杨炎笑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官家也是知道,我爷爷都以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了,精神、精力也比不上以前了,所以还是隐退在家颐养天年才好。而我和大哥都还年轻,自然要为朝廷出力,也不能再他老人家身也尽孝,只好由大伯和二伯来代劳了。”
赵忱想了一想;才点点头,道:“姐夫说得也是。姐夫一家对大宋忠心耿耿,杨老郡王己是四朝老臣,为了大宋尽忠数十年,立功无数,如今以是花甲之年,也该好好休息了,好吧,朕一定会让他们有个安稳的退居所在。不过总也要等朕和皇后完婚以后再上辞呈吧。”
杨炎也笑了,道:“那是自然,再急也不在这几天。我今天来只是先来问官家说一声。以免到时让官家没有准备。”
这事其实要从陈俊卿到杨炎的府上,请杨炎和赵倩如出面,劝赵忱完婚的那一天说起。第二天杨炎就去见杨沂中,将事情的前后经过都告诉了杨沂中,并且也告诉他,自己和赵倩如以经做主,将吕秀雅的名字从皇后备选的名单上划去了。
杨沂中听完之后,微微点点,道:“你们做得很对,应该这样。”
杨炎道:“也不知这件事情姑姑和姑父知不知道,我们总是没有事先说一声,就把表妹的名字划去了,如果他们知道,会不会怪暃我们?”
杨沂中摇摇头,道:“不,这一次你们做的很好,这事宜早不宜迟,至于你姑父、姑妈那里,自然有我来说明,你就不用但心了。”
杨炎点点头,道:“那就好了。”想想这样琐碎的事情,也确实今人头疼,而且由这件事情,杨炎也想到,自己虽然能够约束好自己的府里的家人,但对自己的长辈,却有些无能为力。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妻妾虽然不少,但除了赵倩如之外,其他人好像都没有了娘家人,反到是可以为自已省了不少麻烦。
杨沂中又道:“等过了年之后,我就会上表辞呈,而且你和永安公主完婚的时候,我就和你的大伯、二伯一起商量好了,我辞呈之后,他们也会上表外任,请求闲置。”
杨炎大吃一惊,道:“为什么,连大伯和二伯也要吗?”杨沂中请求辞职杨炎到不意外,因为杨沂中的年纪确实不小了,而且也说过多次,但现在杨朝光还担任兴州御前驻军都统制,杨朝亮任签书枢密院事,都是很重要的官职,兄弟才都五十出头的年纪,都并不算大,怎么也要请求闲置呢?
杨沂中微微一笑,道:“我们一家如果全都在朝中但任要职,恐怕太惹人注目,而且你大伯二伯的年纪,官职到了这一步,也差不多到头。而你们兄弟都还年轻,前途无限,所以他们与其继续硬挺下去,到不如现在都一起退隐下去为好,你和子翼将来的仕途也会少些曲折。”
杨炎默然,在前年抵抗金军入侵时,杨昌鹏先在四川,后来随军出川迎战金军,也立下不少战功,己是正五品拱卫大夫的官阶,兴州御前驻军的统制官兼抒写机予文字,虽然比杨炎还有相当的差距,但以经是非常难得了。
可以说现在杨氏一家三代,都在朝中身居要职,固然是门庭显赫,盛及一时,到是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说是目前大宋最显赫的家族,也不为过。不过虽然现在有皇帝的信任,但毕竟是树大招风,太过惹人注目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杨沂中考虑再三,认为仅仅是自己退下来也未必有用,所以和两个儿子商议之后决定,杨沂中请辞,杨朝光和杨朝亮请求闲置,父子三人一起退下来。这样杨家的声势至少会减少一半,能够避开不少风头,也为杨炎和杨昌鹏兄弟两人日后的发展,也少了不少麻烦。
杨沂中接着道:“好在家里还有你和子翼两人,子翼虽然还比不上你,但也算是年轻有为,日后还大有前途,杨家以后有你们两人在,一定会继续光大门庭。我和你的大伯、二伯也可以安心的休息了。”
杨炎心中一阵感激,道:“爷爷,你们……”
杨沂中摆了摆手;道:“客气话都不必再说了,可况都是一家人,也不是帮着外人。你爹的过世,我一直难以忘怀,好在你现在这么有出息,我也感到很欣慰。就算为你付出这么多,也都是值得的。”说到这里,杨沂中也不禁用衣袖擦了擦眼角,又道:“你爹如果在天有灵,知道你这么有出息,他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听到杨沂中提到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杨炎心里也不禁心酸。虽然早年杨沂中对自己的父母有亏欠,但这十多年的时间以来,对自己可以算是尽心竭力,花废的心血比杨家的任何一个孙子都大。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虽然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但也和杨沂中为自己精心铺设,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
杨沂中摇摇头,笑道:“人老了就喜欢罗嗦了,不说这个了。你大伯、二伯好办,但你姑父那边我也不好管的太多。不过你姑父到也不是名利心重的人,刭也不用太但心。到是你的表妺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再这孩子出嫁之前,总是个麻烦事情。”
杨炎也苦笑。他也明白,这一次备选皇后只是一个开始。只是表妹一天没有出嫁,对那些想方设把想和杨家牵扯上关的人来说,都是奇货可居,大有价值。
杨沂中又笑道:“所以说还是尽早给你表妹早个人家得好,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杨炎怔了一怔,道:“爷爷自己做决定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问我?”
杨沂中笑道:“以后你就是家长了,家里的事情,也该学着拿主意了。何况是为你的表妺选夫婿,你这做哥哥的操一操心也不为过吧?”
杨炎只好苦笑了一声,这才意识到,从这时开始,自己要担负起整个家族的责任了。又想了一想才道:“虞相公还有一个幼子,叫做虞杭孙,因受虞相公荫恩,受承议郎、现在是辛幼安仉两淮制置使判官。我见过他几面,到是忠勤谦躬的人,而且年岁也和表妺相当,听说他还没有婚配,我看他们到是不错。”
杨沂中也点了点头,道:“很好,过几天我派人去你姑父家去探探囗风,看看他们的意思,再做决定吧。”
※※支持原创※《宋翔》首发于1*7*K※支持正版※※
赵忱毕竟还是年少;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还不是太湥С6宜匝钜手兴淙蛔鹬兀话胧浅鲇谘钛椎脑颍敲挥幸欣抵模畛夂脱畛了涫且埃膊皇俏奕舜妫皇且蛭茄钛椎募胰耍乓谜猿婪⑽省<钛捉馐偷暮锨楹侠恚虼艘膊⒚挥刑谝狻
不过想了一想,赵忱又问道:“杨老郡王现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置关重要。一但退隐之后,何人可以接任呢。”
殿前司是三衙禁军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在孝宗当朝时核准兵力是七万三千人,超过步军司和马军司之和。一向都是付责保卫京都和皇宫的重要力量。因此位置远在步军司和马军司之上,一般都是由忠诚可信,而且资历深厚的宿将才能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
杨沂中从绍兴九年(1139年)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历经四朝,至今以有三十余年,只是在中途有两次短暂的离职。现在一但退隐,接任这个位置的人选到是需好好选择。当然杨炎是可以但任这个职位,但是赵忱知道,杨炎以后会经常领军出征,老是把他留在建康,也太可惜了。
杨炎道:“这一点爷爷到是说过,李招抚到是可以接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
赵忱点点头,李显忠虽是外将,但从西夏归宋以经有三十多年了,对大宋一直忠心耿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论军中资历,也仅次于杨沂中,而且李显忠也是六十岁的老将,继续戎卫边彊,显然也以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由他来接替杨沂中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到是正合适。
但赵忱马上又问道:“但李显忠现在正是守卫两淮,一但调他回来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那么两淮重地,又如何措施呢?姐夫考虑过没有。”
杨炎道:“官家请放心,这些事情我都以经考虑湥С耍唤鍪橇交矗伊龃笏蔚谋呔橙治溃直植及卜牵叶加幸桓鲋匦碌牟贾茫裙偌铱赐晡页跛贫ǖ木聘闹浦螅投济靼琢恕!
赵忱听了,也十分满意,道:“姐夫想的果然是十分周到,这样朕就放心了。好吧,朕会细细审阅姐夫似定的军制改制,看完之后再和姐夫商议细节吧。”
杨炎也点点头,道:“那么官家,臣先告退了。”
二十一兵制改制(上)
以经入更,八对红油大蜡;将宫殿照得亮如白昼。灯火闪烁,不时还发出“必扑”的蜡花声,整个房间里散发出一股轻淡的蜡香,令人安神怡心。
赵忱和杨炎在桌前对座,赵忱道:“让姐夫久等了吧?”
杨炎道:“这到是没什么?官家每天都要审阅奏章到这么晚吗?”
赵忱道:“快到年底了,各项事宜都要有个了结,朝廷的事情自然也会多一些,而且每一件事情早些处理总要好些。其实姐夫写的兵制改制朕早就看完了,一直向和姐夫仔细谈论一下,只是事务实在太多了,结果拖了好几天,原以为今天的奏章要少些,会早一点,所以把姐夫请来,那知其年有几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需要反复思考,结果反而耽误了一些时间,还是拖到了现在。”
杨炎道:“修改兵制也不是马上就要施行,如果官家这段时间事情大多,不妨可以暂时放一放,到也不必急于一时。”
赵忱苦笑了一声,道:“朕何偿不知道,只是我们在积攒国力,金囯同样也在恢复。时不我待,大宋两百余年的积弊太多了,朕恨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后事情都做好。”
杨炎道:“话虽如此,但终究还是要一件一件来做,急也没有用,而且官家也要多注意身体才是,有些不急的事情还是放一放为好。”
赵忱点点头,道:“多谢姐夫关心了,朕会量力而行,到是姐夫教我的呼吸吐纳功夫到是很有效,朕照着练了三个多月,精神到是比以前好得多了。姐夫还能再教我一些吗?”
杨炎笑道:“那不过是些简单粗浅的入门功夫心法,虽然能够使人提神养气,强身建体,但却不能让人的体质得到完全的改变,所以还不要太过劳累才好。而且心法俢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能循序渐进。你只练了三个多月,根基不稳,不宜再练更深的心法。等三年之后,有些小成,我自然会教你一些高深的心法。”
赵忱笑道:“看来练功和治国都是一个道理,都必须循序渐进。”
杨炎道:“其实何此是练功,画画、下棋、书法、文章这些,那一样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都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否则更是欲速则不达。”
赵忱点点头,道:“朕明白姐夫的意思。说正事吧。姐夫的奏章朕以经仔细看过,总体来看;确实是切中要害,但还有些地方;朕还不太明白;请姐夫仔细说明。”
杨炎道:“官家有不明之处,尽说无访。”
赵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