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这些人大部分我都认识,都是很不错的人才”曾炩翻看着刘萧提交的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的候选者名单,“不过,这魏清华是谁?”
“夫君,你忘记了?就是那个个头不高,平时少言寡语,经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的那个魏清华啊”
曾炩皱了下眉毛,这才回忆起了那个瘦弱的身影。“他家好像是幽州农村里的吧,听说情况不太好,当时我还让人给他家里送去了生活费,是不是?”
“对,就是他。两年前,他**去世了,所以他就来到了无极城,开始潜心搞研究,夫君,你还记得他的专长是什么吗?”
曾炩回想了一下,说道:“他好像对化学最感兴趣吧?”
刘萧连连点头。“这小子人虽然比较内向,不过脑子很灵活,而且人也非常的勤奋。他回到大学当教授之后,除了平常给学生上课之外,所有的时间都花到了化学试验上。夫君,你知道他搞的是什么化学研究吗?”
曾炩摇了摇头,第一期他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好几百个,他哪能全记得下来。
“说出来夫君可能不相信,他研究的是炸药”
“炸药”曾炩一惊,还真不相信,很难以把一个性格内向,身材瘦弱,看上去还有点怯懦的人与炸药这么猛烈的东西联系起来。
“魏清华的父亲当年是矿工,死在了矿山里面。当初夫君在讲解炸药的时候,就说过,炸药不仅仅用于战争,更重要的是,炸药能够用在生产。特别是开矿作业之中。这魏清华肯定是受到了夫君地影响,所以才潜心研究炸药”
诺贝尔曾炩立即联想到了这个人。“不错,很有志向。他搞出了什么成果没有?”
“这……”,刘萧犹豫了一下,苦笑了起来,“成果还谈不上,不过听说他搞的研究,已经炸掉了一间实验室,而且还引发了几次火灾,如果不是我得到消息。 给院长打了招呼,恐怕他早就被开除掉了”
“开除?混帐。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开除。明天,你代我去给大学地余校长传个话,魏清华的研究是我支持的,就算把整座大学都炸掉了。也不能开除他,还要支持他的研究,炸得越猛,那就越要支持”
刘萧吐了吐舌头,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对了。夫君,你还记得这魏清华当时是我们这个班上年纪最大的吧?”
曾炩摇了摇头,魏清华到底有多大,他是不清楚的,只是记得这人长像很是显老,大概实际年龄也不会很低了。
“他一心搞研究,连老婆都没有娶,听说他**去世的时候。就只是想抱抱孙子这一个愿望。魏清华自己说,他把所有地薪水都花到研究上去了,没有钱养老婆,而且也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干脆就不娶老婆了”
“萧儿,你不会是想去给他当媒婆吧?”
“夫君怎么知道?”刘萧的小孩子脾气又上来了,“我这正好认识几个待字闺中地好女孩呢。夫君,魏清华搞的这个研究很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他给炸没了,那魏家不就断后了吗?”
“他没有兄弟姐妹?”
“本来有个哥哥,不过后来也死在矿山里了,也正是如此,他才没有被拉去当矿工”
曾炩点了点头。“好吧,那你什么时候物色一个合适的,介绍他们认识一下,不过,这也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我们不能搞拉朗配”
刘萧连连点头,笑着说道:“夫君就是好心肠,夫君还记得上次冀王家的那个公主吗?”
曾炩摇了摇头,这种皇家王族之事,他基本上都没有过问,只有在需要他出面的时候,比如一些地位比较高的王爷生日,王族成员娶媳妇嫁女儿的时候,他才会出面,平常几乎都不过问这些番王地情况。
“这妹妹为人很好,而且好奇心特强,就是野性了一点,不过,我看他们两人正好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搞炸药,一个炸药脾气,呵呵”
曾炩差点没有抱着肚子笑起来,这都能叫天造地设?不过,为了不打消刘萧的积极性,曾炩只能笑着说道:“好吧,好吧,你先去摸下底,然后介绍他们认识,让他们慢慢接触,如果有戏的话,那就请天子就当这个月老,亲自上冀王家去提亲。要是天子不愿意,找我也可以,毕竟我也算是魏清华的老师,他没有父母在上,我带劳”
“夫君,这也涨了魏清华的身价呢,有陛下或者是夫君出面提亲,冀王恐怕睡着了都要笑醒”
“好了,别这么调皮,说正经的,这事必须要两厢情愿,不能硬来,明白吗?”见到刘萧连连点头,朱曾炩也就放心了不少,“科学院,工程院第一批院士就按照这名单上的办吧。另外几个学科部门地负责人需要选出来,还有各学科的头号科学家这些都要确定,这些人,陛下和我会亲自召见他们的。其他的事情,你都看着办吧,搞好了,来找我”
“好的,夫君也早点休息”刘萧笑着就在曾炩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就朝门外跑去。
曾炩一愣,还真没有想到刘萧会这么大胆,他一看到已经是深夜了,心里一动,叫道:“萧儿”
刘萧在门边转过身来,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
“今天晚上陪陪夫君吧,还有很多事,夫君想跟你聊聊呢”
刘萧脸一红,微微点了下头。守在门外的金英见状,哪还要多问,赶紧就叫上一批内侍张罗去了。
五日后,天子和曾炩在刚刚建成的帝国科学院,工程院(即皇宫南面的一组建筑群),向第一批帝国两院院士颁发了科学家与工程学家的证书,并且亲手为这一百多人佩带上了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徽章。
帝国科学院的徽章是一条正在翻阅书籍的幼龙,这象征着学识,以及正在成长壮大的科学。帝国工程院的徽章则是一座巨大的钢铁桥梁,这象征着工程学沟通科学与社会。这两枚徽章都是曾炩给刘萧授意,由刘萧设计的,显然,这里面留下了刘萧那小孩子般的脾气,至少那条幼龙就是她搞出来的。不过,数百年上千年之后,这条幼龙虽然已经长成了巨龙,可并没有改变,以此寓意科学之路永无至尽。
“科学家”一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才被公认的。最初,只有帝国科学院的院士才被称为科学家,后来,科学家的范围广了很多,毕竟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够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士。而“工程学家”这个词汇也是新出现的。这两个词汇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
这一百多人,就是帝国第一批科学与工程学人才,他们也都是当时帝国所涌现出来的同类人才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的,第一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后来的院长)就是刘萧,她还兼任了帝国工程学院的首席工程学家,而刘萧和伏寿也是当时唯有的两个能够荣获两项头衔的人。这除了她们的特殊身份之外,她们后来所做出的贡献,也确实让她们配得上这两大名衔
当天,刘萧要求科学院六大学科,工程院三大学科的首席科学家共进晚餐。晚餐虽然很简单,不过对这些自律性很强的科学家来说,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加上刘萧,这十个人都是曾炩培养出来的学生,而且都是大学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更看重的是在曾炩这里所能够吸取到新的知识。
宴会上,曾炩没有说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什么工程学的重要性。
他只提了一点,即人的理想。这个话题确实很能打动人,也很能吸了人,最后曾炩用理想结尾,做了一番演讲,一番精彩异常的演讲。而这次的演讲内容被纪录了下来,并且保留在了史册之中,成为了曾炩这一生无数次演讲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五次演讲中的一次
第八十九章阶级矛盾
第八十九章阶级矛盾
(PS:各位老大些,雪恋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求月票,但是浪费是可耻的,现在月底了,各位仓库里面要是还有剩余,就清仓处理,投给我吧当然,月票榜什么的不是雪恋这样的小人物敢于觊觎的,雪恋最希望的还是当各位点击本书的时候,顺手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票得按钮,赏雪恋一个包*收藏和推荐,谢谢。)
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曾炩将原本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建筑群,以及帝国两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当然,帝国两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还要等到大量的科学成功被应用到了生活,生产中之后。而当后人回想起曾炩成立帝国两院的创举时,无不叹服曾炩的长远目光,无不叹服曾炩的宏大理想
当时,随着曾炩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灭匈奴和鲜卑之战、平定辽东之战以及平定黄河流域的战争)结束,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虽然此时帝国还未完全统一,曹操盘踞淮河流域中游地区,刘表、袁术盘踞长江流域,孙坚割据长江以南,马腾和韩遂还在西北苟延残喘。不可否认的,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战争本身就是刺激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帝国工业的发展。不过,战争期间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战争为目的的进行的发展创新。而现在,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序幕拉开了
在内政方面,曾炩与陈群、张昭、张纮等人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的。曾炩负责制定,推广新政策,而陈群等人则主持政府工作,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这这几名舵手,再加上曾炩超前培养起来的大批新政人才,整个新政在一种最好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了起来。
当时,曾炩新政的中心已经由商业转化为了工业。特别是在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曾炩也认识到了商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虽然,商业在很大地程度上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商业需要直接转变成了对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过。工为本地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在战争中,帝国工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让曾炩吃了不少的苦头。
以军事工业为例。当时北疆军的火炮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工业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火炮来。而在作战中,北疆军地火炮并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力量。究其原因,工业技术的落后是最为主要的
曾炩回到无极城之后就想全面主导工业发展。从根本上讲,曾炩首先成立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当时,曾炩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纺织业。
“也就是说,从现在地情况来看,虽然工厂建了不少,不过销售情况却不怎么样?”曾炩皱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郑梦秋的身上,“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销路不好呢?”
“大人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国百姓都是自家织布裁衣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帝国现在的八成*人口还是农民,城市居民只占很小地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数量更少。而对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 郑梦秋回答道。
曾炩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基本情况。要想保证帝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基本需求,而农业生产技术又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