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惇、史涣、曹纯大惊失色,带着亲卫拼死堵了上去,“挡住他,挡住他……”
黑夜吞噬了最后一丝光亮,天地陷入了黑暗。
战场渐渐安静下来。
这一战,原先参战的三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初始之时,陶谦带着十万大军和孔融夹击刘岱。但是后来袁绍进攻北海,孔融只得撇下陶谦回援北海。这个时候,就轮到陶谦倒霉了,刘岱和曹操二十万联军夹击他的十万大军。不过一个月,十万大军几乎全部灰飞烟灭
第七十一章酣战(三)
在和陶谦军交战的过程中,刘岱和曹操的联军虽然取得了歼敌七万余的战果,但是联军也付出了三万伤亡的代价。
曹操和刘岱蒙受的最大损失不是与陶谦的酣战,而是在最后围歼陶谦军的时候,遭受北疆军铁骑突袭的时候的损失。
这一场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三个时辰的样子。
北疆六万铁骑分两个方向向联军发动了攻击。在东面,吕布亲率北疆骑兵第一军,也就是外界所说的疾电铁骑奇袭刘岱,七万刘岱军伤亡近半,最后只剩下四万残兵败将狼狈的逃回任城国治所任城。
曹操受到的损失稍微小一些。
这主要得益于他有一支战力同样强悍的虎豹骑,曹操亲率虎豹骑挡住了颜良银狼铁骑的突袭,虽然一万虎豹骑伤亡惨重,但是却是给他其他部队的撤退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这一战,曹操军的十二万大军,伤亡仅仅一万五千左右。
颜良在第二天继续攻击曹操,但是却是在山阳郡的东缗城下遭遇一场败仗。
曹操以疑兵计骗过颜良,将颜良骗到了他设下重重埋伏的东缗城下。
颜良刚刚追击至东缗城外,十万曹军突然从四面出现,将银狼铁骑团团围住。
颜良知道中计,谨记临出发时曾炩的命令,绝不和曹操对垒,率领银狼铁骑拼死突围。
曹军抵挡不住银狼铁骑的拼死冲击,被颜良从东北方向杀出一条血路。银狼铁骑终于突围而去。
看着远去的银狼铁骑,曹操只能是仰天长叹。要不是前两天银狼铁骑的突袭重创了虎豹骑,银狼铁骑绝对不能从东缗城下突围。
颜良突围而走,曹操并不敢回身追击。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并不清楚北疆出动了多少军队。
但是曹操很清楚,这出动的兵力,绝对不只是吕布和颜良率领的六万铁骑。
曹操想的不错,就在东缗城东北方两百里的巨野城,也就是陶谦最初与联军鏖战的地方,陈宫率领北疆军三万步卒正等在那里。要是曹操追击,那么就将面临着北疆三万步卒和六万铁骑的围攻。虽然曹操的兵力此时占据优势,但是论到战斗力,这九万大军足以和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一战。而此时曹操不过是只有十万大军,这完全不够看。
颜良大败而回,虽然损失并不大,仅仅只有六千余的伤亡。但是这却是北疆军这些年所遭遇的第一次大败仗。这让心高气傲的颜良心中很不是滋味。
本来,按照颜良的想法,他是希望率领大军回去报这一箭之仇的。但是就在这时候,这一路军队的军师徐庶赶到了巨野。
徐庶带来了曾炩的命令,大军放弃攻击曹操,护送陶谦回到徐州,然后北上夹击袁绍,争取和北方的关羽联合一战灭掉袁绍。
四月初,漳河。
鼓声喧天,号角长鸣,激烈的厮杀声响彻天宇。
漳河两岸,甲士如林,战旗如云,箭矢如雨,数万将士往来攻杀,鲜血染红了漳河,尸体堆满了河堤上下,战斗惨烈至极。
孙亲亲冒矢石,赶到了战场前沿。
校尉苦酋高举令旗,正站在一排弓箭手的前面,指挥强弓营的士卒们发起齐射,嘶哑的嗓子发出的吼声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射,射……”
强弓营的一位军司马看到孙亲,急忙拍了拍苦酋的肩膀,“大人,将军大人来了。”
苦酋充耳不闻,手中令旗急速挥动,“弩炮,战车营的弩炮,射啊,射……”
“轰……轰……”弩炮吼声如雷,震耳欲聋。
孙亲大步走到苦酋身后,一把拉住了他,夺下了他手上的令旗,“你是令旗兵,还是战场指挥?给我到后面去。”
苦酋大怒,正要发作,看到是孙亲,顿时愣住了,“大人,你到这里干什么?”
“你死了,谁指挥这一营人马?”孙亲不满地瞪着他说道,“给我退后一百步,快点。”
“前面是韩馥,是韩馥!。”苦酋奋力挣脱孙亲的手,扯着嗓子吼道,“这几年,在我们投靠大将军之前,他杀了我们黑山多少兄弟,你知道吗?许许多多的兄弟,都是死在韩馥手上。我要报仇,要报仇。”
孙亲举起手中马鞭,作势就要抽下去,“我只有一万人。你把人都给我拼光了,后面的仗怎么打?你是不是要我抽你几鞭,你才清醒一点?”
苦酋抬头看看河对岸五彩缤纷的战旗和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卒方阵,愤怒地仰天咆哮,“人人都说大将军有雄兵数十万,但人呢?为什么在这魏郡战场上,只有我黑山黄巾军?”
“你把嗓门给我放小一点。”孙亲皱眉说道,“这里没有黑山黄巾军,只有北疆军。”
四月十二日,河内郡治所怀县郊外,武卫将军文丑、扬武将军杨凤、中卫将军张白骑等各领本部兵马扎下大营,并指挥四万将士开始了攻城准备。
十三日,怀县城下,五十门火炮已经安装完毕,炮兵的将士们正在民夫们的配合下进行试射,震耳欲聋的叫喊声和火炮撕裂空气的啸叫声响彻了大地。
火炮前方,一千台弩车也已经就位,一辆辆斜指向天的战车就象一只只嗜血猛兽,蓄势待发。
民夫们川流不息,汇成了两条弯弯曲曲的灰色长龙,他们或者肩挑背扛,或者驱赶着马车,正在把各类攻城器械和刀枪箭矢等武器源源不断地送进大营。
“遵照大将军和大人的命令,我们准备了二十万条草袋。”杨凤指着远处的大山说道,“现在两万民夫正在附近的山脚下装填泥土,到了明天,二十万条草袋就能全部装填完毕。”
文丑点点头,一脸严肃,“诸位大人要记住,我们不能在河内耽误太长时间。怀县必须要尽快攻克,然后大军直杀洛阳。我们的目标是洛阳。拿下洛阳后,天下形势就完全变了,我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彻底平定天下。”
杨凤和诸将面色凝重,连连点头。
“大人,大将军要到怀县吗?”杨凤问道。
“大将军正和安北将军、左军将军在攻击魏郡,他将在攻克邺城之后直接去洛阳,我们将在洛阳和大将军会合。”文丑抬头看看前方雄伟的怀县县城,回头问道,“杨凤,你一直在上党和王匡对峙对峙,你能确定怀县内大概有多少守军吗?”
“王匡总共只有三万多大军,除去前些天我们歼灭的,此时在怀县城内大约有两万人马。”杨凤皱眉说道。
“大人,我们用四万人攻击怀县,加上炮兵攻击的犀利,应该能很快就攻克怀县。”王当走近文丑,低声问道,“大将军攻打魏郡,应该是佯攻,目的是为了牵制曹操的兵力,迫使他不敢将多的兵力投入兖州战场。但大人刚才说我们的攻击目标是洛阳,这好象就不是佯攻了?”
“你们认为大将军攻打魏郡是佯攻,那么曹操是不是也这样认为?”文丑看看诸将,慢吞吞地说道,“既然魏郡方向是佯攻,那曹操还会不会撤军回援?他当然不会撤军。所以我们要变佯攻为主攻,要让曹操确信,我们的主攻方向不是兖州,曹操一旦撤军回援,我们就能以最小代价拿下兖州,然后东面战场上的佯攻立即变成主攻。这样,每一个战场都将发起犀利的攻势,让曹操及诸侯们首尾不能相顾,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果实。”
“长安城在定北将军攻克前被李傕一把火烧了,无法再做京都,这是我们必须要拿下洛阳的主要原因。拿下了洛阳,稳定天下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文丑抬眼四顾,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因此,大将军亲自赶到了魏郡,他希望尽快攻占魏郡,进驻洛阳,从而迅速完成中兴大业。”
“当然了,大将军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关中也好,关东也好,其他的战场也好,每个战场都是主攻战场,也都是佯攻战场。何时是佯攻,何时是主攻,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这一仗能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果实,关键不是我们兵力的多寡,而是曹操会不会中计从兖州撤军撤军。”
众将沉默不语,心里沉甸甸的。大将军急于求成,想一战而胜,一口吃个胖子,能行吗?不过大将军屡战屡胜,此次定然也不会失手。
四月十四日,北疆军向怀县发起了猛烈攻击。
王匡和诸将冒着满天箭矢,指挥守军据险死守。
“大人,你快看,北疆军在干什么?”赵浮弯着腰,连滚带爬地跑到王匡身边,指着域墙外边大声叫道,“北疆军好象要填平护城河。”
王匡吃了一惊,急忙向关外看去。
在密集长箭的掩护下,数千北疆军士卒分成左右两列,高举盾牌,扛着草袋,向护城河飞奔而来。
“咻咻……”城下弩炮轰鸣,一排排的弩箭厉啸而来。王匡和赵浮吓得一缩脑袋,忙不迭地躲到城墙垛子后面。
“轰”一声巨响,一发炮弹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到城楼上,顿时惨叫四起,木屑四射。(
第七十二章酣战(四)
四月初八,曾炩、张飞、高顺带着九万大军赶到了漳河边,会合前面到达的孙亲部,十万大军很快就突破了韩馥设在漳河的防线,抵达邺城城下,将邺城四面围困起来。
此时的邺城城中,韩馥只剩下了三万军队。
邺城。
狼烟已经将这座平原上的美丽城市笼罩,近十万北疆大军如同黑色的土浪般将邺城重重包裹住。
北疆军已经攻打了一天了,邺城周围尸横遍野。
此刻,北疆军又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而韩馥军似乎很难守住了。邺城虽然城高池深,但是在北疆军火炮的轰炸下,也很快的被轰塌了好几个缺口。在城墙上出现缺口之后,守军就再也占不到任何优势了。何况韩馥军全部守军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人,除开前一天的消耗,守军更少了。
“主公,必须立刻撤退了!”荀谌急声道,这是他第三次劝告韩馥了。
韩馥眉头紧皱,犹豫道:“我明白友若的意思,但是我怎能置百姓的生死安危于不顾呢!”
荀谌扫视了一眼魏郡幕僚和那位平时颇显智慧的韩馥之女韩素,只见人人都是一副慷慨模样。荀谌很无力地在心头骂了一句。
荀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偏又无法可想。
就在这时,一名军官急匆匆地前来禀报,“主公,北疆军又开始进攻了!”
“命令潘强将军,无论如何都必须给我顶住!”韩馥大声吼道。这个潘强是韩馥原来的悍将潘凤的弟弟,潘凤在虎牢关下被杀,韩馥感到很是对不起潘家,于是开始重用潘凤的弟弟潘强。
“是!”军官应诺,随即便朝外退去。
韩馥带着荀谌、女儿韩素登上邺城中的最高处——观天台,这是平时韩馥仰望天象,向天神祈愿的地方;观天台是整个邺城最高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将全城的情况尽收眼底。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