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

第809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809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93章 继续拖延
    “一切开始脱离我们的想象”丘吉尔有些焦虑道
    英国人在华夏并没有受到热情的招待,连戴高乐的法国人都不如
    戴高乐现在连法国收复的希望都没看到,不用说那些殖民地了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归属,就连维希政府都闭口不谈,不用说戴高乐了
    戴高乐现在还不是法国人的唯一选择
    他是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无论怎样,背后支持他的英国人的烙印是甩不开的
    本来他也有甩开英国人,向美国人倾斜的意向,但美国人却早已另立山头,扶植起了亨利…奥诺雷…吉罗
    随着美国人在北非的进展,亨利的势力逐渐的压过了他
    偏偏这个时候不断向美国人妥协的英国人无法给予他多的支持,苏俄人自顾不暇不用说,即使给了他支持,他都要考虑法国人的接受能力随着美国人在盟军中的发言权越来越重,他在盟军中获得的支持也会越好越少,而打着解放法国的旗号,也不可能和轴心国牵挂的太多
    为了摆脱困局,他只能向外寻求每一个机会华夏在东方的崛起,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却没想受到了华夏人的礼遇比对支持他的英国人态度还要热情,让他看到了大的希望
    至于华夏和德国的亲密关系,戴高乐选择性的暂时忽略了,毕竟华夏现在是有限中立,除了华夏在法国人印象中稍显落后外,其他并不是太大的政治障碍
    在孟享的世界布局中,法国同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和英国人扶植戴高乐,美国人扶植亨利一样,华夏也需要有自己的亲华代言人但现在华夏暗地里扶植的那名代言人由于先天上地位较低的劣势,暂时还无法和戴高乐和亨利争夺孟享不得不考虑准备后手
    戴高乐的到来,不仅仅是因为孟享熟悉这位最后获得胜利的法国未来总统而且也给了华夏另一个选择
    就像后来的美国人一样
    那个可怜的亨利在49年死去的背后,不无美国人和戴高乐达成和解,在完成某些交易的情况下,抛弃了亨利的影子
    相对于和维希政府勾连的密切的亨利对之不是很熟悉的孟享并不看好,而且想从美国人手中夺食,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亨利最终获得胜利,最终得利的只能是美国人而在孟享所知的历史上,戴高乐的崛起后,对英国人和美国人都不是很卖帐
    即使便宜日暮迟迟的大英帝国,也比便宜正在暴露全球野心的美国人强
    华夏还无力去控制欧洲那么锲一根有**精神的法国公鸡翎毛,让欧洲统一不起来,不被别人操控,无疑适合
    戴高乐对于非欧势力的支援为乐意,而且华夏人需要的是法国的科技和文明,即使有对亚洲殖民地的诉求,也没有对他们本土的掠夺和控制的贪婪**
    两者一拍即合
    华夏和戴高乐一行人打得热情,甚至让从戴高乐身边得来消息的英国人都吃味
    不仅仅手中的殖民地被华夏人抢走连扶植起来的棋子也要脱离掌控,英国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态度开始暧昧自然让英国人着急
    相对于华夏人的势力局限在亚洲,美国人的强势,让英国人忌惮
    英国人据岛坐视欧洲的潮起潮落,打击任何一个可能会在欧洲大陆上称王称霸的国家合纵连横的手段,极为高明但美国人却在他们鞭长莫及的美洲崛起了现在又杀回来,企图沾染欧洲
    现在依旧很高傲的英国需要美国的支持,但也不会坐视美国人称霸欧洲,威胁到英国称霸的根本,导致大英帝国彻底没落
    说起来,现在除了在澳洲华夏让英国人很难堪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多的刺激英国人
    现在华夏占据了法属印度支那,但对英国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干预的不多
    华夏攻占了大半个苏门答腊岛,这是荷兰人的华夏占据的大部分加里曼丹岛,也是以前荷兰人的地盘,英国人占据的北部地区加上那些油田还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即使孙立人在西部攻势猛烈,也主要是针对半**的泰国而华夏占据的缅甸北部,也因为早先英国人邀请重庆政府远征军进入的时候,就打下了不错的关系,在曼德勒还有英军在驻守,并不算华夏的独占即使是马来亚地区,也是华人武装为主占领的,最精华的加坡还在日本人手中
    可以说,在东南亚,日本人对英国的威胁大
    而且,日本人还占着一半印度,相对于澳洲而言,此时的印度带给英国人的财富多一些
    英国人在亚洲的两大战略要地,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东,所面对的威胁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也好像不沾华夏人什么事情
    不过,老牌大英帝国看出了华夏的未来威胁,才一个劲的布局要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但那个只是未来的威胁,眼下的威胁是德国人和日本人,稍远一点的是美国人的进逼为了不把华夏人推向德国人,为了让华夏人继续消耗日本人,英国人还不想和华夏人撕破脸
    所以他们才一个劲的挑唆美国人,借着澳洲的由头来找华夏人的麻烦,把华夏和美国拖入一场争斗,一箭双雕的解决未来的所有麻烦
    但美国人也不傻,选择了等待赶来华夏不过是为了防止华夏靠向德国,以及借此敲打华夏获得多的好处
    或许在中南半岛和澳洲,华夏的陆军发挥的作用大,而在太平洋上,海军才是决定性的军种
    同样是海洋强国的美国,已经意识到,或许他们得不到澳洲,但只要他们控制了太平洋,就控制了未来
    面对海军力量依旧强劲的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利益没法互相妥协,最终只能靠战争的暴力来解决
    在这次孟享的婚礼上,难得凑齐那么多的大佬接下来,不止是他们和华夏之间的商谈甚至他们之间也在不断地勾连来往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大佬们和他们离开后留下的助手们谈成了一笔笔的协定,密集程度致使孟享的大婚期在后世的历史书中不断的被提起
    不过,在利益的争夺下,背后谈崩的多
    日美不要可调和的矛盾使得他们之间谈崩
    日本人占据的英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也同样是目前日本人财富的最大掠夺地双方也谈崩
    在华夏对德国人暗地里许诺后,日德关系也陷入冷淡
    日本在澳洲等地的失利,使得很多人已经对它的前景不怎么看好
    甚至连苏俄也趁机和日本探讨了一下华夏人至今没有收回的库页岛的问题
    考虑到要归还华夏那些被割让土地,在苏俄人的默许下,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全部的库页岛这就是为了把华夏人的怒火牵向日本,为像现在这样,留一个可以再收回的机会
    苏俄人不甘心彻底失去东方,只要度过了欧洲的危局,他们还要向东方伸手,提前布局就是必然在远东被华夏移民挤得没了安身之所的苏俄人自然考虑到日本人这里
    结果最终日本人憋着一肚子气提前回去了差不多一起离开的还有赫鲁晓夫
    他的任务没有失败,孟享掏空了苏俄人所有的礼物后,也给了短时间内不会攻击苏俄人的承诺
    光有承诺是不够的,但华夏在北方兵力的收缩却是在很明显的
    北方的低温极寒气候,让驻扎在那里的华夏国防军费用剧增
    虽然孟享有足够的小金库,但孟享也不想破坏军费开支向政府财政过渡的良性循环
    借助着苏俄人的请求,华夏趁机撤销了一些极端恶劣地区的驻军,缩减开支
    在华夏有意无意的透漏下,很多势力都得到了华夏要致力于开发已经占领的殖民地,短时间内没有再向外攻击的意图虽然不一定全信,但得到了西伯利亚和澳洲后,华夏向外扩张的脚步在放缓最近华夏国内议会对庞大军费开支的争议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还是有一定的可能
    至少苏俄人已经感觉到了,但他们此时顾不得趁东方虚弱而趁火打劫,因为在欧洲,德国人在极寒天气到来前,再次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攻势之猛烈,使得赫鲁晓夫不得不提前返回未完待续)
第894章 德国人的小花招
    老希、罗斯福、丘吉尔这些大佬回去的时间早他们的时间耽搁不起,他们除了留下和孟享的一些合影照外,在和孟享圈定了大致的意向后,留下了一大帮手下,继续就细节商谈,就早早的返回了
    德国人等到老希一回去,就立即发动了今年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不过,这样的进攻不是为了占领多的土地,而是为了压制苏俄人的进攻
    苏俄人的疯狂反扑不是没有作用
    虽然没有发生类似历史上莫斯科那样让德国人在一次战役中损失重大的决定性战役,但在苏俄的连续不断的攻击下,东线的德军损失一点不小,零零碎碎下来,伤亡、被俘虏等损失总计也过400万人即使那些满怀信心的德军高层也明白,德军的进攻脚步开始蹒跚,根本无法一口气打到乌拉尔山
    苏俄大地上的严寒已经快到了只要过了十月份,苏俄人的攻势将会获得暴风雪的加成,会让只能缩守的德军大的伤亡
    德军在东线也不得不考虑战略重点转移向防守而最好的防守办法就是进攻,把苏俄积聚的准备留到冬季进攻的力量先瓦解掉
    打击有生力量,摧毁苏俄在各地的军事储备,是德国人的首要目的在严寒下,不止是德国人补给困难,即使英美支援苏俄也会费上多成本想要再次积攒一场大规模战役的物资,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且在德国给予的重大杀伤下,苏俄人又能抽调来多少军队?
    缺少补给,缺少进攻力量的苏俄最终难以在这个冬季给德国人造成很大的麻烦,好让德国人又多的精力来处理西线的问题
    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制定出了这些作战计划老希去了一趟华夏,又带回了一些利好消息,使得德国人的进攻加的肆无忌惮,加犀利
    等到泛起泥泞的雨季过去后德国人的大规模进攻一直没有发动,苏俄人一方面庆幸英美在西线的牵制,一方面也在警惕德国人的突袭
    他们已经不是三年前的菜鸟了,战争已经淘汰了那些弱者虽然很多苏俄士兵没有经受过完整的培训但战火和死亡足以让任何一名活下来的士兵成熟起来
    但即使是已经磨练的适应了战争的苏俄人也没想到德国人的进攻度打得那么快,那么坚决
    德国人的钢铁战车把苏俄人的部队再次用闪电战分割的支离破碎,并把大量的苏俄军队围困了起来
    “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在赫鲁晓夫那里传回的消息中知道了华夏近期没有越过乌拉尔山的打算后,斯大林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两线作战,考验的不仅仅是军队的作战能力,重要的是物资和人员在遥远的两线调剂的能力
    战争瞬息万变,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物资同时安置在两线也不可能让多余的物资和进攻力量闲置只能在两条战线之间,不断地的机动调剂
    但如果两条战线拉得距离过大,就像现在的德国人的两线作战那样,就要受制于运输条件,耽搁宝贵的时间,在漫长的调度线上丧失多的战机
    如果华夏在乌拉尔山发起进攻,恐怕苏俄也将陷入这种两头难顾的噩梦中而且华夏和德国双重力量的碾压,已经过了苏俄的承受能力
    若只是仅仅来自德国人的进攻苏俄人已经熟悉了那些教科书一样的进攻方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