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欧洲 (完结)作者:郝景芳 txt下载[出书版]-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的转角擦肩而过。这是形形色色的人出没的地方。证券交易所里挤满了戴礼帽的体面绅士,他们赌马谈政治,做债券投机,左右商业,认为没有工作的都是懒汉。工厂老板在轰鸣的车间跺着脚喊加快。经纪人开始出现,他们转着眼珠拉拢机会,像给抛媚眼的美女寻找客人。流浪艺术家开始在街上散步,相信自己才是时代的主人,是新的贵族,精神贵族。孩子为硬币工作。女人开始走出深闺,展示华丽衣服,在香榭丽舍大街一掷千金,顶着树荫走模特步子。
所有这些都是巴黎的剪影。巴黎是大都会的典型,商业文化的中心。它不是最早工业化的地方,却是现代商业最蓬勃的地方。19世纪的巴黎是世界商品会聚的焦点。巴黎承办过6次世博会,1855年磅礴的水晶宫为世博会所建,号称能容纳万国产品;它喜欢现代美学,埃菲尔铁塔在1889年落成,以钢筋铁骨的怪模怪样俯瞰着巴黎街头数百年巨石雕筑的街巷;它享受大都会的乐趣,在玻璃打造的拱廊街下,人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充满热切的评论与攀比;在夜幕降临后的私宅宴会厅中,出版商、记者、钢厂老板、法律学生、高贵和不高贵的女人开彻夜聚会,欢声笑语,打情骂俏。再没有哪里比巴黎更容易见到时代的交错,古代信仰与现代享乐的共存,钢筋玻璃与巨石堡垒的对立,高耸铁塔与沉厚教堂的交锋,各自骄傲,各自保留一片天地,在同一座城市,各自达到美的极致。
大工业的世界终于到来了。人们成为机器的宠物。人从土地上连根拔起,在城市的世界里漂浮,如同一根羽毛随风波动,染上尘埃再坠落深谷。
这是属于轻浮者的世纪。轻浮者在城市闲逛,在琳琅满目中兴致勃勃。波德莱尔是巴黎最伟大的诗人。他敏锐地发现这些城市的闲逛者:一个全新而充满好奇的城市阶层。他同样发现那些困顿的人,被城市挤出的边缘人们。他为这些人著诗立传,写下时代转折的声音。“两手托着下巴,从我的顶楼上,眺望着歌唱和闲谈的工场;烟囱和钟楼,这些城市的桅杆,还有那让人梦想永恒的苍天”。在这样的观察中,他看到其中的繁华:“楼梯拱廊的巴别塔,成了一座无尽的宫殿,静池飞湍纷纷跌下,粗糙或磨光的金盘。”他也看到其中的破败,“是啊,这些人饱尝生活的烦恼,被劳作碾成齑粉,为年纪所扰,巨大的巴黎胡乱吐出的渣滓,被压得啊弯腰驼背,精疲力竭。”他从不美化任何人,那些穷苦残缺的人们各有其丑陋的面孔,而那繁华万象的景色不过也是黄粱一梦。他冷眼旁观,用韵律的刀锋写作,在纸上刻下诡谲的《恶之花》,巴黎在刀痕中获得了永恒的面容。
“作为私人的公民走上了历史舞台。”20世纪的哲学家本雅明这样形容波德莱尔的巴黎,“在波德莱尔笔下,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这种诗歌不是家园赞歌,当这位寓言家的目光落到这座城市时,这是一种疏离者的目光。”
这个时代的人们将自己托付给金钱。这种习惯如此强大,甚至超越时间,流传给我们。没有中世纪信仰的狂热,也没有骑士简单的忠诚,人们开始理智而计算,并相信这是真理。19世纪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察觉到了这历史的变革。巴尔扎克写梅莫特与魔鬼交换灵魂,写葛朗台老头临死时用眼睛盯着黄金,福楼拜写债券经纪人骗光包法利夫人的所有钱财。这是艺术家对时代的回应。当一个时代到来,艺术家有能力冷笑它的繁华,撕下它的虚荣,写下它的矫饰与愚蠢、奢华与破败。
【沙龙的涌动和沸腾】
巴黎是一座充满诱惑的城市。波兰政论家弗兰科夫斯基在描述巴黎的时候认为,巴黎是一个以超乎寻常的创造性机能发展的城市:“巴黎在飞奔,巴黎在涌动,巴黎在沸腾。”
沸腾的城市中,独特风景是艺术家。躁动的灵魂充满表达的欲望。诗歌、小说、绘画、音乐,城市里充满流浪艺术家,每一个流浪者都梦想着将自己表达给世界。他们在大声喊,用喊声穿透历史。如果说18世纪属于革命,20世纪属于战争,那么19世纪就属于艺术。19世纪既有革命又有战争,然而革命和战争都不是主导。19世纪的战斗是局部的和细节的,19世纪的艺术却是宏大的和全景的。这一个世纪,艺术超越战争。
19世纪的巴黎是艺术家的中心。它有一样独特的事物,改变了艺术史,也改变了政治,那就是沙龙。沙龙是这个时代发展出来的特殊的产物,它源自宫廷贵族的宴会厅,到了这个世纪,演变为普通身份艺术家的聚会。在沙龙中,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学者聚在一起,秉性相投,火花碰撞。私人的沙龙属于圈子和知己好友,常常在富有、好客的主人家里,伴随宴会、辩论和作品朗读。学院沙龙在美术馆,发布艺术家的新作,邀评论家参观,这是新人想要出类拔萃的必经之路。沙龙是催生作品的地方。在沙龙中,有僵化有偏见有权力斗争,也有创见有思想有慧眼识珠。竞争多于僵化,碰撞迸发出焰火。
波德莱尔曾经记述过德拉克洛瓦的沙龙,此时的诗人还年轻,大画家已经是名满天下。诗人是画家工作室中的一位新客。他敬仰德拉克洛瓦,喜欢他的风格和他的色彩。波德莱尔充满感情地记录下沙龙里的一切:“‘我们’不只是意味着写这几行字的谦卑的作者,也意味着其他几个人,年轻或年纪大的,记者、诗人、音乐家,他在他们身旁可以自由自在地放松,随随便便。”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法国绘画的另类,波德莱尔是19世纪法国诗歌的另类,沙龙让这样不同的艺术家结合在一起,获得生命力。从德拉克洛瓦的色彩中,波德莱尔领悟到激情的浓郁与深邃。他的诗歌也有着相似的浓郁与深邃。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绘画中的英雄,也是最杰出的开创者。他以反学院的姿态走进沙龙,最终获得学院的认可。19世纪的法国经历着美术的黄金时期,从大卫到格罗,从安格尔到库尔贝,从杰里科到德拉克洛瓦,一连串名字将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贯穿起来,各自推到一个顶点,法国美术从来没有哪一个世纪像19世纪这样蓬勃旺盛。
从罗浮宫的法国现代馆,可以看到19世纪的变迁。大卫的《拿破仑加冕》和《荷拉斯兄弟之誓》诞生于大革命之后的动荡年间,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静而有序的构图,肌肉的线条和人的优雅,充满希腊式美感。杰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则是震撼人心的动感之作,它描画了当时著名的一场海难,与古典作品不同,它的画面要营造的不是静美,而是狂乱,人在狂乱的死亡中斗争。已经破损成碎片的船一端翘起,一端被浪花淹没,死人苍白的尸体和活人幸存的斗志交缠在一起,海水仿佛要冲破巨幅画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更是名满天下,它将革命的场景描绘得阴沉、混乱,却激动人心。女人的乳房在风中袒露,比自由女神更为血肉鲜活,作为主角的革命者是歪戴着帽子的贫穷小孩,在呐喊中将革命的席卷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丁之舟》发生在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之时,黑暗不祥的天空,脚下死去的人们,画面中的紧张让人进入探索的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安格尔柔美的学院派、库尔贝尖锐的写实主义。也许这些画称不上是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但它们绝对是最打动人心的作品的代表。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典范,他与安格尔的差别成为法国艺术变迁的重要一步。
对19世纪沙龙与艺术家生活的最好的描述,莫过于福楼拜的小说《情感教育》。福楼拜开创了小说写作的新风尚。他摒弃了之前作家侃侃而谈、不断议论的传统,用客观细节书写情节。他写了漂流在巴黎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漫无目的的大学生,抱着缥缈幻想的写作者,中产书商的保守的太太,轻浮有钱人的快乐的情妇。他将革命年代的动荡局势、巴黎风情、整个社会不安定的状态、蓬勃而躁动的心灵都纳入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各种各样的人在巴黎街头游荡,波西米亚艺术家贫穷而欢乐,新兴富人在政府中野心勃勃。
这是将革命还原的写作,既不美化其中的混乱,也不丑化其中的激情。19世纪的巴黎正在经历这样的洗礼。轻浮,而令人兴奋。人们对未来并不确定,跃跃欲试的表现,活跃而躁动的心。人人都渴望变化,街头就是舞台。沙龙里辩论新主义,社会风气在享乐里摇摆,城市里漂流的人们动荡不安。人人希望平等,也希望出人头地。有人投机,有人穷困潦倒。国外的局势在巴黎的控制之外风云变幻。
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累积的爆发,无处投放的激情化为一片混战革命——1848年革命。
【革命与艺术家】
1848年革命是重要而独特的革命。说它重要,是因为它的火焰一直烧遍了整个欧洲,从法国蔓延到德国、奥地利、波西米亚。说它独特,是因为这场革命或许是最难以分清敌我的一场革命,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去,在法国,几乎所有人都对“七月王朝”不满,然而中产阶级和自由主义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拿破仑派和民族主义者却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貌合神离。在这混乱的过程中,没有确定的对手,也没有确定的盟友,恐怕唯一确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希望世界动荡重建的激动的情绪。
法国在整个19世纪经历起起伏伏。与英国坚定不移的君主立宪和殖民帝国主义不同,法国在一百年间没找到让自身安定下来的政治方式。拿破仑在1810年称霸欧洲,将重要的旧日王族全部推翻,又娶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儿,确立自己在民众与贵族中的双重地位。但这顶峰没有持续下去。随着进攻俄罗斯的失败,拿破仑的事业也走向转折。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霸业,留下空白的法国,在大革命和帝国的双重倒台之后,还给国王。国王路易十八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主权地位,让议会成为咨询机构,让宪法成为国王对臣民的赠礼。他的继任者查理十世更为保守,很多政策试图回到大革命之前的状态。1830年,当出版管制和解散议会的决定彻底引起不满,七月革命爆发,波旁王朝被推翻,路易·菲利普上台,开始了较为自由的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自由领导人民》画的就是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的场景。
暂时的稳定到了1848年又被击垮。路易·菲利普的平民国王领导路线虽然相对前朝温和,却在很多人眼中既无勇毅,又不够自由。1848年是多重不满的交锋。首相基佐支持资本家和政府投资,借债过多,贪污丑闻不断。基佐和路易·菲利普对此听之任之,令中产阶级和自由派大为不满。与此同时,新的工厂和流水线造成大量的贫困工人,却不能提供足够保障,使得社会主义者兴起,对政府不满。天主教会不满意国王对资本家的绥靖,拿破仑主义者则不满国王对外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国内积贫,国外软弱,任何政府走到这时,就已经无法让任何人满意。1848年2月22日,工人和学生上街游行,革命爆发。
这场革命是多重混战的革命。《情感教育》清楚地描写了人们当时的激情和目的不明。队伍集结了,但在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