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的历史上有一百多次兵变的历史,平均每两年一次。大多数兵变士兵都是逃入附近山林成为匪盗,或者投奔豪强,明州兵变后,朝廷顺势取消了明州水军的建制,现在这片海域由泉州水军监管。而泉州水军监管采取的措施是:不予监管。
原本那些沙洲上应该聚集起无数的海盗。他们借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为生,但赵兴既然经营这条水道。当然不能容忍别人地勒索,所以他组织了一支商船武装,自发的维护当地海地安全。
可明州水军崩溃的消息没法跟斯蒂尔说,赵兴只好打马虎眼:“不亏,杭州这里连接大运河,从运河里过来的货物可以直接行驶到杭州,再搬上海船送往明州,回城带上明州的货物到杭州倒换运河船。这是一条繁忙航路,每艘船总能带上点货物。”
赵兴这话说的也有点含糊,因为他在城堡外修建的是私家码头,一般不对外开放,而杭州其他地方的码头泊位不深,不能停靠大型海船,所以运河船装载的任务是在明州实现的,明州码头将海贸货物以及南方运过来地粮食水果等等农产品在明州搬上中型船,然后直驶杭州运河码头,所以,真正的货物流转并不在他家码头上实现。海面上行驶地巡逻船是真正的空船,只是他们行驶到明州会带一点货物回杭州。
可这些经营上的事务,没必要跟索迪讲,赵兴马上把话题一跳,跳到对方这次来的目的:“斯蒂尔,你这次可算是发财了,原本只有一艘船的你,这次居然带了三艘船,船上都装了什么?”
“蛋,我最大的货物就是鸟蛋,大人,鸵鸟并不好运输,我给你运来了三千枚鸵鸟蛋,每枚蛋都是人工孵化了两代地产品,保证大人孵化过后,立即能够适应本地生长。”索迪献媚似地说。
赵兴眨巴着眼睛,好奇的问:“两代啊,我记得你从密州回去不过两年多,两年你就能把鸵鸟孵化两代,你真牛!对了,第一代鸵鸟生长一年就能下蛋吗?”
索迪被呛了一下,赶紧跳过这个话题,继续说:“大人,我还给你带来三百头成年鸵鸟,可惜漫漫旅途,它们大都死于海上旅行,现在剩下地只有五十多头,保证都是成年、健康的鸵鸟。”
索迪说话的这功夫,码头上正在卸装鸵鸟的木笼子,这些鸵鸟斯蒂尔照顾的很好,看起来没有萎靡不振的样子,赵兴满意的轻轻点头,斯蒂尔赶紧补充:“大人,我还给你带来十名会饲养鸵鸟的黑奴,他们都听得懂拉丁语,你可以直接命令他们。我相信,您的鸵鸟农场会在他们的照顾下兴旺起来。”
赵兴这才有了个笑脸,他向索迪伸出手,重重的握了一下:“谢谢,你帮了我大忙。可是三千枚鸵鸟蛋,最多只占五分之一舱位,三百只鸵鸟,大概能占一艘船的空间,剩下的,你装的什么货物?”
索迪脸上出现鬼祟的笑容:“大人,我给你带来了几匹马,是阿拉伯母马与西班牙母马,海上旅行虽然使它们丧失了几名同伴,但还是有十匹马存活下来。
剩下的舱位,我装运的都是些平常货物,比如非洲木材,象牙、犀牛皮、犀牛角、非洲狮子皮毛……对了,还有你要的几名埃及工匠、阿拉伯宝石匠,都是奴隶身份,一定让你满意。”
顿了顿,斯蒂尔又补充一句:“希望大人也能让我满意。”
赵兴满口答应着:“放心,自你走后,我们的瓷器技术又取得了突破,已经生产出洁白如牛奶般的瓷器,这座瓷器厂属于黄家运用,根本不向外销售,我凑巧跟那个窑厂有点生意往来,给你组织了半船白瓷,嗯,你可以把它称为玉瓷。我保证,你是第一个经营玉瓷的海商,而且今后五十年之内,决不会有人与你竞争。”
稍作停顿,赵兴又恋恋不舍的补充:“我想,这半船货已经超出了你货物的所有价值,因为它是御用的,代表了我国瓷器水平的最高成就,我个人认为,它甚至超出了你货物的价值,远远超出……要不,我再扣除一部分。”
斯蒂尔一惊,冷汗都下来了:“大人,我可是带了三船货物,你总得让我把船装满吧,我还带了十箱子宝石,整整一船的象牙与木材,你让我只装半船瓷器回去……”
赵兴慷慨的一摆手:“那么,你剩下的舱位我就用茶叶与丝绸给你填满,不过,上品的茶叶丝绸数量很少,我怕你不会满意。”
白给的还能说什么,何况茶叶丝绸在赵兴眼里不值钱,运到西方,不比瓷器便宜多少,斯蒂尔生怕赵兴反悔,答应的非常快,他从怀里掏出货物清单,双手奉上:“大人,这是货物清单,请你盘点。”
赵兴无所谓的接过清单,随手递给身边的程旺,叹息的说:“哎呀,这次生意亏大了,亏了两船半的丝绸和茶叶,还清点啥,越清点越令我伤心。”
程旺阴着脸接过清单,斯蒂尔见势头不对,连忙鞠躬准备跑路:“大人,我去码头看看,吩咐船员装运货物的时候小心点,你放心,我亲自照看,决不让他们损坏您的货物。”
斯蒂尔跑的很快,程旺看着他的背影,很不满的抱怨:“老师,既然亏的很大,干嘛要跟他做生意呀,不如……”
赵兴笑了:“亏本,亏的大,那是冲他说的,实际上这批货物赚头巨大。你不知道,鸵鸟肉跟牛肉一个价,养一头鸵鸟两年就可以宰杀,出的肉跟一头猪差不多,但利润比猪大许多,那玩意一身都是宝,好好经营起来,简直是数钞票的事情。
至于那几匹马,我估计每匹也在十万金币上下,战马、鸵鸟足以抵偿那半船瓷器,剩下的都是我们净赚的。丝绸茶叶值几个钱,他不是还有数箱宝石吗,我们有犹太佬带来的车床磨床,还有宝石加工器械,我正愁货源不够,这十箱宝石,一箱就能赚出一船的货物,这次我们赚大了。”
程旺这才开心,捏着货单到码头上清点货物。码头上***通明,繁忙的卸运货物,这时,远处的江面上又有一艘船打出灯号要求进港,赵兴起初漫不经心,等看到那艘船的灯号,很诧异:“竟是密州的船…………密州的船不该在这时候进港?难道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让它立刻进港,停靠在最外面的码头。”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58章 两个探索者的远望
更新时间:2009…3…1 14:16:58 本章字数:5291
赵兴这个私家码头,这一年来越来越繁忙,于是开始扩建,码头区甚至城堡向两边伸展,前方伸出一里地,后方则伸出半米去。就这样,码头区仍然不够使用。想想密州码头蜿蜒十八里,赵兴恨不得把码头区修的更大,更设施完善。但程阿珠不愿张扬的性格使她阻止了赵兴的扩大。
码头最外边的江边连着草市,如今那个草市已经变成了日夜不停交易的市场,经过盗匪袭击安然无恙后,许多商人都愿在此交易。苏轼干脆正式在市场设立税关,向商人征税。赵兴给苏轼面子,也是为了图方便,干脆将自家码头的税收向那个草市交纳,结果那个草市一跃成了杭州最肥的部门。
有钱了,草市市监也能够养活起闲人,便配了五名带刀枪的衙役维持秩序。赵兴去年年底闲下来的功夫又顺手整修了草市的路面,搭起几个固定的砖瓦棚子,道路两边还修建了路灯,结果草市也就日夜不歇息,成了杭州最大的物流中心。
索迪的船员都被分配在码头区的墙楼居住,这些在岸上焦渴很久的藩鬼,看到岸上的***,已经耐不住性子,三三两两的带上随身的私货赶往草市。那艘密州来的船停靠在码头时,刚好看到这样一番景象,鬼市上***通明,人流穿梭不断,卖货的人当中既有宋人,也有服装艳丽的倭女,还有金发碧眼的白人,皮肤熏黑的黑人。
交易的景象倒有点像现代的批发市场,洋鬼子虽然与中国人语言不通,但关于数字的手势是通用地,他们全用手势比划。比出一二三四,双方同意后,交易达成。
杭州百姓图新鲜,洋鬼子带来的货物卖的很快,许多藩鬼提早卖完货物,开始在市场上四处寻摸自己中意的物件,他们带来的货币有波斯银币、阿拉伯金币,还有欧洲各国的货币,当地人不认识,好心的指点他们前去兑换。可惜语言不通,正急的无可奈何时,密州船上下来的一个人接过了话题,向藩鬼翻译说:“这些百姓说不认识你的钱,但鬼市口有一家南洋票行开地兑换行,可以帮你们兑换成当地钱。百姓说,那家票行做生意很公平的,你尽管放心。”
那人翻译完了,又冲身边一名官员打扮的人笑着说:“邓大人,南洋票行也开到杭州来了。”
邓大人轻轻摇头,示意那名翻译不要多开口,而后他低着头一通猛走。来到码头通向城堡的大门,他拱手向守卫说:“将军,请通报一声,密州旧友邓御夫求见,来的仓促。请将军速速通报!”
赵兴正在厅里检查斯蒂尔带来的宝石,几名犹太工匠帮他进行鉴定,并顺便估价。听到通报,他也不收拾桌子,急忙招呼:“快请快请,邓兄不是外人,我们无需回避,让他来。”
邓御夫赶到地时候,被满桌宝石耀花了眼。这些宝石大都属于原石状态。外表很普通,甚至有点丑陋。偶尔有几块宝石露出光洁的表面,但就这一点点显露,已经让满桌子星光灿烂。
邓御夫赶到的时候,宝石鉴定似乎已经进入的尾声,赵兴一边向他打招呼,一边吩咐:“将那些下品都装入箱子里,你们村里有谁要,可以来我这购买。中品算是委托加工,加工费就按我们商量好的计算。上品挑选十颗出来,依旧是委托加工,我想看看加工好的上品是什么样!”
在场的一名犹太人咽了口吐沫,说:“大人,中品量最大,也应该出售一点,光是下品宝石,哪怕是加工好了也卖不出价钱。”
赵兴点头:“如你所愿。”
赵兴地姬妾都在场,收拾好的上品宝石被交到程阿珠手里,其他的姬妾赶紧在宝石堆里挑几个,委托犹太人加工,现场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廖小小跟邓御夫关系熟,她一边挑拣着宝石,一边向后者打招呼。
赵兴搓搓手,看到这场面有点乱,他招呼说:“邓兄随我来,我们去旁边的小书房。”
小书房内,众人分宾主落下,邓御夫给赵兴介绍身边地三个人:“这位是密州最出色的舌人张平,这位是山东著名相扑手董元,这位是密州三班衙役里的高手、弓手张横。”
赵兴点点头,此时,廖小小分完了宝石,带着女仆进来向邓御夫行礼,女仆们给在座地各位端茶上水,廖小小依在赵兴身边招呼,赵兴饶有兴致的观察着那两名武者,很好奇:“从义兄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你做密州大船出海,还需要两名好手保护吗?”
邓御夫微笑着回答:“按说做密州的商船出海,确实无需保护。这几年行船出海,获利丰厚,密州差不多三成百姓都不种地了,要出海行船,密州水军被你调教的不错,附近海域海盗无法存生,连辽国水军没我们同意,也不敢出海。
可是,我这趟出来不是来找你聊诗歌的,记得你在密州时,曾说过古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副地理志,此外,历朝历代不乏描写海外风物的书,比如你提到的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从那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