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华-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语气里面有着无穷的自信,阎锡山淡淡地答应了一声,亲自起身将他送出了门,招呼贴身副官就将陶定难安置在内院。转过身来的时候,和赵戴文互相看了一眼,双方都是脸色难看至极。
赵戴文看着阎锡山颓然坐下,忙趋前了一步:“百川,这个事情可答应南军不得!我很是后悔把他带来见你,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局面!雨辰不过才有三省的力量,袁总统却号令全国。真的决裂了,他又占着中央名义,打起来就是以顺诛逆的局面。这个安蒙军……我们无论如何救不得!”
他是被袁世凯的手段**得怕了,也是被去年第三镇杀进山西的强悍吓得怕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起不了对抗袁世凯的心思。而阎锡山苦恼地摸着自己光光的脑门:“那怎么办?这个江北来人说得没错。真要到决裂的时候,袁世凯会放心山西在我手上?现在都派了金永来夺我的政权,绥远北军随时可以南下夺我的兵权!这些倒还罢了,我辛苦搞出个山西银行,给大家攒了点家底。要打起仗来,我这点家底都是保不住的!”
说起打阎锡山其他东西的主意倒还罢了,要是谁要打他钱的主意,那真是比要了他的命还要狠毒一些。
他用力拍着自己的脑门,大声道:“而且我也看过了,这些日子来,江北雨辰对老袁是步步进逼。他听说雨辰在海外筹到了好大一笔款项,现在是士饱马腾,又消化了江西的两师兵,厉害得很!外国人都在和他联络!这种人又年轻,说不定哪天就真得了天下,我们还是得罪不起!”
赵戴文被阎锡山说得心里一寒,最后才嗫嚅问道:“百川,那你就打算接应安蒙军下来了吗?”
阎锡山冷笑一声:“甚?哪有现在就答应他的道理?我谁也不答应,抓紧我这几旅人要紧。还是再看看风色吧!老袁缺钱,雨辰根基不稳。两方面看不出来谁占优势,我谁也不帮!”
赵戴文知道他这个都督又要观看风色了,但是这次安蒙军的事情从信上来看,几乎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还能有几天的风色好看?他低低叹了一口气。现在雨辰那个江北大鳄又把目光转移在山西的身上,背后还有袁世凯在虎视眈眈,真不知道山西夹在中间,这个命运会如何呢。
雨辰大步地走进了自己的虎穴作战室里面,在现在这么紧张的时刻,他依然坚持每天上午下连队,看基层官兵出操的习惯。作战室里面的幕僚们已经等候了他很久,但是大家都没有轻松聊天的心情,都围着地图,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
雨辰一进门就看见了唯一穿着便服的那个陈卓站在那里,他扬声问道:“不群,安排在南京上海报纸发表的一系列社论,都已经发了吗?”
陈卓肃立在那里,这些日子,除了自己的大选任务,雨辰也布置他就安蒙军的事件上面大造舆论攻势。平常这些事情都是雨辰自己亲手打理,不过他现在真的是腾不出手来了。陈卓也警醒得很,和上海的一帮名记者泡在一起,精心准备着舆论攻势,一点也不敢懈怠。听雨辰一进门就问他这个,忙回答道:“请司令放心,从昨天开始,一系列的评论社论和新闻都发了出去,对袁世凯计划组建西北边防司令部,却意在吞吃有功的安蒙军的消息现在可以说全国皆知了……这里是今天的报纸,请司令阅看。”
雨辰从他手里接过一堆报纸,大略地看了一下标题,果然连篇累牍的都是关于安蒙军的报道的。知道这舆论攻势算是开始啦,点点头就将报纸交给身边跟着的冯玉祥:“嗯,做得很好,等会我再细细地看。不群,现在你心系两头,最后再组织南方各省的议员们发个通电,希望中央早日停止对付安蒙军的行动,词句你自己斟酌吧。这些日子真的是辛苦你了。”
陈卓有些激动,大声道:“司令,你怎么和属下说起这种话来了?安蒙军和属下也是血肉相连的弟兄,我恨自己是个文人,不能带兵北上解救他们。做点这些事情,已经是觉得自己尽力不够了……”他还想说下去,雨辰笑着扬手阻止了他,转身朝围着地图的军官们走去,问道:“关于我们未来兵力部署的事情,参谋部的设想出来了吗?”
吴采和司马湛板着脸站在他的身边,两人的神色都不轻松。吴采看了一眼司马湛,他才拿起一根木棍指着地图道:“设想是有了,还是分甲乙两案,念荪的甲案得到参谋部大多数的支持……未来要和北军正式交锋,甲案的设想就是集结重兵于京汉线。湖北半据于我手,那里已经集结好的兵力就有鄂东的江西陆军第一师,我第九师第十八旅组成的加强支队,还有随时可以从赣省抽调出来的安徽陆军第二师姚雨平部,安徽陆军第一师张志鹤部也可用以加强。在鄂南还有江西陆军混成第一旅。以上部队就是三师二旅,经加强后有六万余人,足可击破当面北军三师,沿京汉线向北挺进。并可威胁山西,迫使他们开放省门,放安蒙军入内,将山西省绑在我们的战车上。如此该主力军可以取高屋建瓴的态势,随时视情况向直隶和河南席卷。
“另外在津浦路上面,我们保持守势。以第九师余部和教导旅沿着淮河布防,足可以应付当面南下之敌。江苏陆军第二师则用来监视浙江,防止浙江有所异动。另外皖苏两省,我们的几十个保安营,可以编成新的两个师,用来作为总预备队。”
“甲案的要点就是西攻东守,置重点于京汉线,还保持着可以接应安蒙军的态势。只要和安蒙军会合,西线我们兵力将达到七万余人,将是重点中的重点。而且部队现在态势整然,不需要经过大的调整,几乎马上就可以行动!”
他说得简洁有力,身边的参谋军官们都不住地点头,看来对吴采这个稳妥的甲案,大家都认同得很。特别是保持重点在京汉线,可以最方便策应预计将退往山西的安蒙军,这点更是为大家所拥护。
雨辰嗯了几声,人几乎要趴在地图桌上面了,却有些未置可否的样子。最后终于抬起了身子,拍拍地图道:“纯如,你是不是还有个乙案?”
司马湛点头道:“是,其实这个时候和北军决裂,从政治上,我觉得不如在大选之后有利,也需要和同盟会方面联系……”
雨辰断然一摆手:“军人不谈政治!这个是我操心的事情。你只要从军事上说说万一完全决裂,你的乙案到底是什么?”
司马湛一笑,甚至还有些讥诮。这个军人信奉的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这个信条,认为任何作战计划都必须建立在对敌我双方敌情、民情、大势走向、双方政治背景、国际势力影响等众多的基础上。但是雨辰近乎蛮横的要他们这些军人只把心思放在纯军事上面,政治上的事情他另外有一套人马。他也只好闭嘴不多说。
他指着地图,淡淡道:“我的方案只不过是和念荪恰恰相反,置主力于津浦路上!湖北方向只留江西一师一旅部队,也许还有部分湖南部队牵制防守。海军沿江面配合陆地炮台,就能让北军不能越过长江中游一步!
“而集中四至五个师的兵力,在津浦路上形成近十万人的绝对优势的重兵集团,一直北上!击破山东当面之敌,直指北京!在湖北动手,始终还是地方事件,袁世凯还能保持中央名义,对咱们很不利。而沿津浦路北上就是高歌猛进的北伐态势了,那就是改朝换代!”
他的话语一出,满座无声。最后还是司马湛叹了一口气,坚持道:“我认为乙案是最好的,但是需要诸多的政治因素来配合。但是司令既然不许我们军人谈政治,那我也就自动把乙案取消,还是地方事件地方解决吧。”
雨辰的眉毛一挑,嗯了一声,用拳头捶了捶桌子上面的地图,吩咐道:“参谋部根据甲案制订出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出来……限两日内完成!但是部队调动的命令,只能由我亲口发出!”
现在是所有人都搞不清楚这个年轻司令的心事了,为了安蒙军的事件,他闹得是大张旗鼓,四下活动,摆出了一副不惜和北方决裂的姿态。但是他现在才吞吃江西和半个湖北不久,连自己的地盘和军队都没有完全整理完毕,又要把战线展开,难道真的不怕一旦失败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正如司马湛说的,和北方开战的最好时机,最好还是选在大选之后。那时中央名义,定然不会为袁世凯全部拥有了。如果单纯是为了安蒙军,应该是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解决的吧。
但是在雨辰麾下,大家已经习惯服从他的命令。反正司令每每行事出人意表,而都有斩获。跟他很久的老人,不知不觉对他都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了。
既然司令要战,那便战吧!
当雨辰回到自己办公室准备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公文的时候,一进办公室门,就发现沙发上坐着蒋百里,正在那里翻看报纸。他一怔之下,问道:“百里兄,你怎么也在这里?今天作战室的会议百里兄可没有过来啊。”
蒋百里放下报纸,看着雨辰坐下,笑道:“是啊,江西陆军整编事情繁多。上午和李协和商讨了半天这个事情,现在得空,就过来看看。”
他正色看着雨辰,认真地道:“你真的准备这个时候就全面和北方动手吗?你有没有考虑到自己根基的问题?现在全国民心都关心着大选的问题。人心思定,上次鄂赣战争被你果断叫停,还算不错。现在再贸然开战,不是最好时机啊。
“我建议你做出点事情来让袁世凯看看,并没有全面动员的意思在里面啊!我一直认为咱们现在的主力还不能发动,这个时候,主要还是看安蒙军自己的奋斗了。要是能顺利进入山西,那自然是最好。要是安蒙军万一覆灭……”他看雨辰的脸色已经很不好了,不过还是坚持着说下去,“……万一安蒙军覆灭,袁世凯真做到那么绝,那就是他自绝于天下了,对江北军大业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啊。”
雨辰阴沉着脸听着,终于没让自己喊叫出来:“牺牲整整一支安蒙军来换取我的地位,百里兄,这事情我做不出来。您说得没错,我做全面动员并不是真正准备开战,只是威胁一下袁世凯和阎锡山而已……特别是阎锡山,要让他知道,要是他敢不接收安蒙军进入山西,我的部队随时会沿着京汉线推过去!我相信只要安蒙军能顺利集中起来,凭灼然带兵的本事,两个师的北军是阻挡不住他们退往大同的!只要安蒙军能进入山西,北方局面就多了无数的变化!袁世凯的力量,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将被根本削弱!那时战和由我,自由度就大多了……但是现在的关键,还是安蒙军的安危啊。他们既是我布下的要派大用场的棋子,也是我的兄弟手足,绝不能让他们牺牲掉!
“要说江北军发展到现在,最大的坎也就是现在了。如果能顺利进行,江北军就将问鼎天下。百里兄,请你安心助我,我必定成功给你看!”
他的语意坚决,神态严肃。因为说话有些激动,而身体微微有些晃动。但是蒋百里在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己毫不怀疑这个青年司令的信心。也许他真的有一种莫名的感染力吧,不然怎么能走到现在?他无声地起立,朝雨辰第一次行了个军礼,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1912年10月的上旬,南方的报纸开始了对袁世凯调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