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风 >

第174部分

宋风-第174部分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云兄,这些厢兵以后将会成为下一步裁汰厢军的典范,他们以后谋生的手段便是专门修路建桥和其他土木工程,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今后官府要做什么工程交给他们便可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宋今后的土木工程将会需要多少这样的厢兵来做?这也是裁汰厢兵,今后他们便称为‘工程兵’。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那些码头和组建的船队都是有皇家参与和兴国银行一起来经营的,主要是面向高丽和倭国的航海贸易,楚州从中得利能够少吗?!”
    薛向之虽是通判,但他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楚州这两个沿海港口为什么会这么大兴土木,当初他接到的指示便是想用海上运输来分担内河运输而已,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王静辉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出海日期的临近,将会有大批的航海船只进入阜宁和盐城两地,现在也该是时候向自己的副手把整个事情解释清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多事情必须由通判来负责解决。所以便把修港口和组建船队事情地原委都和薛向之说了一遍。
    此时薛向之才明白王静辉为什么自到任开始就不断地在楚州修路建桥,如果是沿运河沿岸来修整道路也罢了。就连到这两个港口的道路等级也是提高了一大截,完全可以当主干道来使用了,原来便是为了发展海运啊!
    王静辉说道:“圣上和中书与枢密院签发地手令都在我那里,今后一段时间还请庆云兄多多帮忙。按照手令签发公文,向涟水军和杭州官府借调水军和战船,为今年驶向高丽和倭国的船队护航!”
    薛向之知道驸马有些事情都是直接和汴都请示的,既然手令已经从朝廷发出,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过问太多,便说道:“既然有朝廷手令,在下自然会遵从照办,大人不必担心会有什么耽误!”
    “庆云兄,航海贸易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充实大宋国库。而且还能以商养军!其中所采办的货物,楚州也会占很大地便宜,今后楚州财政收入中的五分之四以上将会来自商业和贸易的赋税,庆云兄要从中善于把握!”
    此时的薛向之脑海里面乱腾的很,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消息对他来说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他需要好好的静一静,仔细想明白才好。王静辉也知道薛向之现在需要消化这些消息,所以也就没有在他那里多待。告辞后便回知州府去了。
    四天后,王静辉再次召集了楚州商会的重要成员,向他们通报了朝廷即将在楚州组建“大宋皇家海运”的消息,朝廷将会在楚州设立市舶司,主要职能是管理盐城和阜宁两处港口有关海上贸易地事宜。市舶司的成立对于商会来说虽然也是件大事,但和王静辉下面宣布的事情相比起来就变成小事了:大宋将会组建规模在百艘航海大船的船队。不日将会远航高丽和倭国进行贸易,楚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的商人将会得到一次难得的帝国采购订单,棉布和食用油类将会是帝国采购的重点。
    商会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异常,这笔订单将会是他们成立以来最大的商业订单,朝廷采购中间利润极大,所需要地数量也不是平常一单买卖所能够相比的,所以都竖起耳朵想知道这笔采购是怎么分配的。
    这个时代宋朝向国外市场出口的大宗物品都是丝绸和瓷器,还有很多的手工艺品,但是王静辉为了能够使治下的楚州商人得到更多地利益,将棉布和食用油类等货物也纳入了贸易货物的范畴,想一次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楚州商业的发展。在纺织和榨油行业中,由原来的厢兵转业过来成立的作坊在王静辉的扶植下也占有不少的份额,这一次贸易采购也会使这些“嫡系”作坊活的更滋润一些,他们所产生的利润会刺激朝廷高层对王静辉采用裁军方式的信心,坚定的按照他早就设想好的道路前进。
    如何分配订单,这可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除了从中拿出一成的订单交给由专业厢军所成立的“国营”作坊外,剩下的九成订单,王静辉按照每家商会成员作坊的规模进行分配,规模越大的作坊,得到的份额也就越多。这个方案虽然比较笨,但王静辉在这个时候必须一碗水端平,否则以后再和这些商家打交到的时候,就可能遇上麻烦了。
    在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的时候,李管事出人意料的对此采取了坚决的抵制:食用油的利润如果是在大宋进行贩卖,那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但这是航海,那运费可就大发了,搞不好是铁定的亏本儿生意。
    楚州盛产油菜籽,所以榨油行业在楚州有很深厚的基础,液压榨油机发明出来后,在楚州应用的非常广泛,如果不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那肯定会大大的得罪楚州商会。李管事的抵制也很有道理,这让王静辉非常的为难,不过他还是坚持将食用油纳入了采购计划——不过不是运往高丽,而是走私到辽国。
    辽国由于地处北方,其沿海有多个优良的产盐地。食盐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大宋。契丹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将过剩的食盐扔回大海。而是通过走私地方法运到大宋沿海贩卖牟取暴利。辽国向大宋走私食盐非常猖狂,就连王静辉治下地楚州都会有契丹盐贩子出现,他的职位也是挂厢军正印地,日常处理公文的时候就有这些问题反映上来。多数的时候都是不了了之。
    受到辽国盐贩子的启发,王静辉决定干脆向辽国走私食用油,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给老丈人和枢密使富弼、参谋总长郭逵都写了信,希望能够得到朝廷地支持。楚州的食用油虽然便宜,但也伤害了周边地区的榨油行业,由于成本低廉,楚州产的食用油几乎垄断了淮南东西两路和京畿路,连河北路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可不是王静辉希望看到的。干脆直接把“祸水”北引,也让契丹人尝尝走私的滋味。
    英宗赵曙和富弼、韩琦、郭逵等人看到王静辉的来信后,都是面面相觑:驸马这手也是够毒辣的了,并且其中的利益使他们无法拒绝。所提出地要求也很简单,需要枢密院帮助沿途运输,武力保护,并且受枢密院控制的在辽国境内那些“和尚道士”来转行经营一下食用油生意。其中所得的利润扣除订货外,全部可以纳入大宋的灰色收入。
    现在赵曙和韩琦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拆东墙补西墙。但也是被穷怕了,这走私的买卖现在大宋也没有少做:自从王静辉提出对西夏和辽国大力开展走私贸易后,不仅得到了大量的马匹牛羊等急需之物,还使边疆的将士生活改善了许多。大宋便开始在这上面食髓知味,由当初的可有可无,到现在上下一起热衷走私。而且有那些先行在辽国布下地“和尚道士”,使得走私活动异常顺利,成绩斐然。
    食用油如果运到高丽或是倭国,估计十有八九会亏本儿,但如果是运到辽国,那是肯定的赚钱,而且还会赚不少,这笔帐老丈人和韩琦算得可是非常精明的,所以很快便给王静辉肯定的答复了。
    王静辉看过老丈人的回信后,苦笑的摇摇头:我都干了些什么啊!现在地大宋天天在高唱“圣人语录”,暗地里却做着天下最大的走私商。不过好在自己没有想过走私鸦片,那东西才是真是的利器,不过辽国的国土上也有半数以上的汉人,这东西现在就先做个储备吧。
    “听说日本的黄金比较多,号称‘黄金国’,不知道鸦片在那里能不嫩卖出个好价钱。如果朝那里走私鸦片,自己是绝对没有负罪感的……”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虽然有些不大现实,但他认为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不过罂粟花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现在又传播到哪里了……
    食用油走私将会是长期性的,而且似乎王静辉那道申斥辽国向大宋走私食盐的奏章刺激的英宗赵曙等人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反应强烈,也要在走私上面让辽国喝上一壶:盐税是大宋财政的重要收入,可以达到两千万贯,这可是财政的顶梁柱,辽国的墙角挖的也太狠了。这也难怪赵曙给王静辉的心中要求他和枢密院“妥善”的处理好此事,还要求加大走私的数量——这是那些“和尚道士”在辽国目前的权势给枢密院的底气。
    食用油是到不了高丽和倭国了,好在现在还不是出海时间。涟水军水军接到了枢密院直接下达的密函,让他们用水军战船来护送一支船队前往辽国!涟水军以为枢密院疯了,分别给英宗赵曙、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呈报了这件事,结果当然是肯定的,而且富弼韩琦还给涟水军下了封口令。就这样,在王静辉给商会成员下发订单后的八天后,由五艘战船护送一直三十艘装满食用油的船队静静的从阜宁出发驶向辽国……
    “食用油事件”也给王静辉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了生动的一课:新的生产技术确实能够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力制造更多的财富,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让很多人失去饭碗!
    其实这样的事情王静辉以前在印刷机上就已经认识到了,不过当时他也考虑的很周全:控制生产规模和打开辽国市场,从而达到了逐步降价,让同行都有个心理准备。可能也是他的角色不同往日,发展也顺利的很多,这使他有些麻痹大意了,好在受制于楚州去年油菜播种面积有限,这次食用油好在影响还不是很大,现在来弥补还来得及,今后后他在采用“新技术”的时候可要想好了再做——毕竟还有很多人指着它吃饭呐!   
第一第一百三十章 一人
    除了建议老丈人和便宜干爹向辽国走私食用油外,他们终于等到了扩大玻璃镜子生产的通知,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玻璃镜子生产成本由于是玻璃作坊直接以成本价来供应平板玻璃,所以造价很低,和每面两本书本大小面积镜子近一万两千贯的售价相比,成本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王静辉当初把玻璃镜子送给老丈人来充实国库的时候说此物价值万贯,但也没有想到赵曙和韩琦真的把镜子卖到一万多贯这样离谱的价格。后来在颍王赵顼写给他的一封信中,就引用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王旦的一句话:“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王静辉没有经历过宋真宗时代,不过在汴都开封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可是充分的见识了宋朝国都的繁华。王旦的话并没有言过其实,就拿李管事去汴都融资这当儿事来说,就轻而易举的募集到了两百多万贯资金,这只是才拜访了请帖上不到十个人便募集到了如此巨额资金,中间他们固然是看在“皇家”两个字的面子上才掏钱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了民间有的是超级富豪在潜水。
    把玻璃镜子无论是卖给汉人还是辽国人,王静辉都不会内疚的,因为能够有实力购买的人肯定是富豪之家,让他们出点血来填补一下国家财政开支,这也是理所当然,就当上税为帝国发展做贡献了。
    既然玻璃镜子和其他玻璃制品这么能赚钱。所以列在海外贸易货物订单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老丈人和义父也希望能够用一只货箱的玻璃镜子就能换回一船的金银财宝,这种贸易才算是暴利。鉴于高丽和倭国地市场狭小。所以也就没有订多少玻璃制品,但那也足够皇家玻璃制镜作坊和徐氏玻璃制品坊开足马力忙活了一段时间,然后由李管事带着老丈人特意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