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主帅,约好今日午时左右发起反击。满桂清晨时分见到的神秘人便是三桂派来的信使,满桂曾与三桂在宁远城有过交往,满桂对年仅十几岁的三桂也是极为看重,一见是三桂派人前来,暗道有救,便依三桂所言,不再突围,而在在山上固守待援。山下这三千后金军在三桂等人的打击下,很快便全军覆没,仅有百余人护着萨哈廉逃到山中。三桂也不急于追敌,而是派人将后金锱重集中到了一起,一把火烧了。山上济尔哈朗等人听到山下密集的枪响,便知不好,火枪此时还是明军专用,后金军中并没有火枪、火炮等物。不过在他们看来,山下还有三千守军,应该还可以抵挡一阵,事到如今也顾不得什么伤亡不伤亡了,只有下定决心,准备强攻山上明军,只要歼灭了这股明军,才能下山与萨哈廉会合,不然到时被明军里应外合,自己这万余兵马,怕是要大败而回。
山下的枪声很快便没有了,济尔哈朗以为明军只是骚扰一番,已经退去,便令其余几路兵马,准备同时攻打明军,以求一战而定。就在济尔哈朗刚要下令总攻时,却见萨哈廉带着不到百人,一副狼狈相赶到自己大军面前。济尔哈朗见到萨哈廉的模样,心中却是一凉,拉住萨哈廉急切的问道:“山下战势如何?你为何不在山下指挥,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萨哈廉却是一脸委屈,暗道:你以为我愿意来吗?那不是被人给打上来的吗?“山下来了一群明军,却是人持两把火铳,趁我军不备掩杀上来,我军不敌已是大败,三千士卒怕是仅剩我等百余人了。”萨哈廉当时一见形势不好,便带着亲兵顺着山路逃上山来,至于战局最后如何,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什么?大败?他们有多少人?将领是谁?”济尔哈朗一听三千大军竟是大败,不由担心起来,在平原上能将三千后金军击败,明军起码也得是己军三倍以上才能办到,也就是说明军起码得有万人以上。若这山上、山下两股明军上下夹攻,自己岂不危矣。
“他们……他们仅有千人左右。”这话让萨哈廉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自己三千大军竟败给千人,日后自己在军中怕是再也抬不起头了。“他们将领却不知是何人。”济尔哈朗一听更吃惊,仅千人?不过济尔哈朗能做几人道领,自有其过人之处,如今明军最厉害的统帅自然是袁崇焕,可要说到最厉害的将领,后金却已公认,那就是已经三次大败后金第一勇士莽古尔泰,并最后将其击杀的吴三桂。,所以济尔哈朗第一想法就是,这支千人队伍一定是吴三桂,他不相信除了吴三桂,明军还有如此厉害的将领。若是如此说来,这萨哈廉也并不算窝囊,只是自己这万余大军却有危险了。济尔哈朗忙命人召来其余几名贝勒,一起商议下步该如何下去。在济尔哈朗等人心中虽然有些顾忌吴三桂,可毕竟都是领军打仗之人,若是仅凭其名字就将自己吓倒,那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算了。而且虽三千部众被击毙,可自己此时必竟还占有人数优势,山上八千明军,人数虽多,却不放在济尔哈朗眼里,在他看来只需三千人足已将其拖住,其余九千人便下山与吴三桂决战,以九千打一千,除非他吴三桂及其部下都是三头六臂,不然必难逃一败。济尔哈朗想到这儿,若自己真的将吴三桂击败,自己在后金中地位必然立刻提升许多。想来那多尔衮何德何能,竟能任正白旗旗主,虽说此时还只是代理,可自己若真立下大功,到时那正白旗旗主一位,还不是自己囊中之物。山上后金军很快便重新整军,只留下豪格率领三千人继续牵制满桂等八千明军,济尔哈朗却率九千后金军寻路下山,去会吴三桂。
吴三桂早已将后金军情打探明白,知道后金势众,当然不会傻留在山下等后金军来攻,所以济尔哈朗率军赶到山下时,却只见此次所带辎重火光四起,以及遍地的后金军尸体,吴三桂已不见了踪影。济尔哈朗好比用尽全身力气挥出一拳,对手却不接招,使他一拳打在空气上,闪得他混身难受。找不到吴三桂,济尔哈朗也只能下令部下收拾残局,救治受伤后金士卒。看着被大火烧光的辎重,济尔哈朗知道此行到椵木冲堡驻防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了,不过若能将山上满桂收拾掉也是大功一件。众人忙碌了不到半个时辰,山下已收拾妥当,既然吴三桂已逃,山上的满桂便是囊中之物,决不容有失。济尔哈朗又再次命大军集合,准备上山一鼓作气将满桂等八千明军击败。
可就在大军既将出发时,山上却又传来密集的火枪声,济尔哈朗大叫不好,定是这吴三桂声东击西,已经绕到山上,豪格危险了。忙下令全军立即上山,支援豪格。山上的战斗却很快结束了。满桂本就是明军有数大将,手下士卒也是精心训练,虽说八千对万五不是敌手,可有了三桂的支援,打这仅三千的后金军,却是毫无问题。不到半个时辰便歼灭了山上的后金军,只有几百残部逃下山来会合了济尔哈朗。等济尔哈朗率人赶到山上时,却只能是再次收拾残局。明军却在三桂的接应下安然撤退。此次遭遇战,明军共计死伤近三千人,可后金伤亡竟达到五千,更重要的是这万五后金军所有辎重全部被烧,让粮草本就不多的后金军更是雪上加霜。
没了粮草的这万余后金军也不敢再去椵木冲堡驻防,只能灰溜溜的回到锦州城外与大军会合。而满桂也因折损了力量,不足以支援锦州,全军回宁远整军。不过满桂对三桂此次救援却是极为感激,本来只能是一场大败的战局,却因三桂的到来,转变为一场胜利。而且满桂因见识到了三桂及部下强大的战力,临走前将大部分粮草支援给了三桂,让三桂继续在宁、锦之间机动,寻找战机,以求打乱后金部署。三桂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可不想随满桂回宁远守城,所以让满桂代为向正在宁远城中的父亲报了个平安,便又率人呼啸而去。皇太极得济尔哈朗战报,万五大军竟败于万人明军手下,死伤五千,辎重全毁,这简直不可思意,不过听到有吴三桂参与其中,皇太极却也只能感叹道:“明军有此战将,我后金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却也不再责怪济尔哈朗,想来在他眼中济尔哈朗明显不是吴三桂对手,最初是莽古尔泰,后来是自己,再后来是努尔哈赤,都在三桂手下吃过亏,这济尔哈朗败了也是正常。
不过宁远援军既已退去,济尔哈朗也算是完成了一半任务。皇太极将目光再次转到主战场上。金、明双方在锦州城对峙直到十一月八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五万从沈阳来到锦州行营,实力大涨的后金军当夜再次猛攻明锦州城,却再次被纪用及赵率教率众抵住,后金未占到半点便宜。至十一月九日,后金军从出盛京至锦州城下已二十余日。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诱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而后金却因强攻坚城死伤惨重,已有近五万士卒死伤。国内也因缺粮已是灾横遍野,军中粮料全是强征而来,全国上下对此战已是天怒人怨。可面对锦州坚城及自己内部种种矛盾,皇太极却也是无力回天。十日,皇太极实是无奈之下,将后金军分兵为两部:留代善率两红旗及部分来援兵马计八万余人驻锦州城外,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自己同阿敏及多尔衮、杜度和盛京援兵,共计十五万左右后金大军往攻宁远。
后金大军刚一开拔,辽东巡抚袁崇焕便已得到消息,指挥明军全部撤进濠内,命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率吴襄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
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坚城、利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他先遣车营都司李春华,率领车营步兵1200人,掘濠以车为营,列火器为守御。十一日,后金军连夜赶路,终于在黎明时分,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皇太极率诸贝勒巡视阵前,见宁远守备森严,并于城前立车阵以抗,他又怕明军火炮犀利,便命后金军后撤,退到山岗背侧。同时也是在引诱明兵趁他们后撤时发起冲锋,使之离开自己的阵地,给后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以便全歼城外明兵。袁崇焕已与后金连战多次,对后金野战能力也是极为惧怕,见后金军撤退时,军容整齐,旗帜不乱,更不敢轻举妄动,任后金军重新扎营,坚垒不动。皇太极见明军不为所动,因大军连夜行军,士卒劳累,却也不敢强攻,只待休息一日,第二日再攻打这宁远城。
第二日清晨,未等后金军攻城,明军却出城列阵。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吴襄等率精锐之师万人,出城东二里结营,前列车队,背倚城垣,排列枪炮,士气高涨。皇太极见满桂军靠近城垣,己军难以驰骋纵击,便命军队退依山冈,以观察明军动向。明军却不为所动,严阵待敌。双方对峙了约一个时辰,皇太极见明军毫无动静,看来就是要如此对峙下去,他却不肯,自己粮草已经不多,而锦州未能取胜,反而被明军打死打伤几万之众,全军士气不振,在这宁远城下若不能再取得一场胜利,自己这大汗的位置怕是要不保啊。皇太极遂下令全军驰进掩击,只是身边二贝勒阿敏等大将皆劝其道:“明军靠城列此车阵,我军骑射威力难以发挥,且城上火炮威力甚大,望大汗三思。”
皇太极对于部下的谏止,不但不听,怒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言毕,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为中军,两蓝、两白旗分为左右两翼,向明军驰疾进击。未等冲到明军阵前,从城上便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只打得后金大军死伤无数。二贝勒阿敏率两蓝旗为左翼,见明军炮火猛烈,为避免部下伤亡,遂令部下缓步前进。右翼多尔衮的白旗因在锦州城下伤亡近半,所以只是跟在杜度的镶白旗之后,这杜度却与阿敏心思相同,如此以来左右两翼便落后于中路的皇太极。
城上袁崇焕见城下后金大军左右两翼突然慢了下来,只有中路的皇太极竭力冲锋,遂命城上明军,只管打击中路,左右两路任由他们。可怜皇太极此时虽然为后金大汗,可手中下众将却是各有心思,只苦了这两黄旗的将士,城上各式大炮近百门,齐齐轰在这两黄旗大军之上,皇太极率军未等冲到明军车队前,部下已死伤几千人。待冲到距明军车队前百米左右时,总兵满桂一声令下,车阵中万余明军,顿时凭靠车阵,开枪射击。后金军也以弓箭还击,只是明军有车阵掩护,后金军却在这旷野之上,虽有骑兵小盾,可明军火枪却十分厉害,铁制弹丸经常能穿破皮盾,打到后金官兵,更何况这万余明军中还有吴襄率领的千余士卒。吴襄可是三桂生父,三桂当然不希望吴襄在战场上有失,所以将新式长枪也装备了吴襄部下,吴襄手下这千人也都是吴家子弟兵,训练刻苦,丝毫不逊于三桂部下。
这千人装弹、射击一气呵成,比旁人要快上五、六倍之多,而满桂在从杏山驿回来后,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