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骗子忽悠了你-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经理一见益肾草,兴奋的不得了。忙问是谁的?手里还有多少货?当得知只有两棵,显得有些失望。他当即掏出1000元钱,要买下这两棵益肾草。胖子老乡说什么也要留一棵自己用,经理没办法,只好买了一棵。道别时,张经理给他们留了名片,说以后常联系,有钱大家赚。
老王和胖子老乡吃完饭出了餐馆,按原路返回。意外地看见刚才向他们兜售草药的瘦小男人还在原地叫卖,这令二人高兴万分。
胖子拉住瘦小男人,问他还有多少棵。瘦小男人数了数共计200棵。胖子按照刚才那位药材公司经理留下的名片,拨通了联系电话。经理承诺有多少要多少。
胖子把老王拉到一边说:“发财了,老哥,咱哥俩儿一人一半买下它,一转手就赚一半!”
老王对此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就这样老王出两万,胖子出两万,买下了200棵益肾草。二人刚回到酒店房间,张经理就打电话说,马上过来收购。由于不熟悉路,要人去接应一下。胖子自告奋勇去接,让老王留在房间休息。
老王没休息,他打电话叫餐厅服务员送上一桌丰盛的酒席,他要好好答谢胖子,没有这位好心人的帮助,他怎么能一天就净赚3万元呢!
三个小时过去了,胖子老乡却再也没回来,老王这才知道上当了。
警钟长鸣
异地遇老乡,的确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初次相识,老王就被对方的乡音、外貌、谈吐所迷惑,对他深信不疑。在对所谓的“益肾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冲动地投资,结果上当受骗。
要想识破此类骗局,首先要先识别骗子手中假物。老王可以到药店查询益肾草的真假和价值以后再投资。另外,在转手获利很大的情况下,一定要想想这位陌生的老乡是否可靠,想想他为什么帮自己?
假解码器骗局
高女士这两年运气不好,炒股票赔了钱。这天临近中午,她从股市往家赶,在路边遇到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见高女士过来,急忙拦住她说:“大姐,您能到路口帮我看一下货吗?我给您工钱,就看一会儿。我要去找一个人帮我卸货。”
高女士答应帮他看一会儿。
小伙子刚要走,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走过来,小伙子于是拦住他说:“先生,您能不能帮我卸货?我付工钱。”
“对不起,我还有急事,你找别人吧!”中年人客气地拒绝。
“货不多,我付您100元。”
“是什么货呀?远不远呀?”中年人问。
“就在前面的路口,我们公司是专卖电子元件的,这次的货是解码器,就是这种。”说着,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浅蓝色的小方盒子,举到高女士和中年人面前,一本正经地说,“这个东西很贵的,搬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碰坏了。”
“哎!小伙子,你哪儿弄的这种解码器?”中年人吃惊地看着小伙子。
“进口的,”小伙子神秘地说:“我们经理从海上进口来的。”
“怪不得呢,这种解码器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我说兄弟,和你商量个事儿,我可以白帮你卸货不要钱,你卖给我两个解码器行吗?”中年人诚恳地说。
“不行,这些东西是有数的。”
“小兄弟,卖我两个就行。”中年人恳求他。
“我这两个样品卖给你好啦!除去100元卸货钱,你再付20元就行了。”
“行,我买了。”中年人爽快地掏出钱交给小伙子。
“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下,我去前面看看车子来了没有。”小伙子朝前面路口走去。
“这解码器是干什么用的?”一直沉默的高女士终于忍不住问中年人。
“你知道电视卫星频道吧?现在的卫星信号都是加密的,这个解码器就能破解卫星信号,只要把它插在电视机里,不用接闭路线就能接收全国电视台的节目。”
“那么先进呀!”高女士有些惊讶。
“可不是嘛,这东西是国外高科技产品,咱们国家现在还不能生产,每年只给大宾馆进口一些,还要配额,所以总是供不应求。”中年人解释。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对它那么了解呢?”
中年人告诉高女士,他在工商银行上班,那些大的电子公司进出口业务,都要经过工商银行办理汇款,所以对这事非常清楚。
这时,一个50多岁的男人走过来问路:“请问这附近有一个大丰实业公司吗?”
“大丰实业?不太清楚,您问问别人吧。”高女士客气地说。
“先生,您手里拿的解码器是在哪儿买的?”问路人忽然看见中年人手中的解码器,眼睛一亮。
“您是干什么的?”中年人打量着问路人。
“我是电视机厂的采购员,我找大丰实业公司就是为了买这种解码器,您能告诉我是在哪儿买的吗?”问路人态度挺急切。
“这个解码器是刚从她那买的。”中年人开玩笑地指着高女士。
采购员对高女士说:“我们厂现在急需这种解码器,你能不能帮帮我?”
高女士刚要解释,被中年人摆手制止了。中年人问采购员:“你们电视机厂用这种解码器干什么用?”
“我们厂新研制了一种全频道多功能电视机,就等着装上这种解码器就能上市了。我们原来国外的供货厂家倒闭,无法提供货源,所以全厂停工待料,都快把我们厂长急疯了。”
“你们厂什么价位进货?”中年人听得很认真,问得很细心。
“从上海进货是80元一个,从北京进货是78元一个。”
“如果她80元一个卖你,你要多少?”中年人又指着高女士。
“有多少要多少,只要是现货,我付现金。”采购员说。
“那你在边上等会儿,我先跟这位大姐合计合计。”
采购员听话地站到了一边。
“大姐您看,送上门的钱来了,您想做笔生意吗?”中年人兴奋地问高女士。
“怎么做?”高女士不是生意人,对他的问话一时摸不着头脑。
“您怎么不明白呀?看见没有,刚才我买这解码器一个才花了60元,可这个男人出80元急等着要。我们可以从小伙子那儿先用低价买过来,再转手卖出,一个解码器就能赚20元!”
听了中年人的一番分析,高女士茅塞顿开:“那小伙子会卖给咱们吗?”
“不知道,去碰碰运气,你先找那个小伙子问问。”中年人说。
高女士朝路口走去,半路上,正好碰上小伙子往回走,高女士说:“小兄弟,我正找你呢!”
小伙子说:“你们等急了吧?我们经理来了,叫大家一同过去卸货。”
高女士说:“我不着急,我找你是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事?”小伙子问。
“我有个朋友现在急需你这种解码器,我想求您卖给我一些,您看能帮忙吗?”
看来高女士真是动了脑筋,像一个商人一样,该隐的隐,该瞒的瞒。
“大姐,不好意思,我刚才卖的那两个是偷着卖的,这东西是缺货,我也不知道经理让不让卖?”小伙子为难地说。
“你就说我是你亲戚,没准儿能卖给我。”高女士劝说他。
“那你就在这儿等几分钟,我去问问经理。”
高女士心急如焚地等着,在她的内心,希望能做成这笔生意。
不一会儿,小伙子回来告诉高女士:“您运气太好了,我好说歹说,经理总算同意卖给您3000个。”
高女士听后,回到中年人身边说:“谈好了,有3000个,您跟那个采购员要钱吧。”
“太棒了!走,我们去跟他谈。”中年人拉着高女士来到采购员跟前。
“这个大姐给你找来3000个解码器,先救救厂里的急,怎么样?”中年人说。
“真不知怎么谢你们。货在哪儿?”
“货在那边,你先交钱吧!”高女士直截了当地说。
“大姐,我是见货交钱,不能先付款。”采购员要求说。
中年人忙把高女士拉到一边,说:“这是做生意的规矩,谁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万事俱备,咱俩赶紧凑钱把3000个买下来再说。”
“可我丈夫不让我再动家里的钱。”
“先别告诉他,等卖了这3000个,您留40000元,我拿20000元。”
“那好,咱们一会儿见?”
高女士赶回家,私下里把家里存折上的钱都取了出来,一共77000元。
与中年人碰头后,中年人拿出了50000元,说:“我这只有50000。您现在再去找那小伙子,看看能不能让咱们分两次买;如果他能同意,咱就先买一部分。”
“那个电视机厂的采购员呢?”高女士问。
“他也取钱去了。”中年人说。
“为了保险,我看还是等他回来再说吧。”
他们正说着,那个采购员提着提包来了,拉开拉链,高女士看到里面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钞。看来这是一个好客户。
中年人把自己50000元钱交给高女士说:“这钱还是您拿着吧,您今天的运气好,干啥都顺。”
“但愿能办成。”高女士又到路口找到小伙子,要求分两次付款,小伙子也答应了。
小伙子指指堆在路口的一堆货物,告诉高女士:“这里100个一捆,一共30捆,我拿走5捆,剩下的就是你的啦。”
高女士跟小伙子成交后,就走回来找中年人和采购员。可是中年人和那个采购员都不见了,她急忙回头去路口找那小伙子,路口空空荡荡,那小伙子也不见了。她这才知道受骗了。
给您提个醒
高女士被骗,是因为她的轻信与贪心。其实她对高科技产品根本不了解,却轻信“中年人”的话,也没有在做生意之前把解码器拿到有关部门鉴定。又在巨大差价的诱惑下动了贪心,孤注一掷拿出了自己的存款。
有哲人说:“不能一味地纯真。做人应该兼具蛇蝎的警醒与鸽子的质朴。做人应该精于设防、巧于识诈,切勿憨厚到为人提供使奸弄诈的地步。”做人未必真要具有蛇蝎的品质,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在遇到不合理的收获和利润时,首先要想想这是不是骗局。
假采购员骗局
农贸市场一长溜儿卖花生米的摊位前,来了一位买主。这是个小伙子,身穿棕色西服,架着副金边眼镜,腋下夹着公文包,一看就是个有身份的人。
“你有多少货?”小伙子看着袋中的花生米问一位农民摊主。
“您想要多少货?”那农民反问道。
“要个几千斤吧。”小伙子神气十足,“我叫贾志国,是京沪大厦的采购员。”说着递过来一张名片。
卖花生米的农民连忙接过来看了一眼,高兴地点着头说:“有,有,我这有17包,每包200斤,一共有3000多斤,您都要的话,价钱好商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商定两元钱一市斤。
“不过,你是个体户没法给支票。”贾志国略一思考,然后建议,“这样吧,你跟我一起把货拉到京沪大厦,然后到财务室结账,给你现金。”
“行,行,就这么着。”
那农民一则觉得人家说得入情入理,二则想到一转眼就挣上几千块,就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贾志国叫来两辆小货车。17包花生米分成两批,农民坐在装有8包花生米的车走在前,贾志国坐在装有9包花生米的车跟在后,两辆车在那些卖花生米的摊主们既羡慕又嫉妒的目光中,开出农贸市场,朝京沪大厦的方向驶去。
不一会儿,京沪大厦到了。农民下车后,仰望这高耸入云的建筑,心想,这楼里得住多少人?这一人吃一两,不知得吃几千斤呢?怪不得人家要这